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

我們通過持續的靈性的修習,讓覺性逐漸增強,從不知不覺到後知後覺,從後知後覺到念起即覺。當覺性足夠強大時,如同光明照破黑暗,無需我們刻意對治,無明妄念和煩惱自然就會消散。

幸福拉麪館就像人間的一個小舞臺,每天都在上演各種故事。

來到拉麪館的人們或煩惱,或憂愁,或心事重重,但是當他們離開這裡時,卻都帶着滿足而安詳的笑容。

這一切,不只是因爲這裡的拉麪做得特別香,還因爲那位成天笑眯眯的拉麪館老闆。

有位客人對老闆嘆氣說:“哎呀,我的煩惱真是太多了!”

老闆也跟着嘆氣說:“哎呀,我店裡的老鼠真是太多了!”

客人不禁好奇地問:“那您還不想辦法趕走老鼠?”

老闆笑了笑,反問他:“那你怎麼不想辦法趕走煩惱呢?”

客人一時語塞了。

老闆轉身端起一份魚丸面,呼喚幾聲,不遠處走來一隻小貓,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老闆撫弄着小貓,彷彿在自言自語:“養貓貓養大,貓捉老鼠。”

客人似有所悟:“如果煩惱是老鼠?那麼貓又是什麼呢?”

老闆看了看客人,突然重重地捅他一拳。客人喊痛。

老闆問:“知道痛的是什麼?”

客人茫然:“是我的心。”

老闆再問:“知道煩惱的是什麼?”

客人肅然:“還是我的心。”

老闆笑了,點點頭:“只要管好你的心就行了,何必理會煩惱呢?”

知痛知苦,知煩知惱的這個心,就是我們的覺性

可是我們很多時候沒有照顧好這顆心,失去了覺性,所以纔會被種種煩惱和妄念帶着走。我們總是刻意去壓制和對抗煩惱妄念,但是因爲內心的覺性不夠,就像讓一隻小貓去捉大老鼠,反而會被老鼠越帶越遠。

所以。當務之急不是去捉煩惱的大老鼠,而是要培養覺性的小貓。我們在行住坐臥中,都要提起覺知,清楚明白每一個行爲舉止;在起心動念中,保持覺知,念念都能了了分明。

所以,只管把貓養大,貓自會去捉老鼠,念念自覺,時時覺知。行起來!

表面淡定。內心波瀾的心境。就是因爲這隻覺醒的小貓還在長大吧。好吧,不急於求成,安靜的陪伴這隻貓成熟到可以去抓老鼠,再去抓吧。不要着急。

無論是煩惱、悲傷、失落與痛苦,還是抑鬱與精神危機,在靈魂的暗夜中,一旦我們試圖忽略、拒絕或逃避問題,一切都將變得更糟。倘若我們願意面對它,並瞭解該如何與它一同工作,就已然踏上了治癒之旅。

遭遇過人生的艱難時刻:或是失去心愛之人,或是丟失工作,或是收到惡性診斷書。或是親近之人罹患重病;也可能是離婚、破產或受傷,任一種令生活崩潰的打擊。也許日常生活本身已然令你無法負擔,又或者它實在過於貧瘠,令你頗覺匱乏。然而,即使是人生最好的時分。也會存在諸多擔憂:無休止的戰爭與暴力、種族主義、我們對環境的加速破壞。若是處在困難時期中,個人也好,集體也罷,往往都會開始懷疑,而我們所懷疑的不僅是該如何度過艱難階段,尤其嚴重的是——我們開始質疑存在本身。

在人生的艱難時刻,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覺得承受者唯有自己一人。但事實上,我們並不孤單。你的生命之所以存在,也許只是因爲在你之前,有千萬代的祖先曾舉燈穿過艱難時期,在時代的更迭中得以倖存。在苦難面前,耶穌也未倖免,佛陀亦然。他們都曾被追逐,都曾遭遇威脅、毆打與鄙視。然而,他們所獲的禮物勝過一切困難。此刻,當你讀到這句話時,你應當能夠感覺到,在人類舉智慧、勇氣與慈悲之燈辛苦跋涉穿過難關的長河中,你也在其中。

