第百 廿五折玉宇巍峨牙骨盈坑

爲釋心中疑惑,兩人都聯袂來到第三座石屋。屋前如五陰大師之“無生道場”,原也立了根粗樁,卻被攔腰削斷,殘樁突出地面不到一尺,上頭僅餘半個“電”字,左側還拖着一撇,兩頭並未相連。

染紅霞抱臂托腮,靈光乍現:“莫非是庵字?”

耿照識字有限,伸指虛寫個“庵”,越看越像,雙掌一擊:“有理!紅兒,你真是聰明。”

染紅霞被贊得臉烘耳熱,小臉暈彤彤的,嘴上卻不肯讓,咬脣佯嗔:“你每次都這麼說,聽着倒像長輩誇獎似的,教人一點也高興不起來。”耿照丈二金剛摸不着腦袋:這年頭,怎麼夸人也有事!莫非“聰明”二字別有寓意,惹她不歡喜了?

“你先喊了紅……才夸人,好佔人便宜!”

“那好,”耿照有過必改,絕不拖泥帶水。“下回我要誇你,便喊你‘二掌院’好了。”染紅霞原本還忍着笑,一聽俏臉沉落,咬牙道:“你敢!”

耿照想起她最不喜歡他這樣叫,趕緊改口:“不敢不敢,我說着玩的。下回,萬一我又想誇獎你,一定不喊你‘紅兒’,喊……喊‘紅姊’好啦,聽來一點不像長輩的口氣,絕不佔你便宜。”

染紅霞被那句“萬一”逗笑了,噗哧一聲,霎時如春風復來,雪靨更添麗色,看得耿照微微發怔,一臉獸相。她心中微感歉疚,暗忖:“好端端的開着玩笑,我同他嘔什麼氣來?這下倒好,氣氛弄僵不說,還平白給叫老啦,當真是咎由自取。”

其實染紅霞也想多了,在耿照眼裡,紅兒俏美可喜,一顰一笑無不動人,並未往心裡去。雖說如此,畢竟是她起的頭,儘管懊悔,卻拉不下臉說軟話,猶豫一下,伸手挽着他逕推門扉,細聲道:“咱們瞧瞧去。”衩間一條雪酥酥的結實長腿,率先跨過破敗的高檻。

第三間石屋所置,又教二人大吃一驚。

石屋前後三進,有廂有廊,無論斗拱、屋樑乃至門扇窗牖,形制均近於今時,年代明顯較無生道場、救活齋更晚,規模也大得多。中堂甚至有六扇明間,所有木造的部分都經過油浸之類地防腐處理,不僅形狀完整,機能亦都健全,沒有缺門爛窗的現象。

而如此規模、堪稱“宅院”的建築裡,僅有居間的大堂置着幾把桌椅,連牀都沒見,所有房間無分大小,其中僅有一種傢俱,就是書架。堆滿竹簡帛書的書架,堆滿經籍卷冊的書架,傾倒毀壞的書架,空空蕩蕩的書架……

時光似乎一進入院中便悄悄靜止,空氣裡懸浮着木竹捲紙的微腐氣息,連一絲微風都感覺不到。

屋外的鳥鳴、遠處瀑布的轟隆聲響,俱都被擋在高牆之外。院牆內似乎該有幾株粗老梧桐,夏日裡濃蔭與雷響般的蟬鳴,更能襯出此間的悠遠靜謐……但別說是樹,院中連一片裸出石磚的泥地也無。這是爲了避免植土蘊含溼氣、縮短藏書壽命而做的設計。

兩人自然而然都沒做聲,攜手行望,屋內半數房間的架上都是空的,集中在後半部,毀損的狀況也格外嚴重,室內積塵盈三寸,連門扉都不易推開。耿照試着打開一間,涌出的灰浪活像是一場雪崩,兩人灰頭土臉奔回廊廡起處,掩鼻待瀰漫的灰翳沉落,才得繼續深入。

自此耿照打消了開門的念頭,反正鏤空的窗格仍能略窺室內情景。石室後進裡空蕩蕩的,書架倒得七零八落,彷彿前院尚有人活動的久遠以前,此處便已廢棄,衰敗得特別厲害。

流影城也有這樣的書庫,規模更大,耿照經常出入,並不陌生。

“這兒不像有人住的模樣。”

他嘆了口氣,擡望着幾乎疊到橫樑下方的一捆捆竹簡,喃喃道:“紅兒,說不定咱們想錯啦。這座大屋是庫房,用來貯放經典,並沒有第三位同修的前輩。”

兩人置身左廂頭一間房,這兒距離中堂最近,屋內保存的情況幾乎是最好的,才特別選它一探。

染紅霞摒住呼吸,湊近書架仔細觀視;繞行幾匝,嫣然一笑。

“叫‘紅姊’。她眸中閃過一抹狡黠,隱有幾分得意。這神情在寶寶錦兒身上司空見慣,每當惡作劇得逞,又或打着什麼壞主意,總能見到這樣的淘氣慧黠,於穩重的染紅霞卻十分希罕。

耿照先是一愣,片刻會過意來,笑道:“紅兒有什麼發現?”

“是紅姊!”染紅霞義正言辭糾正他。“架上刻得有字,你瞧。”

纖指之所至,比着“道門武部之七”幾個小字,字跡大開大闔,宛若劍痕,較瀑布石壁的題刻略顯稚拙,遒勁亦多有不如,但確是出自五陰大師的手筆。

順着染紅霞的引導,他又在隔壁書架發現“儒門武部若干”的墨字,與救活齋題匾如出一轍。袁悲田書法造詣極佳,全無五陰大師兩處字跡的生熟之別,更是好認。

“證據”卻在第三座架上。“釋門武部”的記號,來自一個全然陌生的筆跡:袁悲田之字近於行草,筆勢飛動、俊邁昂揚,此人卻是端正工整的中楷,一絲不苟,可比雕版。

耿照沒學過書法,說不出兩者的區別,但屋外木樁的半個“庵”字亦是端正的大楷,總不會是袁、盛突然轉了性子,寫出截然兩樣的筆跡。如此染紅霞推論有據,在胤丹書胤丹書闖入之前,谷內卻有第三位不知名的高手,至少與二人平起平坐,一起整理了屋中所藏。

這人離開後,所有形跡亦隨之消失,一如被攔腰削斷的木樁。

是這位高人親手抹去,還是五陰大師、甚至是袁悲田所爲?三人最終是不歡而散,抑或另有隱情?

