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誰該負起拯救靈魂之責

在中國當老師,恐怕無人不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最初有老師引用陳鶴琴先生這句話來警示自己,要努力成爲一個會教學的好老師,但後來被衆多領導、校長用來居高臨下地訓導老師:“學生沒教好,就是你老師的失職!”把“教不好”的學生歸罪於老師,結果老師們現在只要聽到這句話就感到非常憤怒。其實,這裡有個評價標準的問題:怎樣算是“教好”了,怎樣算是“沒教好”?

美國著名優秀教師雷夫?艾斯奎斯曾來中國內地講學,就有老師問雷夫:“你聽說過中國流行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嗎?你覺得你的學生中有沒有教不好的?你是否能教好每個學生?”

雷夫連連擺手說:“no!no!no!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教好的,但我會努力去教每個學生,就像醫生救不了每個病人的生命一樣,但他們會努力地去救助病人。”由於他所教的學生大多居住在美國貧民區,有的父母吸毒甚至坐牢,有的家庭非常貧困,還有受環境影響打架、吸毒等,他沒辦法解決。他說了一句特別顛覆中國老師觀念的話:“拯救學生的靈魂不是我的職責,我的職責就是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拯救自己的靈魂。”這似乎跟我們常說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背道而馳啊?

仔細分析一下,我們這“光榮”稱號的含義所代表的是什麼?是“蠟燭”,是“春蠶”,是伴隨着“犧牲”和“奉獻”的。因爲我們被讚譽爲“靈魂工程師”,就必須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像春蠶一樣吐盡最後一口絲才能對得起這稱號,結果搞得老師自己也找不到自己了:孩子病了不能去看,學生要緊;父母有事不能前往,學生要緊;自己身體不適硬扛着,直至耽誤了治療時機。還是學生要緊。老師要是談報酬談待遇,就被批評“缺乏奉獻精神”,就連去農貿市場買菜講價還會被賣主挖苦說“老師怎麼還講價啊”。但事實上,很多老師雖然自認爲“犧牲”“奉獻”了很多。其實連盡職盡責也沒做到。

雷夫絕不承認他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承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並且坦言自己的職責不是“拯救學生的靈魂”,而是要更多地給每個學生提供成長的機會。這讓我們不得不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教師職業,如何面對每個學生。的確,一個人的靈魂不是別人能隨便改造的,也不是個體之外的其他人能拯救的,唯有自己才能改造自己、拯救自己,我們沒必要把“拯救學生靈魂”的事扛在肩頭,而要實實在在地爲學生創造適合他的教育。

是的。拯救學生的靈魂不應是我們的職責,真正的靈魂工程師是每個人自己,老師所能做的就是要努力給每個學生提供成長的空間和平臺,提供所能提供的幫助,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成長。雖然我們不能“教會”所有學生。但我們可以像雷夫一樣爲所有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當我們丟掉“犧牲”和“奉獻”的口號,摘掉“靈魂工程師”的頭銜,從高高的聖壇上走下來,走到每個學生身邊,去關注每個孩子的生命狀態,併爲他們的成長提供恰當的幫助時。我們的教育才更貼近教育的本質,纔是真正適合學生生命發展的教育。

其實,教育越簡單越美。舉個例子:兩個園丁在澆水,兩個人都拿着管子在澆水,其中一個就澆的很急,水也不夠均勻。水流將小草都壓倒了。另外一個園丁拿着管子,只是輕輕捏一下,他的水就像雨一樣灑在草地上。教育就是這麼簡單,只要輕輕改變一下方法,就像輕輕把管子口捏一下。這樣取得的效果就是不一樣的。

