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臨水鎮(求推薦)

張世華到了巡檢司弓箭手們的訓練地點,弓箭手們看到張世華紛紛向張世華見禮,張世華讓衆人免禮後並沒有干擾什麼,而只是讓他們繼續訓練。

張世華並沒有在校場上待多長時間,畢竟現在對於張世華來說,訓練這種事已經不用他太過親力親爲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帶着這些弓手贏取更大的勝利,以增加巡檢司弓手們的凝聚力。

其實因爲張世華一舉剿滅了流竄在th縣北部的那股悍匪,這邊也就沒有什麼大股的盜匪團了,除非是黃河氾濫鬧天災饑荒什麼的,要不然沒有什麼陸上的劫匪可以威脅到張世華的巡檢司。

畢竟潁州th縣這邊畢竟是平原地區哪有這麼多的山賊盜匪,比起山賊來張世華其實更擔心的是水匪河盜。

th縣位於淮河流域,這邊可以說是河網密佈,就連從陽水鎮去往th縣就要經過不少河流。

而th縣南北各有一條大hn邊的大河叫做潁hb邊的河叫做茨河,兩條河皆是淮河的支流,除這兩條河之外其他的小河就更是多不勝數,又因爲河道相通,有時就算是本地人都有可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條河流。

有加之這兩年元蒙朝廷橫徵暴斂,百姓難以生存,以致這兩河之上可以說是河盜不絕。

且這些河盜不同於陸上的盜匪,河盜大都是本地百姓,他們不但熟悉水路更有甚者就是忙時務農閒時爲盜,想要將這些河盜剿滅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按說河盜一般不會襲擊岸上,可是每當過冬河水將要結冰,這時的河盜就如同要打草谷過冬的草原人一樣,是最瘋狂的時候,爲了攢夠過冬所需,河盜會瘋狂地襲擊一切能襲擊的地方,只要能得到好處河盜們也不會介意上岸搶一把。

就在張世華治下的四鎮,就有臨水鎮冬日河水結冰前常會遭到河盜劫掠,而且一到冬日就是劫匪多發時期,張世華現在也不可能整日帶着新弓手們訓練。

至於剿匪什麼的,張世華現在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張世華又不知道那些河盜的老巢在哪,就算是知道張世華手下的這羣弓手們在大河上也不一定打得過河盜,畢竟長槍兵還是陸上的兵種,弓手們也沒有訓練過該如何水戰。

張世華唯一能做的就是聯絡其他三鎮的里正,要他們加強防範意識,還有就是不時地帶着巡檢司弓手們在各鎮巡邏,以震懾各地盜匪。

而明日張世華就準備帶着巡檢司弓手們去靠水的臨水鎮看看地形,到時河盜真的來了,自己起碼不會手足無措。

第二天一早,巡檢司的五十名老弓手就早早的在校場集合好了,自從巡檢司的弓手們見過血之後,弓手們的氣勢也變了很多,以前五十名弓手集合只是會讓人感覺整齊,就像是畫在紙上面的老虎總是少了幾分內在,而現在的巡檢司弓手們則真正的像一頭活老虎,有一種擇人而噬的凌厲煞氣。

張世華騎在馬上看着校場上排着整齊隊伍的五十名弓手不禁想到,要是自己有五十匹戰馬就好了,五十名訓練有素的騎兵,足以讓張世華在th縣周圍橫行了。

不過這種想法張世華也只能想想了,五十匹戰馬別說張世華了,就算是張家估計也要變賣大半家產,而且戰馬這種東西,還不是你有錢就能買的到的。

要知道潁州一個州,騎兵數量也就是三百人左右,別看張世華上任時五個人,人人都騎着馬,可是真正的戰馬也就張世華這一匹。

而且馬也不是人人都會騎得,就算張世華能有五十匹戰馬,他也找不到五十名合格的騎兵,當初張世華也是學了好久才學會的騎馬。

不過現在的這些巡檢司弓手們也絕對不差了,張世華相信只要給這些人披上鐵甲,這些人就是天下一等一的精兵。

想到這張世華也不再貪心的想戰馬的事了,而是帶着驢哥四人一行五人都騎着馬,策馬到了弓手們的隊伍前,張世華揮手喊了一聲,“出發”!弓手們就邁着整齊的步伐,跟在張世華五人的後面離開了陽水鎮。