“由石壁的絕筆看,至少五陰大師並無芥蒂,詩裡的口氣十分平和,還是頗安慰人的。”染紅霞沉吟道。

耿照想起“死生縱有命,來去本無求”兩句,連連點頭。“說不定竹簡裡會有線索。”

兩人合力搬下幾摞竹簡,攤在地面展讀。

耿照拿的是“道門武部”,竹簡的刻字面腐朽得厲害,保存的情況遠比想象中更糟,以石屋之乾燥通風,災情似不應如此慘重。他連換幾捆均不能讀,恰迎着染紅霞凝目投來,顯然她拿的“釋門武部”也是一樣。

兩人拍去掌灰,滿懷不甘地起身。耿照吸了一肺竹腐濁氣,打開咿呀亂響的陳舊窗牖通風,所幸窗軸還算結實,並未應手脫落。陽光射入斗室,映出窗邊几上幾把爛掉的大毫、被石硯壓着的幾枚布包模樣的物事,還有地上打破的瓷碗碎片。耿照心念一動,忽然明白過來。

“是拓印!”

他指着層層蛛網披覆的布包,對染紅霞解釋:“這布包便是拓印用的拓包,瓷碗是拿來貯裝白笈水的。在竹簡表面先塗抹白笈水,覆上紙張以毛筆敲打按壓,使紙張陷入陰刻凹痕之後,再以拓包蘸墨輕壓,如此便能將字拓於紙上。”

白笈是補肺止血、消腫生肌的藥材,溶於水中,便如稀漿般具有黏性,用來隔離銘碑與拓片,乃拓印必備之物。竹簡不比石刻,表面塗上白笈水,縱使拓完後仔細清理,仍不免有殘積,將加速木竹之腐;況且,以此地竹簡之多,要悉數塌完工程浩大,更不能寄望他們回頭細細清理。

竹簡被遺留在此,事主從一開始便只打算帶走拓片而已。失去利用價值的大捆竹片任其自腐,說不定也在預想之內。

假設拓印與建石屋是同一批人、在五陰大師等來到三奇谷前便已離開,那麼當年袁、盛與那神秘的第三人入谷之初,面臨的可能是更狼藉不堪的破敗景象。能將竹簡分道、儒門等開架收藏,代表他們起碼看懂了內容。

耿照與染紅霞奪門而出,果然在最末一間房裡找到了滿架的簿冊帛書。

每一層的卷冊底下都壓着裁成長條的布帛,同樣是三人的筆跡,詳註“道門武部一至十三,其中二、六、七毀,三闕甲戊庚,四闕寅卯午亥”之類。其中盛五陰所寫最是直略,用毛筆與用炭枝全無分別,狂簡潦草,字跡可說是醜陋。

袁悲田則像是覓得了發揮的舞臺,率情縱意、用筆俊邁,每條帛布都寫如書法一般,或長或短,即興發揮,不拘一格。染紅霞幼時隨府裡的西席先生臨過幾年貼,知此人造詣着實不凡,能寫一筆好字,怕連翰林也做得;只是分類用的壓條照他這般寫法,難免苦了索驥之人。

而那神秘的第三人寫得最多也最好,字跡工整端方,大小几乎一樣,內容的格式統一,一眼便能明白,找起來格外省事。

更重要的是:凡由他經手之拓片,其後多附有拓片內容的楷書謄本。竹簡所刻不是篆體就是古籀,甚至金文甲骨一類,以染紅霞之所學,能目者十不過二丁,耿照更看似天書一般,但見滿帛的嫩抖亂爬、小人打架,如墜五里霧中。

他倆到這時才明白,非是釋門武部的竹簡特別多,帛冊爲其餘兩門的一倍有餘,而是這第三人勤奮,不但拓下簡書,還以標楷重新繕錄於後,耗用的紙張布帛,自然勝過盛袁二位。

兩人各取長帛展讀,片刻不約而同擡頭,四目交會,渾身一震。

——是武功!

帛中滿載武功心訣,約略一翻,便知是威力絕強的上乘武功!耿照那捲題爲《聖如意輪殊勝法門品》,記載一門名爲“摧破義”的重手法,教人轉動體內七輪,練出無上金剛神通。帛書有云:“召一切煩惱惡業鬼神於掌中,剎那摧殺!”威能若此,堪稱絕大殺器。

然通篇所述,與耿照熟知的內功原理相差甚遠,非以丹田經脈爲本,而是將人體由頭頂的天靈蓋至脊末畫出一條中軸,分出七枚脈輪,相連至“全身三億五千萬條經脈上”。耿照不禁掩卷失笑:“這麼寫,分明是讓我們別記了。數大如此,等若無數。”

而每一脈輪皆連到手掌的不通部位,靠結印觀想、調息吐納轉動脈輪,以產生力量,這又和內力的運用有異曲同工之妙。

卷末以硃筆批註:“此經至關重要,惜中篇有闕,不能盡窺蓮宗武學堂奧。”

“應有圖式。以燕脂、紫鉚等七彩繪於絹。與此間所藏俱軼,疑在五行殿。”

“推爲‘寂靜掌’、‘六臂大輪轉’、‘那伽調伏聖法’三門神功之本源。前二有殘篇無圖。後者亡軼,其名散見諸經卷。”註明《寂靜掌》、《六臂大輪轉》在釋門武部若干。

三條硃批均出自第三人之手,字跡較先前更蒼勁,力透帛背,顯然修爲益深,書寫的時間遠後於繕本。而三注的硃砂色澤無一相同,非幹皴之別,而是分三次下筆所致。每一重研朱墨,難免有深淺上的差異,一望即知。

耿照初讀“摧破義”,便覺與霹靂鬼手的重手法頗有相通,只是以脈輪運行的道理闡釋,一下難以對照娑婆閣中所學?,雖有諸多緩解似曾相識,但匆匆一瞥,又無法具體說出異同;及見批註中“蓮宗”二字,恍然大悟:“果然釋門武部所錄,便是大日蓮宗的武學典籍!”

