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心薛玉龍

當晚子時,鎮平城數百官兵在陳喜山的帶領下,發起了暴動、叛亂。

當時是,叛軍人人皆是頭綁紅巾,先是在四處引火大呼“紅巾軍入城”,使得城中動亂難平。之後,這數百叛軍便就在陳喜山的率領之下,殺入了城中的府衙、及各個官員府邸。

一夜之間,便將鎮平城中所有不肯投降的大小官員全部誅殺,其中便包括了南陽萬戶伊日畢斯以及南陽府達魯花赤等官員,徹底的掌控了鎮平xian城。

而之後,就在陳喜山他掌控了鎮平xian城的第二天,他便在薛玉龍的示意之下,第一時間親自帶着降表向着南陽府城趕去。顯然,陳喜山想要以此向張世華表示自己的忠心。

……

第二天下午,南陽城的府衙之中,一身戎裝的陳喜山雙手捧着他的降表。低着頭,在張世華麾下諸多將官的注視之下,大步走上了府衙的大堂。

而在府衙大堂的主坐之上,張世華也是一身戎裝的高坐在那。不過此時的陳喜山,並沒有敢擡頭看張世華的容貌,他只是在走上大堂之後,便立即對着高坐於主坐的張世華拜道:“罪將陳喜山拜見將軍大人。”

不過在陳喜山說完這話後,張世華卻並沒有讓他免禮。而陳喜山在此之時也是將雙手捧着的降表高高舉起,並低頭恭謹的對着張世華說道:“罪將往日不識華夷之異、助紂爲虐、以獸爲君,犯下滔天大錯。”

“如今罪將在將軍神威之下,已然迷途知返。此乃罪將之降表,罪將心中所想,皆在表中。罪將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因而不求其他,只求將軍大人一覽罪將降表之後,可讓罪將爲將軍馬前卒,以此洗涮自身罪孽。”

張世華聽到這話,面色依舊平靜,並沒有表露出什麼,只是對自己身旁的李五使了一個眼色。而李五見此,則是大步走下了臺階,走到了陳喜山的身旁,親手爲張世華取來了陳喜山的降表。

接過李五雙手遞來的降表之後,張世華沉默的看完了降表中那極盡奉承討好的話,隨即心中便不禁感嘆道:“薛玉龍此人真是一個人才。”不過張世華雖然心中是這樣想。

但是在面上,張世華卻是面帶微笑的擡頭看着跪在地上的陳喜山朗聲說道:“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陳將軍在關鍵時刻可以迷途知返,也不失爲一個好男兒。”

“且將軍迷途知返後,又誅殺了伊日畢斯等韃虜官員,可謂是有功於天下,豈可自稱爲‘罪將’?有功不得不賞,因而今日,本將代劉元帥特封將軍爲我紅巾軍上千戶,並再賞將軍白銀千兩。卻不知將軍可願在本將麾下與本將一同戮力殺韃嗎?”

而聽到張世華這話,跪在地上的陳喜山臉上也頓時露出了一種無比感動的神情來。

然後便只見他紅着眼睛、雙目含淚的對着張世華跪拜道:“罪將謝將軍大人,將軍大人這般厚待罪將,罪將又豈敢不盡心竭力。”

“好,將軍此言,本將心中甚喜,將軍快快請起,從此之後,你我也便是一家兄弟了。”

“謝將軍大人。”聽到張世華這話,陳喜山也再次雙目含淚的拜道。

而在陳喜山站起來之後,張世華和他交談了兩句之後,自然又把話語引到了練兵上。並在之後,張世華便光明正大的打着練兵的幌子,將陳喜山手下的百戶和大多數的底層什長來了一個大換血。

對於張世華這種做法,陳喜山心中自然也知道張世華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但在這種時候,他自然不敢對張世華表露出絲毫不滿,反而還是滿臉感動的對張世華連連謝恩,無比順從的接受了張世華這樣的命令。

而對於陳喜山這般識趣,張世華的臉上也不禁露出了一抹微笑。

所以在接下來,張世華便又花了差不多一個時辰的時間和陳喜山深入的交談了一番,然後才讓陳喜山退下。而等陳喜山他退下之後,張世華自然在第一時間又親自接見起了本次最大的功臣薛玉龍。

說實話,在經歷了陳喜山這樣一件事之後,張世華對於薛玉龍這個人也不禁有了一種刮目相看的感覺。而且,薛玉龍還是屬於張世華麾下較爲稀缺的爲政型人才。所以,此次張世華接見薛玉龍的規格要比第一次見他高了數倍。

