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索姆河戰役(上)

軍在印度洋的慘敗,給英法等國帶來了巨大的震憾,艦隊,再加上暴風雨的幫助,竟然只逃回了一艘戰列艦和一艘戰列巡洋艦,印度洋的控制權已經完全交給了中國人,這樣的結局,讓一向老子天下第一的西方人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更讓他們沮喪萬分的是,那麼多軍艦的損失,竟然只換來了中國人的兩百架左右的飛機,這還是在英國人拼死抵抗、超水平發揮的情況下取得的,如果從價值來算的話,協約國可以說是虧到姥姥家了。

只是,協約國的各位老大,現在根本就沒有空去總結這次戰役並處理海戰引發的種種問題,如英法兩國由於薩齊中將逃跑而引起的不和、英法等國失去對其在亞洲和澳洲殖民地的控制等等。對於協約國來說,現階段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一切準備,打好計劃於六月二十四日早上爆發的索姆河戰役。

本來,這場戰役早在五月底的時候就該打響了。可是,協約國與中華共和國的關係突然間惡化,並最終導致中國加入同盟國,向協約國宣戰。六月初,做好了充足準備的中國軍隊向俄羅斯發動了迅雷不及掩耳的進攻,打得尼古拉二世呱呱亂叫,讓協約國內部亂成一團,打亂了協約國的部署,愣是把協約國的進攻時間活生生地拖了近一個月,給了德國人更多的準備時間。特別是,加入同盟國以後。中國軍隊強悍的戰鬥力,層出不窮地新式武器,以及日本僱傭軍跟往常一樣的頑強的戰鬥作風,讓協約國的各個老大睡覺都不踏實。中國人才不過打了二十天左右,海參崴沒了,伯力沒了,葉卡捷琳珊堡沒了,鄂木斯克沒了。更不用談俄羅斯人的那個龐大的太平洋艦隊了。那些軍艦做爲中國人有史以來繳獲的最大宗的戰利品。已經被拉回中國,正準備進行改裝後投入戰鬥,使得中國海軍如虎添翼。在中國人猛烈地進攻下,原本就處於劣勢地俄羅斯遠東地區部隊已經被打得七零八落,龜縮在西伯利亞地各個防禦要塞裡面動彈不得。在莫斯科方面根本就沒有能力向遠東地區派遣援兵的情況下,遠東部隊的覆滅,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大半個俄羅斯將落入中國人之手,其上的豐富之極的資源,將慢慢轉化成中國人的戰爭潛力,並最終將由協約國地各個老大承受。

既然在亞洲打不過中國人,協約國的各個老大隻能柿子撿軟的捏,先幹掉德國和奧匈帝國再說。爲此,美英法等國決定加派兵力,準備着一舉突破德國人在法國北部設下的防線。奪加經利時。並順勢佔領德國北部,逼德國人投降。

對此,德國人心裡清楚得很。早在一年前。德國人就在法國北部修建了一系列的堅固的防禦工事,德國人稱其爲“有史以來最堅固防線的”。這條戰線由三道防線和一些中間陣地組成,在亞眠以東約五十公里處穿過索姆河,防線正面寬約五十八公里,前沿密佈鐵絲網、地雷、並部署了大量的機槍和火炮。一年前,德國人就把精銳地第二集團軍放在索姆河一帶,其前沿放了九個師,還有四個師地預備部隊。自從美國人登陸之後,德國人人已經知道,西線將再次成爲歐洲的主要戰場,接下來的戰鬥,將遠比前兩年地慘烈得多。由於前一段時間給了俄羅斯人一頓痛揍,再加上中國人在遠東地區發動的一系列進攻,使得俄羅斯的兵力捉襟見肘,暫時無力對東線構成威脅,所以,從間諜那裡知道協約國將從北面打開缺口之後,威廉二世決定利用這條防線消耗協約國的兵力,以便自己能夠撐到中國人打到歐洲爲止。爲此,德國人放棄了已經佔領的一些俄羅斯重要城市如明斯克等,從東線大量抽調兵力,再向索姆河一帶增派了兩個集團軍的兵力,使得法國北部的德軍總兵力達到三個集團軍共四十二個師。同時,大量的預備役部隊也被組織起來,隨時準備加入到與協約國的殊死搏鬥中去。(原世界中的索姆河戰役是協約國爲了配合凡爾登戰役而發起的,在這裡,德國人轉入戰略防禦,凡爾登戰役沒有發生,協約國將直接發動索姆河戰役。)