帛中所載十之**看不懂,越看卻越覺興味盎然。那七脈輪之說似是而非,卻不能逕斥無稽,總覺再往下鑽研,會突然繃出什麼新奇有趣之物似的,一時竟捨不得放回,仔細卷好,信手放入懷中。

染紅霞拿的卻是器械圖譜。

帛上所拓非是狹長的竹筒,而是雕着圖樣的梨板,每幀皆爲如意輪觀音,身流千條光明,背有寶輪,手臂以二的倍數增加,多至十二,俱握吐焰的利劍。菩薩繪作男相,頂髻莊嚴,圓光照攝,風格不似以往見過的佛繪。

以佛像表記的圖譜耿照甚熟,她卻是初見,一時瞧不出端倪,來回翻了幾遍。

卷題《劍錄六波羅密多彼岸究竟法一》,水月身爲東海爲數不多的佛脈,弟子多涉經書,知六波羅密多又稱“六度”,本意是指佈施、持戒、忍辱等六種由生死苦惱之此岸,得度涅槃安樂之彼岸的法門,其實包含菩薩所修的一切行門,略則六度,廣則萬行,故有“六度萬行”之說。

此劍以六度萬行爲名,厚厚一摞幾十幀圖,文字卻寥寥無幾,僅“圓光負焰”、“馬郎開棺”、“佇海臨波”等招名之下刻得一兩行,或爲佛偈、或爲品評,皆與劍法無關,更像是佛繪的題跋。比起直白了當的《殊勝法門品》,這《彼岸究竟法》真惱煞人也。

染紅霞無慾無求,也不甚在意,見檀郎襟口小露半截帛卷,美眸滴溜溜一轉,促狹似的把內彼岸究竟法塞進了腰帶褶縫,一副“你拿我也拿”的神氣。兩人哈哈一笑,心懷俱寬。

儒、道兩門的拓經絕大部分是古文天書,當然也有例外。二人沿櫃翻找,很快在道門架上找到一部能看懂的典籍,正是手札裡提過的《三因極元聖功》。繕文僅不到三分之一是盛五陰的拙字,其餘皆出自袁悲田之手。

耿照心念微動,從釋門架上找出五陰大師所習之《三藐三菩提**》,果真是那第三人所繕。卷末附有一篇長跋,滿帛俱是端正如雕版的蠅頭小楷,鉅細靡遺交代了事情的始末。

原來袁悲田乃蒼梧袁氏的長房嫡系,東海柏人、蒼梧、黨榆、棣斤等四郡自古多士,袁氏尤爲翹楚,歷朝歷代頗出相才,碧蟾一朝四世三公,門第極高,向是東海文儒馬首。

袁悲田爲卿相之後,卻無意功名,少年時遊劍江湖,習得一身高牆的武功,因緣際會得到一副“歲時徙星圖”,與兩位中途因奪圖結識、乃至惺惺相惜的好友,聯手解開圖藏之秘,進入傳說秘境三奇谷。

三奇谷的所在地,自來便是一樁武林懸案,神秘不下於凌雲頂。相傳此地最早是天佛五百親傳弟子的駐錫處,這些“天人”在此建立祭壇,行接天祈禮,後來亦隨天佛涅槃,成了阿羅漢。

大日蓮宗幾度興衰,繼起的天元道宗與滄海儒宗也都進駐過三奇谷,最早關於谷秘之說,即由道書流出。《祖洲權記》說谷中“玉宇巍峨,洞中藏月,牙骨盈坑,是謂三奇”,認爲此處便是接天宮城的原址;而《玉螭本紀》與《潛翔寶典》上卷,則以“三奇”爲龍皇玄鱗於谷中替癡、癲、攣嬖三殘點開天竅,成智、仁、勇三賢,爲其子淵甲舉才之軼事。

三人輔佐淵甲平定四方,建立玉龍朝的第二個盛世,淵甲賜爵祿封邑,許三人之子世襲其位,三賢堅辭不受,告老還鄉,布衣以終,世稱“病三槐”。司徒癡、司空癲、司馬攣嬖——史未載三人出身,僅以官爲姓,以病爲名——歿後,族中子弟仍受帝王家重用,勢力遍及朝野,至玉龍朝傾覆後亦長盛不衰,遂成士族。

有好事之徒附會,說這三支士族的源頭匯成了滄海儒宗,然武儒君臨東海時,卻無人敢提出這等主張。便問現今四郡士族,是否自認癡癲攣嬖之後,怕也將惹來一頓白眼,不定要受羣儒包圍,口誅唾死方休。

蕭老臺丞着書駭斥《玉螭本紀》之謬,替士族出了口惡氣,廣受天下文人歡迎,不能不說其來有自。

染紅霞以爲“三奇谷”爲三名高人避世合修得名,說明三奇谷年代久遠,不及凌雲頂傳奇膾炙人口;死魔、醫怪等縱橫江湖時,也未張揚他們的三奇谷出身。若非近三十年間出了個“鳴火玉狐”胤丹書,已爲世人所淡忘。

