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一統天下

第1255章 一統天下

一切都太快了,快到所有人都沒有想到。

就在王濬兵臨建業城下後五天,建業城內的孫亮就下詔,執牽羊禮,出城獻降。

這事兒,你別說是張溪,徐庶,又或者是朱然,陸遜.就是王濬自己都懵了。

堂堂滅國之功,就這麼被自己給拿下了?!

這得是走了多大的狗屎運啊?!

其實吧,王濬是真的沒想到,建業城會這麼好打.好歹是堂堂國都啊。

雖然王濬也知道,如今的建業守備力量空虛,只有數千士卒守城但按照一國國都的堅固程度,連王濬都做好了以命換命的強攻準備,預計至少也要半個月到二十天,纔有希望破城。

甚至,如果進攻不順利,或者朱然比預計的要更早的回防的話,王濬甚至考慮過,暫時後撤回長江邊上,等待張溪,徐庶等人合軍後,再想辦法進攻建業。

可這才五天,王濬剛剛紮營,準備打造攻城器械呢對方就投了!!

這事兒可做不了詐,六歲的孫亮都親自出城了,全琮等官員也都挨個出城耍詐可不需要這麼下本。

而且,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王濬就算再懷疑,他也必須一口吞下.這可是貪天之功,再冒險也得拿。

因此,王濬直接在城外按照禮儀,代表大漢接受了孫亮的投降,然後領兵入城,向四方宣召東吳各地投降,同時快馬加鞭,通報張溪。

王濬的腦子,在這個時候還是很清醒的,他並沒有因爲獲得了滅國之功就驕傲自滿,一邊約束士卒,控制建業局勢,一邊趕緊的向張溪彙報,讓張溪趕緊領兵來建業匯合。

一方面,張溪纔是這次徵吳的兩位主帥之一,王濬雖然攻破了建業,但事後真的要算功勞的話,沒有張溪的背書,以王濬在大漢的地位,他也不敢領這麼大的功。

另一方面,這個功勞來的太容易了,王濬也是怕真的有詐,或者說朱然,陸遜等人不奉孫亮的詔令,集中兵力反攻建業.要是守不住建業的話,那王濬的這個滅國之功,可就成了一個笑話了。

所以,在張溪沒有抵達建業前,王濬是一點都不敢放鬆。

可事實上呢.東吳的這次投降,真沒什麼陰謀。

全琮比王濬早十天左右的時間,帶着麾下的四千多士卒趕回了建業。

一回到建業,全琮依仗手裡的兵權,完全不給孫弘任何的反應機會,直接帶兵包圍了孫弘的府邸,以孫弘謀逆爲由,誅殺孫弘。

之後,全琮以追責孫弘餘黨爲藉口,跟建業城內的世家大族們或威逼,或利誘的達成了一致,在五天後的朝議上,提出了向蜀漢投降的建議。

這次朝議,幾乎是沒有任何阻礙的通過了.孫亮才六歲,孫弘又完蛋了,東吳的朝臣們又都跟全琮基本達成了交易,至少不反對投降.能有阻礙纔怪呢。

因此,其實在王濬還沒有兵臨城下的時候,東吳這邊就已經決定要投降了。

之所以還繃了五天的時間,不過是全琮擔心投降的太快,面子上不好看,這纔等到王濬派出的勸降使者進城後,再選擇出城投降。

全琮這邊投降的真沒有陰謀,只是吧,他這麼一投降,直接把朱然和陸遜給坑的不要不要的。

這也太快了吧?!

朱然已經領兵撤到了豫章郡,只要再等個十幾天的時間,朱然就能回防建業了結果半途接到消息,說東吳降了?!

陸遜這邊也差不多,已經放棄了壽春,退到了濡須塢,只要擊破正面的羊衜,就可以率領數萬士卒回援建業了,結果這時候卻接到了孫亮的降書和羊衜的勸降書信。

你讓朱然和陸遜這兩人怎麼辦?!

理論上講,主君都投降了,他們倆就算繼續頑抗,也已經沒有了大義名分了.再打,性質就變成了不遵上令,叛亂謀逆了。

歷史上的姜維,在蜀漢滅亡後煽動叛亂,導致身死,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都是被人定義爲反賊的一直到姜維寫給劉禪的那封書信被人發現後,姜維的風評才從一介反賊變成了忠臣義士。

說白了,就是一個大義名分的道理。

沒有姜維寫給劉禪的那封信,姜維的所作所爲,就是個人野心膨脹的煽動叛亂,最後作爲叛賊餘黨被鎮壓。

但有了姜維寫給劉禪的那封信,姜維的所作所爲就是忍辱負重,在亡國後尋求復國的忠臣義士行爲。朱然和陸遜顯然不想當反賊,而且他們也沒有想過姜維那樣的執念他們只是不甘心。