爲了奪回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比利時,佔領德國北部,切斷德國人的入海口,協約國這一次是下了大血本了。以英國人的四十五個師爲主力,右翼是以擅長投降、逃跑而聞名於世、被列強所恥笑的法軍的二十八個師;左翼則是剛剛抵達歐洲、裝備精良卻從來沒有經受過戰爭的考驗、目中無人、一付老子天下第一的數量達三十二個師之衆的美國大兵。投入這次戰役的,除了這一百多萬部隊外,還有兩萬多門各式火炮,以及一千架飛機。戰爭是科技的最好催化劑,這句話說得一點兒沒錯。開戰之前,各國的飛機只能用於偵察,頂多由飛行員帶上幾顆手榴彈朝敵人的陣地那兒亂扔,過過乾癮而已,別說用於轟炸了,連在上面裝提機槍都沒有辦法。可是,開戰還不到兩年,列強的飛機制造能力就有了長足的進攻,不但數量極其龐大,而且還有了明確的分工。戰鬥機和轟炸機大量裝備部隊,使得戰爭從陸地和海洋拓展到了天空。當然,列強的飛機,跟中國人的比起來,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經轟炸機爲例,各國轟炸機的速度都差不多,作戰半徑也差不到那裡去。協約國的轟炸機以美國的最佳,可是美國人頂多只能攜帶兩百五十公斤的航空炸彈,其它國家的就更不用說了;德國人由於有了中國技術的援助,相對來說要好上不少,轟炸機的攜彈量達到五百公斤左右,其作戰性能,跟中國人的“飛鷹“一型飛機,也差不了多少。

