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占卜與刀耕火種

數日後,菜園裡開墾出四塊菜地,其中有兩塊是耘嫂和藤嫂家負責照顧的。

這個菜園裡的四周都建築了一道一米五高的籬笆,樹枝造的籬笆,籬笆的地底都整齊地碼着一排石頭。

這樣的籬笆雖然簡陋,或者不能承受野羊或野豬的衝擊,不過這樣的一道籬笆卻可以讓野豬野羊等動物知道這菜園是人類的地盤,它們也不會那麼容易進去吃菜,這道籬笆也算起到一定的作用。

這塊菜園裡面還有很多空地可以種菜,陳昊大概算了一下,還可以修十幾塊菜圃,不過現在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人力去種更多地,所以開墾菜地的時間只能慢慢擠出來。

每日早晨、中午、傍晚,陳昊和藤嫂幾個人都會利用非採集時間去給菜地澆水,順便除草、施肥等工作。

每次過來幹農活,藤嫂家的兩個傻子都會跟着過來,陳昊便讓他們幫忙抓蟲,順便挖蚯蚓回去給雞欄的雞吃。

菜地的裡菜慢慢長起來了,也因此吸引了周圍草叢裡的蝗蟲。

還好那兩個傻子會抓蝗蟲,雖然他們不能把所有的蝗蟲都抓起來,但每日抓一些,也能減少蝗蟲的數量。

部落的人也會烤蝗蟲吃,但一般時候都不會專門去抓蝗蟲,而且部落人也不是所有蝗蟲都吃的,有一些褐色的蝗蟲很難吃,部落人就不吃它們。

這一天中午,陳昊和藤嫂在菜園裡幹完農活,回到家休息了一會,族長卻說要去放火燒山種黃豆。

在數日前,族長就已經吩咐部落男人到一處山坡去砍伐樹木和砍掉一些礙事的草,準備放火燒荒山。

每一次燒山種地都很重要,在出發前,老祖母和巫進行了一場祭祀儀式和占卜。

而陳昊也終於看到部落的圖騰了。

部落的圖騰是一個古老的“媧”字,這個媧字圖騰刻在一塊有一個籃球的直徑大面積的龜殼上,這龜殼的邊緣嚴重磨損,甚至背面的龜紋和顏色都褪去,這是一塊古老的龜殼圖騰。

陳昊曾經請教過老祖母,他問這個媧氏圖騰的原形是什麼,不過得到的答案卻令他臉紅耳赤,甚至他一想起漢字的媧字都感到十分尷尬,部落人還有這種癖好,難怪人類一開始的社會形態是母系氏族社會,甚至形成的信仰都與女性那方面有關。

老祖母和巫將這塊龜殼放在大樹下,放上一些肉食和粟食,然後開始吟唱。

部落的所有人都恭敬地看着她們,她們吟唱了一段時間,便完成了這個祭祀儀。

,據老祖母說,這儀式是祭祀部落的先祖、天上的神靈、還有粟神,部落所有人都無比尊敬這個儀式。

完成祭祀儀式後,老祖母又開始進行占卜,如果今年占卜得到兇,他們便認爲今日不適合種植,就不會去開荒,直到某個時間段需要種植某種作物得到吉時,他們纔會進行耕種。

只見老祖母和巫跪在一堆火塘前,一邊祈禱,一邊炙烤着一根堅硬的木棍,她們在吟唱到一定的時間後,老祖母便拿起一塊滿是孔洞的肩骨開始進行骨卜。

這塊肩骨上有很多預先就鑽出來的洞,這稱爲卜骨。

骨卜是原始人類最重要的活動,從舊石器時期就已經出現,原始人類不瞭解大自然裡的各種自然現象,以及動植物的活動情況等等,他們無法用科學的知識去探索箇中的原理,爲了避免犯錯,他們便會進行占卜。

每當部落要幹大事的時候,部落就會進行占卜,比如進行狩獵、外交、開荒等,部落都會事先進行一次占卜。

老祖母拿着那根炙烤得通紅的樹枝,將其刺入卜骨的一個孔洞中,一陣白煙冒起,卜骨啪啪地響,卜骨的另一面慢慢出現一絲絲因爲熱力而膨脹起來的骨裂痕。

這個時候,老祖母便抽出樹枝,拿着那塊卜骨,仔細地觀察着上面的裂痕。

最後,老祖母滿意地笑了,宣佈得出吉兆。

隨着老祖母宣佈完畢,部落所有的人在這一瞬間爆發出熱烈和興奮的歡呼聲。

女族長也隨之帶着隊伍出發前往那塊山坡進行刀耕火種。

一行人跟着女族長,一路往西北走,穿過茫茫的野草,很快就來到一片延綿的山坡。

這山坡上有很多斷開又幹枯的樹木和乾枯的草,這是前些日子,女族長吩咐部落的男子過來這邊砍樹砍草造成的。

這片山坡上的野草比較少,但樹木較多,很多樹木只有兩三年的樹齡。

陳昊看到這山坡的情況,便向耘嫂詢問個中情況。

“在三個花開的日子前,這裡也是我們部落的糧食地。”耘嫂回道,像是回憶着久遠的事情。

“三個花開日子?應該是三年吧。”陳昊嘀咕着道。

原始部落的耕作方式是遊耕,他們不懂得施肥,完全靠大自然的力量去恢復土地的肥力,所以人類每隔數年便會到另一個地方進行種植,而這個時代的部落喜歡在山坡上種植,這稱爲林耕。

