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顯化的法則

良好關係的主要條件之一是足夠的安全感,如果沒有安全感,衝突一定會爆發。財務安全對於穩定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對於經驗也很重要。這就是爲什麼每當財務不足時,由此產生的恐懼和不安全感往往就會出現在關係中。爲了處理情況,你必須瞭解操控命運的一個靈性法則 - 情緒的法則。

宇宙說,你顯化你所害怕的,你顯化你所憎恨的,你顯化你所喜愛的。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思想和情緒的差異。思想是隨機出現的,它並不會真正地傷害你,不必然會使你害怕,在它們背後沒有這樣的力量。

另一方面,情緒是具有強度的思想,是不斷重複的思想。所以我們要處理的是情緒,而不是零星的思想。

這法則說,你顯化你所恐懼的。恐懼是最主要的情緒,你也可以說它是所有其他痛苦情緒之母。嫉妒是害怕被超越;憤怒是害怕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傷痛是害怕被忽略或羞辱。這可以無止盡地列舉下去。

讓我們透過一個真實的生命故事來了解這個。曾經在美國有一則新聞,有個連續殺人狂在追殺很多人,人們被告誡不要招待陌生人到家中。有個獨自住在郊區的老太太對這件事完全不以爲意。在一個陰雨的黃昏,突然有個男子走進她的家門,她坐在搖椅上,從平靜的睡眠中醒來。老太太注意到一個男子拿着球棒站在她面前,渾身溼透。她透過燭光看着他,說道:「孩子,你一定又冷又溼,進來溫暖一下吧。」男子困惑了一會兒,但他還是將球棒放下,坐在火爐旁邊。老太太又說道:「你一定餓壞了。孩子,去廚房拿點東西吃吧。」於是他攫取放在桌上的食物,然後就拿着球棒跑進了黑夜中。他跑到街對面,闖入了另一戶人家。他們驚恐地尖叫,男子用武器殺了他們。你覺得爲什麼他的反應是如此地截然不同,他是個瘋狂的連續殺人狂,但是他沒有傷害老太太,卻傷害了鄰居。

因爲你是他人反應的燃料。因爲老太太沒有恐懼,所以連續殺人狂不會傷害她,而那些被嚇壞的人使自己被殺了。雖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這個原則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適用,你會吸引你所害怕的事件和人物。

同樣地,你顯化你所憎恨的。例如。你一直不喜歡謾罵,卻沈溺在其中。在生活中有多少次你因爲做了完全一樣的你所反對和憎恨的事情而咬自己的舌頭。你討厭這種能量,於是你將這能量釋放到宇宙中,宇宙又將這能量彈回給你。

然而,法則也說你顯化你所喜愛的。如果你喜愛、夢想、展望某個事物。宇宙就會全力以赴將它給予你。經常生命卡住了,而你的愛和熱情使生命順利進行。

與其投資能量在憎恨中,不如投資在愛中。

與其害怕衝突,不如專注在愛與和平。

與其討厭貧窮,不如專注在愛與財富。

但是爲什麼不過是你大腦中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果的情緒會有這麼大的力量?你生活中沒有被你認出和接納的情緒都會在更深層的無意識中累積。任何被拒絕的情緒都會以扭曲的復仇回來,這就是爲什麼人們在家庭中經常沈溺於不愉快中,他們的問題甚至變得更加複雜。成爲難以解決的問題。更多的問題,造成更多的爭執,又造成更多的沮喪,如此惡性循環。

在困難的時刻,你通常會運用你的家人獲得平靜與力量嗎?還是你只是利用他們來發泄你的挫折?

在困難的時刻,在與你的家人連結時。你會沈溺於什麼樣的情緒?

來到下一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儘管一個人有最好的努力和意圖,恐懼和失望還是持續存在。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承認與接納它們存在的事實,不躲避它們,就是看見內在。任何被認出與接納的事物都不會轉成破壞性的。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你到處說。對周圍的人們表達這些情緒,你所需要做的是看見自己的內在。這涉及三個簡單的步驟。

