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

天力靈示:世間對愛情頗多溢美之辭,如“只羨鴛鴦不羨仙”。 意思是,只羨慕像鴛鴦一樣,與愛人攜手同老,相伴終身。除此,就算是天上的神仙,超越三界的佛陀,給我,我也不羨慕。

欲界生命都耽著情愛,有一首詞說:“問世間情爲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這句話出自元朝詞人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公元1205年,16歲的元好問趕赴幷州應試,途中遇到一個捕雁人。捕雁人告訴元好問,他今天設網捕雁,捕得一隻,另一隻脫網而飛,豈料並不飛走,而是在他上空久久盤旋,最後竟從空中直衝而下,墜地而死。

元好問聽後心緒難平,便花錢買下這兩隻雁,將它們葬在汾河岸邊,壘上石頭做爲記號,名“雁丘”,並作了流傳至今的《雁丘詞》。

不僅世間之人都期望得遇這樣一位知音:與他(她)生死與共。即使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一切密宗的教主、國王恩扎佈德也是如此。當釋迦牟尼佛告訴恩扎佈德:“國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捨棄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學,行持六度。”

國王回答說: “贍部花園極愜意,寧可我成爲狐狸,釋迦佛位永不欲,願具妙欲共解脫。”

除了國王恩扎佈德,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也扮演着一位世俗之人的角色,入於世間。

他的詩有內外密三層意義。從外義而言,它闡述了男女之情,但它的內義和密義,多數人卻無從瞭解。比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

白色的仙鶴啊

不會去遠方

有一天

它會從理塘歸來

當時,人們不知道白色仙鶴之義,以爲又是一首情歌。後來才發現,第七世達賴喇嘛降生於理塘。所以。倉央嘉措在寺院時,表面上,他一直在思念遠方的情人,實際上。他的每一首詩,都隱含着對當時藏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預言,並對未來的變異作了授記。

他在一首流傳甚廣的詩中寫道: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人們可能奇怪,這樣的詩怎麼會出自一位藏傳佛教著名大德之手?事實上,他的這種特殊的顯現,對世人具有一定的意義:欲界中人,都難免對異性的貪戀,通過他的情詩。人們被引入他的世界,由此因緣,緩緩種下解脫的善根。”

綜上所述,自古以來,多少人讚美愛情!爲之謳歌。爲之傷懷。尤其在人們年輕時,會認爲這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爲之深深嚮往。

愛的分類

愛有幾種,在一切有部的經典中,愛分爲貪愛和敬愛;

。貪愛是以煩惱染污的心、以貪慾和渴望來愛一個人;敬愛是對佛菩薩、對法寶、四諦與解脫道的希求和渴望。

《大般涅槃經》也說:“愛有二種。一者餓鬼愛。二者法愛。真解脫者離餓鬼愛。憐愍衆生故有法愛。如是法愛即真解脫。”愛有凡夫的愛,又叫餓鬼愛,是充滿欲求、永無饜足的愛;還有一種叫法愛。法愛和敬愛相同,是清淨、沒有煩惱染污的、通往解脫的愛,它是完全的付出,沒有絲毫的佔有慾,又稱之爲大愛。

古人說:“愛的感覺,是溫暖;愛的語言。是正直;愛的心地,是無私;愛的行爲,是成全。”但事實上,愛,究竟是否正直無私?在經歷了從少年到老年的人生歷程後。每個人都可以捫心自問。

人與人之間所謂的愛情,歸根結底,它不是無私的,而是自私的;不是爲了他人的福祉,而是爲了自己的需要和快樂;它不是正直、溫暖的,而是有條件的、痛苦的;它建立在對方對我的行爲上,一旦這個前提條件變化,自己的情感就隨之變化。

