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

“呼!”看着剛剛送來的那份戰報,張世華深深的吸了口氣,想要平復自己的心情,可越是如此,臉色上偏偏也不由越發顯得陰沉。

假元帥張明通重傷,雖然命大沒有因此丟了性命,可右眼都被吳軍弄瞎,顯然也是無法在領兵作戰了。

他親率的十餘萬兵馬還未能抵達蕪湖城下,一員大將便就這樣折損在吳軍的手中。若說對此不憤怒,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明明自己都已經三令五申了,可手下的將佐們卻還是犯了驕兵大意的過錯。

此番吳軍伏擊的地點,只要謹慎一些,讓麾下的斥候對兩側的山林丘陵仔仔細細的探查一遍,吳軍一方就絕對不可能有伏擊的可能。

可就是因爲驕兵大意,盲目的加快大軍的行進速度,便就致使大楚數千精銳騎卒白白喪命,數千匹戰馬更是輕而易舉的成爲了吳軍的囊中之物。對此,張世華怎麼可能不憤怒!

人果然都是存有僥倖自我的心理,張明通本是一個謹慎的人,若是平常時刻,定然是不會犯下這樣的錯誤的。

可就是因爲楚軍的連戰連勝,以至於讓張明通這樣的楚軍將領都開始不把吳軍放在眼中了。

如此一來,此番一敗,倒也可算是有利有弊。至少能夠張世華可以藉此,在軍中壓一壓這股風氣。

心中如此一想,張世華拿手輕敲了敲桌案,喚進來了一名傳令兵,也就不由對着那名恭謹跪在地上的傳令兵吩咐道:“傳我軍令,假元帥張明通,驕兵大意,以至喪國辱師。論罪,本該重懲。

但此番念其作戰勇猛,身負重創仍死戰不休,故而功過相抵。準其請求,去其假元帥之職,接回後方修養。其假元帥之職,由鐵甲軍軍帥李五接替。

另外,傳令三軍將士,日後與吳軍交戰,萬萬不可在像此戰一樣大意驕兵。若還有將佐大意驕兵以致喪師辱國者,必重懲不饒!”

“是,屬下遵命!”

傳令官聞聲領命,而後從殿上的秘書郎手中接過了這份剛剛抄錄好,並由張世華親自蓋上了印信的軍令,當即便就手持軍令爲張世華傳令去了。

……

自龍驤軍慘敗之事傳遍楚軍,對於士氣正盛的楚軍來講,此事的出現也無異於當頭一棒。所以在收到了語氣嚴厲的軍令之後,本就謹慎小心的白希,也就不由變得更加謹慎。

七月初七,乞巧節。他領三萬楚軍水師抵達蕪湖境內,作爲進攻一方的他,不但沒有領兵與吳軍水師交戰。

反倒讓人佈下了許多水柵,對於駐守在大龍窩中的吳軍水師完全就是擺出了一副防守的姿態。

而他的如此行徑,在不經意間反倒也是打亂了吳軍的計劃。

因爲在浮山地區擊潰了楚軍的陸上兵馬之後,徐達接下來的計劃便就是乘勝追擊,集中全力打一個時間差,重創楚軍水師先鋒。

但卻不成想,這先鋒根本就不與他作戰。

雖說楚軍這樣的避戰之法的確使得吳軍因此士氣大振,可等到後日,張世華先於大龍窩四十里外的繁昌境內那兩處被吳軍拋棄的湖心島設下營壘,而後大軍壓境的時候,吳軍原本增長的些許士氣,頓時便也就跌落了谷底。

加上白希率領的三萬餘先鋒軍士卒,放眼望去,楚軍足足十四萬兵馬。上千艘大小戰船列成的龐大戰陣,更是給蕪湖守軍一種連天氣在其面前都爲之黯然失色之感。

“戰,戰,戰!”

十幾萬楚軍伴着響亮的戰鼓之聲舉兵怒吼,其瞬間激發出的攝人氣勢,使得徐達都不禁面色劇變。

自投奔朱元璋一來,徐達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的確也是身經百戰。可這些年來,僅僅侷限於江浙一省之地的他,又何曾見到過這樣攝人心魄的一幕。

他此番領水師兵馬四萬,已然算是將吳軍大半水師精銳全部集結起來了。

可越是如此,他心中把握也越是不足。

吳軍上下精銳戰卒不過也就十餘萬,江陰、長興等地有精銳兩萬餘,但爲了防備張士誠,卻是一兵一卒也調動不得。而至於南部的紹興、甯越、建德等地兵馬,則是被楚軍偏師拖死在了徽州,短時間內也是無需指望了。

