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奇葩(下)

趙匡義無忍,只好讓老王替小宋寫神道碑。老王不但真寫了,還在文中對小宋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又對滿堂賓客大發牢騷。趙匡義也苦逼了,看來你沒有轉性子啊,去滁州吧。

老王是奇葩,但有幹實事的人。

一個醉鬼居然平步青雲當了副宰相,一個混在官場中卻還能那樣單純理想化的可愛……但還不算奇,奇就奇在最後一個人,霸道得讓人髮指,卻讓後人認爲是天下道德君子的代表……

呂蒙正下去,呂端終於上來。許多人說呂端糊塗,趙匡義卻很喜歡呂端的氣度,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某些時候,也不得不佩服趙匡義的眼光。

在他臨終前幾年的人事調動,可以說十有九中。

上來的還有小寇。

不過呂端是平章事是首相,小寇是參知政事。後人往往對這兩個職位有些糊塗,實際參知政事在中書做的事更多,甚至某種意義上也是對首相的一種監督與掣肘,不過參知政事有理事權,沒有決事權,也就是重大的政務參知政事裁決好了,還要經過首相同意,方能執行,或者下達給地方。

小寇是大嘴巴,仇人多。

然而他心眼卻不如張洎。張洎看準了這一點,但他比丁謂高明就高在他摸透了小寇的性格,斷然不會替小寇撣鬍子上的飯粒,並且反其道而行。

小寇重新上位後,張洎日夜坐曹視事,十分勤奮,小寇出入省門,他冠帶等候。揖禮而退,不交一談。

很勤奮的一個官員,並且是天下有名的老儒,不以老賣老,十分有禮貌。然而也不巴結。

寇準一看,這真是一個好文官啊。因此極力向趙匡義推薦。

趙匡義十分猶豫。

宋九看不起張洎將李煜那個金盆子拿走,趙匡義擔憂的卻是另外一件事。

李煜時南唐並不是沒有名臣,如潘佑。若是李煜聽從潘佑之言,發起改革,大哥未必能輕鬆拿下南唐。正好有一個官員。尹熙古擔任翰林待詔。翰林學士是唐玄宗時,分爲翰林學士與翰林供奉,翰林學士能參與起草詔書,翰林供奉就是豢養一些有雜藝閒人的所在,如李白就是翰林供奉,若真是翰林學士。他都沒有有那麼大的牢騷了。隨着對宰相權利的掣肘分割,翰林學士權利越來越大,有的翰林學士有着草擬機密詔制的權利,甚至有機會與皇帝議論時政,它就是翰林待詔。

並且尹熙古是江表人氏,就是江東人氏,趙匡義便問他潘佑之死中張洎扮演的角色。

然而趙匡義不知道因爲同是江東人氏。平時張洎善待來自江東的尹熙古、吳郢等官員,因此尹熙古回答道,潘佑之死乃是李煜氣憤潘佑諫說太過剛硬,與張洎無關。

趙匡義釋然。

因此不久將張洎提爲參知政事。

同時又提撥了一個能臣李昌齡爲參知政事,此人還有一個弟弟,李昌言,李昌言還有一個女婿……范仲淹!

不過李昌齡資歷太淺了。

寇準少年得志,又有張洎支持,在中書聲望越來越高。

而且小寇就是趙匡義朝末期三大奇葩之一。

他眼下一生只服半個人,那就是張詠。連趙匡義以及後來的趙元侃都不大服氣,就不要說宋九了,天大地大,但還不是最大,就俺寇準最大。

敢藐視皇權也是一種進步。可這個風氣卻帶着後來的北宋出現一個又一個奇葩。

宋九趙匡義都不算什麼,就不要說呂端了。況且他又有“扶立皇太子,安定天下”之功。

所以趙匡義迅速察覺到這種矛頭,爲了平衡各方面的關係,讓朝堂穩定,特別是這幾年必須要朝堂穩定,因此讓寇準與宰相呂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兩人平起平坐吧,隔日輪流執掌東府,決策天下大事,來安慰小寇的心中不平。

