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上)

一品富貴sodu

三更一萬一千字求票與收藏

=============

宋九帶上茶樓,雅間坐着兩人,其中一人能認識,趙匡義,還有一箇中年人,四十歲左右,實際是三十七歲,不過長年戎馬生涯,做了皇帝后又勞心,人看上去稍稍老相,大團臉,戴着一頂士庶官吏宴居時用的平式襆頭,一種軟裹巾式,頂上的巾子較低而平,又叫平式小頂,也就是它是一種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通用的大衆化襆巾。與趙匡義一樣是一個大團臉,胖胖的,與趙匡義很相像,但有許多不同的地方,此人很魁梧,看上去比趙匡義要和顏悅色,不象趙匡義嚴肅深沉。

兩人同坐,此人還坐在主位,宋九還不知道他身份嗎?

宋九知道這個太祖皇帝是史上難得的親民皇帝,還有點兒畏懼,小心地走上前,伏下說道:“臣拜見陛下,拜見大王。”

宋九爲自己的緊張感到很丟臉,不就是一皇帝嗎,他也是人。但他不知道,他的表現已讓趙匡胤高看,在這時代,一般老百姓看到了皇帝,有幾人能說着話的,有的緊張得都會直哆嗦。

趙匡胤微微一笑:“平身。”

宋九站了起來,有坐,敢坐嗎?

“你在河洲說過,想與朕喝喝茶,談談心,是在這裡喝茶,還是在宮中喝茶?”

“這,就這好,在這臣都緊張得喘不過氣,進宮臣連話也說不好了。”

大實話,劉公公樂了,難怪二大王說與這小子說話得忍着笑。

“那就在這兒吧。”

宋九還是有點緊張,趙匡胤暴露了身份,侍從不敢怠慢,御苑離這不遠,有侍從立即請來一隊侍從警戒,茶樓上茶樓下茶樓外,到處都站着兵士,全副武裝,手中持着明亮的武器。宋九多會見過這等場面,他還能坐穩了,已經是第一流的膽色。

趙匡胤道:“九郎,請用茶。”

“陛下,臣那敢擔陛下一個請字。”

“未必吧,你若將朕,將朝廷放在眼中,二弟就不會頭痛了。”

“頭痛?”

“不說這個,剛纔你那幾首小令雖唱跑了調,但文字不錯,爲何不好好科舉?”

“陛下,那幾首小令是我歷年來所寫的小令當中最好的,臣愚味,臨場發揮去寫四六體駢文賦,臣不行。”

“寫不好就不寫,何必曲解駢文?”

“陛下,古代大賢有幾人寫過駢文?駢文又發自何時,魏晉,國家衰微之時,大唐雖用過,可是大唐過於重武輕文,一味開邊,這纔有安史之亂之禍,陛下若想倡化文教,重視文治,必須還原上古原貌,不能再用雖華麗但空洞,雖琅琅上口但堆砌不知所云的駢文爲文章主流。”

四六體駢文就是以四字和六字相間的駢文,間或少量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也行,但到了唐朝發展漸漸完善,連二三五七八九字間得多,都不能算是標準式的四六體駢文,也就是名篇《騰王閣序》只能算是不標準的四六體。

當然,它很華麗,騰王閣序、阿房宮賦、哀江南賦序,這些文章幾個華麗得掉渣。

可是要求通篇對偶壓韻,還要以四字六字爲主,這有多難寫?所以李白那種才氣,向韓朝宗寫了一封自薦信,爲了表達出自己意思,只用了少量對偶句,而不敢寫駢文,更不敢用四六體寫這封自薦信。李白不行,有幾人行,宋九更不行。但一般學子不象宋九,到了考場,自有辦法。宋朝很人性化,考官坐在簾後,若士子不解,可以站起來隔簾就問,考官於簾後釋疑,那個填空題與解釋題不算,這是指詩、賦、論、策。私書不給帶到考場,但准許舉子將《切韻》《玉篇》兩本字韻書帶進去。

這是沒辦法的,考生有河北人、山東人、陝西人、淮南人,往後還會有四川人、湖南人、嶺南人、江浙人,這些地方發音也與後世不一樣,元清入主中原,全國各地都受到北方蠻話影響,但不是契丹與女真話就是普通話,它們影響着漢語發音,中原發音也影響着它們發音,也就是普通話在現在中國那一個地方,那怕是在北方都是外星語。

