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

爲了徹底消滅廣東境內反動軍閥勢力,統一廣東,鞏固革命根據地,廣東革命zhengf於1925年10月初舉行第二次東征,討伐陳炯明。

蔣介石任東征軍總指揮,汪精衛任東征軍黨代表,周主任任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兼第一軍黨代表。在此之前,廣州革命zhengfu將所轄軍隊統一改編爲國民革命軍。

黃埔軍校部隊和部分粵軍編入第一軍。東征軍組織3個縱隊,3萬多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爲第一縱隊,擔任右翼,縱隊長何應欽。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爲第二縱隊,擔任中路,縱隊長李濟深;攻鄂軍和豫、贛、潮梅各軍(不久,合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爲第三縱隊,擔任左翼,縱隊長程潛。

出征前,周主任親自組織東征軍政治部宣傳隊總隊,宣傳廣州革命zhengfu的政策以及此次東征的意義,發動民衆支援東征。

東征軍全體軍官人手一冊《重徵東江訓誡》,主要內容有:“軍人最後目的,是在於死。古語所謂‘好漢死在陣頭上’,孔子所謂‘殺身成仁’是也。”革命軍此次出征的口號是:“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並提出“十不怕”:“不怕死,不怕窮,不怕凍,不怕痛,不怕熱,不怕飢,不怕疲,不怕遠,不怕重,不怕險。”

10月1日起,東征軍陸續出發,出廣州,向博羅、惠州前進。10日,第一縱隊到達博羅、惠陽地區。與此同時,第二縱隊也進抵官橋、永湖一帶,第三縱隊到達博羅附近。

惠州戰鬥,是第二次東征整個戰役中的硬仗。惠州分東、西兩城,高大堅固,號稱東江天險。東城外有一條8米寬、4米深的城壕,西城三面環水,一面壕溝。西門面臨西湖,只有一條窄路通到城腳,窄路的兩邊都是很深的湖水。

北門地形比西門好一點,但也要通過北門橋,由橋下徒涉,才能逼近城垣。

城牆外側都以大石塊砌成,城門上設有了望塔。這是一座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塞,在過去歷次戰爭中,從未被攻破過。

第一次東征時,東征軍繞過惠州城,直奔潮汕。當時駐守惠州的楊坤如部曾表示歸順革命zhengfu,但當陳炯明重佔東江後又反叛,並修築防禦工事,加緊備戰,將城郊的民房和西湖的景物夷爲平地,砍光城牆附近的樹木,佈滿竹柵等障礙物,城牆上備足石灰包,架起機槍。晚上,點燃火把,照亮城外。

東征軍於10月13日到達惠州城郊飛鵝嶺山腳下,集結待命。蔣介石親至飛鵝嶺炮兵陣地指揮炮兵射擊。東征軍的野炮、山炮、機槍向選定的目標射擊,槍炮聲密集,如過年的鞭炮連成一片。有的部隊已經展開攻擊戰,有的部隊組織連長以上軍官到飛鵝嶺觀戰。

胡超此時和一些連長站在飛蛾嶺上觀戰,沒錯,胡超已經升任連長了!

今晚上胡超將和同僚一直觀戰。

先發起攻擊的第一軍攻打的是惠州城北門和西門。戰鬥前夕,第一軍專門組織了敢死隊,第三師各團各選士兵150名,第二師第四團挑選士兵200名,共650名,“所有先鋒隊隊員每名犒賞三十元,再先登城者,得頭等獎洋一百元”。

激戰中,攻城部隊傷亡慘重。“十三日令總攻擊,炮射惠城皆中要隘。敵以機關槍掃射,先鋒迫城者死傷枕藉,第四團長劉堯宸中將,竟中彈亡,士兵抱痛愈奮。十四日,炮向北門及左右側防禦機關猛烈射擊,掩護衝鋒者前進,衆乘勢倚梯肉搏以登,前仆後繼,而飛鵝嶺縱隊同時夾攻。敵勢不支,紛紛東遁,而海豐、陸豐、河源、紫金、老隆,凡入潮梅要衝,次第悉平……古所稱天險惠城,三年攻之,不足一日陷之有餘。昔何其難,今何其易歟?”

