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死保武漢

薛雲龍說的沒錯,八路軍的基礎太差、中國的基礎太差,縱然是集中了國內一半科技專家、學者教授,近萬名蘇聯工程技術人員,河西學院各大研究機構仍然受制於基礎學科、基礎材料、基礎設備,陳海松超越時代的科技點撥雖然指出了研究方向依然停留在摸索積累階段。

輕武器、常規火炮進度還算快,冶金、化工、動力、電子等全新的課題需要完整工業基礎的支持,所以張掖、包頭兩大基地投入驚人、規模巨大卻毫無產出。陳海松深知基礎的重要、開放式研究過程、發散式思維方式對中國科技界的積極影響,並不急於見成果、出效益。

他對薛雲龍說:“不用急,只要有了明確的目標,技術人員就會不斷去探索去研發去解決遇到的問題,現在也只有英國使用了雷達,咱們起步並不晚,兩年以後會有成果的。

你這個空軍司令可不要光想着駕機上天,要爲這個兵種的不斷進步進行科學的謀劃,要根據作戰的需要和未來作戰的需要督促設計部門、生產部門研發、製造更多先進航空裝備,無論是速度、機動性、火力、偵測通訊設備都要超過日本、蘇聯。”

“是,我記住了!回去後,空軍一方面加強飛行技術的訓練、一方面與設計部門研製新式飛機、改制老式飛機。蘇聯專家分析了九六、九七後。對其戰術性能讚賞不已。也提出許多改進意見,正在對10架飛機進行改裝,試飛成功後就會來前線檢驗。”

九七是零式的前身,空氣佈局相似,發動機更加強勁,對它進行改裝必須有高性能的發動機和高強度鋁合金,集中力量改造註定會落後的機種,從人力物力上都是一種浪費,只是別人不知道而已。他覺得必須讓未來的空軍領導人對未來空戰有全新的認識。

“改裝是研發的第一階段,對我們的工程技術、設計人員瞭解飛機結構、空氣佈局、材料、動力都有幫助。不過螺旋槳的活塞發動機已經到了極限。發展空間不大。

你們不能侷限在眼前現有裝備上,要儘可能地瞭解航空領域的發展趨勢,圍繞着更高更快探索新的飛行動力系統,比如渦輪燃汽發動機。我畫了草圖留給航空研究院。不過耐高溫合金材料、高精度壓縮機的鑄造切削、噴油、噴氣、點火系統的組合、飛機合金材料的選擇、新的空氣佈局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兩三年內你們的主要空戰裝備還是要靠繳獲日式飛機,重點是培養飛行員、機械師、領航員等專業人員,加強技術積累。王凱正在江南潛伏,很快會給你們送來一些的。

你從潢川過來,給我說說那邊的情況。”

陳海松經常繪製各種稀奇古怪的武器裝備交給研究部門去開發,薛雲龍早就熟悉了,他相信神奇的司令員繪製出來的肯定是好東西,他交代的任務一定是有目的性的,不打折扣地落實一定會帶來新生的空軍以強大戰鬥力。

見陳海松把話題轉移到潢川前線。略一思考答道:“司令員,由於你在九江的勝利激發了國軍部隊的作戰信心,潢川一線國軍集中了50多萬人,包括20萬中央系部隊。

李宗仁、白崇禧、程潛三位長官對所屬部隊進行了細緻組合和任務劃分,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行動預案,視察了所有軍師部隊、檢查陣地和物資,包括胡宗南、湯恩伯在內的中央軍也奉命編入該集羣,一心要打一場大勝仗。

各部隊也被軍委會嚴令服從戰區指揮,補發了所欠軍餉和作戰物資,士氣很高。戰鬥中有戰術、有配合。敢於拼命、勇於出擊,包括空軍在內都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度。

由於雙方統帥部都很重視,第二軍攻得很猛,國軍守得堅決,許多戰場發生白刃戰、戰鬥激烈程度超過了淞滬、臺兒莊。國軍一線部隊損失很大、戰爭潛力正在迅速枯竭。

我擔心武漢很可能會在年內失守,雖然百萬大軍給敵人造成較大殺傷。自己也是元氣大傷,飛機、重炮基本耗光、輕武器彈藥又快要見底,再這麼拼下去有一個月就打不下去了。”

陳海松沒想到前線回來的將領有這樣的看法,在他看來國軍打得越好,日軍的損失越大,對中國越有利纔對呀,他疑惑地問:“你覺得武漢戰役沒有必要打下去嗎?”