但人們對此視而不見,依然被世間對愛的讚美所迷,徒然追尋着永恆的愛。

按照巴利文和梵文,愛有多層涵義;在藏文中,愛和喜歡難分伯仲。因爲歷史、文化和傳統的迥異,藏漢兩地對愛的觀點不同。在漢地一些電視、電影和小說中,將愛渲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認爲如果沒有了愛,生命已然失去了意義;而在藏地的傳統中,對愛的概念卻非常模糊、不確定,鮮少對情愛的讚美,所以由執著產生的痛苦也較小。

從小,人們受媒體的影響,在心中種下深深的、特殊的種子。等他們長大之後,它就會發芽,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整個人生。它就像《俱舍論》中所說的無表色——一種無形無色、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色法,唯有通過人們渴望愛的言行,纔可以窺視到它在人們的心中存在。

世人真的非常可憐,所謂的愛只是一種虛妄、顛倒的幻覺,一種自心的執著。除此之外,並不存在一個真實的愛。

愛的作用,有以下兩點:

首先,它讓人痛苦。爲什麼說它讓人痛苦?最初,人們彼此迷戀、貪執,這種感情一旦成熟,就會結婚成家。有人分析,“結”的右邊是“吉”,左邊是“絲”,吉祥一旦被絲纏裹,頭緒萬端,剪不斷,理還亂時,就叫“結” 。“婚”是說見到女人頭就發昏,頭腦已不再清醒,不見真相。

所以,男女成婚,本是吉祥,然而,有諸多執著之絲將其捆綁,情緒和心智受其影響,失去了辨別和取捨的能力。就這樣,一天又一天混混沌沌地過着,直至吉祥和快樂一去不返。

人們最初可能不承認這個事實,他們認爲,結婚是人生最快樂、美好、令人憧憬的事。

愛的另一個作用,如佛經中所說:“增上貪慾者,不知利非利。”

貪慾熾盛之人,即使是在三寶面前發的誓願,他也會拋之腦後;世間基本的倫理道德,他也會置之不理;自己的生活規律和準則,他也會徹底改變。在愛的驅使之下。有些人如夢如醉,渾渾噩噩,不辨是非,不知方向。

現在的有些年輕老師一天到晚都在打電話。有時,就像發瘋了一樣,跑到教室裡,把所有學生都痛打一頓;

。”

學生也反映:“我們的老師這幾天不知怎麼了,心情很不好。”

有一個護士心情特別惡劣。已經三天了,她的男友沒有給她來電。她每天給她男朋友打電話,但一直打不通。即使在給病人配藥時,她也在按電話號碼。病人們都特別擔心,怕她配錯了藥。配完藥,她過來給病人打針。打的時候,惡狠狠地,“啪”地一下扎進去。

很多人和她一樣,生活在可怕的噩夢中,但是。他們無力自拔。他們不瞭解愛的本質。有些人即使理論上知道,但遇到對境時,還是難以把握自己,尤其是年輕人。也許,人到了四五十歲,才知道所謂的愛原來就是那麼一回事,並非如電影、小說中所說的那樣。

愛的本質

首先。愛是無常的。但我們以爲它是永恆的,一旦它變化了,我們就會感受到巨大的挫敗,如同一種神聖的信念被摧毀了一樣。

世間有一句話叫:“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佛陀也說:“三界之中,獨來獨去。”三界中的生命。都是獨來獨往,隨業風飄蕩。只有業力如影隨形,伴隨着我們離開此世,除此之外,我們不可能與任何人同生死、共病痛。人們雖然信誓旦旦。要白頭偕老,但實際上,他們更多的是在一起爭吵不休、感受痛苦,直到無常到來。

《紅樓夢》中,林黛玉一邊掃花,一邊唱着《葬花歌》:“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是一首非常好的無常歌。春花初放之時雖然芬芳美麗,到了秋天卻枯葉遍地;青年時代雖然紅顏貌美,但很快就會滿面皺紋、白髮蒼蒼。終有一日,會花落人亡。但人們還年輕時,似乎完全忘記了他們會死。

佛陀在《長阿含經》裡說:“恩愛無常,會合有離。”但世人沒有無常的觀念,總覺得,你原先對我很好,爲什麼現在變成了這樣?

