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誰家的壞東西?!

洛陽,太學。

楊綜坐在了上位,打量着面前的衆人。

名士們或多或少的,都露出了些不服的神色。

他們是真的想不明白,楊綜有什麼資格能坐在這裡呢?

楊綜的名望當然也不小,但是這名聲並非是在學術上,他在經學上有什麼成就?有什麼造詣?

他怎麼能成爲治學監,負責天下的治學事呢!

他自己都搞不懂經學!

楊綜眯起雙眼,對衆人的想法,他是心知肚明。

太學的官員是有品級的,這些老師都是有編制的,太學祭酒是四品,有一個從屬丞,六品,有個掌印的主簿,七品。

有博士,五品,五經博士,五品,有助教,六品,其有屬直講。

可別覺得這些五品,六品很低。

要知道,尚書令才三品!

丞相以及三公,大司馬,大將軍之類的是一品。

九卿才輪到二品,武將裡就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等。

尚書令啊,侍中啊,中書令,基本都是三品。

地方太守纔是五品官員。

也就是說,想要免考進太學,你父親至少得是太守起步

至於縣,大縣令一般是六品,縣令一般是七品,縣長一般是八品。

這是因爲縣城與縣城不同,是按着縣內人口來進行劃分的,例如萬戶以下設縣長,萬戶以上設縣令,若是三萬戶四萬戶的超級大縣,那就是大縣令了。

而楊綜這個太學監,也是四品官。

但他這個四品卻可以直接管理太學祭酒。

因爲品級並不能決定一切,就說二品的九卿,他站在三品的尚書令或者侍中面前,敢指指點點嗎?

主要還是要看職責,尤其是監察部門裡,御史中丞纔不過五品而已,你且看看那些四品敢不敢在他面前擺譜。

故而,哪怕是太學祭酒孔晁,面對楊綜也是不敢無禮的。

同級歸同級,但是職權上就被碾壓了。

楊綜此刻開了口,“我是來宣讀政令的,想必你們也都聽說了,過去的諸多招生之政,都要被廢除了”

楊綜咧嘴笑了起來。

此刻,諸多博士,助教們紛紛議論了起來。

他們也根本就不怕被楊綜聽到。

他們幾乎都在抱怨,覺得這些政策違背了設立太學的初衷。

設立太學的初衷是什麼呢?

兩漢的初衷不太清楚,但是曹魏的初衷就很清楚,就是爲了方便大族子弟。

有了太學,那些出身顯赫的人就不用再等中正了,直接入學,然後畢業爲郎,一步到位。

至於寒門和庶民,就這麼說吧,從魏晉開始,貴族和寒門分流愈發的明顯,有些科目是隻有父親的品級到了才能去學的。

甚至教導貴族弟子的博士是五品,而教導寒門的博士變成了六品在招生,專業,就業等問題上,都是絕對偏袒大族,絕對排斥庶民。

寒門連參加五經考覈的資格都沒有!

兩漢都沒有這種說法,兩漢都會鼓勵五經考覈,有學問的都可以參與,唯獨曹魏,五品以下不許參與畢業考試。

沒錯,就是達到了這種離譜的程度,甚至對比後來的晉,這還算是不錯的!

起碼魏不會限制學科,從兩晉到隋唐,沒有出身的人只能去搞律學,書學,算學至於經學之類的,你是想都不要去想。

因此,曹髦廢除諸多特權,博士們就覺得很是不滿。

經學這種東西,庶民和寒門也能研究明白嗎?

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是爲了這種特權,也有人覺得,打斷特權,會讓這些大族子弟搶佔了寒門的上升空間。

若是跟大族同時競爭,寒門自然是吃虧的。

但是楊綜卻不這麼想。

大族子弟在士人裡的比例很大,但是,這還是要看士人的數量,若是士人的數量上去了,那大族子弟的比例就會下降,最終被衝潰。

而在那之前,首先得打破學術壟斷,讓更多寒門乃至庶民出身的人來讀書學習才行。

當然,這得先讓這些人吃飽飯,若是連肚子都填不飽,還讀什麼書呢?

看得出,曹髦對自己的治理還是有信心的。

楊綜就這麼聽着衆人的議論,也完全不生氣。

他笑着說道:“原來諸位都是這麼想的啊。”

看到楊綜臉上的笑容,這些名士們的議論聲便更大了。

孔晁坐在一旁,看着楊綜臉上的笑容,心裡總是覺得有些不安。

楊綜可是從戰亂時期上來的謀士,跟這些搞學問的名士不同啊。

楊綜笑着看向了身後的甲士,開口問道:“都記下了嗎?”

那甲士點着頭,“都已經記住了。”

“好,便是這些人,且將這些人帶出去吧,罷免他們的職位。”

楊綜一聲令下,便有甲士上前,將方纔那幾個議論最大聲的博士給揪了起來,推搡着就往門外走。

一時間,衆人格外的安靜,甚至都沒有人敢大聲說話。

只有那幾個被抓起來的名士們,神色最爲激動,他們大聲的叫嚷了起來。

“楊綜?!你欲何爲?!”

