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四章 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Gross_Domestic_Production,長期以來作爲衡量國家經濟規模的指標,近幾年來始終沒有實質性的增長,按某些機構的統計,甚至還有一定的下降趨勢,但與之相比,聯邦的基本生產指標:發電量,進出口總額與主要工業品產量,卻與經濟數據相背離,而呈現出積極的增長態勢。

這一切,很明顯的表徵出來,聯邦的生產體系正在發生變化。

大量經濟活動,不再遵循貨幣——產品——更多貨幣的經濟循環,不再需要依賴商品的銷售來實現利潤,而是以相對低廉、甚至不予統計的標價在經濟體之間流動,從一個工場主掌控的企業,直接流向令一個工場主掌控的公司。

這種經濟活動,本質上,已經脫離了“資本增殖”的陳舊軌道,而越來越成爲有產者爲自身需求而進行的簡單再生產。

經濟活動的變化,表明聯邦的有產者羣體,正在自發、或無意識的將資本背叛。

或者說,不再甘心充當資本的奴僕,爲避免被其他有產者“大魚吃小魚”而每天殫精竭慮,而是互相勾結,彼此妥協,爲實現“全產機”的野心而行動。

既然不再依賴經濟循環,不再極度渴望增殖,資本,也就不再需要發達的金融。

資本究竟是什麼,金錢嗎,這是一般民衆經常會犯的錯誤。

雖然對具體的有產者,其資本多寡,往往會以馬克的多少來衡量,但馬克並不一定必然是資本,反過來,資本也不見得一定要是貨幣,而是但凡能作爲壓迫、掠奪之倚仗的東西,都可以被視爲資本。

從這一角度,在1484年的這時代,聯邦頂層掌控的資本,相比以往,已經出現明顯的“脫虛向實”之態勢。

資本的表象,究竟是什麼,有產者根本一點也不關心,而只關心其功用。

在擴大再生產的時代,要掠奪勞動者,要割蒜苗,最有效的手段是金融資本與僱傭勞動。

而在信息時代,從“自產機”到“全產機”的一切自動化、智能化生產體系,則是效率極高的剝削手段,有產者只需僱傭少量尖端人才,切實的研製出“自產機”,“全產機”,就能靠這些系統而持續不斷的獲得產出。

系統的產出,仍是人類所需的各種生產、生活資料,卻不再需要出售,至少不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市場競爭,而是直接在龐大生產體系中加以分配。

最終的生活消費品,則先被有產者饕餮,殘羹剩飯再施捨給奴隸與奴僕。

在這樣的一整套流程中,可想而知,傳統的經濟統計手段已不再適用,勉強統計出的指標,譬如GDP,也無法再客觀反映經濟體的規模和實力。

今天的聯邦,表面上,以馬克計價的名義GDP已連續多年徘徊不前,再考慮到馬克的貶值,近十年來的購買力縮水至少三成,扣除通貨膨脹的GDP只會更低,短短十年間,就滑落到了巔峰時期的七成左右。

GDP不增反降,對任何一個經濟體,都曾經會是天大的麻煩。

表面上,對一個獨立的經濟體,要全體成員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總體上維持穩定,GDP增長率並非一定要大於零,哪怕GDP長期紋絲不動,也不過是說明經濟毫無發展,每年的產出仍然還有,不過就是下一年的產出相比上一年沒有任何增加罷了。

然而現實中,考慮到資產主義社會的規律:財富的兩極分劃不可逆轉,有產者對勞動者的壓榨和掠奪並不會因經濟停滯而自動終止,情況就會比想象中更嚴重。

一旦經濟停滯,年產出相比以往沒有增長,勞動者在這種經濟體中的境遇,就會越來越慘。

因此,對任何實行資產主義的經濟體而言,但凡要維持社會穩定、避免動亂,就必須追求一定的經濟增長率。

不僅如此,越是資產主義猖獗的國家,對GDP增長率的追求,也越迫切。

在這樣的經濟體中,有產者、頂層的胃口格外驚人,每年都要求在原資產的基礎上平添鉅額利潤,獲得很可觀的增長率,否則就要套現立場,爲了滿足這一羣體的血盆大口,經濟的增長也就成爲某種硬性的任務。

實行資產主義的聯邦,毋庸置疑,歷史上也曾長期處於這一階段。

物是人非,連續近十年的GDP縮減,卻沒有在聯邦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一方面顯然是因爲經濟活動的變遷,讓很多物資流轉不再體現爲GDP,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聯邦有產者不再追求利潤,而將興趣轉向“自產機”這樣的實打實財富。

利潤,曾經爲有產者所狂熱追逐,原因無他,資產主義的大魚吃小魚遊戲裡,不這麼做的傢伙一概都要被殺出局。

但是在頂層日益勾結的今天,追逐利潤,就退化爲一樁可有可無的消遣。

取而代之的,則是在物質資料生產層面的競爭,誰掌控的“自產機”更成體系,規模更大,技術水平更高,誰就是聯邦經濟領域的巨頭,相比之下,曾經呼風喚雨的金融資本,則蛻變爲一種有產者彼此交易的結算手段。

在這種態勢下,觀察聯邦的GDP就沒什麼用,根本無法把握經濟。

而直接反應生產運行的指標,從發電量,輸電線路負荷,到年度新增算力(Flops),網絡覆蓋積(Mexp2*Bps),再到固定資產投資額,主要原材料消耗量,這些實打實的數據才更能反映聯邦社會的發展態勢。

以上所有的數據,一言以蔽之,在過去十年間始終呈增長的態勢。

這些數據的加權統計,按ASA給出的算法,方然發現,觀察社會體系中的實體部門、領域,在過去十年間的年均增長率高達8~8.5%,說明實體經濟的總規模,在這十年裡一共有了2.16~2.26倍的增長。

十年翻番,對體量龐大的聯邦經濟,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

按國際組織的統計,預測,像聯邦這樣的發達國家,各領域的發展程度已經十分完備,一般年份的經濟增長率幾乎不可能超過3%。

十年累計下來,總的增長,至多也就是1.3倍左右。

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六二八章必亡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四二二章 聚集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七五〇章 分解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五八四章 成敗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一二四章 平衡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四六〇章 理由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六二八章必亡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一九三章 開銷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八六〇章 明白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七九七章 老去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十五章 核酸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一章 列車第五一二章 超越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三十章 痕跡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四四八章 破獲
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六二八章必亡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四二二章 聚集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七五〇章 分解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五八四章 成敗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一二四章 平衡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四六〇章 理由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六二八章必亡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一九三章 開銷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八六〇章 明白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七九七章 老去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十五章 核酸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一章 列車第五一二章 超越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三十章 痕跡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四四八章 破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