因而聚集在太平路一地的兵馬,便也就是吳軍最後的依仗了。

可以說,此番浙西的興旺,便也就看此一戰了。此戰若勝,眼前危局自可輕易化解,甚至吳軍還可盡復失地,重奪池州;若敗,那麼不論後果如何,那他徐達也唯有自刎謝罪了。

……

因爲大軍剛剛抵達不久,所以十數萬楚軍水師在耀武揚威一番之後,倒是並沒有着急進攻,而是返回了繁昌境內的那兩處湖心島駐地。

“太平路,算是守備在金陵前的最後一道防線。此戰,若我軍取勝,大軍便也就可沿江而下,直取金陵。所以此番爲了守備太平這一要地,吳軍定然是將麾下最爲精銳的善戰之卒全部集結在了此地。

而至於吳軍主帥徐達,乃是前不久朱元璋親自任命的太平路主帥。先前領兵一萬,於浮山地區伏擊我軍陸上之師,據說也是此人一手所爲。由此,也可見其人本領謀略。

故而此番我軍若想取勝,最好的辦法也莫過於以己之長,擊敵之短。我軍集重兵與江上,兵卒、舟船、火炮可謂皆勝於吳軍。尤其是火炮,發揮我軍優勢以巨船重炮組陣擊敵,吳軍必無計可施,只得引頸待死耳!”

中軍大帳之中,作爲大楚右丞的趙子玉,拿手指着擺放在桌案上的巨大沙盤,不由在衆目睽睽之下,信心十足的先一步道出了自己的計策。

“諸君,子玉之計,諸君以爲如何?”

張世華聞言點了點頭,但作爲決策者的他,卻習慣的沒有當衆表態。

不過此時張世華既然已經發問,帳中諸將相視而顧,作爲楚軍元帥的白希便也就不由從隊列之中站了出來。

“趙丞之法,臣以爲可行。所謂水戰,在臣看來,無非也就是大艦勝小艦、大炮勝小炮而已。我軍大艦火炮衆多,自該發揮這一優勢,將火炮多集於大艦之上,以此克敵。”

“恩。”聽到白希也這麼說,張世華不禁再度點了點頭。

可就在他本想就是答應下來時,卻是無意間看到了帳下的另一元帥明玉珍,聞言卻是皺了皺眉頭。

故而張世華眼珠一轉,便也將不由看向了明玉珍,對其言道:“玉珍先前爲我奪去池州,大敗吳軍大將康茂才,也是精於水戰者。那麼不知對此,玉珍你又是怎麼看呢?”

“這……”突然被張世華點到名,明玉珍不由一愣。

不過轉而他也就想到,定然是方纔自己皺眉的舉動,被張世華看在眼中了。因而只要也就從隊列中站出,微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如是對張世華言道:“趙丞、元帥之法的確極好。可在臣想來,此法卻也有着一點瑕疵。

就像趙丞先前所言的那般,這太平路,乃是吳軍最後一道屏障了。那麼爲了守住這裡,吳軍定然不乏壯士斷腕之勇。因而臣不禁有一憂慮,若是吳軍多派亡命,以小船載火油、火藥,燒我大船,又該如何是好?”

“這,哈哈哈,好啊,玉珍果然是心思縝密之人。”

不得不說,這一點的確是張世華都沒有想到的。

水戰,大船勝小船的確不假。可若是小船拿出亡命氣概,在船上裝滿火油、火藥要和你大船同歸於盡,那這行動不便的大船在江面之上豈不就是一個靶子。

故而在由衷的讚了一聲明玉珍之後,張世華這個最高決策者便也就不由對着諸將下令道:“子玉和阿希的揚長之法說的甚有道理。明日一戰,便如子玉、阿希所言,將軍中火炮盡數安置在多槳船和海鶻戰艦等大艦之上。

不過每艘大艦,必要在三艘魛魚船的協助之下行動,以防止吳軍走投無路以小船毀我大艦。”

“吾王英明,臣等遵命!”

“恩,此戰若勝,諸君豹尾封侯也不遠也,故望諸君共勉。”

“必爲吾王效死,千歲,千歲,千千歲!!!”

聽到張世華終於親口說出了這樣的話,在場的所有人心下皆不由變得火熱起來,一個個跪地高呼,卻滿臉都是熱切。

……

一艘體積巨大的戰船之上,徐達遙望着那如同山峰一般對着他們碾壓過來的楚軍大軍,一雙拳頭也不禁在背後握的越來越緊。

本以爲自己的心中已然面對好了這一切,可等到自己親眼看到的時候,心中卻還是不禁閃過了一抹緊張和坎坷。

楚軍的聲勢實在是太浩大了,以至於同樣是兵馬數萬的吳軍,此時相比起楚軍來,簡直就像是孩童和成人的區別。

這不禁使得徐達在深吸了一口氣後,高聲下達了擂鼓助威的命令。

“咚!咚!咚!咚!……”

戰鼓聲被一名名健壯的吳軍鼓手敲打的越來越響,而聽到這樣響亮而熟悉的戰鼓聲,再看着已經駛除了水灣大龍窩在江面上列陣完畢的數萬吳軍水師,徐達的心中也終不由涌起了一抹豪情。

“諸君,楚賊無故犯我疆域,殺我弟兄。今日一戰,我軍也必要報仇雪恨,將來犯楚賊,殺一個片甲不留!”