三人連袂入谷,發現谷藏早被搜刮一空,只剩下帶不走的半腐竹簡。寫跋之人建議由谷外攜入絹帛、筆墨、白笈等,強拓殘簡內容,袁盛二人皆無異議。

全部的竹簡三個人花了大半年才拓完,按所學分配拓片,袁悲田得儒門諸部,盛五陰坐擁道門,釋門則留諸此人。但盛五陰出身草莽,讀書有限,古文幾不能辨,遂與袁悲田合作,由他來辦拓印,再交由袁悲田繕寫,所得仍各歸二人。

一日,袁悲田在道門武部繕得夢寐以求的《三因極元聖功》全本,大喜過望,他素有行醫濟世的法願,而《三因》一卷正是道醫正宗絕學,谷外諸道脈皆已失傳,不想竟於三奇谷中現世。盛五陰知他心願,慨然以此卷相贈。

袁悲田也想找一部合適盛五陰的武典相酬,可惜儒卷多爲殘篇,勉強湊成的《赤心三刺功》又是內家心法,對使劍的盛五陰效用不大。

無巧不巧,便在同一天,這人抱着能化入天下諸門兵刃的《三藐三菩提**》來找盛五陰,見《赤心三刺功》,一拍即合,彷彿冥冥之中自由天意,才得這般巧法。

三人相視大笑,交換了武功秘笈,皆大歡喜。此人寫跋紀念,附於《三藐三菩提**》之後。

“可惜!”耿照對三人的高誼大度十分心折,讚歎之餘,不禁扼腕。“這篇跋若是袁前輩所寫,定會提到這位前輩的名號,如此便知是誰啦。紅兒你見多識廣……我是說‘紅姊’見多識廣,可曾聽過《赤心三刺功》?”

染紅霞咬住一聲“噗哧”,嬌媚地狠瞪他一眼,想了半天,終是搖頭。

“古人說:‘樹棘以爲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古代以樹棘象徵卿位,九棘三槐代表九卿三公。這部武典以‘赤心三刺’爲名,若出自儒宗正傳,定是相當厲害的絕學,只有上位者才能學。”

“若是這樣,這位前輩當真識貨得緊。可惜不知他的來歷。”

染紅霞回過神來,忽爾一笑。

“倒也非全無頭緒。這篇跋裡,透露的訊息可多啦!”抿着菱兒似的圓潤小嘴,眯眼如絲,雙臂環抱着飽滿堅挺的誘人雙峰,翻出一隻白皙右掌,纖長的食指尖衝他輕勾幾下,神情得意極了。

“紅姊真是聰明絕頂,還望指點小弟二一。”

耿照十分乖覺,趕緊請教。

“……滿眼賊光,毫無誠意!”

染紅霞笑得花枝亂顫,一雙白**球上下彈動,差點撞開襟口。好不容易緩過氣來,拍着高聳的胸脯道:“好啦好啦,不與你說笑。袁悲田出身士族,題匾叫‘救活齋’,這‘齋’指的是讀書之處,他的來歷最清楚,分得儒門典籍是理所當然。五陰大師是後來纔出的家,原先居所取名‘無生道場’,整理出來的道門典籍歸他,推斷應是道脈出身,可能從道士習武,或所學近於道家。”

“這屋全名已不可知,但最末一字當是‘庵’字無誤。這位前輩分得佛教典籍,應該是一名出家的比丘。”

這下輪到耿照失笑了。

“紅兒,你?這說法未免牽強。怎知不是袁、盛兩位出身儒道兩脈,欲得自家之所學,而這位前輩原先並無宗派,便由他處置剩下的典籍?”

染紅霞沒想過這個可能性,猛被點出,尚不及佩服,不肯服輸的性子又起,兀自嘴硬:“這……跋中既說‘冥冥中自有天意’,必是絲絲入扣,才能說是巧合。袁悲田儒門出身,卻得道門聖典;盛五**門出身,卻得佛門秘典。這第三人須是佛門出身,卻取儒門上典,纔算絲縫嚴實,無巧不成書。”

耿照忍着未加辯駁,但要他昧良心大聲附和,亦有不能,微笑點了點頭,並未接口。

染紅霞的世界裡,從來勝就是勝、敗就是敗,豈容對手相讓?脹紅小臉正欲再爭,忽想起一事,“啊”的一聲,神情由怔愕、恍然至會心一笑,不好意思地說:“我方纔說的都不是關鍵。我一早便認定這人是僧侶,千方百計找證據,卻忘了最初生疑之處。你瞧!”

攤開卷跋,指着字跡:“這樣的字只在佛經見得,又稱‘雕楷’,是僧侶抄經慣用,我師姊便寫得一手漂亮端正的雕楷。用這種字的除了雕版匠人,只剩下抄經的僧侶,俗稱‘寫經生’的便是。我一見這人之字,便猜是寫經生出身。”

耿照家中禮佛虔誠,慣見經書,一想果然是如此。

橫疏影每日批寫大量卷宗,慕容柔自己便是刀筆吏出身,流影城的帳房、西席等亦是慣寫之人,這些人無不是一手好字,卻與佛經雕版不同。仔細一想,那人筆跡工整、大小等若,尤其行與行之間字字齊頭、幾不留空的習慣,與“計白當黑”的臨帖審美大相徑庭,對一名擅寫書法的人來說,實在稍嫌拙劣;若是雕版工或寫經生,則又再自然不過。

耿照心悅誠服,團手揖拜。

“這回我是真服啦。紅姊當真目光如炬。”

染紅霞咬脣瞪他一眼,咯咯嬌笑:“好哇,可見之前都是虛情假意。”

兩人打打鬧鬧,相偕而出,想起離開聖藻池以來還未進食,腹枵如鳴蛙。三奇谷四面峭壁,非猿攀鷹飛不能越,谷中倒是林相茂密,不缺野兔獐鹿,只是倉促間難覓工具捕獵,耿照想起水潭清澈見底,多富游魚水草,容易入手得多。

他本欲自告奮勇下去捉魚,染紅霞卻有異議。

“你來生火,我下水去。”女郎見他還欲開口,搶白道:“燒魚我一竅不通,非你不可,比起來捉魚我還拿手些。咱們一人做一樣,分工合作,豈不甚好?”雙手叉腰氣勢洶洶,大有二掌院的派頭。

耿照心想:“我先把火升起,再幫忙捉魚。徒手捕魚,可不容易。”點了點頭。

染紅霞展露歡顏,一瞥潭水澄如水精,幾可見底,躍躍欲試,褪下紅靴鬆解腰帶,忽見耿照還在一旁,不由大羞:“你……你在這兒做甚?轉過頭去!”耿照被罵得有些懵,兩人有過肌膚之親,還有哪處沒瞧過的?況且谷中無人,恐伊人在水底遇險,就近照拂,豈能輕易離開?

