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墨與“紙”

回到部落的時候已是下午三點多了,秋冬時節的天黑得很快。

二十多籃的松果堆在大樹下,部落裡的小孩兒都圍了過來,個個眼睛發亮地看着那些松果。

集體採集回來的松果屬於集體所有,所以沒有人將它們私自拿回家。

老祖母看到滿滿的松果後頓時喜笑顏開,可當看到有一個藤籃裡面竟全是些樹皮和樹枝時,她的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

“太,這是阿昊採集的。”女族長連忙上前,指着陳昊的藤籃給老祖母彙報。

老祖母隨即看向陳昊。

陳昊不慌不忙地走向前,拿起一塊樺樹皮遞給老祖母看。

這塊樺樹皮的內側十分光滑和結實,老祖母這一看,也連忙撿起一塊樺樹皮仔細地研究起來。

老祖母不愧是部落裡最有智慧的人,只見她撫摸着這些樺樹皮,她的嘴角慢慢浮現起笑容。

光滑、結實、大塊是這些樺樹皮的特點,這樣的材質可以用來造很多種工具!

陳昊看到老祖母的笑容,也跟着笑了起來,在部落裡,只有老祖母跟他有共同語言。

“太,我打算用這種樹枝造一種墨,在這種樹皮上寫字。”陳昊又拿起一根松樹枝說道。

“寫字?怎麼寫?”

老祖母很興奮,她學會了寫數字,甚至學會了簡單的加減法,這是陳昊之前教她的,老祖母不用去採集,所以她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和練字,她平時都是在地上寫字的。

在地上寫字很不方便,也不能保存,老祖母記東西的時候還繼續使用結繩記事。

學習文字少不了書寫工具,多寫多練,人才會記得,書寫工具的制約,嚴重限制了部落的知識傳播。

如果可以把書寫工具造出來,毫無疑問,知識的傳播速度就能更快捷。

陳昊跟老祖母說了一遍制墨的方法,不過老祖母根本聽不懂。

看來還是高估她了,好在老祖母派了大口和風裡希過來幫忙,而且還說明天他們三人也不用去採松果。

採集回來的松果放在老樹前晾曬,各戶人開始忙碌煮食。

現在有兩個人幫忙,陳昊可以制墨了。

但在制墨之前,他得先處理樺樹皮。

新鮮剝下來的樺樹皮的裡面還有很多甜澀的汁液,所以要煮製作一遍,然後再晾乾,方能增加耐用程度和使樺樹皮變軟。

將煮制樺樹皮的工作交給風裡希去做,陳昊和大口就去制墨。

他們將這捆松樹枝搬到部落外面,同時,陳昊還帶了一個陶鍋過來。

兩人用石錛挖了一個三十多釐米深的洞,然後又用石塊將這個洞圍着壘起來,建一個半球狀的爐子,用泥巴封住表面,在頂部留下一個洞。

接下來,陳昊又用乾草將這個半地穴式爐燒一遍,將泥巴燒硬。

陶鍋反扣在爐的上面,用泥巴封住邊緣。

“燒!”

“對,就是這樣,將松樹枝放入爐底燒。”

陳昊和大口兩人將松樹枝點燃,塞到地穴的爐底。

慢慢地燒起來,只見這爐的表面開始放出一絲絲的黑煙,陳昊果斷用泥巴繼續封住,將這泥爐封結實。

一直燒,燒的時候,陳昊還讓大口對着爐底吹氣,松樹枝裡面含有松脂,松脂易燃,燒得啪啪響,同時,樹枝在燃燒的時候還發出一陣陣烏黑的油煙。

就這樣將松樹枝到塞到泥爐底部燒,也因爲塞得太多了,這松樹枝燃燒得不夠充分,冒出的黑煙也是十分濃密,這正合陳昊的心意。

只見他跟大口慢慢地用泥巴將底部的那個添柴口封閉起來,哪裡有黑煙冒出就塞哪裡,讓松樹枝在裡面缺氧燃燒,產生大量的黑煙。

做完這些後,陳昊和大口就離開這裡,回到部落後,他就跟部落人說,不要去弄那個土爐。

而此時,部落人也從外面帶回今日的漁獲,雖然是到了秋冬,但這個時節,地籠捕到的魚特別多,今日部落的男人帶回了幾十斤魚,部落每個人都十分高興。

“大口,去將部落人殺魚的魚鰾和魚皮收集上來。”

