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政治保障

徐向前、陳昌浩這些老同志都知道陳海松對地方幹部、留蘇幹部的使用一直很謹慎,一般情況下不予重用,在他分管的幾大根據地裡這些幹部都要放到縣團以下的位置去鍛鍊。

連老資格的老革命、深受中央、共產國際信任的饒漱石、曾山、塗鎮農等南方局高級幹部同樣被他放到基層去考察,經過一段時間依據其工作成績和羣衆的評價來重新使用。曾山被提拔到華東局組織部副部長,而饒漱石、塗鎮農等人依然在二級根據地黨務部門鍛鍊。

冀熱遼當時情況比較特殊,19軍裡教導師留守綏遠工業基地、獨立師一分爲二一旅進軍東北、二旅坐鎮晉察冀,只有新編不久的73師、張慶餘、張硯田的自治軍支撐,許多骨幹抽調進入東北,不得不填充大量地方幹部,而陳海松自己又一去不返,陳昌浩事務纏身、顧慮太多,沒有及時對這些幹部進行系統的教育培訓,督促檢查也不夠以致思想混亂。

陳海松大談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的確切中冀熱遼的要害,讓冀熱遼根據地黨的負責人陳昌浩很是自責。軍區副政委彭真、政治部主任黃華、組織部長李葆華、宣傳部長陳伯達、民衆動員部部長林鐵等人更是深感慚愧。

李葆華是革命先驅李大釗的長子,二七年被組織上安排在日本留學,九一八事變後回國長期在北方局工作。陳伯達是福建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後被王明派到天津北方局工作,林鐵曾任河北省委軍事部長。七七事變前陳海松率演出團來到平津向他們做了工作部署。

平津戰役前,張峰、李景林等人已經在他們的配合下做了充分的準備,平津戰役的輕鬆取勝既有日本華北方面軍準備不足後方空虛的原因,也有地下黨細緻工作的功勞。

打下平津後陳海松馬不停蹄進軍東北,留下徐向前、陳昌浩坐鎮,啓用了北方局大批當地幹部,他們也有幸進入了冀熱遼軍區領導層,擔負起重要工作崗位。軍隊、根據地幹部的任用管理基本都是他們來定。日常政治工作、黨建工作也是他們安排部署。

雖然國共合作以後他們分別去過延安在中央黨校學習過,瞭解一些黨的民族統一戰線新政策,可是習慣了白色恐怖地下工作的他們對平津戰役以後驟然擴大的革命力量真是有些不知所措。讓天天喊暴動、摧毀舊制度、開創革命新局面的他們搞建設、搞管理,領導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十來萬革命武裝,數千萬民衆。的確力不從心。

尤其是陳海松規定的黨內民主集中制、黨政分工協作、軍政統一、三三制民主政權、保護民族經濟、發展根據地工商業等制度與他們長期以來堅持的原則、採取的方法、執行的政策有很大出入、思想上很不適應。工作中多少有些懷疑、有些牴觸、執行中出現了偏差。

彭真帶頭做了自我批評,認爲自己在理解黨的方針政策上有誤解,用幹部管隊伍上沒有堅持原則,黨組織建設上缺乏緊迫感和正確的方法。浮於表面、沒有深入實際。

陳海松擺擺手制止他們的檢討,說我本人對蘇聯留學回來的同志、白區工作的同志沒有任何成見,你們都是入黨多年的老同志,經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培養,在前一階段的鬥爭中做了大量工作。爲冀熱遼根據地的創立做出了貢獻,表現出了你們的忠誠和勇敢。

但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應該能夠隨着形勢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要善於反思和探索,大家都想革命早日勝利,可是必須認識到革命勝利的時間和我們基礎的穩固成反比,沒有堅強有力團結一心的黨組織、沒有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人民武裝、沒有民心所向經濟自給的根據地、沒有社會各階層普遍認同廣泛支持,革命勝利僅僅是一個夢想。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從五四運動算起已經進行了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也已經有18年,紅軍創立也有了12年。回顧歷史我們都會發現黨的政策一直是在調整變化的,從依靠幫助民族資產階級走向獨立開展武裝革命、從打倒國民黨新軍閥到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一切服從統一戰線到開展獨立的山地遊擊作戰,一直在摸索適合的革命途徑。

因爲社會的主要矛盾在變化、革命的對象、革命的策略也要隨之發生變化,順應潮流、因勢利導、化不利爲有利。順勢而爲、趁虛而入纔是一個成熟的政黨應有的政治智慧。

我們挺進敵後爲的是彰顯中國共產黨人保家衛國、抵禦強敵的決心,也是要在國民黨統治力量無法顧及的地區發展革命的力量,目前看來效果不錯,地盤有了、軍隊有了、政權也有了。可這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如果僅僅這點追求共產黨人就和各路軍閥沒有區別。