第3章 鬼子的反擊(3)第6章 朝鮮人的第一次戰鬥(下)第44章 勝利果實(四)第51章 日本的情況(上)第84章 法國新總統(上)第29章 兵發巴拿馬(上)第10章 御前會議(1)第40章 趁火打劫(上)第4章 出兵(8)第1章 鬼子的反擊(1)第10章 布爾格之戰(下)第34章 被打出來的新政(上)第27章 進攻的目標(中)第12章 軍費,軍費第57章 替罪羊(下)第42章 盟友間的交鋒(上)第37章 中途島海戰(下)第38章 德里郊外(下)第8章 輕取海參崴(上)第10章 地獄之火(下)第36章 將星墜落(下)第50章 不是結局的結局(下)第15章 藉口(下)第79章 口頭協議不是協議第36章 梅川奈庫的野心(5)第47章 火燒日本(8)第36章 水煮高盧雞(上)第23章 承德之役(5)第20章 西部艦隊(中)第49章 陽謀(下)第20章 協約國的不諧之音(下)第30章 兵發巴拿馬(下)第49章 海蛇行動(中)第91章 福熙撤退第30章 家書(下)第32章 斯里蘭卡獨立(上)第79章 口頭協議不是協議第37章 秋風掃落葉(上)第38章 泰米爾問題第48章 陽謀(上)第21章 西部艦隊(下)第31章 仁慈,也是有回報的(上)第40章 陰陽對話(上)第61章 進攻西班牙(中)第14章 進軍亞平寧半島(下)第19章 西部艦隊(上)第1章 進攻伏爾加格勒(上)第68章 梅斯混戰(四)第50章 海蛇行動(下)第26章 約克的分析(中)第45章 反攻目標(下)第7章 與威廉二世的會談(下)第11章 請德國人上船(2)第26章 進攻的目標(上)第38章 秋風掃落葉(中)第75章 口頭協議(四)第6章 坦克現身(中)第22章 戰前會議(2)第6章 與威廉二世的會談(中)第20章 美國撤軍(上)第9章 地獄之火(上)第26章 攻佔種子島(2)第13章 鬼子的反擊(13)第5章 與威廉二世的會談(上)第6章 美太平洋艦隊的覆滅(上)第57章 替罪羊(下)第36章 被打出來的新政(下)第8章 鬼子的反擊(8)第24章 造反(2)第23章 承德之役(5)第17章 收回文物第81章 轟炸倫敦(下)第56章 替罪羊(中)第37章 反攻敦刻爾克(下)第10章 大捷之後(1)第44章 反攻目標(中)第33章 梅川奈庫的野心(2)第19章 偷襲(5)第40章 香港迴歸(上)第53章 日本的情況(下)第27章 中德斷交(下)第29章 家書第29章 兵發巴拿馬(上)第49章 不是結局的結局(上)第58章 艱難的會議第10章 御前會議(1)第17章 反擊(中)第33章 蠻牛哈爾西第36章 水煮高盧雞(上)第43章 波羅的海大海戰(下)第7章 日本投降(7)第22章 孤注一擲(中)第58章 艱難的會議第47章 火燒日本(8)第13章 佔領開普敦(下)第20章 承德之役(2)第14章 特別僱傭軍(下)第10章 請德國人上船(1)第26章 美軍登陸(下)第17章 佈局(1)
第3章 鬼子的反擊(3)第6章 朝鮮人的第一次戰鬥(下)第44章 勝利果實(四)第51章 日本的情況(上)第84章 法國新總統(上)第29章 兵發巴拿馬(上)第10章 御前會議(1)第40章 趁火打劫(上)第4章 出兵(8)第1章 鬼子的反擊(1)第10章 布爾格之戰(下)第34章 被打出來的新政(上)第27章 進攻的目標(中)第12章 軍費,軍費第57章 替罪羊(下)第42章 盟友間的交鋒(上)第37章 中途島海戰(下)第38章 德里郊外(下)第8章 輕取海參崴(上)第10章 地獄之火(下)第36章 將星墜落(下)第50章 不是結局的結局(下)第15章 藉口(下)第79章 口頭協議不是協議第36章 梅川奈庫的野心(5)第47章 火燒日本(8)第36章 水煮高盧雞(上)第23章 承德之役(5)第20章 西部艦隊(中)第49章 陽謀(下)第20章 協約國的不諧之音(下)第30章 兵發巴拿馬(下)第49章 海蛇行動(中)第91章 福熙撤退第30章 家書(下)第32章 斯里蘭卡獨立(上)第79章 口頭協議不是協議第37章 秋風掃落葉(上)第38章 泰米爾問題第48章 陽謀(上)第21章 西部艦隊(下)第31章 仁慈,也是有回報的(上)第40章 陰陽對話(上)第61章 進攻西班牙(中)第14章 進軍亞平寧半島(下)第19章 西部艦隊(上)第1章 進攻伏爾加格勒(上)第68章 梅斯混戰(四)第50章 海蛇行動(下)第26章 約克的分析(中)第45章 反攻目標(下)第7章 與威廉二世的會談(下)第11章 請德國人上船(2)第26章 進攻的目標(上)第38章 秋風掃落葉(中)第75章 口頭協議(四)第6章 坦克現身(中)第22章 戰前會議(2)第6章 與威廉二世的會談(中)第20章 美國撤軍(上)第9章 地獄之火(上)第26章 攻佔種子島(2)第13章 鬼子的反擊(13)第5章 與威廉二世的會談(上)第6章 美太平洋艦隊的覆滅(上)第57章 替罪羊(下)第36章 被打出來的新政(下)第8章 鬼子的反擊(8)第24章 造反(2)第23章 承德之役(5)第17章 收回文物第81章 轟炸倫敦(下)第56章 替罪羊(中)第37章 反攻敦刻爾克(下)第10章 大捷之後(1)第44章 反攻目標(中)第33章 梅川奈庫的野心(2)第19章 偷襲(5)第40章 香港迴歸(上)第53章 日本的情況(下)第27章 中德斷交(下)第29章 家書第29章 兵發巴拿馬(上)第49章 不是結局的結局(上)第58章 艱難的會議第10章 御前會議(1)第17章 反擊(中)第33章 蠻牛哈爾西第36章 水煮高盧雞(上)第43章 波羅的海大海戰(下)第7章 日本投降(7)第22章 孤注一擲(中)第58章 艱難的會議第47章 火燒日本(8)第13章 佔領開普敦(下)第20章 承德之役(2)第14章 特別僱傭軍(下)第10章 請德國人上船(1)第26章 美軍登陸(下)第17章 佈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