薛雲龍直截了當地說:“打下去當然比敗退更有意義,問題是人員物資已經到了國軍的極限,如果十天內沒有重大形勢變化或者得不到大批武器彈藥補充,必難堅持。潢川敗退肯定會威脅兵力空虛的武漢,第七、第九戰區的努力也將付諸東流。

第五戰區雖然有心模仿你的分散包圍打法,可第二軍非常狡猾,絕不派出少於一個旅團的孤立弱勢部隊,三個師團品字配置,相距不少於30公里,戰區預備隊虎視眈眈就是無法下手。敵人雖然兵力減少一半,仍然掌握着進攻主動權,國軍傷亡慘重不斷退卻。

我覺得,如果政府明智,開始慢慢放棄潢川在信陽收縮防線,集中全力在此與第二軍進行一場大決戰,勝則繼續堅守、敗則退出華中,留下一些部隊堅守山區襲擾交通線,其餘部隊撤向山區,休整補充。一年後元氣恢復再行反攻。”

原來是擔心這些呀,這種擔心他也有過,國軍就這麼些家底,拼光了會造成後期抗戰更加艱難,可如果能早勝爲什麼要等到以後再反擊呢?以國軍的素質越敗士氣越低。哪裡還敢主動反擊呀?早早贏得幾場勝利鼓舞軍心。國軍也會越戰越勇,把單純進攻轉變爲互有攻守。

爲此他留在敵後就是要減輕正面戰場的壓力,力爭少丟些國土儘快進入戰略相持。而薛雲龍從前線回來並不知道自己的佈局和採取的補救措施,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但願國民黨內部的妥協派、悲觀派、投降派不要在這時候散步失敗主義情緒,戰局很快會朝着對我國有利的方向發展。

“你站在軍事角度看到了危險、想出的策略,卻忽略了放棄武漢對政治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中日之戰是世界進步力量與反動的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的首次較量,對兩大陣營的政治走向影響深遠,英美法俄、德意西奧都在進行戰場評估,決定自己的政策。

中日之戰還是中日兩個民族的生死較量,我在戰役組織中從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武漢的放棄或是淪陷對國家的損害難以估量。有一線希望我都不忍心讓他步南京的後塵,在中國人心中留下失敗主義的陰影。

至於國軍的狀況我覺得相當不錯,大大超出了原有戰鬥力。這得益於戰爭的磨練和勝利的鼓舞,再有幾場這樣的勝利。國軍的戰鬥力還會提升,這對中國很重要。

你不知道的是,潢川前線現在已經息兵,因爲日軍也沒有彈藥物資了。”

薛雲龍是在潢川被國軍巨大的犧牲震驚了,他看到的是越來越傳統的拼消耗的戰法,敵人無法被調動,預留的突擊部隊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被不斷送到防禦陣地上去,他無法想象一天近萬人的傷亡能堅持多久,才發生這樣的疑慮。

猛然聽到日軍因物資斷絕而停止進攻,意識到是陳司令進行了佈局。放下心來,好奇地問:“怎麼會這麼巧?鬼子的強大不就體現在製造業發達、裝備自給、運輸便利嗎?”

陳海松平淡地說:“戰爭就是制約與反制約,而制約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斷絕他的物資補給。國軍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派出了不少於三個軍在敵後破壞運輸線,六安到固始、商城、潢川的道路橋樑幾乎全部損毀,陸路交通幾乎斷絕。

鬼子新開闢的淮河水上運輸線又在新六軍淮北支隊的活動範圍內,咱們怎麼會放過這麼好的補給機會。傅秋濤一個旅劫了五千噸物資還打沉了三千多噸,發動老鄉全部運到了渦陽根據地和泗洪根據地,新六軍一萬多老兵三萬多新兵彈藥充足、糧食富足。

