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向八路軍學習

白崇禧、林蔚、李潔之、鄧龍光、李玉堂、趙定昌、趙一肩、孔可權、吳琅、趙錫田等這幾天可算是開了眼,共產黨辦事的效率、做事的態度、處事的風格的確與衆不同。

十幾個部門各有各的計劃表,想方設法在規定時間之前完成各自的任務,保證總體計劃的順利實現。數千工作人員也沒人督促分散在機場、港灣、臨時營地、公路沿線、天空海面,圍繞着戰役實施有條不紊、一絲不苟地做着精心準備,忙而不亂、一天一個樣。

800工程兵、200多場務地勤人員在現場連續指導施工,187師可以分成三班倒着幹,他們卻兩天兩夜沒閤眼,測量、規劃、佈線、指導檢查、土石配比、夯實、碾壓、修補,直到機場驗收合格命令部隊休息,筋疲力盡的官兵飯都沒吃鑽進帳篷打起呼嚕。

導航通訊部門200多人3日下午一來,全體官兵立即在工程圖規定的區域組裝發電機組、佈設線路、架設天線只用了兩天就將導航臺、指揮台、通訊站佈置停當,開始向各方通報這裡的天氣海況、工程進展情況,爲中鋪機場的新銳飛機前往南澳島附近海域偵查導航。

後勤物資部門500多人4日趕到,在遠離跑道停機坪的山腳樹林旁卸下數百噸油料、彈藥,從中校到列兵全體參加搬運沒一個偷懶。臨時搭建的油庫、彈藥庫被隔離開來,警備部隊明崗暗哨密佈,全部加蓋帆布和僞裝網。遠遠望去與周圍景色完全融爲一體。

附近幾座高地上數百戰士將沉重的武器分解開來。肩挑背扛、絞盤拖拉建立了四個高炮陣地。佈設了八門57高射炮、十六挺高射機槍、十二挺高平兩用重機槍。

200工兵率領數百名船匠上船忙了兩天在20條三桅漁船船頭支撐起一個平整的木板平臺,8門37mm高炮、12門25mm機關炮一到就被搬上平臺,根據實戰需要進行固定。

隨後500多惠陽自衛團的船工載上炮兵出海適應性訓練,一邊熟悉船隻性能一邊練習海中輕武器射擊要領,海軍陸戰隊則尋找海浪規律、摸索不同於軍艦上的炮火射擊方法。

5日上午十點,戰役總指揮薛雲龍才率領前線指揮部乘坐三架九六式轟炸機姍姍來遲,親自駕機着陸驗收跑道質量,感覺很不錯。向鄧龍光、孔可權等參加施工的部隊表示感謝,他們都算是粵軍中的堅定抗日派,跟隨李漢魂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出生入死。

縱然他們率領的嶺南子弟像劉湘率領的川軍一樣很英勇,可在抗戰初期國軍整體混亂、整體落後的大背景下,他們也只能在付出巨大的傷亡之後黯然後退,直到九江戰役時才第一次品嚐到圍殲一個鬼子大隊的勝利喜悅,通過和陳海松的交流,對共產黨挺佩服。

鄧龍光對155師的敗退很痛心,升任軍長大力整頓軍心士氣。接到配合飛虎師修機場的任務後親自向年近50的孔可權佈置任務,交代說咱們仗打得不好活再幹不好就太讓人小瞧了。再說人家是替咱們粵軍建機場,遲早是要交給粵軍的,咱們自己的事可不能不當回事,讓弟兄們都拿出精氣神,不要怕吃苦、怕流汗,誰偷奸耍滑、不肯出力就斷他的糧。

孔可權受領了任務立即率領全師按時趕到,施工中親自督促部隊按飛虎師工程人員的要求保質保量的完成,飛虎師空軍基地副參謀長孫可奇是施工總指揮,根據需要把187師分成三班,每班八小時輪流休息晝夜搶工,而自己部下卻不休不眠頑強堅持讓粵軍上下很感動。

士兵們雖然感覺挺累可上司督促的緊,處罰的狠,技術人員檢查的細,不敢掉以輕心,加上都是些苦出身有的是力氣,深挖、擡土、拌土、砸夯、拉磙子碾壓很是賣力。在他們的有力支持下原計劃一條600米一條800米的跑道變成兩條都是800米,並按時完工。