“你們這些人反對廟堂的政策,反對陛下,太學怎麼能留下伱們這些人呢?”

楊綜大手一揮,甲士們直接將他們拖拽而出。

這些人裡不乏有着巨大名望的名士,此刻更是對着楊綜大聲辱罵。

可楊綜完全不在意。

孔晁忍不住說道:“楊公,皆名士,這般羞辱,怕是會出大事。”

“出大事?那好啊,南邊正缺人治理呢,就是缺這樣有學問的人,最好他們能多叫幾個人一同來惹事。”

楊綜的臉上雖然帶着笑容,但是眼神裡卻滿是漠然。

何其可笑啊。

就這些名士,在楊綜的眼裡簡直跟蟲子沒什麼區別。

當今的廟堂還用得着怕這些名士嗎?

連大族都得對廟堂低頭,這些名士憑什麼敢叫囂?

敢召集弟子和學子來惹事,明日就一同送去南邊了。

當真是看不清自己的地位。

楊綜覺得陛下對這些名士都已經很是縱容了,這些人明裡暗裡反對陛下都不是一次兩次了。

縱容到了這種地步,還敢這般議論,那實屬不長眼。

楊綜覺得自己有必要讓他們長長眼。

果然,在楊綜這般眼神的注視下,這些人頓時就安靜了下來,沒一個敢起身爲那些人說話的。

楊綜點着頭,說出了接下來的諸多要求。

往後的招生制度已經被楊綜給折騰出來了。

往後要在秋季和春季招生,而太學和國學都要通過考覈才能進修,太學在春季,國學在秋季。

招生所用的考覈內容都是由太學監來負責,甚至往後的科舉也是由這個新部門來負責。

無論是太學的官員還是地方治學官員,都無法去幹預干涉。

這確實是改變了過去的招生制度。

倘若換個皇帝,如此大張旗鼓的廢除這些人的特權,一定會引來巨大的麻煩,但是現在皇位的威望極高,在國內完全達到了可以爲所欲爲的地步。

他現在哪怕就是下令當官必須要先閹了自己,估計都沒有多少人能反對

很多人都詛咒曹髦二世而亡。

就從當今的局勢來看,曹髦確實跟始皇帝極爲相似,二者都在父祖的基業上完成了大一統,二者同樣是威望無雙,只要他們還活着,廟堂就可以爲所欲爲,肆無忌憚,完全不怕任何勢力的反抗。

但是兩人的風格卻又不同。

曹髦不折騰底層庶民,他遷徙的都是那些大族豪強,從這一點來看,其實他更像是漢高祖纔對,畢竟遷徙各地貴族和豪強是漢高祖先開的頭。

而他遷完之後,漢朝果然就比秦國活得更久了

而當某位漢帝廢除了該制度後,前漢果然就走向了沒落。

後漢壓根就不對付豪強和貴族,導致門閥崛起,國內政務極爲混亂,遠不如前漢,魏晉更是直接當起了門閥的舔狗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對待國內貴族豪強越好,國家就越是動亂不安。

只要曹髦還活着,國內這些人就不敢找茬,而曹髦還很年輕,只要能不重蹈覆轍,不像前幾代那樣短命,那這情況就是無解的。

楊綜正在宣讀着新的政策,衆人就是不滿,也是低着頭來聽

而此刻的太極殿內,曹髦正抱着曹溫,聽着鄭嫺絮絮叨叨的說起了“政策”。

“陛下不能再這般寵愛太子了,是該給太子找啓蒙恩師了,別家的孩子,這個年紀都可以去鑽研經典了,溫尚且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

鄭嫺看起來很是急切。

曹髦卻笑呵呵的看着她,曹溫也是擺出了父親的同款表情,也是笑吟吟的看着母親。

鄭嫺被父子倆的表情弄得更加生氣。

“陛下,我看還是儘快從名士裡找個人來教導溫吧,我看啊,孫炎人就不錯,他熟悉經典,是天下聞名的大儒,他完全可以給太子啓蒙”

曹髦笑着正要說話,忽然,他想到了什麼,臉上的笑容凝固了,模樣也變得嚴肅了起來。

“皇后是不是有人找了你,說應當早些找人來教太子?還說要找老師?”

鄭嫺一愣,“不曾啊,只是先前宴會時,我與幾個夫人談起了這件事”

曹髦卻皺着眉頭。

怎麼,打不動自己,就想要打造一個扶蘇出來嗎?

曹髦的眼神變得有些銳利,“那場宴會裡,可有孫炎的家眷?”