染紅霞一使起性子,可沒忒好打發,抓起靴子劈頭扔去:“不許看!”左右兩隻扔完,抄起一枚沙梨大小的潭石,耿照面色丕變,才知不是開玩笑,夾着尾巴一溜煙鑽進草叢,連聲叫道:“我不看我不看!沒敢看沒敢看!”

“撲通”一聲染紅霞入水,潭底一抹雪酥酥的裸影扭腰擺臀,輕踢着兩條修長**,濃髮散於碧波間,龍宮仙子不外如是。

耿照瞧得兩眼發直,脖子越伸越長,染紅霞忽冒出頭來,甩手一擲,拳頭大的圓石離水飛越,凌空劃出一道平弧,“碰!”砸中耿照身後的樹幹,不只是二掌院的暗器手法不太高明,抑或太過高明。

耿照抱頭鼠竄,差點沒被彈落的圓石擊中;再探頭時,只來得及看見兩瓣雪白渾圓的翹臀翻出潭面,旋又沒入,隨後兩條直腿插入水中,肌束團鼓,線條修長,配上扳平的腳背、玉脂,充滿煽情的野性之美。

染紅霞潛進水底的動作比他還要熟練,耿照略微放心,不敢走遠,覓潭邊乾燥處圈石爲竈,堆滿柴草,以兩截被烈日曬透的幹樹枝摩擦生熱,往草堆裡吹着火星,不多時便升起了篝火。

“潑喇”一響,一尾扭動的肥美鱗魚被拱出水面,“啪!”落於岸邊溼地,片刻又一尾破水而出,摔得更近,大片水花幾乎潑着火堆。耿照以身體遮護,被濺得一頭一臉,卻見石邊趴着一尾雪頸削肩的光裸人魚,溼透的濃髮攏成一大把,遮在高聳的胸前,吃吃笑道:“活該!賊眼溜溜,潑成一條好色的落水狗!”

耿照盯着那兩條掙扎彈動的銀鱗魚讚歎不已,頓生無限感慨:“鎮北將軍的千金不但馬術、車術絕佳,連水性都忒好,北關軍果然是天下勁旅,從山邊打到水畔,怕是找不到對手。”

染紅霞差點笑得沉入水底,頻頻舀水潑他。

“這同我爹沒關係。你別忘了,我是在斷腸湖邊長大的,水月停軒的亭臺樓閣便蓋在水上,本門弟子還不會使劍就會泅泳啦。你以爲只有男孩兒會入水撈魚,調皮搗蛋?”

耿照一想也是。黃纓的水性便好得不得了,看來紅兒所言非虛,見她平日一板一眼慣了,實難想象她偷溜下水捉魚玩耍的模樣,笑道:“沒想到你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你師父只怕捨不得打你屁股。”

染紅霞趴在石上,**貼着岸石,滿擬遮住羞處,豈料她放鬆言笑,漂着輕輕打水,圓翹的雪股浮出水面,白桃般聳起兩團雪肉,隱見桃凹裡一抹酥橘,股間飄茸纖細,煞是誘人。耿照說道“打你屁股”時,暗自吞了口饞涎,苦苦彎腰,以免被她發現支起的褲襠。

“不,我從不調皮搗蛋的。”

染紅霞對他的“賊眼”渾無所覺,一本正經道:“我專抓調皮搗蛋的師妹。敢偷溜下水摸魚捉蟹的,沒一個遊得過我;抓上岸來,自由專司責罰的嬤嬤打板子,偶爾遇到特別調皮的,師姊才發落我處置。被我打過屁股,沒一個敢再作怪。”言下不無得意。

耿照頭皮發麻,滿腹綺念化煙散去,乖乖折藺草系魚,自找潭邊僻處剖洗刮鱗,竄上尖枝燒烤。他從小幫忙姊姊耿縈操持家務,手藝不壞,雖無油鹽調料,這數日來的頭一頓肉食仍吃得染紅霞讚不絕口。

兩人休息片刻,引枝回到無生道場外的空地,架柴生火,靜待日落。五陰大師的居室雜物不多,以大把草束清去積塵,掬水刷洗一番,便覺乾淨舒適,比在池畔溼地過夜要強百倍。唯石室中諸多陳紙,又無防火的燈罩,爲防火星飄上手札堆,將珍貴的記錄付之一炬,不敢引火入室。

晚餐吃過烤魚,二人並肩坐在篝火前聊天。染紅霞生性不喜逸樂,平時早晚排有日課,聊得片刻,盤膝吐納用功起來,也不怕耿照窺看,閉目練起水月正宗的內功心法。

耿照入屋抽了本手札,回篝火邊爲她護法,一邊翻找有關天覆神功的記載。不知過了多久,女郎吐氣收功,睜眼見他專注閱讀,也悄悄入屋拿了本札記,卻是從底層抽出來的。依五陰大師習性,應是最早的基本之一。

情侶花前月下,相依於荒谷,縱未剝去束縛合而爲一,盡情享受那天地間至高至美的**滋味,也該是並頭喁喁,細訴情意纔對,兩人卻是並肩坐在篝火前讀書,各自入神。若有目證,不免要咋舌搖頭,徒呼負負。