無論是悲傷、失落與痛苦,還是抑鬱與精神危機,在靈魂的暗夜中,一旦我們試圖忽略、拒絕或逃避問題,一切都將變得更糟。倘若我們願意面對它,並瞭解該如何與它一同工作,就已然踏上了治癒之旅。

倘若我們停止與苦難對抗,找到迎頭滿足這些惡魔與苦難的力量,就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謙卑和踏實。

真正的悲劇是我們拒絕承認和尊重自己的痛苦,且不自覺地將之傳播給他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威塞爾曾言:“痛苦既無特權,亦無正確性,完全取決於你如何使用它。若你用它來增加他人的痛苦,你就是在侮辱它,甚至可以說背叛了它……而這一天終將到來……我們須得瞭解,痛苦不僅能夠令人虛弱,同樣也能令人提升。”

如果你在危機中仔細留意,就會感覺到你的內在有一種見證的意識,一種智慧的存在,我們不妨稱之爲“內在的智者”。此即意識本身,它存在於你生命的任何時刻中,哪怕是感覺它距你甚遠之時,事實上,它依然與你同在。即使遭遇最艱難的疾厄與損失,墜入最深的消沉與悲傷,陷入毀滅式的挑戰與恐懼,內在的智者依然平靜清晰。無論發生了什麼,它都已經接受。它所見的是遠遠超出當前境況之事;它知道無論是怎樣的變化——不管給你帶來多大的震撼——要來的終歸要來;他清楚那是什麼,無論我們是否接受。內在的智者往往在最困難的境遇中看見冷酷的幽默。早在我們面對苦難並擁抱其真相與療愈的智慧之前,它就已然洞悉苦難之始末。

問題是——當我們跌入最深重的苦難時,要如何找到這位“內在的智者”?去鏡子面前,凝視你的臉。你將看到一位看起來比你年長的老者,他正凝望着你的前幾年,哪怕你感覺不到任何長者在裡面。這是因爲老去的唯有你的身體。通過這具身體,你得以看見內在智者呈現的永恆之意識。而身體是意識的臨時容器。這具物理性的容器盛放着內在智者的永恆意識。

不妨試着信任內在的智者,去體驗這種不變的意識空間,它獨立於外界環境而存在。那是敞開、清晰且智慧的。若願意在內在智者的臂彎裡休憩,你就可以走出時間的囚籠。走出對未來的無盡擔憂和對過去的不斷回放。內在的智者安住於當下。

當下是我們所擁有的全部,它是一扇門,能夠通往真正的平靜及你的療愈之處。愛、療愈、覺醒,這一切都只可能發生在此時此地,只可能發生在這不朽的當下。請善用每一次機會,來創造你的生活。你無法預知未來。它是一個謎。但你可以於此時此地種下美麗的種子,以你內在的愛、勇氣與生存本能灌溉之。薩默塞特?毛姆曾言:“寫小說有三項規則。不幸的是,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他曾創作出這麼多美妙的小說,而我們所知的唯一方法就是一次寫上一頁。

無論苦難源自何處,是癌症、離婚還是其他的損失與衝突。內在智者都清楚地知曉這一真理——唯有在當下你可以得到真正的治癒。它有足夠的勇氣承認事情的真相。無論那是什麼。都能予其以關心、愛及信任。它明白隱藏在每個病痛、損失和死亡背後的更大圖景。儘管你可能覺得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正在消散,事實上,新的生命正在你體內與周圍不斷生長。宇宙仍在拓展,地球依然轉動。春去秋來,四季更迭,土壤繼續培育新的生機。即使在你最後死亡之時,也會有母親於將來分娩,給世界帶來新的希望、愛、困難和可能。

