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改造

媧氏村寨裡面,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擺着兩個各放了八個匾的架子,女人們正在將採集回來的野柿或河鮮曬製成乾貨,留着明年食用,男人們則三五成羣在忙着修屋頂。

在屋頂重新鋪上一層層用繩子捆紮好的禾草,再蓋上一層樺樹皮樹皮,用樹枝壓紮好,這樣的屋頂就算修好了,除非遇到猛烈的大風大雨,這種屋頂是不會漏水的。

“來,你們的石灰粉。”

經過一間房子旁,陳昊從牛的身上取下一籮生石灰粉,遞給修屋頂的男人。

石灰粉呈鹼性,具有殺菌殺蟲的功效,在屋頂的草裡撒上一層石灰粉,不但能讓禾草的壽命延長和抗蟲,還能更好地讓屋頂上的禾草粘合在一起形成一層額外的膜,起到更好的防水作用。

“謝謝,麻煩你了。”阿揮訕笑地道謝。

“沒什麼,就順手幫你們拿進來。”陳昊笑了笑,部落人慢慢懂禮儀,各種禮貌用語都開始流行。

陳昊牽着牛,帶着三個男人繼續前進。

路過老樹的時候,正好看到陸叔和一個男人正在用青銅鋤頭和青銅鏟子賣力地挖着一個坑,他們挖得很利索,金屬工具比石器更鋒利好用,挖起土來毫不含糊。

很快就來到陳昊家的後面,他的家已經維修好了。

屋裡面面刷了一層熟石灰變得很光亮,屋外面的牆體用石灰和沙子混合的糊糊了一遍。

石灰漿裡面的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碳酸鈣是一種不溶於水的白色物質,等水蒸發後會變白變硬,在牆體內外塗上石灰漿就能延長房屋的壽命。

這房屋的旁邊有一條水溝,這水溝只有二十來釐米深,比較狹窄,是部落人之前用骨耜和石錛等骨石器修造出來的排水系統。

這種水溝比較簡單,直接在泥土裡挖的土溝,溝的底部和壁都是泥土。

這樣遇到水的時候,水溝的壁和底部的泥土就會被水溶解,導致水溝經常壞,就像河流的堤壩因爲水土流失,導致經常淤塞,水溝兩側的泥地容易爛掉。

所以古代城市的排水溝都會用陶管鋪砌或鋪上磚,防止水土流失而導致淤塞。

“唉,得趕在這個冬季結束之前,將部落的下水道全部升級,特別是隨着那口井的開發,大家的用水量必定增加,部落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了,這樣小的水溝很快就會不夠用。”

“而且,現在大家都養成了洗澡的習慣,擴建水溝,勢在必行!”

陳昊看着眼前的水溝想了一會,便拿起鋤頭開挖,他準備將村寨的排水系統升級。

挖好了一段溝渠,吩咐兩個人繼續挖,陳昊就拿起水溝旁邊的粘土磚,抹上三合土,開始在水溝裡砌磚。

修下水道的有四個男人,兩個人繼續擴大溝渠,兩個人負責在水溝的壁和底部砌上一層磚,日後還會在下水道的上面鋪上三合土板塊,這樣就能成爲真正的地下排水道,不至於讓骯髒的污水直接暴露在大家的眼前。

“唉,用這麼好的陶粘土燒磚真是奢侈。”

陳昊砌好了一段溝渠,就累得坐在一旁歇息,看着旁邊一堆灰色的硬磚,他不禁有些惋惜,這些粘土都是製陶的好材料,用陶粘土直接燒磚十分奢侈。

“等有時間,還是得把紅磚窯修出來,總是用粘土,以後製陶就沒有粘土,可就慘了。”

修了一會兒,陳昊又繼續砌磚,磚和三合土漿快沒了,另一個人就牽着牛到外面去搬磚和裝載三合土。

而另外兩人就要將部落內部的排水溝擴大,部落外面的排水溝也要擴大,隨着人口的增長,部落裡的各種設施都得升級。

花了數日的時間,陳昊他們四人終於將部落裡排水溝升級改造完畢。

“終於搞定了。”

站在老樹下,陳昊看着連日來修好的排水溝,不禁鬆了一口氣。

現在部落裡的排水溝深達半米,寬達四十多釐米,還用燒製的粘土磚砌起來,這能用幾十年。

排水溝修好後,又有兩個男人在爲每戶人修一個沖涼房,在地面鋪上磚塊,挖一條溝連通到下水道,而沖涼房的牆壁和頂部直接用今年收割的禾草捆起來修。

“幹活!”