各地發音還是不同,必須有這兩本書較正音韻。

這些舉子膽略不夠,寫不好,但有辦法,於是不停地翻着兩個韻律書,然後拼命地堆砌,單獨將一句放出來,對仗,壓韻,可整篇文章聯在一起讀,讀者往往不知所云。

也有寫好的,少,只要能寫好,其他考得不差,就能高中。可有幾人放得下?其實寫不好,拼出來考官也不是傻子,除非你家後臺硬,不過一旦實行糊名制以後,大家都一樣了。因此七拼八湊弄出來的文章還不如不寫。宋九一無後臺,二寫不好,明智的不寫,然後不滿,寫了這篇古散文。

故事自此開始……

“你也說應倡化文教,重視文治,爲何又說見五代方鎮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恐不知子孫卒困於敵國。見湖南之亂,臣民欲思聖上變生革故,以欲權利相掣肘也,恐不知雜冗接踵而至,國家困於財政也?”

宋九寫得高興,可這一句話讓趙匡胤苦惱了。

宋九不知,先是愕然,擡頭看着趙匡胤,心想,你老人家日理萬機,怎麼有空關注一個落第舉子的試卷?

不過不大好回答。

昨天開封府公堂上,宋九看出一些東西,制度並沒有完善。杯酒釋兵權發生了,仍然沒有完全釋去兵權,各地還有一些僞藩鎮,自己高興一氣呵成亂寫一通,針對的是未來,不能完全針對現在。飯能亂吃,話不能亂說。沉吟道:“陛下,觀微知著,方鎮肯定不行,人君有能力能控制,沒有能力必然使國家崩裂,收回方鎮兵權是對的,但完全黜武重文又是錯的。至於權利掣肘,朝廷實行差官制,仍有李處耘之事發生,以陛下之能,後蜀、南唐都不足以慮也,因此臣臆測陛下爲了開萬世太平,不使百姓遭受塗炭之苦,一定還會革新。故當時寫下這段話。”

“釋不好,不釋也不好,掣肘不好,不掣肘也不好,難道朕要無爲而治?”

“無爲而治?那是司馬遷因漢武閹割之而說的憤怒話,誰說文景是無爲而治,他們不是無爲而治,而是一種微調,因此國家在發展,動盪卻不大,這種治國難度更高。司馬遷,書呆子!李白,狂書生!因此有明君在世,而不得用。”

“胡說,你若有司馬遷與李白的才華,朕同樣敢用。”

“這個,這個……陛下,臣比他們更不如,所以纔是一個小草民。”

趙匡義終於忍不住,卟哧樂了。

“宋九,朕是否也要學文景,微調而治?”

“陛下,臣看到某甲冬天從南方來到京城,覺得京城很冷,於是到了夏天也不敢脫下襖子,臣又看到某乙從北方夏天來到京城,感到京城很熱,到了冬天只穿單衣,豈不奇怪也。”

這不是一個滑稽無聊的比喻。

趙匡胤動容,他站了起來,道:“上茶,上最好的茶。”

店家早就暈了,不知是幸福的,激動的,緊張的,害怕的,自從侍衛來清場後,幾個人站在哪裡不停地打着擺子,腦子空空一片,聽到趙匡胤在樓上大聲喊,手忙腳亂,拿來最好的茶葉,又忘記拿水,還是劉公公接過活計,幾人才匆匆忙忙下樓。

趙匡胤又說道:“難道沒有永遠的制度?”

宋九從起初緊張慢慢放鬆,這是皇帝,自己雖有領先一千年的見識,但人家腦子肯定比自己好使,先想,想好了再回答,道:“有永遠的制,沒有永遠的度,何謂度,度量,尺度,一個國家強大,內治是關健,文治是關健,也不能疏忽了武備,文廢需重文,武馳需備武,這就是度。唐初人煙稀少,土地空曠,能部分實行均田制與府兵制,後來九百萬戶百姓,由是均田制與府兵制全部破壞。時與時不同,度與度不同。”

“說起來容易。”

“陛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此治大國若烹小鮮,必須謹慎。”

“何謂制,何謂度?”