薛雲龍陪同國軍觀摩團參觀了機場及投入使用的附屬設施,187師完成任務已經撤離到機場外圍,個別地方還在施工全部換成機場後勤和警衛部隊進行。山地丘陵中的較寬谷地上修建的機場擴建後較之天河機場更加寬闊、規範、合理、安全,讓錢大鈞也不能不佩服。

衆人來到機場調度指揮台後面的一個大帳篷裡,後勤人員已經爲長官們準備好了飛行員自助餐,除了當地海鮮魚蝦主要是繳獲的鬼子各種罐頭,也算是豐盛。

薛雲龍舉着茶杯說:“白總長、錢主任以及各位長官,本人代表飛虎師華南空軍基地非常感謝國軍袍澤給予的巨大支持,我聽了介紹,187師上萬人苦幹了三天,戰區汽車營、兵站汽車營幾天來克服困難戰勝疲勞往返惠陽、揭陽、澄海轉運物資人員,汽車損耗很嚴重。

還有八軍一直幫忙徵集船隻、封鎖港口,控制交通線檢查過往車輛人員,保證戰役的突然性。沒有你們的通力合作、幕後奉獻揭陽機場無法這麼快投入使用、運兵漁船不可能全部完成改裝試航,武器彈藥、人員裝備不可能三天內抵達,攻島戰役也不可能如期舉行。

我們創造了一個奇蹟,一個國共兩軍團結協作共同創造出來的奇蹟。中國需要這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越多我們對日作戰勝利的機會就越大,其實創造奇蹟並不難,只要中國軍隊有勇氣不放棄,相互信任彼此支持我們就能創造出更多這樣的奇蹟。當這樣的奇蹟多的成爲平常小事時,中國軍隊的凝聚力、戰鬥力、協作力就會幫助我們取得更多的勝利。

國共兩軍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爲了國家民族、爲了嶺南百姓、爲了咱們自己的身家性命。我希望華南飛行基地在今後的日子裡還能繼續得到第四戰區國軍部隊的鼎力襄助。我們也將更多地爲戰區提供偵察情報、戰場攔截、遠程攻擊等空中支持。

今天是元宵佳節,各位長官卻爲了配合作戰無法與家人團聚,雲龍很是感動。本來是要設宴答謝各位長官的,可是軍中簡陋、戰事緊迫,只能略微表示一下。最後我要說:今天飛虎師得到國軍部隊的幫助,明天飛虎師一定把勝利的喜悅送給你們。”

沒有酒的飯吃的很快,國軍觀摩團的軍官們嘻嘻哈哈準備離席前往澄海,白崇禧叫住他們。講述了自己來到這裡兩天來的感受,認爲八路軍官兵體現出來的主動性、積極性很值得國軍學習,希望觀摩團珍惜這次機會,學習戰役的組織、兵力火力的使用、兵種的協作。

看到不少人依然一副不過如此、滿不在乎的表情他有些生氣,嚴厲地訓斥道:不如人還不服人、意識不到自己落後,不虛心學習的態度導致了國軍作戰保守,傷亡巨大。

這個機場地位如此重要,廢棄了三年我們沒想過修復使用,南澳島咫尺之間被敵人搶佔了一年多成了粵東最大的威脅,我們卻以各種理由放棄職守。勉強出戰一觸即潰,你們就沒有想過問題出在哪嗎?部隊的訓練、進攻的戰術、士兵的體能技能適應戰鬥的需要嗎?

來了兩天看到的都是緊張備戰的感人場面。看到的是一支令行禁止、紀律嚴明、訓練有素、雷厲風行、吃苦耐勞、作風頑強的隊伍,看到的是合理規劃、分工協作、攻堅克難、保證任務按時完成的拼命精神,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樣的任務交給你們能做出來嗎?