從前你青春紅顏,爲什麼現在不復是從前的模樣?

從前新車出爐價值昂貴,現在爲什麼不值那麼些錢了?

佛經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佛陀在因地時,爲度化衆生化現爲一個嫖客。第一天,他賜予一位名妓無價之寶;第二天,他付給黃金飾品;第三天,他僅付白銀。妓女不服,狀告國王。

佛陀說:“她出賣的嬌軀,在一天天衰敗,價值當然一跌再跌。如同鮮花已經凋零,蜜蜂不再匯聚。人們的愛戀之情也是如此,哪一個人不是喜新厭舊?一切因緣所生法都是剎那生滅的本性。年少翩翩,會被衰老磨蝕,最終,壽命也會被死亡侵奪。萬法無常,那些不知生老病死之痛苦、徒然毀壞自己肉身的愚者,所迷戀的女人的身軀,無非是筋絡下一堆骨架而已。有智之人,誰不知曉貪戀女人身體的過失和愚癡?”

聽了這番話,國王讚歎不已,妓女也從此終止了賣笑生涯。

著名搖滾樂歌星貓王說過:“我經歷過世間的一切,到最後,一切都不過是僅此而已。”

歌星李娜出家之時也說:“該嘗試的都嘗試過了,我擁有過愛情,談過戀愛,只是沒有結婚生子而已。”

的確如此,人到了四五十歲時,纔可能基本瞭解愛的真相;六七十歲時,已經非常明白了;到了八九十歲,已經徹底洞穿了它的本性;

。但那時,他已將離開人世。回顧人生,想起他二三十歲時,曾經那麼癲狂、那麼愚癡,對他年輕時的心行,他可能會深深地悔恨並呵斥。

其次,愛的本質是憎恨。

佛陀在《增支部》中說過:“愛可生愛,亦可生憎。”表面上,它是一種愛,但這種愛,會產生一種深刻的仇恨。爲什麼人們對所愛之人會有強烈的執著和控制慾?在他們的情感中,對所愛對境的嗔恨之心,也許遠遠超過關愛之情。如果沒有感情的糾結,他們的關係也許平和如水;一旦愛恨交加,則今天欣喜若狂,明天可能會墮入痛苦的深淵。乃至他們的關係依然持續,這樣的日子就不會終結。

愛和恨之間,相隔只有一瞬間。莎士比亞在《英雄叛國記》中說:“最親密的朋友,一瞬間就變成不共戴天的敵人。” 的確,原來海誓山盟之人,可以以愛的名義,拔刀相向、毀容、把所愛之人變成殘疾。這樣的新聞,在各個國家的媒體中都時有耳聞。所以說,愛的背後,隱藏着一種特別可怕的憎恨。

這種仇恨,不僅對所愛之人,還會對所有阻止他獲得滿足的人產生。佛經中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迷戀一個女孩,被他母親知道了,不讓他去見那個姑娘。他盛怒之下,殺了母親,造下了死後無間墮入地獄的罪業。

每個人在成長之初,都會暗暗地幻想、期盼他的另一半在人生舞臺上出現。可是,一旦那個人出現,充滿糾結和煩惱的生活也就從此開始。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漫長的生活中,漸漸領悟愛的真諦。

第三、愛的本質是痛苦。佛陀在《法句譬喻經》中說:“愚以貪自縛,不求度彼岸。”愚蠢之人用貪慾作繭自縛,不求真理,不求解脫的彼岸。

年輕人不懂感情的痛苦本質,以爲它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快樂、永恆和具有意義的,其實不然。很多人無法忍受它帶來的悲傷、沮喪和絕望,最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楞嚴經》雲:“如不斷淫,必落魔道。”如果不斷淫慾,即使修行,最終,也必定落入魔道之中,不可能解脫。所以,我們應該瞭解,不僅在現世,人們會感受它的痛苦,未來,它還會帶給我們生生世世的輪迴之苦。

