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二章 超越

“費馬……大定理?”

阿達民的話,讓萊斯利*蘭伯特很意外,他愣了一會兒纔想起自己是爲何而疑惑。

這位阿達民先生,他不知道“費馬大定理”已經被證明了嗎,但即便如此,自己要不要直言相告,冒這樣的風險去揭短呢。

這邊還在猶豫,線路另一頭,ASA的提醒已做了這樣一件事。

“哦,是這樣,‘費馬大定理’已經被人類證明過了。

那麼換一個待解決的猜想,怎麼樣,蘭伯特先生,我們諮詢一下數學家們,或者從資料庫裡找幾個難度較高的猜想,讓‘二號機’嘗試證明一下,這是否能驗證,‘混沌’系統的能力究竟如何。”

“理論上講,這樣做是有一定的價值。”

所謂當局者迷,身在“強人工智慧”研發組,從一開始就瞄準自主思維的設計目標,長期以來萊斯利*蘭伯特所想的,幾乎都是如何讓AI具備自主思維,創造性、探索性研究的能力,而幾乎沒考慮過別的。

不過,接觸這一設想後,憑藉自己對“混沌”系統的觀察,蘭伯特還是不自覺的在屏幕前搖一搖頭,他並不認爲現在的“混沌”能解決多麼高深的數學問題。

從數論中的一個普通結論,到長久未解決的猜想,難度究竟差多少。

這問題,別說普通民衆,即便在數學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研究者,也不一定能給出準確的回答,甚至往往要等到猜想被解決後,纔能有一個相對準確、公允的評價,然而此時猜想已經被解決,這種回答的價值,自然也近乎於零。

身爲一名數學領域的涉獵者,在這方面,萊斯利*蘭伯特湊巧有詳細的觀察與思考。

權衡利弊後,他直接向阿達民指出,所謂“選擇高難度的猜想”,這一設定本身就包含極大的不確定性:數學猜想的“難度”,並無絕對標準,而幾乎完全由研究者的數量、水平,和猜想屹立的時間長短來決定。

譬如着名的“費馬大定理”,從西曆1092年提出,到西曆1450年解決,包括歐拉、柯西、高斯、勒貝格等着名數學家都牽扯其中。

這麼多頂尖頭腦的努力,前後也經歷了三百多年時間,才最終將其證明。

這樣的現實,在費馬大定理被證明之前,的確可以作爲很有利的論據,證明這一定理(其實應該用“猜想”)的難度之高。

但是這一原則,很顯然,並無法應用到所有的數學結論、猜想之上。

現代數學,已經發展到怎樣的程度,蘭伯特略知一二,他很清楚數學這一棵參天大樹,現如今是怎樣的枝繁葉茂。

具體到每一個分支,又有近乎無數的研究成果與未解之謎,即便動員舊時代的所有數學家,殫精竭慮,也絕無可能針對每一個猜想、結論都展開詳盡而長久的研究,因而也不可能憑藉“研究者數量、水平、時長”的大原則,判斷問題的難度。

道理很簡單,人類根本沒有這麼多頂尖人才,僅有的人才,也斷然無法將所有時間精力耗費在理論研究、猜想證明上。

浩如煙海的數學領域中,會埋伏着多少無人問津的猜想、結論、命題。

所有這些命題,其中,必定有一些難度極高,甚至遠遠超越人類現有知識的存在,但因爲無人關注,甚至無人發現,對其實際難度,人類根本就一無所知。

不僅如此,從另外一個角度,哪怕對於那些流行於世、知名度極高的數學猜想,要在這些猜想被數學家證明/證僞之前,判斷其難度,事實上也相當於一種“未卜先知”,根本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很多數學猜想,譬如“哥德巴哈猜想”就屬於這一類,迄今爲止,數學家們掌握的手段,都只能迫近、而無法將其解決。

這意味着,要麼“哥德巴哈猜想”無法被證明/證僞,要麼就需要一些嶄新的數學研究成果、理論,不論哪一種,今天的數學家們都無從判斷,更談不上給出一個具體的時間/工作量預測,最後,只能認定其難度的下限,而無法判斷其上限。

除此之外,另有一些猜想,譬如已經被安德魯*懷爾斯證明的“費馬大定理”,在最終被證明前的若干年,就有一定的跡象顯示其“很有可能被解決”。

即便如此,作爲投入進攻的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本人在一開始也必定沒有十成把握。

事實上,但凡在開始工作之前,有足以判斷該猜想之難度的所謂“十成把握”,當事者立即就可以宣稱自己已解決了該猜想,接下來,只要潛心完善證明過程即可,這是數學界時常出現、公認有效的做法。

總結起來,對一個尚未解決的數學猜想,不論是否有思路,都無法準確判斷其難度,這纔是實際情況。

既然是用來驗證“混沌”系統的能力,難度未知的猜想,就不是一種合適的題材。

儘管如此,阿達民提出的設想,蘭伯特還是不想直接拒絕,想一想反正也沒關係,就應承下來,比較隨意的選擇“黎曼猜想”送入二號機。

論說起來,具有一百多年曆史的“黎曼猜想”,顯然也不是好啃的硬骨頭。

西曆1497年4月10日,“強人工智慧二號機”接到外部指令,嘗試解析一個已有命題,當然,以黎曼命名的該猜想,在系統的基本資料庫裡是已經存在的,指令要求是“嘗試證明/證僞”,然後就是等待結果。

時間,一天天過去,不論阿達民、還是研究者,都沒有耐心等待太久。

但任憑怎樣運轉,系統監測顯示約60%的算力都被這一指令佔用,直到1497年5月10日,持續運轉七百多小時的“混沌”仍未給出任何結論。

不僅如此,對“混沌”系統的當前狀態,是否在這一過程中有所收穫、還是茫然不知所以,由於“強AI”的總體架構與傳統計算機體系迥異,現在也沒辦法知道,唯一能確定的,是一個月的時間並不足以解決“黎曼猜想”……

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二四五章 全產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五〇三章 治療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十四章 適者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五〇八章 費馬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十四章 適者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八二四章 復仇第一三二章 寂滅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五八四章 成敗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二三二章 消長第十五章 核酸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六十章 凱恩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五十章 條件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六一四章 分離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五五二章 喚醒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七一八章 分辨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六十二章 陪葬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七一二章 工程
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二四五章 全產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五〇三章 治療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十四章 適者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五〇八章 費馬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十四章 適者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八二四章 復仇第一三二章 寂滅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五八四章 成敗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二三二章 消長第十五章 核酸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六十章 凱恩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五十章 條件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六一四章 分離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五五二章 喚醒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七一八章 分辨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六十二章 陪葬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七一二章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