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他是一個在心靈與情感上被父母與社會拋棄的孩子,他從小學五、六年級就想要自殺,他說人生實在是太痛苦,生活真的很累,永遠都必須要用功讀書,努力做自己不想要做的事情。
問題顯然是來自於錯誤的家庭與學校的教養方式,以及根源於家庭、學校與社會的錯誤價值觀念。也就是臺灣人的那種只知道追求成就與面子,卻不顧內心的感受與真實性情的傾向。
這一種傾向,若是遇到愛自己的所好遠勝過於愛子女的真實生命的父母,就很容易產生可怕的後果。子女會從小感覺到自己很痛苦很難過,可是父母卻只要他們要的結果,對子女的心靈狀態並不在乎。
更嚴重的時候,子女不一定會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與難過,或者是哪裡不對勁,只是在他的內在與世界有很強的隔離感,使自己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而這樣的壓抑跟扭曲往往是在長大後才發現到自己在感情上有很大的匱乏時才猛然爆發。
自我強大而又個性偏執的父母,他們的子女無法感受到被人真正地關愛,嚴重的情況下,會讓人想要自殺乃至殺人。李文因爲無法自殺轉而想要藉着大量殺人以被判死刑。長期沈迷在殺人小說與恐怖電玩之中,最後發展出自己寫殺人小說,謀畫殺人事件,卻被人稱讚有創意,會寫小說,這是什麼樣的社會價值?
悲哀的是,臺灣有類似問題的家庭其實不在少數,社會上有一大羣高度壓抑封閉的人,他們整天沈浸在殺人、暴力電玩與血腥小說之中。這些獵奇作品和他們內心的高度壓抑、緊繃以及對感情扭曲的渴求正好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一般人難以想象的是,如果從小生長在高壓式的環境之下,自我封閉的情況可能會非常地深,儘管外在表現看來可能跟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他們爲了保護自己,會模仿穿上一層社會化的外衣,內心深處卻是極度地與人隔絕。這樣子的一種行爲並不是經過思考,而是在無意識之間產生的自我保護,因爲這是他們從小就習慣了,是最自然的生活和行爲模式。像這樣子的孩子,往往不懂得要求救。
人會把他所做的事與成就當作他的價值,總是認爲要做些大事纔會有價值,纔會被人注意,所以當有一天成就沒了,價值就沒了,現在社會上最大的問題就是,人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麼,總是以爲名利就是價值。
在臺灣這一塊土地上,缺乏了尋找自我價值的能力,那是來自臺灣教育的偏差,滿分、沒有缺點纔有價值,要求完美傷害了很多人。
人的價值是建立在人的內心,人的內心原本就有標準存在,但環境卻教導我們錯誤的價值觀。國外的教育是在建立人格,而不是在建立成就感,所以孩子上場打棒球,每一次都揮棒落空,教練在一旁依然拍手鼓掌叫好。
老外尊重你的價值,尊重你的個人,上場打球就有價值了,但華人的社會不是,上場打球一定要打全壘打。
不要再封臺灣之光了,爲何要讓王建民成爲臺灣之光?爲何要有HTC才證明臺灣的存在?爲何大家要爭林書豪爲臺灣之光?沒有這一個光,臺灣就不亮了嗎?而臺灣人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代表臺灣的臺灣之光,認爲這樣才能站在國際舞臺之上,目的是要做給外國人看,爲何要做給外國人看?他們看到了又怎樣呢?
你若沒有看重自己,別人再怎麼看重我們都沒有用,我發展我自己,即使是在麥當勞工作,但只要我覺得快樂,就是我自己的光榮了,你是臺灣人就是臺灣之光,價值在人的生命中是隨處可見的。
臺灣人最缺乏的就是尊重,從小到大,除了國英數作文,誰教過我們如何去尊重別人的需要、感受與價值,誰又教過我們尊重別人的愛與被愛,尊重別人的生命與生活?
臺灣人總是理所當然的去批評與下結論,卻不尊重彼此的想法與需要,在老外的社會裡,連吃東西的口味都要尊重別人,所以餐桌上一定擺好胡椒、鹽等調味料,要什麼口味就自己加。
如果我們的**領導人能以人的本性來尊重人,看重人本身的價值,這不是推一個政策、辦一場論壇、蓋一座高鐵就能改變的,要從人的根本去尊重人,這不是誰比較德高望重、誰比較有錢、有影響力,而是你有沒有能力與想法,讓人心改變,人心一改,這個社會就會變,要讓人民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