陳昊之前從部落人身上就瞭解過爲什麼部落人不在河邊草原種植,卻要在崎嶇的山林裡種植。

部落人說,山林裡種的糧食比在平原裡種的糧食產得多,他們也說不上原因,其中他們靠譜點的觀點是,在山坡裡種植會得到山神的庇佑,特別是一些好看的山,種出來的糧食就越多。

陳昊後來自己研究發現,原來部落人選擇種植的山坡也是十分講究的,他們選擇的山坡大多是向陽的、會生長一種喜肥的樹種,而有這兩個條件的山坡的土質都是較好的。

而且山坡上的野草沒有河邊草原上的多,這樣就能減少作物被野草吸走養分的機會,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山坡上多樹木,而草原裡卻只有野草,樹木被焚燒後會得到大量的炭灰,這比在草原燒草產生的炭灰鉀肥要多得多。

有了這些條件,部落人選擇林地進行刀耕火種的優勢,便遠遠比在河邊燒荒種地要來得實際。

當然,這是在刀耕火種、粗放式種植的前提下,是林耕優於平原耕。

但陳昊在平原裡開闢菜園的方式,就完全不適合這套刀耕火種的理論了。

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548章第496章 善惡第79章 柘桑第220章 遷徙的柏皇氏族第38章 技術革新第372章 皮與肉第510章第123章 大建造第462章 聯盟立法第70章 割豬草第528章第477章 新潤滑油和羽絨製品第492章 奸細第501章第120章 陰康爲土龍氏第242章 安插棋子第102章 冬忙第75章 收益與風險第440章 大散關第193章 秋播第472章 羽絨第502章第268章 銅礦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498章 新形勢第38章 技術革新第43章 陶器是部落的第250章 訓練與遊戲(上)第128章 長刺的豬第508章 運勢之戰第214章 巡山第35章 地籠第39章 長石第199章 孔雀石與豬鬃(下)第111章 健康教育第53章 狩獵(二)第505章 兇族聖牙第481章 奴隸的秘密第171章 秋季貿易(下)第352章 水源之爭第376章 追隨之箭第182章 豬鬃與漆器第299章 處置奴隸(下)第535章 守衛之戰第161章 採蜜(下)第524章 攻城戰第73章 水中惡獸第392章 交戰第512章 埋坑與談判第50章 知識記錄第289章 建軍(下)第337章 佔山爲王(二)第178章 建窯第308章 手抖症的藝術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309章 外貿第296章 攻伐戎人(五)第210章 這豬打架受內傷了第531章 扶風族人的陰謀第175章 桑林第274章 制化肥(上)第170章 秋季貿易(中)第473章 紡第446章 煤礦排毒第443章 能源難題第390章 集結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434章 關口第308章 手抖症的藝術第398章 太昊族,現第450章 躺着賺錢第490章 援軍第446章 煤礦排毒第267章 防備第530章第66章 排水系統第57章 藥魚第258章 工場倉庫第204章 石灰場第157章 馴貓記第266章 折 枝第353章 擊潰第165章 養魚業第508章 運勢之戰第85章 換骨耜(下)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408章 樹葉第312章 相遇第268章 銅礦第17章 耕種之始第467章 野外拉練第212章 牧場第542章第418章 十二年秋第306章 管理糧食第318章 防具 (上)第441章 端午龍舟第422章 進與退第425章
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548章第496章 善惡第79章 柘桑第220章 遷徙的柏皇氏族第38章 技術革新第372章 皮與肉第510章第123章 大建造第462章 聯盟立法第70章 割豬草第528章第477章 新潤滑油和羽絨製品第492章 奸細第501章第120章 陰康爲土龍氏第242章 安插棋子第102章 冬忙第75章 收益與風險第440章 大散關第193章 秋播第472章 羽絨第502章第268章 銅礦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498章 新形勢第38章 技術革新第43章 陶器是部落的第250章 訓練與遊戲(上)第128章 長刺的豬第508章 運勢之戰第214章 巡山第35章 地籠第39章 長石第199章 孔雀石與豬鬃(下)第111章 健康教育第53章 狩獵(二)第505章 兇族聖牙第481章 奴隸的秘密第171章 秋季貿易(下)第352章 水源之爭第376章 追隨之箭第182章 豬鬃與漆器第299章 處置奴隸(下)第535章 守衛之戰第161章 採蜜(下)第524章 攻城戰第73章 水中惡獸第392章 交戰第512章 埋坑與談判第50章 知識記錄第289章 建軍(下)第337章 佔山爲王(二)第178章 建窯第308章 手抖症的藝術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309章 外貿第296章 攻伐戎人(五)第210章 這豬打架受內傷了第531章 扶風族人的陰謀第175章 桑林第274章 制化肥(上)第170章 秋季貿易(中)第473章 紡第446章 煤礦排毒第443章 能源難題第390章 集結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434章 關口第308章 手抖症的藝術第398章 太昊族,現第450章 躺着賺錢第490章 援軍第446章 煤礦排毒第267章 防備第530章第66章 排水系統第57章 藥魚第258章 工場倉庫第204章 石灰場第157章 馴貓記第266章 折 枝第353章 擊潰第165章 養魚業第508章 運勢之戰第85章 換骨耜(下)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408章 樹葉第312章 相遇第268章 銅礦第17章 耕種之始第467章 野外拉練第212章 牧場第542章第418章 十二年秋第306章 管理糧食第318章 防具 (上)第441章 端午龍舟第422章 進與退第4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