我們的理想是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在這個過程中鍛鍊黨員和各級組織,鍛造人民軍隊、培養地方管理人才、組織人民發展教育、發展民生、改造民族傳統中腐朽反動的制度和落後愚昧的思想,創建現代工業,發展根據地經濟,這些就是我們革命勝利的基礎。

冀熱遼根據地的創建是大家的功勞,是革命的第一步勝利,鞏固冀熱遼、發展壯大冀熱遼是我們正在進行的第二步,很是關鍵,決定着我們冀熱遼的未來。這一步走得好我們對中國革命會做出很大的貢獻,反之就會有更多地林西戰鬥出現,革命的發展遭受重大挫折。

同志們的情況我都熟悉,我對你們充滿信心,思想一旦統一、找到正確的發展思路,大家的革命激情和創造性的能力就會噴薄而出,形成強大的合力帶動冀熱遼軍區穩步發展。

林西戰鬥已經發生,同志們能吸取教訓、找準不足、及時糾正政策,那些犧牲的烈士也會感到安慰,大家不要背上思想包袱,還是要大膽工作,不過我建議大家先細緻學習黨的各項政策和規定製度。深刻理解中央政策的本質內涵,結合承擔的具體工作展開討論,形成冀熱遼各項事業的總體規劃,各部門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確定本部門、本單位、本部隊的計劃。

我們有了根據地就不再是地下工作者而成了根據地事業的建設者、開拓者,根據地人民的引導者、保護者。要成爲這片土地絕對的統治者。這個定位各級幹部一定要清晰。

當前,冀熱遼軍事力量比起其他根據地明顯偏弱,並不是中央要削弱軍區實力,而是我們自己的軍隊建設力度沒有跟上。七個師不算少但缺乏統一的管理、嚴格的要求,部隊素質參差不齊。山東軍區只有五個師、晉察冀只有四個師,戰鬥力都不弱、敵人對他們無可奈何。

關中戰役臨時拼湊了兩個野戰師、三個警衛旅、幾個守備團幹掉了鬼子三個步兵旅團三個配屬旅團,戰鬥力超過了日本二流師團,相比之下冀熱遼軍區落後了。落後在各級指揮上、攻防戰術上、單兵素質上。作爲西路軍的一個分支出現這樣的狀態是不應該的。

敵人已經開始向華北增兵,更嚴峻的考驗就要來臨,軍隊必須承擔起保衛根據地、保護人民的責任,七個師十萬人哪個都不是孬種,都渴望打鬼子,就看我們各級指揮員怎麼去組織他們、訓練他們、指揮他們,希望你們真正理解我黨游擊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戰略思想,堅持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以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爲目的、分散敵人、消耗敵人。

切忌在作戰中麻痹鬆懈、感情用事,堅持準備充分、戰場有利的原則集中優勢兵力慎重出戰。我們的力量還在積累過程中,沒有和鬼子會戰的實力。但指戰員要堅定敢打必勝的信心,不盲目作戰絕不迴避作戰,要利用戰場的寬度和深度,在保護好百姓的前提下把抗日烽火點遍冀熱遼。讓鬼子首尾難顧、處處被動。

我和鬼子打了一年多仗,唯一的心得就是他們前鋒兇猛、火力超強、後防空虛,想戰勝鬼子一定要避開鋒芒、制約火力、突擊後方。鬼子的特戰部隊已經進入,我們的特戰部隊也要準備出擊。目標就是機場、鐵路、公路,損毀、繳獲敵人重型裝備。破壞運輸線。

他們現在就要撒出去展開偵查、確定突擊目標、研究作戰方法,軍區參謀部可以收縮兵力,在根據地深處、山區預設幾個伏擊地點狠狠敲他一棍子。地方部隊不能完全收縮回來,要依託平原地區的地道、村落在敵後活動,組織掩護民衆轉移,適時偷襲敵人。

軍隊的戰鬥力來自於堅持不懈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維持革命軍隊堅定統一的理想信念並轉化爲戰鬥力的根本保障,部隊政治機關要站在黨的利益的高度尊重戰士、愛護戰士、教育引導戰士,走到他們的身邊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訓練。

通過掃盲提高士兵文化水平,通過憶苦、近代史教育、宣揚英雄模範提高思想認識水平,通過軍紀條例的學習、條令檢查提高軍人服從、認真的責任意識、轉變軟弱渙散的農民習氣。

通過開展評功評獎、比學趕幫運動、軍事技能比武、評選特等射手、投彈能手、飛毛腿等激勵士兵苦練殺敵本領,讓每一個戰士都擁有特長、保持身體強壯、反應敏捷、熟練使用多種武器,通過戰術訓練讓士兵掌握自我保護、相互支援、團結協作的的基本方法。