“嗯嗯。”

兩個人分工合作,收集到一碗魚鰾和一碗魚皮

魚鰾是魚體內的那個氣球,這種東西卻是古代的重要工業原料,熬成膠水有很強的粘合性,是制弓的材料之一,不過陳昊卻不是用它來制弓。

將魚皮和魚鰾洗乾淨,甩幹水份,掛在通風處晾曬。

第二日早晨,這兩種東西都晾得差不多了。

於是,陳昊就將它們分割成小塊,分別放到兩個陶鍋裡,加水熬製。

這個時候,風裡希在昨晚煮制的樺樹皮也晾乾了。

陳昊拿起來看了看,發現這些樺樹皮還有點硬,於是他就用木棍敲打,墊在石板上敲打樺樹皮,讓它變得更軟,敲的時候要用陰力,不能太用力,否則就會敲爛。

敲完了,這塊樺樹皮變軟了,就像一塊比較厚的紙皮,其實它可以用來當紙用了,只是比較厚,但比起石板和骨頭就強太多了。

“樺樹皮紙!”陳昊爲它命名,接着將這些樹皮紙收起來。

到了下午時分,魚鰾膠和魚皮膠都熬得差不多了。

因爲熬的量少,裡面的材料都切碎過,所以熬煮需要的時間不用太長,只見兩個小陶鍋裡面的材料都熬融了,黏糊糊的,灰白色,像漿糊一樣。

“這個叫魚鰾膠。”

“這種用魚皮熬的膠就叫明膠。”

陳昊爲這兩樣東西命名,意在說給風裡希和大口知道,畢竟新事物都要有一個名字,這兩人眨着眼睛認真地記下來。

兩種膠還熱乎乎的,放在一邊涼快。

接下來,陳昊又拿着一塊小石刀片,跑到榆嫂家的屋後。

她的屋後養了一隻大肚子黑豬和兩隻小羊,這兩隻小羊是之前打獵的時候抓的,一直養着。

大黑豬看着嚇人,陳昊只能欺負這兩隻小羊了,他割了小羊的尾毛,又在部落外面折了幾根筆直的樹枝。

他回到屋裡,用魚鰾膠將羊毛粘合在樹枝上,粘合處還粘了一圈獸皮加固。

魚鰾膠很黏糊,很容易就將樹枝、羊毛、獸皮粘合在一起,製成毛筆。

他將這五支毛筆放在牆角晾着,與之前的樺樹皮紙放在一起。

“紙、筆都有了。”

“還差墨!”

於是乎,他跑到部落外面,來到昨天造的那個泥爐的旁邊,將那個反扣在泥爐的陶鍋取下來。

這一取下來,只見陶鍋裡面竟積聚着一層厚厚的黑煙灰,這種菸灰十分細膩,顏色深黑,還有淡淡的松香味,這東西有一個學名叫松煙。

松煙是松樹燃燒產生的氣體遇冷而凝聚而成的煙類物質,其實跟平時燒柴做飯時,鍋底產生的那種黑色物質是一樣的,都叫煙,但爲了製出細膩的墨,就得專業一些。

得到松煙的同時,還得到一份木炭,木炭正好可以用來煮食和取暖,也帶回去。

拿着這個滿是松煙的鍋和木炭回到家裡,陳昊將木炭放好,將這鍋裡的松煙小心翼翼地刮下來,用一個乾淨的大陶碗接着。

颳了小半碗黑漆漆、十分細膩的像黑炭粉一樣的松煙,這種松煙比木炭粉更細,是制墨的主料。

接下來,陳昊就將用魚皮熬的明膠放入這些松煙裡混合,充分搞拌,像搓麪粉一樣,將其充分混合,然後他又將其搓成一個個小黑泥球。

明膠可當膠水用,但遇水會融,與油煙混合就是墨。

“製成大塊的墨,用的時候還要磨,還是直接搓成小泥球,用的時候碾碎加水製成墨水方便一些。”