實際小寇到了這一步,雖是參知政事,行的卻是真正首相之權。

不過這樣一來,兩人兩個思想,兩種執政風格,難免讓下面的官員產生了更大的疑惑,便紛紛向趙匡義反映。

趙匡義便將兩人處理的奏呈拿過來看。

蛇無頭不行,可蛇有兩頭,那個麻煩就大了,必須得明確那一個是真正的頭。看了後,寇準、張洎、李昌齡三人有事要先請示呂端,經他同意認可才能向我請示、建言。

這說明在趙匡義心中,呂端理政能力勝過了寇準。

呂端最大優點就是大事不糊塗。

趙匡義承認了他的能力,關健有人不承認啊。或者自己用手腕將寇準弄下去,能不能弄下去是一回事,他也不喜歡這樣做。況且現在寇準得寵。

因此手諭是手諭,實際做歸實際做。

小寇不把手諭當成一回事,呂端無奈,只好謙讓,每遇大事兩人意見不合時,以寇準說的算。

但不得不承認寇準的本領,擔任下級時能迅速將上級權利架空,擔任上級時能讓下級痛苦得仙仙欲死,擔任西府宰相時能對東府的事務指手畫腳,擔任東府宰相時能將西府權利搶得一乾二淨。這一點連趙普都不能做到……

到了這一步,那該滿足了,既然是宇宙第一大,那麼公平安心地做事吧。

可是非也,得到了實權後,所喜者多得臺省清要官,所惡不及知者退序進之。

彭惟節與寇準相善,馮拯與寇準素來不和,兩人分別轉任爲虞部員外郎與屯田員外郎,一個管林業,一個管農業。

彭惟節素來位居馮拯之下,按照資歷馮拯也在彭惟節之上,因此章奏時,馮拯的章奏還是在彭惟節前面。

其實真的無怕謂,包括彭惟節本人也沒有在意,甚至想都沒有想過前面與後面的區別。

然而寇準不高興了,將馮拯找來談心,你這個管林業的怎麼排在管農業的前面?

馮拯心中那個憋悶啊。

想來想去,沒辦法,只好向趙匡義打小報告,又說了寇準平時任人唯親,作風霸道的一些事。實際馮拯這個小報告還不算致命。

小寇這樣幹,不要說是他了,就是趙普在世,大家夥兒也不服。

因此又有一個人上奏。

廣東轉運使康戩也上奏。

此人乃是一個高麗留學生,在太平興國元年,隨金行來等人一道到開封留學,一年後金行來中進士,任職殿中丞。五年後康戩也中了進士,並且官做得還不錯,以清白乾力聞名朝野。

可能受那邊腹黑的影響,康戩這份奏摺才叫黑,他只說了一件事,呂端張洎李昌齡皆寇準所引,所以呂端德之,張洎曲奉,李昌齡畏懼,這才讓寇準得以任胸臆,亂經制。

張洎是寇準所引,李昌齡卻不是寇準所引,只不過趙匡義任李昌齡時,寇準也同意了。至於呂端與寇準有何關係?要說引,那要歸於趙普與宋九。

可現在的事實是呂端明明有了手諭,反而將決事權讓給了寇準,康戩說寇準以任胸臆,亂經制,更不能說是冤枉了小寇。

宋朝最擔心的是什麼?

一言堂!

包括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還保留了一些舊黨的官職。不能說是好,但也不能說是壞,至少北宋前期政壇比較溫和,在內治種種政策上還好。直到司馬光爲了打倒而打倒,然後一切變了味道。

特別這時候,趙匡義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見閻羅王了。那能讓朝堂成爲一言堂所在,況且小寇如此的霸道。

於是先將呂端喊來責問。

呂端很委屈,答道:“寇準性剛自任,臣等不欲數爭,慮傷國體。”

這是一句很偉大的話,就憑藉他這句話也足以讓呂端進入名相行列。

寇準要做頭啊,弄也弄不下去,那麼怎麼辦呢,難道天天與寇準吵架嗎?如果司馬光等人若是以這句話爲人生準則,北宋會不會是另一個樣子?

然而因此趙匡義也差一點將呂端貶下去,不過就要他準備貶呂端時,頭腦忽然清醒過來,貶詔未下。

趙匡義無言以對。

又將寇準找來責問,寇準可能會服氣嗎?不但不認錯,反而越爭越厲害,趙匡義嘆了一口氣,說道:“鼠雀尚知人,況人乎?”

將寇準貶了下去。

直到這時,宋九才上了第一道奏摺。

倚山種茶植樹,倚水載麥插秧,人有其長亦有其短,用人用其所長,棄人棄其所短。呂端等人性格靜默,用之固然朝堂和睦,仍久之必死氣沉沉,下面官員欲所欲爲。寇準等人性格剛燥,用之固然讓諸官震憚,久之國家必然戾氣沖天。然冬天穿厚衣,夏天穿薄絹,若朝堂安靜缺乏活力,可用寇準之流,將一潭死水攪動。若朝堂暴戾,可用呂端等人,朝堂戾氣就可漸漸削弱。如此,天下自可安定也。

你這樣用人是不對的!連你自己都不知道怎麼用人,如何用好人?不過話外之音你也不要想念俺們了,寇準有寇準的好,呂端有呂端的好,要看到他們的長處。

當然,趙匡義不是不會用人,但在疑心病下,兩府宰相變動太快了,多少確實不利於國家。9

,!