各級政工人員做好這些日常管理工作部隊將更有凝聚力和戰鬥力,就是對戰士生命最大的愛護,對革命最大的貢獻。

第22章 朝鮮戰士第348章 對策第399章 該拼命了第256章 伏擊逃敵第83章 暫別華北第61章 徐州撤退第467章 僵持的天空第418章 藉機脫離第463章 陣前對峙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409章 南國故人第12章 天皇的使者第634章 國軍參與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349章 冀中和山東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340章 玩忽職守第518章 強硬的收穫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423章 光臨馬公島第31章 關東軍的對策第77章 峨堡會談2第39章 被盯上了第266章 明搶暗偷第271章 無產階級軍隊第262章 蔣先生的擔心第104章 八二無坐力炮第179章 周邊形勢第386章 可怕的判斷第103章 興-隆工業新區第672章 反應強烈第233章 瓊崖失守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318章 利益交換第193章 進入惠陽第644章 弱國的顧慮第529章 捕捉戰機第604章 阿爾山第267章 延安的反應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494章 法國的天真第554章 夜襲37師團第12章 天皇的使者第667章 麥克馬洪線第44章 夜闖魔窟第81章 王柱子的首戰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577章 13軍的任務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647章 日軍的信心第41章 勸說第506章 意外地收穫第8章 回到張掖第57章 不一樣的陽明堡第532章 慘勝第231章 抗登陸部署第57章 不一樣的陽明堡第48章 ‘萊歐’落網第32章 培訓2第433章 整肅風暴第574章 各自的規劃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532章 慘勝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98章 部署剿匪第36章 初到哈爾濱第6 百六十一章 蘇軍落敗第435章 有實力纔有合作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22章 朝鮮戰士第98章 部署剿匪第247章 河防失守第324章 也有隱憂第53章 決戰3第137章 激戰瑞昌第569章 不一樣的國軍第296章 軍政分離第497章 又升官了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437章 這就勝了?第215章 殺敵祭旗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第326章 滲透科爾沁第93章 北平鋤奸1第615章 藤堂入席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54章 田中家的歡聚第322章 福星?煞神?第562章 衢州機場第13章 戰場形勢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9章 甕中捉鱉第110章 石原後悔第472章 算計飛虎師第37章 死守平型關第12章 天皇的使者第58章 手下留情第17章 繁忙的一天(1)第534章 焦頭爛額
第22章 朝鮮戰士第348章 對策第399章 該拼命了第256章 伏擊逃敵第83章 暫別華北第61章 徐州撤退第467章 僵持的天空第418章 藉機脫離第463章 陣前對峙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409章 南國故人第12章 天皇的使者第634章 國軍參與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349章 冀中和山東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340章 玩忽職守第518章 強硬的收穫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423章 光臨馬公島第31章 關東軍的對策第77章 峨堡會談2第39章 被盯上了第266章 明搶暗偷第271章 無產階級軍隊第262章 蔣先生的擔心第104章 八二無坐力炮第179章 周邊形勢第386章 可怕的判斷第103章 興-隆工業新區第672章 反應強烈第233章 瓊崖失守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318章 利益交換第193章 進入惠陽第644章 弱國的顧慮第529章 捕捉戰機第604章 阿爾山第267章 延安的反應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494章 法國的天真第554章 夜襲37師團第12章 天皇的使者第667章 麥克馬洪線第44章 夜闖魔窟第81章 王柱子的首戰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577章 13軍的任務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647章 日軍的信心第41章 勸說第506章 意外地收穫第8章 回到張掖第57章 不一樣的陽明堡第532章 慘勝第231章 抗登陸部署第57章 不一樣的陽明堡第48章 ‘萊歐’落網第32章 培訓2第433章 整肅風暴第574章 各自的規劃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532章 慘勝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98章 部署剿匪第36章 初到哈爾濱第6 百六十一章 蘇軍落敗第435章 有實力纔有合作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22章 朝鮮戰士第98章 部署剿匪第247章 河防失守第324章 也有隱憂第53章 決戰3第137章 激戰瑞昌第569章 不一樣的國軍第296章 軍政分離第497章 又升官了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437章 這就勝了?第215章 殺敵祭旗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第326章 滲透科爾沁第93章 北平鋤奸1第615章 藤堂入席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54章 田中家的歡聚第322章 福星?煞神?第562章 衢州機場第13章 戰場形勢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9章 甕中捉鱉第110章 石原後悔第472章 算計飛虎師第37章 死守平型關第12章 天皇的使者第58章 手下留情第17章 繁忙的一天(1)第534章 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