陳昊看着碗裡的一顆顆小黑球,滿意地笑了起來。

有了筆墨紙,就能方便記錄和傳授知識了。

第57章 藥魚第397章 神秘人第89章 樺樹與松樹第213章 原始“化肥”廠第510章第237章 小賺一筆(上)第462章 聯盟立法第207章 女奴與春耕第527章第533章 風白城守衛戰第343章 圍城(上)第490章 援軍第518章 困境第85章 換骨耜(下)第369章 奴隸市場(上)第514章 有才能的人第81章 朱襄氏族第89章 樺樹與松樹第50章 知識記錄第494章 守關第149章 殘酷的治療第349章 能源第556章第308章 手抖症的藝術第289章 建軍(下)第175章 桑林第418章 十二年秋第323章 工業油料作物第286章 六年秋收第112章 種田忙第312章 相遇第149章 殘酷的治療第63章 捕魚比賽(上)第197章 初級工業產品的成效第40章 先祖的指引第521章 能人第85章 換骨耜(下)第138章 新漁具第108章 春事第457章 大庭縣第526章 軍事決議第451章 核心技術和核心材料第285章 老祖母講故事第474章 抽絲、調絲第515章 狡與詐第547章第9章 吊腳套第243章 水桶與牛第359章 十年春第60章 慄陸氏族第365章 原始市場(二)第160章 採蜜(上)第433章 寒第490章 援軍第423章 穩定的發展第240章 鹽貿(上)第98章 歲星第20章 建造雞欄第41章 製陶第119章 發明大舞的陰康氏族第463章 基礎科學理論第93章 挖蚯蚓第206章 大改造第86章 市日的收穫第150章 部落的精神第210章 這豬打架受內傷了第521章 能人第527章第546章第429章 十三年秋第64章 捕魚比賽(下)第469章第132章 我是老中醫第363章 展現實力第230章 幹塘第81章 朱襄氏族第534章 風白城守衛戰(下)第109章 嫁接果園第423章 穩定的發展第528章第264章 陰康氏族搬遷計劃第353章 擊潰第352章 水源之爭第193章 秋播第538章第19章 養雞第97章 皮靴、月相第502章第450章 躺着賺錢第197章 初級工業產品的成效第66章 排水系統第503章 孤軍第7章 釣蛙第144章 西河灣第388章 佈防第400章 息壤第324章 偷鹽賊第174章 穿牛鼻環第187章 大山裡的粉條第277章 開門七件事
第57章 藥魚第397章 神秘人第89章 樺樹與松樹第213章 原始“化肥”廠第510章第237章 小賺一筆(上)第462章 聯盟立法第207章 女奴與春耕第527章第533章 風白城守衛戰第343章 圍城(上)第490章 援軍第518章 困境第85章 換骨耜(下)第369章 奴隸市場(上)第514章 有才能的人第81章 朱襄氏族第89章 樺樹與松樹第50章 知識記錄第494章 守關第149章 殘酷的治療第349章 能源第556章第308章 手抖症的藝術第289章 建軍(下)第175章 桑林第418章 十二年秋第323章 工業油料作物第286章 六年秋收第112章 種田忙第312章 相遇第149章 殘酷的治療第63章 捕魚比賽(上)第197章 初級工業產品的成效第40章 先祖的指引第521章 能人第85章 換骨耜(下)第138章 新漁具第108章 春事第457章 大庭縣第526章 軍事決議第451章 核心技術和核心材料第285章 老祖母講故事第474章 抽絲、調絲第515章 狡與詐第547章第9章 吊腳套第243章 水桶與牛第359章 十年春第60章 慄陸氏族第365章 原始市場(二)第160章 採蜜(上)第433章 寒第490章 援軍第423章 穩定的發展第240章 鹽貿(上)第98章 歲星第20章 建造雞欄第41章 製陶第119章 發明大舞的陰康氏族第463章 基礎科學理論第93章 挖蚯蚓第206章 大改造第86章 市日的收穫第150章 部落的精神第210章 這豬打架受內傷了第521章 能人第527章第546章第429章 十三年秋第64章 捕魚比賽(下)第469章第132章 我是老中醫第363章 展現實力第230章 幹塘第81章 朱襄氏族第534章 風白城守衛戰(下)第109章 嫁接果園第423章 穩定的發展第528章第264章 陰康氏族搬遷計劃第353章 擊潰第352章 水源之爭第193章 秋播第538章第19章 養雞第97章 皮靴、月相第502章第450章 躺着賺錢第197章 初級工業產品的成效第66章 排水系統第503章 孤軍第7章 釣蛙第144章 西河灣第388章 佈防第400章 息壤第324章 偷鹽賊第174章 穿牛鼻環第187章 大山裡的粉條第277章 開門七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