“兄弟們給老子上,不準後退,打到陳軍,衝啊!”劉開對着身邊的人說道。

“大家注意陳軍機槍,靈活躲避,另外,馬騰遠,你帶些人繞道火力掩護!”趙清明說道。

“好的,你去把咋們連的那挺馬克沁拿出來,老子要給這些陳軍一個教訓!“

胡超用望遠鏡看着戰場,突然有人道:“那支部隊是誰的?打的如此有章法!”

大家應聲看去,只見,趙清明一行人在戰場上穿梭自如,機槍和步兵的配合如此嫺熟,節奏非常之好。

何應欽說道:“這是那支部隊,配合如此嫺熟?”

胡超應聲到“報告,是我部,一團一營三連!”胡超大聲說道。

“原來是胡白藏你的部隊啊,怪不得!”何應欽點頭說道。

大家突然想起了這麼一支部隊,從東征開始幾乎每次都是衝在最前面的。傷亡巨大,每次都是擔任了最艱鉅的攻堅任務。

大家肅然起敬,顯然能得到何應欽讚許的部隊,還是很有影響的。

10月14日下午4時,東征軍完全攻克陳炯明的老巢惠州。惠州之戰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中的一次關鍵戰役,在整個東征戰役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東征軍奪取惠州後,乘勝前進。右路軍於10月下旬攻佔海豐、陸豐,31日克復興寧,11月初收復潮、汕。中路軍於10月下旬攻佔紫金,28日佔領五華,11月初進至揭陽,克復饒平。左路軍於10月23日攻佔河源、老隆,11月上旬攻取梅縣,11月初克復大浦,肅清敵人。

東征軍勢如破竹,敵軍節節潰退。第三縱隊縱隊長程潛回到梅縣,在縣女子中學禮堂召集連長以上軍官講話,總結此次作戰的經驗,他說:“作爲一個指揮官應該懂得天時、地利、人和,否則,他就沒有資格帶兵打仗。比如春天漲水季節,東江水面寬,水又深,沒有船隻是不能渡江的;冬天是枯水季節,江面窄,水又淺,就可以徒涉了,這就叫‘天時’。春天水漲到岸邊,利用北岸作爲防禦陣地,這是天然陣地;冬天水退了,應用沙灘接近江面的地形構築防禦工事,用火力封鎖江面,敵人要想徒涉過江,就要付出代價,這就叫‘地利’。東江的民衆痛恨逆軍,我們是革命軍,遵守紀律,一不擾民,二不拉夫,買賣公平,軍民合作,這就叫‘人和’。我們面前的敵人就不懂得這個道理。”程潛這種及時總結作戰經驗,現地論說戰法的講演,對剛從軍校畢業的黃埔生從此走上軍事指揮官位置後的指揮藝術影響甚大。

11月6日,東征軍總指揮部抵達汕頭,第二次東征大功告成。至此,革命軍行程300多公里,共消滅敵軍1.2萬餘人,俘虜6000餘人,繳獲各種槍械8000多支,收復了全部東江和潮汕地區。陳炯明從此一蹶不振,蟄居港地,1933年9月病死。

第二次東征之役後,東征軍又回師助剿南路軍閥鄧本殷。革命軍渡海作戰,消滅殘敵於海南島。至此,廣東全省獲得完全統一,爲北伐奠定了基礎。

革命軍在第二次東征中也付出了沉重代價,“是役死事同學58人,士兵178人”。在惠州追悼陣亡將士大會上,周主任發表重要演說詞:“今天是我們很悲痛的日子,我們的悲痛拿什麼來安慰?我們只有努力繼續已死同志未做的工作,不是我們最後的成功。諸位同志,我們知道今年春間,用了兩個團的兵力把淡水、棉湖、興寧攻下,成了很好的榮譽。我們……要把全中國的軍隊都要化爲革命軍。”持槍站立在操場上的東征軍官兵向天空鳴槍,爲犧牲的烈士致哀。(1925年10月23日《廣州民國日報》)