有一個家長談到她的小孩特別愛吃糖,她怕每天吃的糖太多,把牙吃壞了,就規定孩子每天吃兩塊糖,但是孩子還是願意多吃,媽媽爲了防止孩子多吃就把糖桶放得高高的,孩子說媽媽我要吃糖,媽媽就取下來給他兩塊。過了不久,她發現孩子偷糖吃。孩子將凳子放到桌子上,然後踩到凳子上取下糖桶拿糖吃,因爲小孩太小了,不懂得把凳子撤走,媽媽就發現這個問題。媽媽開始反思,每天管他吃糖,卻發展成說謊的壞毛病。後來她換了一個方法,和她的孩子說到:“寶貝你看你那麼愛吃糖,媽媽總是忘了主動拿糖給你吃,以後要不你自己管糖桶,自己去取怎麼樣?”孩子一聽非常高興,孩子說行,媽媽接着說:“但是媽媽還是不希望你多吃,我們還是按規定,每天只吃兩塊,你看這樣可以嗎?你自己能不能管得住自己嗎?”孩子說能管住,媽媽就特別信任的把糖桶拿下來,然後母子兩一起將糖桶裡的糖數過,一共有26顆糖,媽媽對孩子說:“你可以吃13天”,孩子說我肯定能吃13天,媽媽就很信任的把這個糖桶交給了孩子。過了幾天,她再去數糖,孩子一塊都沒有多吃。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是一個教育的細節,一方面很好的控制了孩子吃糖,另外一方面,又培養了孩子一種誠信的道德品質。這個比媽媽每天提防着孩子,孩子會每天偷偷偷糖,這個效果是不是好得多,家長改變一點,孩子就改變很大。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簡單的教育,好的教育不用搞得太複雜了。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我們的目標基本上是共同的,一般來說家長都有兩個目標,一個是希望孩子智力出色,一個是希望心理健康。尤其是在智力出色方面,家長們會做很多的功課,現在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會加強營養,孩子出生以後,不但母親要有好的營養,也會非常關注孩子的營養。同時現在可以有很多早期的親子班和智力啓蒙班等等,目的是爲了提高孩子的智商。這些方法做的再多再好,充其量只是加法手段,只是做加法的一點一點往上加。人們在孩子的智力啓蒙方面。忘掉了最重要的手段,運用這個手段可以讓孩子的手段以幾何遞增。是什麼手段呢?就是閱讀。發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閱讀。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這個是千真萬確的。

學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人是用語言來思維的。這句話普通人也可以理解,人是用語言來思維的,閱讀所成全的就是語言。閱讀可以使一個人的語言增速發育的非常好。一個人思維的清晰度和語言的清晰度是成正比的,思維越清晰,語言越清晰。反過來可以說,如果你的語言越清晰,思維也會非常清晰。

學習新知識,必須依賴已有的知識背景。這也是不斷被心理學證實的也是從常識中得來的。比如說一個從小沒做過麪食的人。和一個從小會做饅頭的人,當他們學習做烙餅的時候,誰學習的更快?一個人沒有做烙餅,做過很多次麪食了,和從來沒有做過麪食的人是不一樣的。他在學習做烙餅的時候會更容易。這是一個簡單的比喻。當我們具有某方面的相關的知識背景的時候。再進入這方面的學習就會容易得多。知識經常呈一個網絡狀的,我們在這邊學習的知識,通過語言的媒介會通到其它的地方。我們可以從生活中觀察一些人,是不是那些平常有大量閱讀的人,他們在分析一些問題,在陳述一些問題,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方面。往往比從不去讀書和學習的人一定會快得多。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告訴我們說,我們的母語爲我們創建了主要的理智分類,這是思維活動有效的資本,離開語言就沒有思維,閱讀真的可以被形容爲是智慧的水份和陽光。它也可以說是一個人能力的一個助推器,我們想要讓我們的孩子聰明。是決然不可以離開閱讀的。

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有這樣一個公式,其實這個公式可以適用於教育任何一個細節,想讓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不要一想到閱讀的重要性就強迫孩子去閱讀。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把閱讀這個事情做得單純一些。像對待一個遊戲一樣去對待,當成共同的愛好去呵護,這樣才能讓孩子喜歡閱讀。