這畫面一點也說不上美。

只有當夜風驟起時,颳得四野獵獵、焰舌劈啪作響,兩人依然端坐不動,被火光映亮的面龐才與古老的石屋、廢棄的白玉臺格外般配。美貌驚人的女郎也好,平凡黝黑的少年也罷,不僅屬於彼此,也屬於被遺忘的山谷;在靜默肅立逾千年的峭壁遺址前,兩人絲毫不顯得渺小脆弱,與回谷之風同樣自得。

最後打破沉默的是染紅霞。

“怎麼了?”耿照聽她一聲輕呼,即從字裡行間抽離,警醒擡頭。染紅霞卻未應口,雙手捧着陳舊的線裝簿冊,視線上下瞬移,片刻才道:“你記不記得在跋裡看過的,何謂谷中‘三奇’?”

“是輔佐龍皇淵甲的病三槐麼?”

耿照幼時多聽評書,尤好英雄豪傑,對於開創盛世的賢王淵甲大有好感,頭一個便想起他來。

“不,是另一個說法。”

染紅霞輕搖螓首,火光映出一臉凝肅。

據《祖洲仙記》所載,“玉宇巍峨”、“洞中藏月”、“牙骨盈坑”爲三奇谷的三大奇景,因而得名。但石屋環繞的那幾座白玉臺規模雖大,卻難與天佛饋贈玄鱗的接天宮城聯想在一塊;白骨陷坑雖遭封閉,其中若藏有玄鱗化龍的巨大骨骸,砌建石邸、拓走竹書的那些人,豈能不公諸於世?

“龍”實存於世的消息一經披露,數百年間東洲大地怕已發生天翻地覆的鉅變,怎由得秘境三奇谷被世人遺忘,埋沒於絕嶺間?

“你信不信五陰大師?”

染紅霞眯起美眸,一瞬間竟有些迷濛之感,令人捉摸不透。這樣的神情由明棧雪、橫疏影乃至寶寶錦兒做來,半點兒也不奇怪,在她臉上出現,卻有着難以言喻的異樣與神秘。

“我信。”耿照並未猶豫太久。

五陰大師重然諾、講義氣,皈依後心懷蒼生,絕筆詩豪氣不減,雖前生殺孽太重,說不上什麼好人,至少心懷朗朗,決計不會是詭詐虛僞的騙子。況且以大師的眼界,要騙過他也不是容易之事,若說獸人矇蔽,可能性委實不高。

“我也信。這樣更令人想不通啦。”

染紅霞倒抽一口涼氣,握緊手中陳冊,低聲道:“大師說三奇皆真,他親眼見過其中一樣,畢生受惠。而我們始終猜不到是誰的那位親口告訴五陰大師:他見過另外兩樣。就在這個地方。”

水中月,月粼粼。

“古木鳶”放落舷窗遮簾,小心不被碼頭上的細作瞧見。

蓮覺寺的大亂暫告一段落,至今已是第四天。倘若能夠,他猜慕容柔恨不得把與會的數千人通通關押起來,一個也不放過——他相信慕容柔並不真的喜歡刑獄。當年慕容審訊時幾乎不用刑具,旁人將“讀心術”傳得神而明之,在老人看來不過是玩弄人心的把戲。慕容柔不信任的,是人在激昂時所吐出的話語,無論是因爲痛苦、恐懼,抑或是拋頭灑血的義慨之類。

慕容相信操弄流民之人,便隱藏在現場數千人中。不得不放這些嚇壞了的權貴士紳離去,則是幕後黑手對鎮東將軍最輕蔑放肆的嘲弄。

對“古木鳶”也是。

鎮北將軍的獨生愛女與鎮東將軍府的代表雙雙葬身於蓮臺下,暫時解除了慕容柔吞敗的窘迫,卻埋下更大的危機。慕容柔命谷城駐軍連夜開挖,昨天終於在石礫堆裡發現二人的兵刃,卻未尋獲屍體,挖掘的行動仍舊持續進行中。越浦四處佈滿將軍的耳目,鎮東將軍既不能把人留置不放,便派出數目驚人的細作,一點蛛絲馬跡也不肯放過。

而遲鳳均被刺客所傷,於驛館休養——這當然是幌子。蓮臺是遲鳳均徵收監造,突然倒塌,交代須得着落的在他身上。“古木鳶”毫不懷疑是慕容柔軟禁了撫司大人,就算問不出口供,起碼別讓他人從遲鳳均身上拷掠出什麼。這點慕容柔經驗豐富,行動快極,遲鳳均連奏摺都來不及寫,人就沒了蹤影。

當然對古木鳶而言,潛入驛館非是難事,但一向都是遲鳳均奉召來見,他若主動去了,遲鳳均便多知道一件不該知道的秘密。這事不能再拖,這一兩日內就必須有個結果,但眼下還有一場更重要的會面。

窗格一動,連窗簾都未掀飛多少,烏影已飄入船艙,夜行黑衣,面上依舊帶着輕佻的紙糊面具,衝着老人一欠身,悶溼的聲音聽來永遠都帶着笑。“咱們差一點就贏啦。”

古木鳶陡生不耐,暗自警惕,強又按下了火氣。

“差一點兒,就不算是贏。”

“可也沒輸。”鬼先生聳聳肩,徑自落座。“染蒼羣的寶貝女兒死啦,慕容柔給不出交代,有得他傷腦筋。屆時北關盡提大兵——”

古木鳶終於忍不住哼一聲。

“沒什麼盡提大兵這種事。你不認識染蒼羣,他會爲女兒同慕容柔拼命,但不用北關一兵一卒,連斬殺仇人的刀,都不會從將軍府庫中拿出,定是私人購置,決計不能是公器。你以爲這人當年,是怎麼從漫天讒謗中走過來的?”