目前戰事連綿,大片國土淪陷、無數百姓成了亡國奴,凡我革命軍人無不深以爲恥,諸位都是軍人,保境安民、反抗侵略、訓練士卒、上陣殺賊乃是本分,當夙興夜寐、整軍經武,驅逐倭寇、光復山河。可是很多人覺得鬼子遠在華北、華中,無力進攻華南,戰備鬆懈。

古人云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敵人其實並不遠,21軍就在澎湖、三竈島、南澳島就在沿海時時竄擾沿岸地區,若非飛虎師捨身相助,偷襲馬公島,此刻的嶺南很有可能已然失守。按說戰區部隊應該抓住時機加緊備戰,可我看到的卻是安於現狀、耽於享樂、不思進取。

陳海松說細節決定成敗,我看咱們最大的不足也就在細節上。八路軍訓練作戰最大的特點就是抓住影響戰局的每一個細節紮實訓練,士氣、紀律、體能、技術、戰術、協作不可能上了戰場激發出來,唯有戰前通過嚴格的訓練、反覆的磨練才能成爲習慣、轉化成戰鬥力。

昨天下午我跟着警衛一營出海試航,海面有風船隻顛簸,射擊效果不佳,按說他們是登陸部隊戰場主要在陸地上,可他們認爲戰鬥會出現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軍人身處哪裡都不能有僥倖心理,都要主動掌握那裡的的作戰特點,確保出手斃敵、控制戰場主動權。

硬硬練了兩個多小時,相互交流心得,實彈檢驗時靶船上的木靶上滿是槍眼,這還沒完,練完有依託練無依託,練完了步槍又練機槍、練擲彈筒,孫飛說他的部隊要求每個士兵能熟練掌握連裡配備的任何一種武器,始終保持強大的火力壓制,在陸地是這樣,海上也得這樣。

今天早上他們又出海了,據說要模擬演練,實兵對抗,炮火壓制、機槍掩護、步兵搶灘、側翼包抄等等。陳師長,你的155師這樣練了嗎?要是這樣練了能敗退下來嗎?細節,只有戰前完善每一個細節,敵人的優勢才能被化解、自己的特長得到發揮,勝利纔會降臨。

幾天來數千航空兵、步兵、炮兵、工程兵、通訊兵圍繞着明天的雷霆一擊緊張地忙碌,爲的是作戰中壓制住敵人,減少人員傷亡無謂的損耗,這纔是軍人應該乾的事情。

幾個月了、一年多了八路軍各部隊都在爲隨時可能發生的戰鬥做着準備,爲此他們很辛苦,訓練極爲嚴格,最低訓練標準國軍中九成以上的人達不到,他們的軍官要帶着所屬部隊反覆練習各種戰術、掌握各種條件下運用戰術的能力,培養頑強的戰鬥作風。

沒有這樣的充分準備和過硬本領他們怎麼能三四天修建一個機場、一個營攻打一千鬼子駐守的海島?這就是實力,讓所有人羨慕不已的實力,也是國家、民族、百姓希望你們擁有的實力,咱們現在沒有,不能永遠沒有,要下決心努力去建設,先學習後實踐總能提高。

不客氣地說64軍也好、8軍也好,戰區其他部隊也好在八路軍面前都落後了,作戰思想、部隊編制、戰場指揮、作戰意志、戰術技術、通訊聯絡、物資準備全面落後。

委員長已經意識到了國軍的落後,才下決心把你們組織過來親身感受一下正規化軍隊組織作戰的全過程,希望你們能看到不足。可諸位感興趣的是人家的裝備,羨慕人家的飛機、高射炮、機關炮,好像有了這些你也能打勝仗一樣,表現出來的全是淺薄與無知。

所以我要提醒你們放下國軍的架子、收起傲慢輕視之心,仔仔細細地看、認認真真地聽,虛心地去請教,你們纔能有感悟、有長進,委座、餘長官的心血纔不會白費。

近距離的觀察是有益的,明天跟着船隊全程觀戰,不是去看熱鬧的,而是看戰場的靈活指揮、看兵力兵器的使用,不要離戰場太遠,否則你們還是會一無所獲。不要顧忌鬼子,有八路軍在前面你們大膽跟着就行,請你們把看到的、聽到的都記錄下來,回去好好思考。

衆將官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灰溜溜地走了,薛雲龍暗自感慨蔣先生、白總長等人不可謂不愛國、不可謂不勤奮,日思夜想着改變國軍面貌、整頓後方秩序,急得頭髮都掉光了,可是他們一手建立起來的是一支掌握在個人手裡爲個人或小團體利益服務、沒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仰的落後軍隊,你指望他們全都表現出獻身精神、主動精神可能嗎?(未完待續。)