這次張世華去臨水鎮並沒有帶李、周兩人一塊去,畢竟巡檢司沒人留守也不行,張世華就讓李、周他們在巡檢司看家。

而張世華這次讓驢哥他們都騎着馬匹出發,一是爲了去臨水鎮展現自身的實力、二就是爲了震懾周邊的盜匪,張世華雖然不怕劫匪,但只有千日做賊誰也不能千日防賊不是。

至於張世華他們騎馬而巡檢司弓手們走路會不會影響士氣,呵呵別說現在是在元朝,就算在後世那個民主的社會,你也沒見過將軍和士兵一樣要跑着上戰場吧。

後世都如此更何況現在,在現在衆人不平等就是天經地義的,不光是地主權貴這樣認爲,就連底層百姓也是一樣的看法,在現在你去和百姓們談民主自由只會被人當成神經病。

所以弓手們看到張世華他們騎馬並不會覺得有什麼,反倒會認爲這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張世華是巡檢大人、是官、享受的好是應該的,而驢哥他們是大人的心腹也自然該享有好的待遇。

如果張世華和他們一樣都跑着,這些弓手們反倒會不舒服,現在誰不想做官、誰不想發財、可要是做官了發了財了還要和以前一樣受苦,誰還會拼死拼活的當弓手受累。

臨水鎮距離陽水鎮並不算遠,就在陽水鎮東南方。

張世華一行人過了河又順着大道一路向東,也就是兩個時辰左右就趕到陽水鎮了。

張世華趕到陽水鎮時,也看到了在鎮子口等候張世華他們陽水鎮里正等人,這些人知道張世華來也不奇怪,畢竟張世華一行人聲勢浩大。

等到張世華騎馬到了鎮子口,在鎮子口等候的人羣領頭的一名面貌樸實中年漢子,忙帶領這鎮子口等待的主首等人向張世華行禮。

並且說道:臨水鎮里正郭五拜見巡檢大人。

張世華受了郭五等人一禮後,也親自下馬將郭五等人扶起。

之後郭五便向張世華說道:大人趕了一路到我臨水鎮想必也是累了,我已經讓人準備好了飯食,請大人與巡檢司的壯士們享用。

張世華這時也並沒有着急,而是笑着對里正郭五說道:有勞郭里正了。

等到張世華和巡檢司的弓手們吃完飯,張世華就對郭五說道:今日我帶巡檢司弓手們來到臨水鎮有兩個目的,我聽聞臨水鎮冬天常會遭盜匪襲擊,所以帶弓手們前來一是爲了震懾那些不軌之徒、二是爲了讓弓手們熟悉一下臨水鎮周邊的情況。

臨水鎮里正郭五聽到張世華的話先是對張世華行了一禮,代替臨水鎮百姓感謝張世華。

並且向張世華哭訴了臨水鎮這兩年的情況。

之後郭五又親自擔任導遊帶着張世華他們熟悉臨水鎮。

臨水鎮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緊挨着臨水鎮北邊就有一條河流,這兩年臨水鎮百姓爲了抵禦河盜,就圍着鎮子北面建了一道矮牆,但是作用不大。

因爲這導致臨水鎮北邊的百姓一天比一天少,現在在鎮子北邊住的都是一些年老又不願搬走的老人。

當張世華帶着弓手們到鎮子北邊時,鎮子裡的老人們看到張世華皆是躲在屋子裡不敢出來,偶有幾名青年看向張世華也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新書處發、跪求推薦、打賞,您的推薦和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四十四章 局勢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三百五十三章 糧毀 絕望第八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次發兵入西平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二百四十四章 捉對廝殺以鬥勇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二百零三章 求援之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四百二十四章 “合理”的處罰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三十三章 郭薇兒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一百一十八章 伏擊之計第四十八章 低調的生活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無膽氣援軍現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八十七章 潁州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業決勝(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得天之授??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陽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十五章 擴招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二百零九章 暫避鋒芒第二百七十八章 回攻鄧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心薛玉龍第九十一章 桀驁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閱兵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一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有人投 風雲變幻豪傑出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見劉福通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十三章 大勝2第一百零七章 勇士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臺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下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元討賊第四十三章 庇護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第四百六十章 獨領千軍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十六章 臨水鎮(求推薦)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戰常遇春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十四章 獎賞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八十七章 潁州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四百三十章 張世華疆土再增 劉福通擁帝建極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
第四十四章 局勢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三百五十三章 糧毀 絕望第八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次發兵入西平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二百四十四章 捉對廝殺以鬥勇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二百零三章 求援之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四百二十四章 “合理”的處罰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三十三章 郭薇兒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一百一十八章 伏擊之計第四十八章 低調的生活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無膽氣援軍現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八十七章 潁州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業決勝(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得天之授??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陽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十五章 擴招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二百零九章 暫避鋒芒第二百七十八章 回攻鄧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心薛玉龍第九十一章 桀驁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閱兵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一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有人投 風雲變幻豪傑出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見劉福通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十三章 大勝2第一百零七章 勇士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臺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下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元討賊第四十三章 庇護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第四百六十章 獨領千軍第二百四十章 徒做嫁衣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十六章 臨水鎮(求推薦)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戰常遇春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十四章 獎賞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八十七章 潁州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四百三十章 張世華疆土再增 劉福通擁帝建極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