而且和在府衙大堂見陳喜山的那種近乎公事公辦不同,張世華此次見薛玉龍是在自己的一間書房中,這樣一來便多了一種私人性質,也可以在這個時候將兩人之間的關係拉近一些。

當然,張世華也並不指望在這個時候薛玉龍就向他敞開心扉。畢竟,薛玉龍此次投靠他幫他做事,本就是被逼無奈的。

……

張世華的書房中,被李五他親自帶來的薛玉龍,在進屋後,看到背手站在那裡的張世華後,第一時間便也就對着張世華拜道:“下官薛玉龍,拜見將軍大人。”

“薛先生無需多禮,快快請起、快快請起。”聽到薛玉龍的聲音,張世華不禁面帶微笑的轉過身來,並這般對着薛玉龍擺手說道。

而薛玉龍聽到張世華這話,則依然是面帶恭謹之色的向着張世華告了一聲謝,然後才緩身從地上站了起來。而見他站起來,張世華則是又擺手對着薛玉龍說道:“薛先生請坐。”

薛玉龍聽到張世華這話,也並沒有推辭什麼。依然是面帶恭謹之色的對着張世華行了一禮,然後便小心翼翼的將自己的半邊屁股放在了座位上。

見薛玉龍這樣坐下,張世華也不禁面帶微笑的對着薛玉龍開口說道:“薛先生果真有大才。在身無尺寸之兵的情況下,竟用了短短兩日時間便爲我軍拿下了鎮平城。能得到薛先生這樣的奇才相助,本將心中真的是歡喜的很那。”

聽到張世華這樣的誇讚之言,薛玉龍自然是再度起身對着張世華行禮抱拳,並恭謹的說道:“下官此次之所能可以成事,其實全賴將軍神威。將軍就是像是那山林中的百獸之王,下官此次無非就是狐假虎威罷了。”

“誒,薛先生太過自謙了。在本將看來,單說薛先生你的辯才,就已然不亞於先賢子貢了”

“將軍嚴重了,下官粗鄙之人,豈敢自比於先賢。”薛玉龍聽到張世華拿他和孔聖弟子子貢相比,頓時便不禁這般誠惶誠恐的說道。

而張世華見他這般,則也是笑了笑,並沒有在繼續這個話題,而是接着對他說道:“薛先生大才,所以本將欲將南陽及鎮平兩縣之政,盡託與薛先生,不知薛先生以爲何?”

薛玉龍聽到張世華這話,神情終於改變了,整個人不禁一愣。因爲就連他也沒有想到張世華竟然會這般重用他,原本他以爲張世華頂多會讓他去鎮平做一個縣尹,但沒有想到張世華竟然願意讓他這樣一個新附的降官掌管兩縣的政務。

所以在聽到這話之後,薛玉龍不禁更加的誠惶誠恐了,整個人更是急忙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對着張世華抱拳道:“請將軍大人收回成命,下官才疏學淺萬萬當不得此等重任。”

“哎,薛先生不要推辭了,本將主意已決,此事便就這般定了。”

但薛玉龍卻哪裡敢這般應承下來。畢竟他只是一個新附的降官,如果他答應了,那完全就讓自己處在風口浪尖了,而像他這樣一個喜歡明哲保身的人又怎麼會願意這樣。

所以即使張世華這般說,薛玉龍卻依然也是推辭連連。而對於薛玉龍心中的這種顧慮,張世華本人自然也是能猜得到。不過張世華雖然心中明白,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張世華卻不準備讓步。

因爲張世華打算,這次他要像劉福通起初對他那樣,將薛玉龍樹立成自己的一個馬骨。以薛玉龍這樣一個有本事的新附降將,便能在自己麾下身居高位這件事,來向天下人展現自己求賢若渴的姿態。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薛玉龍並沒能推辭的了。不過雖然說薛玉龍並沒能推辭的了這件事,但是薛玉龍的心中卻並沒有多少沮喪,相反他的心中有了一種很複雜的感覺。

這種複雜的感覺裡,有些是對於自己這樣一個新附降將便身居高位的誠惶,但更多的卻是興奮和激動。畢竟薛玉龍今年纔不過三十歲,正是一個男人最渴望建功立業的時期。

即使他心中擔心,這樣便身居高位會引來其他人的妒忌和敵視。但有道是“不遭人妒是庸才”,像薛玉龍這樣一個身有非凡本領的人,他又豈會甘心讓自己一輩子身處平凡。

所以在知道自己推辭不掉之後,薛玉龍便也痛快的答應了下來。“只要自己能做到最好自然就可以讓所有人閉嘴,讓那些妒忌自己的人乾瞪眼。”心中這般想着,薛玉龍便也在推辭了三次之後,恭謹的對着張世華再拜道:“既然將軍大人如此看重下官,下官也必不負將軍大人厚望。”

聽到薛玉龍這樣說,再看薛玉龍此時的堅定神情,張世華臉上便也不由的露出了笑容。

“顯然,自己已然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看薛玉龍現在的神情,至少他已經願意全心爲自己做事了。雖然說現在他對自己還沒有多少忠誠可言,但自己有這個自信一定可以收復他。”