“殺!殺!殺!……”

聽到徐達的吼聲,喊殺之聲也是逐漸在吳軍之中響起。

慢慢等到後來,周遭數萬吳軍,皆也不由舉刀高呼起來。雖說這樣的舉動此時做來有些模仿楚軍昨日之感,但不得不說,這種萬衆一心的感覺,的確是極大的增長了吳軍的勇氣。

“呵,負隅頑抗之輩!”

遠處見此,張世華卻是顯得十分不屑。

“旬月來,我軍連戰連捷,池州大勝康茂才,徽州重挫傅友德。吳軍所謂的大將勇士,在我軍面前,各個形同土雞瓦狗,簡直不堪一擊。徐達小兒,雖略有勇名,但其人卻連江浙一地都沒有出過,坐井觀天,又哪能分辨真正英豪!

諸君,你們那個願先行出戰,爲本王掃滅此軍,將那徐達小兒擒來。”

“末將願往!”

深感自家大王壯懷激烈,受其鼓舞,本就作爲先鋒元帥的白希便也就不由第一個站了出來。

“哈哈哈,好。既是如此,將軍便領武安、武勇、忠貞三軍先行出戰,本王便坐鎮於此,親自爲將軍掠陣。”

“還請大王放心,末將此番,必也爲我大楚來一旗開得勝!”

抱拳這般許諾了一番,白希當即便也就乘着一艘小船離開了此處,前往前方指揮調度兵馬去了。

……

“擂鼓,先行,傳令三軍,隨我滅此吳賊!”

片刻後,白希來到專門爲他準備的那艘戰船之上,而後舉兵下令,足足四萬五千餘楚軍兒郎,便也就不由乘着一艘艘戰船,浩浩蕩蕩的對着不遠處的吳軍殺了過去。

不過吳軍見此,大軍卻是並沒有開船迎上。

畢竟論兵力而言,現在的吳軍不過就是楚軍的一個零頭,若是和楚軍硬碰硬那簡直就是在找死。

所以即便徐達領大軍出了水灣大龍窩列陣,可他所列陣的地方,卻也是背靠着一處早就修建好的水寨,而且身後的水道也能讓他們立即返回大龍窩去。故而將楚軍殺來,徐達當即便就讓人擺出了全力防守的陣仗,準備要以守代攻。

“哼,果然是以守帶攻,可要吳賊,卻不知此番一早已落入我軍算計。”

見到吳軍擺出一副這樣的陣仗,白希的臉上當即不由露出了一抹笑容。

如今巨炮在手,白希最不怕的就是吳軍擺出什麼以守代攻的陣仗了。

這不數萬楚軍在響亮的戰鼓聲下,行駛到距離吳軍還有兩裡範圍的時候,那一艘艘由魛魚船協助作戰的巨船大艦,當即便也就調轉了自己的方向,然後將船隻的側面給對準了近二里開外的吳軍。

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結援軍見 進退兩難間第一百一十八章 伏擊之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一百二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四章 收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再次啓程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二百零九章 暫避鋒芒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詐敗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 兵臨城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三百零九章 ‘襄陽’掌中物也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蘄春之戰(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元討賊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四百八十六章 移駕 封賞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九十一章 桀驁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一章 上任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戰顯威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二百八十四章 搏殺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八十七章 潁州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三百八十四章 沙盤 福通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第二百章 中計第一百七十七章 自表其志第八十章 掌控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二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各有算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二十三章 父親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四百二十五章 調任判官及南下第四百零二章 忠孝第二百八十一章 絕路第三百八十三章 過年兩三事
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結援軍見 進退兩難間第一百一十八章 伏擊之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一百二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四章 收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飛虎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再次啓程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二百零九章 暫避鋒芒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業決勝(二)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詐敗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 兵臨城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三百零九章 ‘襄陽’掌中物也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蘄春之戰(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懲罰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元討賊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四百八十六章 移駕 封賞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九十一章 桀驁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一章 上任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戰顯威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二百八十四章 搏殺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八十七章 潁州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三百八十四章 沙盤 福通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第二百章 中計第一百七十七章 自表其志第八十章 掌控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二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各有算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二十三章 父親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四百二十五章 調任判官及南下第四百零二章 忠孝第二百八十一章 絕路第三百八十三章 過年兩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