1. 安靜地坐下來,觀照你的呼吸。

2. 進入到一個平靜的空間中,並放鬆。

3. 認出情緒,無論它是恐懼、傷痛或憎恨。

對自己說,是的,我受傷了,我很害怕,或我很生氣,這是沒問題的。

對於內在真相的肯定可以幫助你接納和擁抱自己。任何情緒卡住或者生活在逆境中的人都可以隨時做這個練習。爲了回到豐盛和與富足中,如果你的家庭文化許可,你們可以在壓力的時刻坐在一起祈禱。這被證明是巨大的能量推進器,可以將神聖恩典呼喚進你的生命中。

進入這個塵世之中,我們是暫時隱而不見的愛。當我們記起自己是誰的時候,我們內在的光、我們的愛,就會閃耀奪目得讓所有人都看見。

在人生中,困境的顯化也有其必然的意義。 舉例來說,一個非常熱心關懷的靈魂想要更認識自己的熱心關懷,那麼她可能會選擇投胎到一個極度不正常的家庭。當她身處於缺少關愛的對待中,她就能更深刻的體會關懷。缺少某樣事物,正是學習其價值與意義最好的方法。由於外在的肉體世界缺乏關懷,迫使她不得不向內心尋求,也就是在這兒,她發現自己的關懷之心。就在缺少關懷的肉體世界與她自身內在的關懷之心之間,她對關懷有了全然的理解,也因此,對自己也有了全然的認識。從靈魂的角度來看,這些學習過程中必然的痛苦是短暫的,然而其所帶來的智慧卻是永恆。

人生困境呼喚我們記起自己是靈魂。記起我們真實的身分——崇高、永恆的靈魂——是超越人生困境的方法。比方說,認爲自己就是這個肉體的人,一旦肉體受到嚴重的毀損,他們就會感覺到極大的憤怒。然而。其它那些肉體遭受到同樣損壞,但認爲靈魂纔是自己的人,其所感受到的痛苦就會小得多。由於我們的人生困境呼喚我們記起自己是靈魂,這一件最初帶來痛苦折磨的事。最終也得以緩解。將自我認知從人格——肉體擴大到靈魂的作法,可能會減輕我們身體上的痛也可能不會,但是,這麼做絕對可以減少我們心裡的苦。這樣的覺醒既是人生困境的目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幫助。人生的困境挑戰讓我們對生命重燃熱情,那是我們在投胎爲人之前所擁有的熱情。這也是人生中困境顯化的意義所在。

困境是藉由傳達愛來得到療愈。我們計劃這些人生困境的挑戰,是爲了要達成某些目標。一個最常見的目的是爲了獲得療愈,特別是:從過去幾世中所留下的負面能量中獲得療愈。這麼說好了,比方說有一個人在某一世中飽受恐懼的折磨,在那一世的生命完結之後。這個人很可能會帶着一些殘存的恐懼能量 。尤其是如果這個人是在巨大的恐懼中死去。恐懼的低頻能量不會完整的被帶進靈魂所在的高頻率非肉身國度,但總是有些殘存的能量會不小心跨了界。這個人感覺得到這些低迴不去的能量,所以,他會想要計劃在新的一世生命中,藉由傳達愛來得到療愈。

我們也會因爲想要平衡因果關係而計劃某些人生挑戰。因果有時候會被認爲是所謂的“業”。不過我們也可以形容因果關係是存在於自己與另一個人之間的一種不平衡能量。很典型的就是,我們會與屬於同一個靈魂小組的成員之間互有因果關係——這些成員與我們處在同一個體驗成長的階段中,必且一起經歷了好幾世的生命。在過去的幾世生命中,我們對同一個靈魂分別扮演了丈夫、妻子、女兒、兒子、兄弟、姊妹、母親、父親、摯友,以及仇恨不共戴天的敵人等等角色。有位父親念牀邊故事給他的小女兒聽,就在他講完時,小女兒微笑着對他說:“爹地。你還記得你是我的小孩時,我是你的媽咪,我也有念故事給你聽嗎?”

大部分靈魂會以服務他人爲目的來計劃人生困境的挑戰。這樣的想望,是我們身爲永生不滅靈魂的真實本質中,最底層的一面。當我們身爲靈魂並且很清楚知道自己與他人是爲一體時,我們會把服務當作是人生最基本的目的。而服務的機會則是妙不可言的祝福。正如那些在平衡因果關係的靈魂一樣,那些看起來浮沉於紅塵之中苦苦掙扎的人,其實正是在爲他人服務。舉例來說,某個靈魂可能計劃要擁有酗酒的體驗,因爲這樣做可以讓其它人更能夠表達同情。也因此更深入認識自己的同情心。社會中一些最嚴厲的批判,往往直指酒鬼以及其它一些人,而他們其實是在將我們所追尋的體驗帶給我們。如果有更多人知道就好了!