第644章 弱國的顧慮第126章 苦鬥水上飛機第94章 17歲的少將第424章 中國政壇第96章 熱河支隊第9章 盤點家底第153章 炮火連天戰九江第129章 瑞昌殲敵第74章 蔣介石的煩惱第648章 日軍要進攻第672章 反應強烈第169章 爭奪皖南南第2章 激戰第665章 據理力爭第112章 搬不動的兵工廠第14章 進入張掖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645章 蘇軍受窘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24章 迎接考驗第576章 日軍新戰略第389章 空中遇險第536章 組織反攻第201章 白色幽靈第333章 留希科夫第16章 開原城破第10章 奪取法庫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365章 政治保障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7章 只有自己救自己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589章 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三百五十部六章 小野部隊第228章 謀劃瓊崖第35章 牛刀小試第381章 奧保夫的謹慎第10章 盤點家底2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45章 說服黑虎第3章 看誰狠第249章 西安在望第541章 粵東兵團第517章 態度好轉第520章 可憐的猶太人第18章 繁忙的一天(2)第58章 營地槍聲第662章 緊急召見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119章 蔑視領袖第66章 拿下包頭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601章 粗鄙淺薄第598章 成功可期第21章 繁忙的一天5第44章 夜闖魔窟第445章 村口衝突第38章 帝國浪人第113章 一羣財迷第35章 牛刀小試第18章 山西兵工廠第1章 事故第484章 喧譁的第一戰區第328章 最後的手段第180章 死保武漢第508章 斯大林的不滿第7章 膽大包天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161章 抽兵歸建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27章 代價慘重第630章 川石島上第63章 今非昔比第108章 據理力爭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324章 也有隱憂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41章 勸說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255章 夜襲高陵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60章 設伏雁門關第488章 中國宣戰第1章 延安會友3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68章 各方反應第153章 炮火連天戰九江第77章 受挫主峰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41章 板垣徵四郎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99章 廬山第33章 張網第519章 應運而生第168章 轟炸南京第316章 平心靜氣
第644章 弱國的顧慮第126章 苦鬥水上飛機第94章 17歲的少將第424章 中國政壇第96章 熱河支隊第9章 盤點家底第153章 炮火連天戰九江第129章 瑞昌殲敵第74章 蔣介石的煩惱第648章 日軍要進攻第672章 反應強烈第169章 爭奪皖南南第2章 激戰第665章 據理力爭第112章 搬不動的兵工廠第14章 進入張掖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645章 蘇軍受窘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24章 迎接考驗第576章 日軍新戰略第389章 空中遇險第536章 組織反攻第201章 白色幽靈第333章 留希科夫第16章 開原城破第10章 奪取法庫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365章 政治保障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7章 只有自己救自己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589章 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三百五十部六章 小野部隊第228章 謀劃瓊崖第35章 牛刀小試第381章 奧保夫的謹慎第10章 盤點家底2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45章 說服黑虎第3章 看誰狠第249章 西安在望第541章 粵東兵團第517章 態度好轉第520章 可憐的猶太人第18章 繁忙的一天(2)第58章 營地槍聲第662章 緊急召見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119章 蔑視領袖第66章 拿下包頭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601章 粗鄙淺薄第598章 成功可期第21章 繁忙的一天5第44章 夜闖魔窟第445章 村口衝突第38章 帝國浪人第113章 一羣財迷第35章 牛刀小試第18章 山西兵工廠第1章 事故第484章 喧譁的第一戰區第328章 最後的手段第180章 死保武漢第508章 斯大林的不滿第7章 膽大包天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161章 抽兵歸建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27章 代價慘重第630章 川石島上第63章 今非昔比第108章 據理力爭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324章 也有隱憂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41章 勸說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255章 夜襲高陵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60章 設伏雁門關第488章 中國宣戰第1章 延安會友3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68章 各方反應第153章 炮火連天戰九江第77章 受挫主峰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41章 板垣徵四郎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99章 廬山第33章 張網第519章 應運而生第168章 轟炸南京第316章 平心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