如何在困難時期生存下來,世界上最偉大的例子之一就是第一代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儘管在羅本島上被監禁了27年,但他從未屈服,依然高貴、和藹、溫柔、善良,且對周圍發生的一切充滿好奇。他內在的智者從不計較他的個人遭遇。以這種方式。他保持着他的自由,即使在被奴役時,依然保留了自己的尊嚴,即使在最有辱人格的條件下,也在繼續練習以慈悲應對敵意。以堅定的愛迴應周圍的憎恨。雖然這個孤獨的人被監禁在遙遠的國度,但納爾遜?曼德拉已成爲無數人的精神鼓舞,讓人們得以少些戲劇化、以同等的挑戰性穿過痛。納爾遜?曼德拉的內在智者就是你內心的智者。你天生就具備相同的智慧潛力、相同的洞察力、相同的力量與愛,這些穿越困難所需要的一切。

若想得到治癒,你必須記住你是誰。無論遭遇何種打擊,你都可以依靠這種天生的勇氣,可以信任自己的智慧之心,因爲沒有人可以將它們從你身上拿走。你完全可以像納爾遜?曼德拉那樣自由。

即使是最大的失敗,隨着時間的推移,尋到其中的恩典都將是可能的。它們會成爲你的人生故事與命運,成爲“你是誰”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受苦難的淬鍊並倖存,溫柔與慈悲將會自然升起。你的苦痛並非只帶有個人性與私密性,它同樣是整個世界與你分享的內容。你曾經歷的一切都爲今天的你是誰作出了貢獻。它是屬於你的財產,任誰也無法奪走;就像你失去的每個人都依然存活於你心中一樣,它也以一種同樣的神秘方式居住在你心裡。

即使有最好的治療方法,你的療愈也可能並不輕鬆,這一點很重要。轉身直面苦難,這將令我們與隱藏在悲傷之下的更大痛苦和恐懼面對面,或是打開一口我們借整個生活來逃避的孤獨之井。然而,這是療愈過程的一環,它原本的設計就是如此,處理這一切能讓你學會接納、寬恕與悲憫——尤其是對你自己,因此你可以用慈悲承接心中的一切,度過這段困難時光。抗拒會讓痛苦更痛,讓暗夜更暗,而接納將點亮黑暗中的明燈。

第12章 靈心療法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15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2第77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1第9章 奇夢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38章 定期清理心靈垃圾第6章 福報第18章 清除幼年傷痛的種子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25章 除夕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60章 星光體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13章 渡6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22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2第69章 選擇2第70章 找回自我第27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28章 如法求財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55章 過度教育等同於掠奪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27章 兒子喜歡奧特曼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12章 靈心療法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7章 渡第18章 空椅子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75章 心靈環保1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5章 什麼遮住了太陽與藍天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54章 成長空洞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4章 佛陀4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35章 讀書會1第120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第29章 參禪開悟2第11章 幸福之旅2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19章 一切問題本不存在第118章 愛的控制2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25章 自性本空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9章 奇夢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25章 處理情緒之痛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89章 休學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37章 合作第54章 成長空洞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82 章 四梵行1第20章 輪迴4第2章 愛的語言2第3章 農村奇異的野丫頭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7章 出於愛去做事1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32章 家有網癮孩子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11章 神奇的催眠術
第12章 靈心療法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15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2第77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1第9章 奇夢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38章 定期清理心靈垃圾第6章 福報第18章 清除幼年傷痛的種子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25章 除夕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60章 星光體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13章 渡6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22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2第69章 選擇2第70章 找回自我第27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28章 如法求財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55章 過度教育等同於掠奪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27章 兒子喜歡奧特曼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12章 靈心療法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7章 渡第18章 空椅子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75章 心靈環保1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5章 什麼遮住了太陽與藍天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54章 成長空洞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4章 佛陀4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35章 讀書會1第120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第29章 參禪開悟2第11章 幸福之旅2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19章 一切問題本不存在第118章 愛的控制2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25章 自性本空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9章 奇夢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25章 處理情緒之痛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89章 休學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37章 合作第54章 成長空洞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82 章 四梵行1第20章 輪迴4第2章 愛的語言2第3章 農村奇異的野丫頭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7章 出於愛去做事1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32章 家有網癮孩子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11章 神奇的催眠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