當然,我們計劃這些人生困境的挑戰,有一部分是爲了自己個人的成長。身爲靈魂,我們在轉世之間學到了許多東西,不過,當我們在這個肉身的世界中將這些課題具體化時,這些課題的意義就會更深層地注入我們內在。以靈魂的狀態來學習就像是坐在教室裡上課一樣,而在這個世界裡生活,那就是田野調査了。在其中我們應用、檢測並強化這些知識——這對靈魂來說是個強大的體驗。

每一個靈魂都受到一種希望的驅動,那就是給予並獲得自由、無條件的愛,即使是在靈魂同意擔任“負面角色”來刺激其它靈魂成長的情況裡,也是一樣。許多靈魂的驅動力也來自於要記得好好愛自己。我們就是愛。人生困境的挑戰給了我們機會去表達,並藉此更深入認識自己就是愛的許多不同面向:同理心、寬恕、耐心、不批判、勇氣、平衡、接受,以及信任。我們就是愛的人世體驗,也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像是理解、平靜、信念、樂意、感恩,以及幽默等種種美好德行。愛,是出生前計劃的主題。

進入這個塵世之中,我們是暫時隱而不見的愛。當我們記起自己是誰的時候,我們內在的光、我們的愛,就會閃耀奪目得讓所有人都看見。

第72章 念力第22章 神念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59章 吸引高靈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84章 四梵行3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123章 成熟第3章 愛的語言3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95章 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恐懼開出的花第44章 給孩子正能量第8章 渡1第84章 四梵行3第119章 改命,從孝養父母開始第41章 內心強大的孩子第34章 布財陣1第13章 幸福之旅4第58章 內在的豐盛第90章 慈愛冥想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5章 佛陀5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8章 渡1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18章 清除幼年傷痛的種子第12章 天力講《易經》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14章 療愈之路第28章 如法求財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1章 渡4第72章 念力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34章 愛的法則第7章 出於愛去做事1第68章 選擇1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3章 農村奇異的野丫頭第36章 讀書會2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24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第2章 佛陀2第70章 慈悲喜捨(3)第72章 念力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20章 真相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6章 活在當下3第70章 找回自我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93章 給孩子安全穩定的關愛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經驗第21章 天力講法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2章 佛陀2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5章 什麼遮住了太陽與藍天第89章 休學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25章 除夕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12章 與天力的連結第30章 財由心收4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2章 佛陀2第120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第16章 誰該負起拯救靈魂之責第36章 布財陣3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98章 允許孩子愛你第2章 孩子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21章 懂得放過自己第31章 天力回國第15章 短暫的美容顧問生涯第21章 療愈故事第28章 謀劃人生從自己的興趣開始(2)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
第72章 念力第22章 神念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59章 吸引高靈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84章 四梵行3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123章 成熟第3章 愛的語言3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95章 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恐懼開出的花第44章 給孩子正能量第8章 渡1第84章 四梵行3第119章 改命,從孝養父母開始第41章 內心強大的孩子第34章 布財陣1第13章 幸福之旅4第58章 內在的豐盛第90章 慈愛冥想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5章 佛陀5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8章 渡1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18章 清除幼年傷痛的種子第12章 天力講《易經》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14章 療愈之路第28章 如法求財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1章 渡4第72章 念力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34章 愛的法則第7章 出於愛去做事1第68章 選擇1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3章 農村奇異的野丫頭第36章 讀書會2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24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第2章 佛陀2第70章 慈悲喜捨(3)第72章 念力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8章 來到這個世界是我的選擇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20章 真相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6章 活在當下3第70章 找回自我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93章 給孩子安全穩定的關愛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經驗第21章 天力講法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2章 佛陀2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5章 什麼遮住了太陽與藍天第89章 休學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25章 除夕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12章 與天力的連結第30章 財由心收4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2章 佛陀2第120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第16章 誰該負起拯救靈魂之責第36章 布財陣3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98章 允許孩子愛你第2章 孩子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21章 懂得放過自己第31章 天力回國第15章 短暫的美容顧問生涯第21章 療愈故事第28章 謀劃人生從自己的興趣開始(2)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