南京、銅陵也被張峰偷襲成功,11軍物資毀壞一空。進攻也已經停止。他要是再不停止我就啓動王凱特戰大隊徹底攪亂江南。目前那裡還沒有做好最後準備,雖然有杜月笙的暗中支持,目標內部狀況、襲擊方式、撤退線路還在優化、細化中。

短時間內敵人很難組織起大量物資,即使從華北調運,也無法逃脫各城市軍情局特工的監視。經過林彪、陳毅防區時還得被襲擊搶奪。所以第五戰區獲得了一個難得的喘息機會。

包頭的彈藥已經運到潼關,而且正在加班趕製。我們再也不是純粹的彈藥進口國。雖然少點,不過從數據上看他們消耗的彈藥低於淞滬、南京、徐州時,原因在於各部隊有序的輪戰減少了丟棄遺失的數量,經過訓練的士兵不在盲目亂放槍,節省了大量子彈。

從主要戰場的形勢分析,中日兩軍很快會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薛雲龍不知道第七戰區爲了會戰勝利做了如此多的貢獻,很是感慨:“唉,有你在敵後襲擾,正面戰場的確有了一拼之力,否則估計已經開始潰敗了。只是把戰線穩定在這裡日軍會甘心嗎?他們的目標可是想迫使中國投降的!”

“想是想,做是做。日軍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小看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人心不足蛇吞象,就快被噎死了,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完全是咎由自取。煙俊六不選擇回收戰線、休養生息,他會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司令員的判斷從來就沒有錯過,只是其間付出的代價實在有些大:“日本人一定會藉助於強大的海空力量反戈一擊的。你當初擔心敵人竄擾華南,我看這種可能越來越大了。”

陳海松見薛雲龍敏銳地發現了中國的軟肋,點着頭表示認同:“所以我把你們調回來,做好支援華南的準備。甚至不惜提前突擊轟炸臺灣的日軍集結地,阻止他們對華南的進攻。”

“我們有必要出擊到那裡嗎?”薛雲龍聞言大驚,除了延安、張掖、晉綏以外東北、冀熱遼、晉察冀、冀中、晉東南、山東、蘇皖還在爲生存而戰,哪有餘力去華南呀!

“很有必要,八路軍、新四軍雖然是獨立作戰,作戰必須圍繞國內大局。保衛武漢事關國家的尊嚴和今後的作戰態勢。保住或推遲廣東陷落時間爲的是確保我們的工業設備、生產物資、科研儀器順利運回張掖、包頭。於公於私我們都有責任參與其中。

斯諾、史沫特萊、愛潑斯坦在美國採購很努力,張掖、包頭髮展所需要的高端設備,包括一座飛機制造廠順利起運還需要一個多月才能運到,對我黨我國提升戰爭實力至關重要!所以華南至少我們也要撐到年底,最好是永久保住粵漢鐵路,當然僅憑咱們肯定不行。”

“我們跨過第三戰區進入第四戰區國民政府會同意嗎?”

“蔣介石是個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低等指揮員,目光只會盯着最危險的地方,看不到其他地方的危機,缺乏完整的宏觀調控能力,一旦危機爆發他又會手忙腳亂的拆東牆補西牆,被敵人牽着鼻子自亂陣腳、破綻百出。

華南的重要性他知道,只是被更加危險的潢川、信陽吸引去了注意力,聽說他把第九戰區的三個軍也抽走填補到信陽去了,急得陳誠跟我要74軍。現在戰場恢復了平靜,一旦敵人準備進攻華南,我會提前向他請戰,派出飛行部隊協助華南防禦。”

“這樣不顧自身實力和根據地需要,爲國民黨政權不遺餘力的做法會不會招致中央的誤解和不滿?”