眼看東西都準備好了,陳昊就開始圍着老柘桑腳下砌一圈圓圓的花基。

花基很好修,不到半日就砌了出來,陳昊還在它的表面抹上一層石灰沙。

造完花基,又將旁邊挖井挖出來的泥巴填到花基裡面的樹腳下,讓這棵老樹得到更多的泥土和養分,就能長得更壯更大、結更多的果子。

陳昊的牛角弓所用的材料就是這棵柘桑的木材,柘桑的木材比普通桑樹的木材要堅韌不少。

接下來,陳昊又在花基的旁邊砌了五張凳桌,凳是磚凳,石桌面是一整塊的大陶板,每份凳桌能容納五人。

“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個花基和這些凳桌,可以給族人休息用,或是幹其它事情。”

“將來還可以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的場所。”

就在陳昊坐在石凳上憧憬着未來的時候,旁邊的土坑裡忽然傳上來陸叔的喊聲,這喊聲十分興奮。

陳昊連忙跑去,只見井底下的石叔,他的腳下積聚了一層黃黃的泥水。

“有水了,有水了。”石叔在井底興奮地大叫起來。

陳昊連忙把他拉上來,接着又帶着工具下井裡。

井底的水在慢慢地上漲,陳昊連忙用泥巴堵上那個出水口,讓水流出來的速度減緩下去,接下來,他吩咐上面的人將三合土泥漿和磚塊吊下來。

他用磚塊圍着這口井的邊緣砌磚,一直砌到井口。

如果不在井壁砌上磚塊,人們在打水的時候,水桶碰到井壁,井水就會變渾濁,而且井壁上的磚塊日後還會生出青苔,壁生了青苔後,井就不容易壞。

他又跑到井底,挖走井底部的泥巴,又一直挖,再挖了半米深,地下水滲出來的速度變得更快了。

看來差不多了,他就爬回上地面。

部落村寨在大河的旁邊,這些地方的地下水十分豐富,通常挖個兩三米就有水出,這口井大概只有兩米深。

在井口的邊緣砌上一個基,又用磚塊在這塊井的附近鋪一下,磚之間的間縫比較大,周圍都砌高一些,有一條水溝通到下水道。

人們在這個水井打水,這裡肯定會有水流淌,這樣設計,多餘的井水就會排入下水道,不會弄得周圍溼。

“等有時間,得把軲轆造出來。”

“現在,我得用木頭綁一個格子,架在井口上,防止部落的孩子掉井裡。”

可陳昊想了想,還是覺得不太安全,於是他便在這個取水處的周圍用木頭造了一個柵欄和一扇門。

孩子們都留在部落裡,他們比較調皮,萬一有孩子掉井裡可就糟了,就算是麻煩點,也要做好一切的安全措施。

修好了花基、石凳桌、水井、下水道,陳昊他們這纔開始用三合土將村寨裡面的所有路面硬化,甚至每戶人的屋裡都要鋪上一層三合土。

三合土這種東西鋪在地面上後,人越是在上面走動,它就越堅硬。

最重要的是,這種三合土鋪的地面會變得平整、乾淨,糧食鋪在上面能很好地曬制,而且回收也方便。

“等鋪好部落裡面的地面,我們就到外面去造曬穀場。”