真的,但凡建業那邊能堅守上一個月,等到他們回軍的話,那麼東吳基業,未必不能保全。

可如今倒好,空有兵力和意願,卻已經無力報國了。

事已至此,朱然和陸遜也沒有辦法,他們只能是收攏兵力,爲以後打算了。

是的,朱然和陸遜也會爲自己的家族利益考慮,但跟全琮不同的是,他們只有在大局已定後,纔會去考慮這些,不會跟全琮那樣,優先考慮家族,把國家放在第二位。

投降是可以投降的,但是誰來受降,這裡面是有講究的以朱然和陸遜的地位,也不是誰都能接受他們投降的。

這是一個地位對等的問題,也是禮儀問題。

這事兒吧,大家都懂。

因此,羊衜雖然給陸遜送了勸降書,但他卻沒有那麼不懂事的催促陸遜投降,而是雙方都按兵不動,一直等到徐庶領兵抵達濡須口後,由徐庶親自出面,接受陸遜的投降。

同樣的,朱然在接到孫亮的投降詔書後,並沒有直接領兵去建業,向王濬投降,而是就地駐紮,等着張溪一路領兵過來,然後再由張溪出面,接受朱然的投降。

當然,也就只有這兩個人,是需要這麼特殊對待的,東吳的其他州郡,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傳檄四方,不投降就當叛軍處置。

稍微有點特殊的地方,是交州呂岱。

呂岱吧,基本算是跟東吳半翻臉的狀態,而且交州隔的實在太遠了,張溪也好,徐庶也罷,都不可能跑那麼遠去親自勸說呂岱投降。

因此,勸降呂岱,是張溪親自寫了一份親筆信,然後由潘濬帶着,親自前往南海郡,跟呂岱交涉的。

張溪寫的親筆信,算是給呂岱面子,而潘濬和呂岱之間,雖然經常互相交鋒,但兩人私交還是很不錯的,可以說是摯友關係,由潘濬出面勸降呂岱,也可以增加勸降的成功性。

當然,最後能不能勸降成功,其實張溪也不知道。

交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再加上易守難攻的地形,如果呂岱真的要學趙佗或者士燮的話,那至少在短期內,大漢是沒有精力去征討的。

交州那地方吧,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存在。

交州是祖宗之地,當然不可輕棄,但同樣,交州那地方的開發程度不高,受限於生產力和丁口數量,雖然這地方的作物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但已開發的熟地數量太少,丁口不足,產量也不太高。

這地方呢,拿下來當然是有好處的,但是治理起來難度很大。

再加上大漢如今剛剛三興,需要顧忌到地方太多,就投入產出比來說,重新恢復中原,河北等地民生的價值,可比收回交州要高的多。

所以啊,按照張溪的預計,就算呂岱繼續玩割據,那麼一時半會兒的,大漢也不太可能再興兵征討,應該會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再動兵戈。

只是呢,張溪這個人,對這種“祖宗之地”的執念,那可是很深的.因此,張溪還是希望潘濬能說服呂岱,不要搞趙佗那一套。

甚至,哪怕呂岱搞士燮那一套,只要他承認自己是漢臣,其他的張溪都可以忍,可以幫他在朝堂上說話爭取。

萬幸,呂岱這個人吧,雖然私德多少讓人詬病,但公德上,意外的相當有覺悟。

他接受了潘濬的勸降,而所要求的條件,也不過是要求封自己爲海陵侯,食邑萬戶。

呂岱是海陵人,他的要求,說白了就是要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當萬戶侯而已這點要求,張溪有什麼拒絕的理由?!

隨着呂岱的正式投降,大漢再次掃清八方,一統天下。

三興在即!!!

 

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869章 訓子第9章 寇封第752章 收留第1044章 議罪錢第576章 截擊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954章 不對勁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831章 議策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390章 雜章第7章 三國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685章 考題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931章 勸說第533章 善後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742章 歲月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1177章 決斷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82章 蒙衝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959章 中計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82章 蒙衝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630章 勸關羽第907章 南下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45章 初成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4章 主僕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905章 同行第870章 夜襲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767章 安撫第833章 誘餌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588章 山路第1072章 丁口第46章 家內瑣事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1071章 重整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840章 潰逃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909章 談崩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368章 分兵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13章 吹牛第302章 于禁第863章 突圍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418章 疲兵計
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869章 訓子第9章 寇封第752章 收留第1044章 議罪錢第576章 截擊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954章 不對勁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831章 議策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390章 雜章第7章 三國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685章 考題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931章 勸說第533章 善後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742章 歲月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1177章 決斷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82章 蒙衝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959章 中計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82章 蒙衝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630章 勸關羽第907章 南下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45章 初成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4章 主僕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905章 同行第870章 夜襲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767章 安撫第833章 誘餌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588章 山路第1072章 丁口第46章 家內瑣事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1071章 重整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840章 潰逃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909章 談崩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368章 分兵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13章 吹牛第302章 于禁第863章 突圍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418章 疲兵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