鄭嫺不明白曹髦爲何看起來如此的生氣,可她還是認真的想了會,點着頭,“確實有”

第79章 中計第54章 祭祀第114章 乃公來找你買強弩第90章 徵東將軍第231章 道不同第170章 失人心第160章 一視同仁第172章 箭在弦上第141章 你們說的很對第40章 開戰第102章 這就是女王??第108章 真正的敵人第060章 另一道血痕第157章 兄弟第10章 一丘之貉第38章 讓皇帝吃點苦頭第117章 出道吧!安世!第155章 望氣觀相第42章 內鬼第114章 乃公來找你買強弩第178章 罵戰第035章 不足掛齒第103章 五錢第60章 祭告先祖第171章 不給機會第67章 不同於往日第146章 有教無類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073章 人與人是不一樣的第46章 好消息!第183章 爲陛下喝第87章 秋後再算賬第150章 直臣第17章 欲何爲?第95章 從將軍到王公第103章 五錢第140章 太子第077章 不靠譜的郭縣令第81章 毫不留情第37章 生存的方式第8章 我們是朋友第138章 大將軍真傳第134章 賞罰分明第062章 還手之力第91章 不喜第258章 自己人第68章 能成否?第161章 你怎麼知道的?第95章 且慢!第135章 以小人對付小人第128章 洗牌,新牌第152章 太子第79章 從將才到帥才第126章 難以啓齒第6章 虎豹騎第63章 老將軍,可知沛國文次騫第129章 八百個心眼第88章 事已至此第108章 難民團第161章 你怎麼知道的?第29章 安敢以血補天哉?第096章 不求有功,只爲搗亂第234章 絕不饒恕第121章 我要鍾公!第059章 血痕第10章 大義滅親第3章 竹竿狗尾第65章 俘虜第4章 正是時候第1章 曹公有先祖之風!第105章 硬氣!第3章 竹竿狗尾第162章 不可錯失第7章 我自前往第126章 等死吧第128章 蠢笨如豬第167章 得道者多助第249章 低頭?第18章 道德綁架第78章 陣容第181章 開始怕了第238章 我們真的是太強了第123章 就這?第250章 如高平陵故事第038章 前往洛陽!第147章 壞了,我成諸葛亮了!第155章 望氣觀相第61章 可思蜀否?第64章 衆人所願第096章 不求有功,只爲搗亂第061章 踐踏!第79章 中計第065章 感謝舅父大人送來的壯士第99章 瘋了!第24章 放手去做第107章 怎麼像是鍾會之言第186章 大事託付於你第8章 一唱一和第163章 不必服侍第96章 周處除三害
第79章 中計第54章 祭祀第114章 乃公來找你買強弩第90章 徵東將軍第231章 道不同第170章 失人心第160章 一視同仁第172章 箭在弦上第141章 你們說的很對第40章 開戰第102章 這就是女王??第108章 真正的敵人第060章 另一道血痕第157章 兄弟第10章 一丘之貉第38章 讓皇帝吃點苦頭第117章 出道吧!安世!第155章 望氣觀相第42章 內鬼第114章 乃公來找你買強弩第178章 罵戰第035章 不足掛齒第103章 五錢第60章 祭告先祖第171章 不給機會第67章 不同於往日第146章 有教無類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073章 人與人是不一樣的第46章 好消息!第183章 爲陛下喝第87章 秋後再算賬第150章 直臣第17章 欲何爲?第95章 從將軍到王公第103章 五錢第140章 太子第077章 不靠譜的郭縣令第81章 毫不留情第37章 生存的方式第8章 我們是朋友第138章 大將軍真傳第134章 賞罰分明第062章 還手之力第91章 不喜第258章 自己人第68章 能成否?第161章 你怎麼知道的?第95章 且慢!第135章 以小人對付小人第128章 洗牌,新牌第152章 太子第79章 從將才到帥才第126章 難以啓齒第6章 虎豹騎第63章 老將軍,可知沛國文次騫第129章 八百個心眼第88章 事已至此第108章 難民團第161章 你怎麼知道的?第29章 安敢以血補天哉?第096章 不求有功,只爲搗亂第234章 絕不饒恕第121章 我要鍾公!第059章 血痕第10章 大義滅親第3章 竹竿狗尾第65章 俘虜第4章 正是時候第1章 曹公有先祖之風!第105章 硬氣!第3章 竹竿狗尾第162章 不可錯失第7章 我自前往第126章 等死吧第128章 蠢笨如豬第167章 得道者多助第249章 低頭?第18章 道德綁架第78章 陣容第181章 開始怕了第238章 我們真的是太強了第123章 就這?第250章 如高平陵故事第038章 前往洛陽!第147章 壞了,我成諸葛亮了!第155章 望氣觀相第61章 可思蜀否?第64章 衆人所願第096章 不求有功,只爲搗亂第061章 踐踏!第79章 中計第065章 感謝舅父大人送來的壯士第99章 瘋了!第24章 放手去做第107章 怎麼像是鍾會之言第186章 大事託付於你第8章 一唱一和第163章 不必服侍第96章 周處除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