心中這般自信的想着,張世華面帶微笑的看着薛玉龍也不禁再次說道:“薛先生,本將已然在南陽府城爲先生和先生的家眷們準備了好府邸。現如今先生的家眷都已然入住進去了,這樣一來,先生日後留在南陽爲本將做事,便也可以和家人們在一起了。”

“和家人們在一起”聽到張世華對他說出這話,薛玉龍臉上平靜的神情徹底的被張世華打破了。如果說,張世華讓他這個新附降將身居高位僅僅是沒有想到的話,現如今張世華再說出這樣的話之後,他便不禁是有些感動了。

因爲,以己度人,即使是他站在張世華這樣一個位置上,也絕不會對一個新附降官這般信任。“不但讓他這樣一個新附降官身居高位,而且還准許自己的家人陪在自己的身旁,張世華他到底是有多放心自己這樣一個新附降官啊!”

“他難道就真的那麼信任自己,認爲自己絕不會背叛。”一念至此,薛玉龍的心中不禁由衷的升騰起一種感動,而這種感動也便就類似於史遷說的那種“士爲知己者死”。

所以在此之後,薛玉龍不禁雙目有些發紅的對着張世華拜道:“下官薛玉龍謝過將軍大人,將軍大人這般厚待下官,下官此生必也不負將軍厚望。”

“有薛先生此言,本將勝得千軍啊!”這般感動的說着,張世華便也第一次親手扶起了跪倒在地上的薛玉龍。

而薛玉龍被張世華親手扶起之後,看向張世華的眼神中,也不禁露出了真誠。顯然,在一定程度上來講,薛玉龍此次真是的被張世華的無私信任折服了。

而且,在此之後張世華也又和薛玉龍又暢談了很久,甚至晚上的晚飯,都是張世華和薛玉龍在一起吃的。可以說對於薛玉龍,張世華的禮節下士簡直坐到了極致。

而張世華的這種做法,自然也引得薛玉龍這樣的骨子裡的文士更加忠心。畢竟那個有本領的文臣,那個不想遇到一個可以對自己三顧茅廬的明主。就連諸葛亮這樣的天妒之才,都能被劉備的真誠感動,就更加不要說其他人了。

當然,張世華的這種及其禮賢下士的做法,自然也使得薛玉龍遭到了其他將官的一些妒忌。不過對此張世華和薛玉龍兩人卻都沒有在意,因爲他們兩個人都有自信。

張世華是相信自己的眼光,而薛玉龍則是自信自己的本領,堅信自己在日後一定可以向世人證明張世華的正確性。

又是週一了,照例向大家求幾張推薦票,在跪求幾張月票和打賞,拜託大家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二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各有算第三百五十四章 深夜 撤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四百五十九章 動盪 重病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二百九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八十四章 沙盤 福通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二十九章 交戰第三百零一章 失敗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公道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擊第四百七十三章 水戰搏殺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終中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二百四十五章 劍賞猛士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罷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七十八章 起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黃雀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雨夜夜襲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三百一十章 襄陽再度易主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閱兵第三百六十章 賞賜的變革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一百七十九章 趙子玉第十六章 臨水鎮(求推薦)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一百零六章 局勢翻轉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戰總攻3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臨荊門州第四百零二章 忠孝第一百章 受阻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前論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二百四十三章 劍指汝州第三百五十四章 深夜 撤兵第六十八章 出兵(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四百六十章 獨領千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戰而逃第五百章 報捷 出使第三十三章 郭薇兒元朝官職表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一百七十九章 趙子玉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戰術第四百一十四章 訊息傳來 兵不血刃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之計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四十四章 局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第六十四章 風暴來臨第二百一十章 善戰伏擊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器營
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二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各有算第三百五十四章 深夜 撤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四百五十九章 動盪 重病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二百九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八十四章 沙盤 福通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二十九章 交戰第三百零一章 失敗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公道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擊第四百七十三章 水戰搏殺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終中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二百四十五章 劍賞猛士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罷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七十八章 起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黃雀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雨夜夜襲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三百一十章 襄陽再度易主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閱兵第三百六十章 賞賜的變革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一百七十九章 趙子玉第十六章 臨水鎮(求推薦)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一百零六章 局勢翻轉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戰總攻3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臨荊門州第四百零二章 忠孝第一百章 受阻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前論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二百四十三章 劍指汝州第三百五十四章 深夜 撤兵第六十八章 出兵(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四百六十章 獨領千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戰而逃第五百章 報捷 出使第三十三章 郭薇兒元朝官職表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一百七十九章 趙子玉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歌出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戰術第四百一十四章 訊息傳來 兵不血刃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之計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四十四章 局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第六十四章 風暴來臨第二百一十章 善戰伏擊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器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