鬼先生自討沒趣,也不以爲意,笑道:“至少現下流民滯留東海,再加上三乘大會出的亂子,總有機會逼反慕容的;還有機會,就不算失敗。況且耿照葬身蓮臺,也省了一麻煩,七玄大會沒這廝添亂,計劃也能順利些。”

古木鳶定了定神。鬼先生向是得力臂助,佈局精細,執行力強;要能改一改那輕佻好事的性子,就不能當作不下來用,得先殺掉才行——往好處想,有缺點也不算太壞。

“三乘論法不算失敗。雖未達到既定的目標,到底將流民留在了東海。”姑射的領袖爲這局的結果定了調,冷冷說道:“幸而沒留下什麼破綻,差強人意。”

黑衣人輕笑一聲,忽然坐起身來。

“說到破綻,當日被慕容柔扣押起來的那兩百多人,皇后娘娘本有懿旨,名慕容放人,慕容不從;鬧到最後娘娘莫可奈何,只得賜粥給他們果腹,聊作安慰。那兩百號人吃完了御粥,沒等押回谷城大營牢房,半路死了個精光,沒留半個活口。”

古木鳶一凜,雙目迸出懾人精光。

他用在流民身上的藥物十分罕見,且複方混雜,施用的工序難以逆推,本不會留下形跡;待鎮東將軍想到用藥的可能,延國手勘驗,藥性早已發散殆盡,查不出蛛絲馬跡。他沒想過滅口。

成大事須得犧牲,但非是無謂地濫行犧牲。

他已有一名手下倒戈投敵、一名不受控制,另一名身陷牢籠……老人花了絕大的工夫剋制怒氣,不欲在此際摘掉手中僅有的能子。“斬草除根,以絕後患。我那日沒見你接近殿後,不想竟能在御粥中下毒。”

“的確是絕了後患。”鬼先生笑着,慢條斯理道:“但我也的的確確沒有下毒。如您所見那日我分身乏術,實在沒那份閒心。況且在御粥中投毒,萬一毒死娘娘,我又倒一座靠山,風險未免太大。”

“我本以爲是您,聽來竟連您也不知情。如此,屬下心中便有一塊疙瘩,,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鬼先生擡起頭,面具眼洞中始終含笑的桃花眼不知何時已無笑意,閃着逼人的寒光,宛若惡獸出籠,森冷竟不遜於老人;“除了我等之外,是否另有一個‘姑射’,以我等姑射之手段,暗裡出處針對我等?有這樣的黃雀,恁是螳螂兇猛善獵,終究死路一條,贏得了誰?”