“從眼前利益上看確實有些得不償失,但站在黨的最終目標上看很有必要。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中國每一寸土地上發展革命力量,華南我黨力量一直很弱,但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尤其是與海外僑胞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我們需要借重的重要力量。

過去我們很難在那裡立足,現在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鬼子攻擊到哪裡,我黨領導的抵抗力量就要發展到哪裡,國民黨丟失了哪裡我們就要收復回來哪裡。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鬥爭的策略,不能大張旗鼓地鬧革命,而要利用國民黨中左派愛國力量作掩護,名正言順地組建民間抗日武裝開展敵後游擊戰。”(未完待續。。)

第1章 延安會友2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506章 意外地收穫第76章 教育的奇蹟第189章 飛虎臨穗第158章 援兵到了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359章 兩敗俱傷第39章 會合第77章 峨堡會談2第24章 談心第629章 怒而撤職第409章 南國故人第290章 欣然離去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304章 拜訪林森第87章 天皇毀容第30章 統一戰線第119章 蔑視領袖第486章 衛立煌的決心第50章 準備決戰2第152章 陳玉成第397章 逐漸展開第395章 談判放人第17章 表裡山河第95章 天津38師第48章 伊卜利斯第611章 嚴明紀律第100章 廬山2第630章 川石島上第39章 被盯上了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404章 國軍也要露露臉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185章 謎團揭開第468章 轟炸黃土崖第574章 各自的規劃第330章 陸上雄獅第676章 經濟起飛第49章 準備決戰1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30章 送他們下地獄第52章 蘇美的反應第54章 決戰4第622章 慶祝大會第584章 原則底線第542章 謀算104師團第461章 塹壕高手第258章 陝北留守兵團第565章 死拼到底第36章 欺軟怕硬第647章 日軍的信心第449章 冤家重逢第413章 打落了牙齒往肚裡咽第596章 商機無限第102章 廬山4第52章 蘇美的反應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604章 阿爾山第180章 死保武漢第186章 草包參總第411章 拼血本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185章 謎團揭開第33章 張網第56章 嘴邊的肥肉第250章 優勢不再第4章 鄧文山第262章 蔣先生的擔心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64章 會戰尾聲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二百零二章 土肥原的怒火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46章 計劃成功第269章 迷信蘇聯沒有出路第24章 接收平型關第349章 冀中和山東第572章 最後攻擊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3章 看誰狠第449章 冤家重逢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472章 算計飛虎師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11章 獨立團第22章 爲了西路軍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422章 烈焰蒸騰第86章 演習4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460章 地方部隊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545章 水脣夜戰
第1章 延安會友2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506章 意外地收穫第76章 教育的奇蹟第189章 飛虎臨穗第158章 援兵到了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359章 兩敗俱傷第39章 會合第77章 峨堡會談2第24章 談心第629章 怒而撤職第409章 南國故人第290章 欣然離去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304章 拜訪林森第87章 天皇毀容第30章 統一戰線第119章 蔑視領袖第486章 衛立煌的決心第50章 準備決戰2第152章 陳玉成第397章 逐漸展開第395章 談判放人第17章 表裡山河第95章 天津38師第48章 伊卜利斯第611章 嚴明紀律第100章 廬山2第630章 川石島上第39章 被盯上了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404章 國軍也要露露臉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185章 謎團揭開第468章 轟炸黃土崖第574章 各自的規劃第330章 陸上雄獅第676章 經濟起飛第49章 準備決戰1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30章 送他們下地獄第52章 蘇美的反應第54章 決戰4第622章 慶祝大會第584章 原則底線第542章 謀算104師團第461章 塹壕高手第258章 陝北留守兵團第565章 死拼到底第36章 欺軟怕硬第647章 日軍的信心第449章 冤家重逢第413章 打落了牙齒往肚裡咽第596章 商機無限第102章 廬山4第52章 蘇美的反應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604章 阿爾山第180章 死保武漢第186章 草包參總第411章 拼血本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185章 謎團揭開第33章 張網第56章 嘴邊的肥肉第250章 優勢不再第4章 鄧文山第262章 蔣先生的擔心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64章 會戰尾聲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二百零二章 土肥原的怒火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46章 計劃成功第269章 迷信蘇聯沒有出路第24章 接收平型關第349章 冀中和山東第572章 最後攻擊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3章 看誰狠第449章 冤家重逢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472章 算計飛虎師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11章 獨立團第22章 爲了西路軍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422章 烈焰蒸騰第86章 演習4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460章 地方部隊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545章 水脣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