第356章 無敵第367章 相才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267章 海貨第180章 開業(下)第233章 千古遺恨第240章 脫變第166章 鏡子(上)第53章 比較(下)第196章 國舅(下)第176章 真是他第200章 父親(上)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23章 父輩(上)第174章 嘉禾第126章 影響第229章 石嶺關第200章 父親(上)第1章 狗血的劇情第366章 幕後者第224章 皇后(下)第259章 槍桿子第5章 損人不利己第256章 兩知州(下)第39章 信(下)第72章 南方(上)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456章 忠心第162章 提親(下)第425章 上位(上)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47章 玩大了第453章 山後第173章 第一槍第342章 親事第206章 簡單如何演繹成複雜(下)第353章 莫明的處罰第391章 打臉(上)第261章 保護(下)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453章 山後第414章 鐵血之路(十四)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372章 包青天第502章 黎明第91章 地圖(上)第54章 獨一無二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204章 老韓第284章 春闈(下)第144章 事了(下)第429章 烏鴉嘴(下)第101章 宇文愷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470章 將功折罪第147章 迷茫第320章 大江(上)第434章 神的黃昏(三)第190章 深山的貴人第82章 誘、惑(下)第349章 王氣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485章 南方(上)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456章 忠心第222章 大婚(下)第405章 鐵血之路(五)第341章 傲嬌的戰友第185章 釘子戶第156章 清明(下)第482章 天堂第218章 夜宴(三)第518章 皇對皇三百九十章 封禪下第279章 二敲第270章 危機第419章 荒誕(下)第211章 思念第320章 大江(上)第199章 牛(下)第398章 自作聰明(下)第265章 折騰第507章 求和第157章 勁弩(上)第294章 小魚(下)第522章 第三十七計(上)第4章 打賭第270章 危機第286章 落幕第482章 天堂第410章 鐵血之路(十)第459章 小妾第532章 軍事家(下)第262章 辭戟(上)第83章 夜郎(上)第387章 好人第33章 始識第266章 太狠了
第356章 無敵第367章 相才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267章 海貨第180章 開業(下)第233章 千古遺恨第240章 脫變第166章 鏡子(上)第53章 比較(下)第196章 國舅(下)第176章 真是他第200章 父親(上)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23章 父輩(上)第174章 嘉禾第126章 影響第229章 石嶺關第200章 父親(上)第1章 狗血的劇情第366章 幕後者第224章 皇后(下)第259章 槍桿子第5章 損人不利己第256章 兩知州(下)第39章 信(下)第72章 南方(上)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456章 忠心第162章 提親(下)第425章 上位(上)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47章 玩大了第453章 山後第173章 第一槍第342章 親事第206章 簡單如何演繹成複雜(下)第353章 莫明的處罰第391章 打臉(上)第261章 保護(下)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453章 山後第414章 鐵血之路(十四)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372章 包青天第502章 黎明第91章 地圖(上)第54章 獨一無二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204章 老韓第284章 春闈(下)第144章 事了(下)第429章 烏鴉嘴(下)第101章 宇文愷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470章 將功折罪第147章 迷茫第320章 大江(上)第434章 神的黃昏(三)第190章 深山的貴人第82章 誘、惑(下)第349章 王氣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485章 南方(上)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456章 忠心第222章 大婚(下)第405章 鐵血之路(五)第341章 傲嬌的戰友第185章 釘子戶第156章 清明(下)第482章 天堂第218章 夜宴(三)第518章 皇對皇三百九十章 封禪下第279章 二敲第270章 危機第419章 荒誕(下)第211章 思念第320章 大江(上)第199章 牛(下)第398章 自作聰明(下)第265章 折騰第507章 求和第157章 勁弩(上)第294章 小魚(下)第522章 第三十七計(上)第4章 打賭第270章 危機第286章 落幕第482章 天堂第410章 鐵血之路(十)第459章 小妾第532章 軍事家(下)第262章 辭戟(上)第83章 夜郎(上)第387章 好人第33章 始識第266章 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