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第八章:救人行動第八章:救人行動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十三章:前進!第十章:廣州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一章:回到民國第十章:廣州第十章:廣州第十章:廣州第十四章:戰事焦灼第五章:找上門來第十二章:革命軍的組建第十一章:軍訓第六章: 黃埔軍校的建立第四章:南方來人第八章:救人行動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第十二章:東征討陳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六章: 黃埔軍校的建立第七章:胡超被困第六章: 黃埔軍校的建立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一章:回到民國第十五章:淡水之戰第九章:事後第十三章:前進!第四章:南方來人第十四章:戰事焦灼第十三章:前進!第五章:找上門來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十二章:東征討陳第十一章:軍訓第七章:胡超被困第九章:事後第二章:李秀才的過往第二章:李秀才的過往第九章:事後第九章:事後第七章:胡超被困第十二章:東征討陳第五章:找上門來第三章:定居第十四章:戰事焦灼第十二章:東征討陳第十二章:東征討陳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一章:回到民國第五章:找上門來第二章:李秀才的過往第十二章:革命軍的組建第十五章:淡水之戰第九章:事後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第十五章:淡水之戰第十五章:淡水之戰第十一章:軍訓第十章:廣州第五章:找上門來第七章:胡超被困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第九章:事後第八章:救人行動第十一章:軍訓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十章:廣州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四章:南方來人第十三章:前進!第十三章:前進!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第六章: 黃埔軍校的建立第八章:救人行動第七章:胡超被困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九章:事後第七章:胡超被困第八章:救人行動第十一章:軍訓第四章:南方來人第十四章:戰事焦灼第十二章:革命軍的組建第十一章:軍訓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五章:找上門來第六章: 黃埔軍校的建立第十一章:軍訓
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第八章:救人行動第八章:救人行動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十三章:前進!第十章:廣州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一章:回到民國第十章:廣州第十章:廣州第十章:廣州第十四章:戰事焦灼第五章:找上門來第十二章:革命軍的組建第十一章:軍訓第六章: 黃埔軍校的建立第四章:南方來人第八章:救人行動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第十二章:東征討陳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六章: 黃埔軍校的建立第七章:胡超被困第六章: 黃埔軍校的建立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一章:回到民國第十五章:淡水之戰第九章:事後第十三章:前進!第四章:南方來人第十四章:戰事焦灼第十三章:前進!第五章:找上門來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十二章:東征討陳第十一章:軍訓第七章:胡超被困第九章:事後第二章:李秀才的過往第二章:李秀才的過往第九章:事後第九章:事後第七章:胡超被困第十二章:東征討陳第五章:找上門來第三章:定居第十四章:戰事焦灼第十二章:東征討陳第十二章:東征討陳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一章:回到民國第五章:找上門來第二章:李秀才的過往第十二章:革命軍的組建第十五章:淡水之戰第九章:事後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第十五章:淡水之戰第十五章:淡水之戰第十一章:軍訓第十章:廣州第五章:找上門來第七章:胡超被困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第九章:事後第八章:救人行動第十一章:軍訓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十章:廣州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四章:南方來人第十三章:前進!第十三章:前進!第十九章:第二次東征第六章: 黃埔軍校的建立第八章:救人行動第七章:胡超被困第十八章:‘楊劉’叛亂第九章:事後第七章:胡超被困第八章:救人行動第十一章:軍訓第四章:南方來人第十四章:戰事焦灼第十二章:革命軍的組建第十一章:軍訓第十六章:繼續前進!第五章:找上門來第六章: 黃埔軍校的建立第十一章:軍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