隨着部落種的糧食變多,就需要一個合適的曬制場地,曬穀場是必不可少的。

第475章 織機與工業基礎第141章 大漆(下)第284章 耕戰國策第265章 昊英土城第194章 大豐收第411章 象與駁第182章 豬鬃與漆器第333章 點兵出征第375章 歸來第458章 遇襲的大庭族人第17章 耕種之始第192章 強盜行爲第289章 建軍(下)第432章 重農抑商政策第103章 生小狗與野柿脫澀第224章 太昊(十張月票加更!)第439章 巴第226章 紅磚與窯第462章 聯盟立法第532章 糧道第124章 藥與草第251章 訓練與遊戲(下)第57章 藥魚第213章 原始“化肥”廠第429章 十三年秋第436章 第二關第206章 大改造第158章 桃林(上)第324章 偷鹽賊第87章 分配農具第194章 大豐收第425章第114章 咬人草第340章 後勤第158章 桃林(上)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123章 大建造第434章 關口第416章 教育第269章 竹林第62章 爭論第255章 整合第332章 財政稅收第108章 春事第229章 出口農具第87章 分配農具第444章 事故第419章 部落聯盟的作戰第89章 樺樹與松樹第118章 男子出嫁第470章第221章 困惑的柏皇氏第192章 強盜行爲第529章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128章 長刺的豬第356章 停戰第455章 朱襄族的封地第178章 建窯第463章 基礎科學理論第109章 嫁接果園第257章 五年秋收 (月票10張加更!)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430章 決定人口上限的因素第380章 送糧第193章 秋播第423章 穩定的發展第315章 河道圍殲(下)第70章 割豬草第26章 二十四節氣、餵雞第473章 紡第159章 桃林(下)第298章 處置奴隸(上)第444章 事故第485章 蕭關之戰第163章 蠟燭、酒、醋第404章 朝貢與貿易第87章 分配農具第232章 產鉗第495章 大反擊第379章 外貿與軍備第203章 礦石第139章 採鹽果第276章 石器與豆製品第146章 血親復仇第402章 進貢第317章 形勢分析第213章 原始“化肥”廠第330章 廟算 (上)第461章 算賬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448章 木軌道運輸第292章 攻伐戎人(一)第38章 技術革新第175章 桑林第281章 第一個奴隸第331章 廟算(下)第161章 採蜜(下)第50章 知識記錄第7章 釣蛙
第475章 織機與工業基礎第141章 大漆(下)第284章 耕戰國策第265章 昊英土城第194章 大豐收第411章 象與駁第182章 豬鬃與漆器第333章 點兵出征第375章 歸來第458章 遇襲的大庭族人第17章 耕種之始第192章 強盜行爲第289章 建軍(下)第432章 重農抑商政策第103章 生小狗與野柿脫澀第224章 太昊(十張月票加更!)第439章 巴第226章 紅磚與窯第462章 聯盟立法第532章 糧道第124章 藥與草第251章 訓練與遊戲(下)第57章 藥魚第213章 原始“化肥”廠第429章 十三年秋第436章 第二關第206章 大改造第158章 桃林(上)第324章 偷鹽賊第87章 分配農具第194章 大豐收第425章第114章 咬人草第340章 後勤第158章 桃林(上)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123章 大建造第434章 關口第416章 教育第269章 竹林第62章 爭論第255章 整合第332章 財政稅收第108章 春事第229章 出口農具第87章 分配農具第444章 事故第419章 部落聯盟的作戰第89章 樺樹與松樹第118章 男子出嫁第470章第221章 困惑的柏皇氏第192章 強盜行爲第529章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128章 長刺的豬第356章 停戰第455章 朱襄族的封地第178章 建窯第463章 基礎科學理論第109章 嫁接果園第257章 五年秋收 (月票10張加更!)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430章 決定人口上限的因素第380章 送糧第193章 秋播第423章 穩定的發展第315章 河道圍殲(下)第70章 割豬草第26章 二十四節氣、餵雞第473章 紡第159章 桃林(下)第298章 處置奴隸(上)第444章 事故第485章 蕭關之戰第163章 蠟燭、酒、醋第404章 朝貢與貿易第87章 分配農具第232章 產鉗第495章 大反擊第379章 外貿與軍備第203章 礦石第139章 採鹽果第276章 石器與豆製品第146章 血親復仇第402章 進貢第317章 形勢分析第213章 原始“化肥”廠第330章 廟算 (上)第461章 算賬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448章 木軌道運輸第292章 攻伐戎人(一)第38章 技術革新第175章 桑林第281章 第一個奴隸第331章 廟算(下)第161章 採蜜(下)第50章 知識記錄第7章 釣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