“陛下,臣是草民。”

“不用再自喟草民了,朕現在就賜你爲儒林郎。”

儒林郎是正九品文散官,又叫寄祿官,從此以後宋九就可以從朝廷拿一些薪水,不過宋朝官員薪水大頭還是各種獎勵賞賜,不僅要有文散官,還要有職官在身,有了散官與職官依然沒權利,必須做了差官纔有決事權,想有差官必須有職官,所以職官遠比文散官又要重要。也不錯了,至少從此不是一介平民百姓,宋九高興地說:“謝過陛下。”

“你不用謝,繼續說。”

“臣只想說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做爲老百姓也要愛國,關心國家國事。”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說得好,但這句話切莫外傳。”

“陛下……臣懂了。”宋九不由嘻嘻一樂,宋朝還有許多地方未收呢,後蜀、南唐、南漢、北漢,吳越與陳洪進的閩國勉強歸順朝廷,嚴格來說屬於中國的交趾,不知道這個太祖以後感不感興趣,大理、西羌、吐蕃,若每一個國家老百姓都來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趙匡胤就會很悲催。

“再說。”

“百姓也要愛國,國家纔有凝聚力,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老百姓力量終是弱,真正的決策者是陛下您,宰相,以及重臣。權利越大,責任越重。自古以來,只有皇帝這一行最難做。”

“大膽!”劉公公用拂塵抽宋九腦袋。

“劉公公,不用着惱,宋九,朕問你,爲什麼皇帝最難做?”

第470章 將功折罪第139章 派系第524章 選擇題(上)第503章 遺言第164章 新知州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68章 第一個上鉤的魚第352章 安定第261章 保護(下)第424章 定(下)第215章 賀禮第122章 吃肉第81章 誘、惑(中)第173章 第一槍第385章 五十年第430章 四人幫(上)第332章 入相(上)第92章 地圖(下)第71章 神奇(下)第86章 巡察(上)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4章 打賭第320章 大江(上)第513章 寓言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448章 南方有風第5章 損人不利己三百九十章 封禪下第415章 一地雞毛(上)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219章 弄錯了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402章 鐵血之路(二)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423章 定(中)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499章 示弱第204章 老韓第184章 求實(下)第91章 地圖(上)第127章 廟還小第157章 勁弩(上)第286章 落幕第102章 好東西第263章 辭戟(下)第252章 寶寶第100章 大舟第32章 刁難外國去第163章 想不通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21章 麻煩來了(上)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199章 牛(下)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52章 地震第447章 野望(下)第383章 中策(下)第516章 持中與未來第229章 石嶺關第314章 才子(下)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241章 金貴第485章 南方(上)第430章 四人幫(上)第58章 異人奇課第306章 不殺人第51章 負荊第120章 變化(中)第73章 南方(中)第66章 懸賞第474章 背嵬第156章 清明(下)第179章 開業(中)第133章 荒野(上)第275章 反擊(下)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163章 想不通第224章 皇后(下)第260章 保護(上)第492章 疏忽第371章 那一年第126章 影響第3章 好戲第168章 鏡子(下)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100章 大舟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324章 棋子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316章 脫變(下)第440章 妖星(上)第460章 小寇纔是禍第64章 糊塗第385章 五十年第14章 陌生的小蘋第63章 可怕的學生第212章 哥哥第216章 懲戒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241章 金貴
第470章 將功折罪第139章 派系第524章 選擇題(上)第503章 遺言第164章 新知州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68章 第一個上鉤的魚第352章 安定第261章 保護(下)第424章 定(下)第215章 賀禮第122章 吃肉第81章 誘、惑(中)第173章 第一槍第385章 五十年第430章 四人幫(上)第332章 入相(上)第92章 地圖(下)第71章 神奇(下)第86章 巡察(上)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4章 打賭第320章 大江(上)第513章 寓言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448章 南方有風第5章 損人不利己三百九十章 封禪下第415章 一地雞毛(上)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219章 弄錯了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402章 鐵血之路(二)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423章 定(中)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499章 示弱第204章 老韓第184章 求實(下)第91章 地圖(上)第127章 廟還小第157章 勁弩(上)第286章 落幕第102章 好東西第263章 辭戟(下)第252章 寶寶第100章 大舟第32章 刁難外國去第163章 想不通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21章 麻煩來了(上)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199章 牛(下)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52章 地震第447章 野望(下)第383章 中策(下)第516章 持中與未來第229章 石嶺關第314章 才子(下)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241章 金貴第485章 南方(上)第430章 四人幫(上)第58章 異人奇課第306章 不殺人第51章 負荊第120章 變化(中)第73章 南方(中)第66章 懸賞第474章 背嵬第156章 清明(下)第179章 開業(中)第133章 荒野(上)第275章 反擊(下)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163章 想不通第224章 皇后(下)第260章 保護(上)第492章 疏忽第371章 那一年第126章 影響第3章 好戲第168章 鏡子(下)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100章 大舟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324章 棋子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316章 脫變(下)第440章 妖星(上)第460章 小寇纔是禍第64章 糊塗第385章 五十年第14章 陌生的小蘋第63章 可怕的學生第212章 哥哥第216章 懲戒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241章 金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