第二一七 折映鉤如線片片絮驚第八一 折夜麝蹄香燕驚風雨第百三十七 折血雲鋒起其戰玄黃第二二一 折曲水流觴堪治魘疾第三十 折背水一戰深溪同途第百六四 折故人長別此番曾夢第三十七 折婆娑三千子夜邪眼第百二十八 折真龍一怒上徹雲表第百四五 折返魂再世其魘煌煌第八十七 折於徵不信自入罟網第一百 折離緣而聚凝瓊霜華第四二 折神令役鬼投名血書第百三十九 折羣姝無首豈子獨傷第百五八 折獸見皆走絲蘿何寄第二十七 折環刀夜煉鑄月補天第三十 折背水一戰深溪同途第六七 折法眼由心饋君殊禮第八二 折獸伏而出蛇蠍心計第百九三 折明燭映曉初荷含辱第九二 折君何有私丁邪酉懼第七六 折聖愚不肖魚爛而亡第一 折寄魂妖刀四大劍門第十四 折烹割有道響屧凌波第二二十 折死生離合一夢如是第二一零 折袞冕榮華或可輕拋第二一三 折雙元鑄心恩怨到頭第一百 折離緣而聚凝瓊霜華第二一八 折信其可信舊園曾憶第七六 折聖愚不肖魚爛而亡第二十八 折蛇虺當道落羽分霄第三十五 摺合鼎同火授胎截氣第二零九 折湖柳未央池苑依舊第十八 折北關七日國破家亡第三 折萬劫不復禍起青苧第十七 折蛛網天裂刀中城皇第百五十 折彌恨洗冤孰輕孰重第百九二 折換骨脫胎天蠶冰覆第九九 折世無所制聖佛遺愓第三十五 摺合鼎同火授胎截氣第八十六 折孰爲牙爪孰爲骨樑第六三 折玄囂八陣伊夢黃粱第二十八 折蛇虺當道落羽分霄第七六 折聖愚不肖魚爛而亡第百二十七 折鱗翮之化室邇人遙第二零九 折湖柳未央池苑依舊第十八 折北關七日國破家亡第百二十八 折真龍一怒上徹雲表第七六 折聖愚不肖魚爛而亡第五十 折一水之恩棗花幾度第三十二 折荒山古院梨花暴雨第百七八 摺子何易我倒戈以盟第二十四 折劍出正氣鷺立寒汀第百九八 折舉世皆詐豈無善獨第百九六 折茯苓雪生萬年鬆斸第五九 折五蛇爲輔不令而行第百零四 折千夫所視刃淬鋒極第百四三 折君如不歸蒼生何望第十五 折東海一傻刀舞八荒第百六二 折坐見悔吝蟬鳴夜柳第六七 折法眼由心饋君殊禮第百五八 折獸見皆走絲蘿何寄第百七五 折還報青羽仙蹟胥儲第二一六 折君何預聞隔室諦聽第百零五 折顛鸞錦榻如不勝衣第十四 折烹割有道響屧凌波第四三 折此間少年三才一晤第六九 折天佛降世兆現玄鱗「天佛降世」第十六 折逾子之牆明棧秋霜第百十一 折飛鳶下水當者無畏第三十五 摺合鼎同火授胎截氣第二一零 折袞冕榮華或可輕拋第二十三 折恍惚夢覺昨夕今夕第八十七 折於徵不信自入罟網第百三十四 折說時依舊·故土黃壞第九九 折世無所制聖佛遺愓第百六九 折碎骨金輪徒自緘憶第百九七 折長惡不悛誰堪強怙第百三十 摺子夜飛遁鴻鵠鳴高第十九 折九幽泉下快斬無雙第百四十 折橘下相逢江湖夢惘第五三 折鵲巢鳩據虛室開櫝第二一零 折袞冕榮華或可輕拋第百二十折秋葉幾回 疑愁片片第百九一 折倩君作嫁酬以明主第四十六 折雪股採心截蟬玉露第四二 折神令役鬼投名血書第七七 折宜在上位提借鋒芒第百八八 折天姿降爾血海刀餺第二零五 折天倫何系負德孤恩第三十三 折佛入東海阿頂山門第九一 折投瓜報琚人鬼殊異第百六二 折坐見悔吝蟬鳴夜柳第百八五 折玉面春華遙望奐若第三十三 折佛入東海阿頂山門第二零五 折天倫何系負德孤恩第百零二 折翼爪劫餘饋子千金第六八 折火融冰消玉潔何守第百十三 折難陀現首代戰者誰第七八 折爲誰減枝剎那空華第百三十 摺子夜飛遁鴻鵠鳴高
第二一七 折映鉤如線片片絮驚第八一 折夜麝蹄香燕驚風雨第百三十七 折血雲鋒起其戰玄黃第二二一 折曲水流觴堪治魘疾第三十 折背水一戰深溪同途第百六四 折故人長別此番曾夢第三十七 折婆娑三千子夜邪眼第百二十八 折真龍一怒上徹雲表第百四五 折返魂再世其魘煌煌第八十七 折於徵不信自入罟網第一百 折離緣而聚凝瓊霜華第四二 折神令役鬼投名血書第百三十九 折羣姝無首豈子獨傷第百五八 折獸見皆走絲蘿何寄第二十七 折環刀夜煉鑄月補天第三十 折背水一戰深溪同途第六七 折法眼由心饋君殊禮第八二 折獸伏而出蛇蠍心計第百九三 折明燭映曉初荷含辱第九二 折君何有私丁邪酉懼第七六 折聖愚不肖魚爛而亡第一 折寄魂妖刀四大劍門第十四 折烹割有道響屧凌波第二二十 折死生離合一夢如是第二一零 折袞冕榮華或可輕拋第二一三 折雙元鑄心恩怨到頭第一百 折離緣而聚凝瓊霜華第二一八 折信其可信舊園曾憶第七六 折聖愚不肖魚爛而亡第二十八 折蛇虺當道落羽分霄第三十五 摺合鼎同火授胎截氣第二零九 折湖柳未央池苑依舊第十八 折北關七日國破家亡第三 折萬劫不復禍起青苧第十七 折蛛網天裂刀中城皇第百五十 折彌恨洗冤孰輕孰重第百九二 折換骨脫胎天蠶冰覆第九九 折世無所制聖佛遺愓第三十五 摺合鼎同火授胎截氣第八十六 折孰爲牙爪孰爲骨樑第六三 折玄囂八陣伊夢黃粱第二十八 折蛇虺當道落羽分霄第七六 折聖愚不肖魚爛而亡第百二十七 折鱗翮之化室邇人遙第二零九 折湖柳未央池苑依舊第十八 折北關七日國破家亡第百二十八 折真龍一怒上徹雲表第七六 折聖愚不肖魚爛而亡第五十 折一水之恩棗花幾度第三十二 折荒山古院梨花暴雨第百七八 摺子何易我倒戈以盟第二十四 折劍出正氣鷺立寒汀第百九八 折舉世皆詐豈無善獨第百九六 折茯苓雪生萬年鬆斸第五九 折五蛇爲輔不令而行第百零四 折千夫所視刃淬鋒極第百四三 折君如不歸蒼生何望第十五 折東海一傻刀舞八荒第百六二 折坐見悔吝蟬鳴夜柳第六七 折法眼由心饋君殊禮第百五八 折獸見皆走絲蘿何寄第百七五 折還報青羽仙蹟胥儲第二一六 折君何預聞隔室諦聽第百零五 折顛鸞錦榻如不勝衣第十四 折烹割有道響屧凌波第四三 折此間少年三才一晤第六九 折天佛降世兆現玄鱗「天佛降世」第十六 折逾子之牆明棧秋霜第百十一 折飛鳶下水當者無畏第三十五 摺合鼎同火授胎截氣第二一零 折袞冕榮華或可輕拋第二十三 折恍惚夢覺昨夕今夕第八十七 折於徵不信自入罟網第百三十四 折說時依舊·故土黃壞第九九 折世無所制聖佛遺愓第百六九 折碎骨金輪徒自緘憶第百九七 折長惡不悛誰堪強怙第百三十 摺子夜飛遁鴻鵠鳴高第十九 折九幽泉下快斬無雙第百四十 折橘下相逢江湖夢惘第五三 折鵲巢鳩據虛室開櫝第二一零 折袞冕榮華或可輕拋第百二十折秋葉幾回 疑愁片片第百九一 折倩君作嫁酬以明主第四十六 折雪股採心截蟬玉露第四二 折神令役鬼投名血書第七七 折宜在上位提借鋒芒第百八八 折天姿降爾血海刀餺第二零五 折天倫何系負德孤恩第三十三 折佛入東海阿頂山門第九一 折投瓜報琚人鬼殊異第百六二 折坐見悔吝蟬鳴夜柳第百八五 折玉面春華遙望奐若第三十三 折佛入東海阿頂山門第二零五 折天倫何系負德孤恩第百零二 折翼爪劫餘饋子千金第六八 折火融冰消玉潔何守第百十三 折難陀現首代戰者誰第七八 折爲誰減枝剎那空華第百三十 摺子夜飛遁鴻鵠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