盧梭,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說過這樣一句話,要別人聽你所講的話,就要設身處地爲聽話的人想一想,要打動別人的心,自己的行爲就必須合乎人情。如果家長自己的行爲已經不合乎人情了,怎麼可能教給你孩子一些好的東西呢,怎麼可能打動孩子的心呢。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他面對了很多的問題兒童,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不要對付許多孤立的問題,只要一個問題就可以提示出教育的基礎,我們怎樣給兒童自由。蒙臺梭利最初是研究兒童精神病學的,他後來就發現,很多兒童精神病患者,他的病因就是在家庭教育中,不是遺傳,不是其他的問題,就是在家庭教育中。所以說他得出一個結論,只要一個問題就可以提示出教育的基礎,就是怎麼樣給孩子自由,只要給了孩子自由,只要我們給了他尊重,給了他選擇,允許他犯錯誤,孩子很多的問題,都會慢慢的消失掉。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所以說我們想讓孩子成爲一個品德優良的人,成爲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也同樣不要忘記了閱讀,閱讀有時候也是心靈的自我修復,包括成年人也是這樣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帶着某種童年時代的心理創傷長大成人的,在後天自我完善當中,同樣也離不開閱讀。

美國教育家杜威對這一點也有闡釋,因爲思維的力量使我們擺脫對於本能、慾望和慣例的奴性和屈從。比如說反思精神,我們童年沒有培養出來,如果我們有很好的閱讀的話,這種反思精神,可能會慢慢回來的,很多優秀的品德,也會慢慢回來。

如果我們能夠賦予孩子一種責任感和欣賞,那麼我們的孩子會發展出勇於擔當和自信自尊這樣一種品格來,這真的是教育中的公式,教育中的真理。如果我們總是在生活中跟孩子講條件,不斷的去命令孩子做什麼,用一種家長的強權姿態去管理我們的孩子,那麼我們的孩子就會發展出一些這樣的品行來,討價還價,自卑或者是逆反,這些是永遠成立的,對任何的孩子都適用。所以教育中真的有很多這樣的公式,我們可以說教育具體的方法確實是無窮無盡的,但是它背後的原理和原則一定是相同的,就像一條紅線一樣,我們首先要把握住原理的這條紅線,纔可能產生圍繞它的無窮無盡的方法。

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22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2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21章 天力講法第6章 天力給我的靈示第40章 虛與實第38章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69章 慈悲喜捨(2)第103章 外面沒有別人第96章 靜待花開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23章 我心深處第35章 布財陣2第8章 出於愛去做事2第34章 爲自己的生活負起全部的責任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23章 我心深處第74章 世間八法1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8章 新任務第40章 親子之爭戰可以優雅地進行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25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2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26章 看春晚“吐槽”第20章 涅磐的體驗第75章 心靈環保1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103章 外面沒有別人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31章 起跑線上的輸贏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69章 選擇2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8章 渡1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72章 念力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29章 狗屠夫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23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3第19章 靜心打開喜樂之門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5章 佛陀5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77章 心理陷阱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35章 布財陣2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2章 佛陀2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12章 與天力的連結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23章 我心深處第34章 布財陣1第21章 天力講法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26章 相由心生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3章 這個家族還有誰在?第38章 定期清理心靈垃圾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4章 活在當下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51章 女孩,請好好愛自己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40章 合一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二 卷大隱隱於市前言第13章 靈心療法2第34章 爲自己的生活負起全部的責任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68章 選擇1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11章 幸福之旅2第11章 真正的快樂
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22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2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21章 天力講法第6章 天力給我的靈示第40章 虛與實第38章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69章 慈悲喜捨(2)第103章 外面沒有別人第96章 靜待花開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23章 我心深處第35章 布財陣2第8章 出於愛去做事2第34章 爲自己的生活負起全部的責任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23章 我心深處第74章 世間八法1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8章 新任務第40章 親子之爭戰可以優雅地進行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25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2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26章 看春晚“吐槽”第20章 涅磐的體驗第75章 心靈環保1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103章 外面沒有別人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31章 起跑線上的輸贏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69章 選擇2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8章 渡1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72章 念力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29章 狗屠夫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23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3第19章 靜心打開喜樂之門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5章 佛陀5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77章 心理陷阱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35章 布財陣2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2章 佛陀2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12章 與天力的連結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23章 我心深處第34章 布財陣1第21章 天力講法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26章 相由心生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3章 這個家族還有誰在?第38章 定期清理心靈垃圾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4章 活在當下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51章 女孩,請好好愛自己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40章 合一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二 卷大隱隱於市前言第13章 靈心療法2第34章 爲自己的生活負起全部的責任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68章 選擇1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11章 幸福之旅2第11章 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