第四,它是心的幻象。當分別心的執着越來越嚴重時,本來是虛幻之法,卻被視爲真實不虛;本來不美,卻視爲美好;本來是遺憾和缺漏的,卻視爲完美;本來無有任何意義,在我們的眼裡,卻意義非凡。

所以,它是我們心中所現的虛假、顛倒的幻象,是我們的心念一手締造的產物。所謂的感情,完全是心的一種幻化,而心的真實本性,猶如虛空一樣,遠離了一切概念。我們分別念捏造的情感,乃至整個世界,都不在心的光明本性中存在。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老密咒士與月亮童子》中,敘述了一個密咒士和月亮童子的故事。密咒士偶遇一位年輕美女,對她的貪愛之心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燒。後來,美女與人私奔,他心裡的痛苦和嫉恨無以言表。此時,文殊菩薩化現爲月亮童子,出現在其前,帶給他無比的蔭涼。

月亮童子讓他了解,感情是無常的,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樣,最初的甜蜜,註定會腐爛變質;任何一種情感帶來的唯一隻有痛苦,而非歡樂;並且,它只是自心的一種執著,而非真實。

第9章 渡2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102章 重生訓練之接納父母第28章 參禪開悟第96章 靜待花開第64章 內外整合法則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9章 迴歸自性之旅2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36章 布財陣3第23章 五奶奶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85章 四梵行4第57章 明心見性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5章 牌坊林的秘密1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1章 迴歸自性的圓滿第15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2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12章 幸福之旅3第2章 愛的語言2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93章 給孩子安全穩定的關愛第41章 培養陽光寶貝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121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2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77章 心理陷阱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2章 佛陀2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2章 成爲心理諮詢師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5章 畫在紙上的花第61章 煩惱即菩提第41章 培養陽光寶貝第110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2)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3章 農村奇異的野丫頭第82 章 四梵行1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44章 給孩子正能量第4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2)第31章 天力回國第34章 布財陣1第49章 低成本做女人第117章 愛的控制1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5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3)第7章 渡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43章 六祖慧能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85章 四梵行4第4章 選擇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3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35章 淨土情懷1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42章 當依戀型人格遇上孤獨型人格第15章 親愛的,我們不必取悅別人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19章 輪迴3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27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第10章 在關係中修煉靈力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37章 合作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43章 六祖慧能第59章 吸引高靈第2章 職業倦怠第32章 家有網癮孩子第103章 外面沒有別人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97章 與孩子一起創造共同的幸福時光第14章 療愈之路第10章 在關係中修煉靈力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20章 輪迴4
第9章 渡2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102章 重生訓練之接納父母第28章 參禪開悟第96章 靜待花開第64章 內外整合法則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9章 迴歸自性之旅2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36章 布財陣3第23章 五奶奶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85章 四梵行4第57章 明心見性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5章 牌坊林的秘密1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1章 迴歸自性的圓滿第15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2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12章 幸福之旅3第2章 愛的語言2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93章 給孩子安全穩定的關愛第41章 培養陽光寶貝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121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2第53章 與身體講和第77章 心理陷阱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2章 佛陀2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2章 成爲心理諮詢師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5章 畫在紙上的花第61章 煩惱即菩提第41章 培養陽光寶貝第110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2)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3章 農村奇異的野丫頭第82 章 四梵行1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44章 給孩子正能量第4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2)第31章 天力回國第34章 布財陣1第49章 低成本做女人第117章 愛的控制1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5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3)第7章 渡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43章 六祖慧能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85章 四梵行4第4章 選擇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3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35章 淨土情懷1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42章 當依戀型人格遇上孤獨型人格第15章 親愛的,我們不必取悅別人第101章 佛眼看愛情第19章 輪迴3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27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第10章 在關係中修煉靈力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37章 合作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43章 六祖慧能第59章 吸引高靈第2章 職業倦怠第32章 家有網癮孩子第103章 外面沒有別人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97章 與孩子一起創造共同的幸福時光第14章 療愈之路第10章 在關係中修煉靈力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20章 輪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