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議策

夏侯尚終於是通過細作和偵騎,搞到了潼關之戰的具體細節,同時,也鬆了一口氣。

有一說一,這次的夏侯尚,確實是有點被潼關失守這麼大的事情,給弄的有點失智了,或者說,是因爲消息過於重大,導致他喪失了往日的冷靜。

但凡夏侯尚能稍微冷靜一點,搞清楚潼關失守到底是怎麼回事,他也不至於這麼急吼吼的闖宮去要求天子移駕。

現在好了,夏侯尚拿着得到的情報,再次去見曹叡的時候,再次跪伏於地。

不是請罪,是真的有點沒臉見人了。

可曹叡看完夏侯尚送來的情報後,那是更加上火了!!!

“蜀賊區區三千人偷襲潼關,曹泰居然棄關而逃?!”曹叡用着一股不可置信,但又有點失笑的語氣,說道,“此人何在?!還不速速斬之以正軍法?!”

曹叡是真的火大了,也不管曹泰到底算不算自己的族叔了。

先帝打關中之戰時,遇到了一個坑人的夏侯楙,自己打關中之戰時,又遇到了一個坑人的曹泰老曹家和老夏侯家是真的覺得,大魏天子不會斬自己人麼?!

曹叡覺得,自己要是再跟先帝那樣,對親族將領採用庇護,不了了之的做法的話,那這個大魏江山,遲早要被這幫人給敗沒了。

因此,曹叡根本一點情面都不留,直接說出了“斬之以正軍法”的話來。

但這話,沒人接。

夏侯尚不好接,夏侯氏跟曹氏世代姻親關係,兩家基本等同於一家,曹叡今天要砍了曹泰的話,明天也能砍了夏侯家的任何一個倒黴蛋。

而被曹叡招來議事的陳羣,劉曄則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

你們老曹家自己的事兒,自己決定就好,我們外臣不干預。

甚至於,陳羣都沒有接曹叡的茬,直接對曹叡說道,“如今潼關已失,天子不可掉以輕心還需小心應對,謹防蜀賊入寇中原。”

比起曹泰死不死,陳羣更加關心,中原地區會不會因此遭受戰火。

你別看陳羣當年在徐州的時候,也曾經在劉備的帳下效力過,甚至到現在爲止,陳羣對劉備的評價都很高。

但如果蜀漢真的領軍進入中原,導致中原戰火的話,陳羣第一個不答應。

原因很簡單,陳羣是潁川人,他們一家的根基都在潁川,尤其是曹操收復徐州後,陳羣一家就從徐州搬回了潁川。

當初陳羣放棄劉備,選擇曹操,其實跟陳登父子放棄劉備的道理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大世家,第一考慮的肯定是自己家族的利益。

就像陳登非常欣賞劉備,當劉備脫離許都,返回徐州後,陳登就立刻幫着劉備裡應外合的坑了車胄。

可曹操大軍一來,陳登眼看劉備無法挽回大局後,也沒有跟着劉備一起逃亡,反而是轉身投靠了曹操。

同樣的道理,陳羣跟劉備的關係也不錯,但如果蜀賊要把戰火燒入中原,那他陳羣肯定會站出來,保衛中原.至少要保衛潁川。

不爲大魏,只爲了潁川陳氏在中原各地的利益而已。

因此,在搞清楚瞭如今潼關失守的實際情況後,陳羣立刻向曹叡建議,選一員上將,領兵前往潼關。

一來,可以堵住蜀賊往弘農,甚至是洛陽入侵的路線,二來,也可以配合大將軍曹真,對潼關進行兩面夾擊,儘快重奪潼關。

有一說一,雖然陳羣這個計謀多少有點私心,但卻非常符合曹叡的心意。

曹叡就沒想離開洛陽,在得知了潼關蜀賊只有三千人後,第一反應也是要重奪潼關。

至於陳羣所說的“選派上將”,曹叡也是在第一時間有了人選。

不是別人,就是如今的禁軍首領,中軍大將軍,夏侯尚。

雖然之前夏侯尚在潼關失守這件事情上顯得咋咋呼呼的,跟腦殘了一樣,但這些年夏侯尚治理禁軍的水平,曹叡還是一直看在眼裡,很滿意的。

之前的事情,曹叡就當夏侯尚是過於在意自己的安危,一時情急,故而失去了判斷力吧。

如今,曹叡不介意再給夏侯尚一個機會,帶領一萬禁軍主動出擊,反攻潼關,拱衛洛陽。

可.夏侯尚不敢奉詔。

原因嘛,很簡單——如今,就只剩下這一萬禁軍來守衛洛陽,保衛曹叡的安全了。

如果都讓夏侯尚帶走了,那麼天子的安危,誰來保障?!

曹叡這個做法,也把陳羣給嚇了一跳。

雖然是我建議去重奪潼關的,但我可沒讓天子把所有的兵力都調走啊我是說,咱們可以從其他方向抽調兵力來洛陽,然後再發兵去反攻潼關。

然後曹叡就反問陳羣,從哪裡調兵?!

陳羣也是一愣,仔細一想如今的中原各地形勢,支支吾吾了半天,說了一個地方——兗州。

沒辦法啊,宛城那邊是以三萬人抵抗九萬人的圍攻,不給援兵就已經很說不過去了,總不能還從宛城調兵吧?!

許昌?!

那更不可能,許昌就在潁川郡,如果調走潁川郡的守軍,那他陳羣到底是爲什麼要建議天子反攻潼關啊?!

剩下的弘農,河東,洛陽,河內等地的郡兵們,全都讓曹真帶着去反攻關中了,如今全都被困在潼關以西,根本回不來。

那就只剩下東面的兗州了。

陳羣那意思,從最近的陳留郡調兩萬士卒前來洛陽,然後讓夏侯尚帶着兩萬陳留郡兵,去反攻潼關就好了。

就是有點遠。

從陳留調兵到洛陽,從下詔過去到集結兵力,準備後勤,最後行軍到洛陽,這一來一回的,至少要十天左右的時間,去潼關的時間就更長了。

陳羣也知道,如今的情況,反攻潼關肯定是要爭分奪秒的.可調陳留兵過來,總好過天子讓自己最後的禁衛軍去反攻洛陽來的好啊。

然後曹叡就沒好氣的告訴陳羣,陳留兵現在根本沒有兩萬兵力過來,撐死就一萬人,還得在各縣駐守,一時半會兒根本集結不起來。

別問,問了曹叡就糟心,自己的兩個族叔,就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陳羣也是無語了,怎麼中間還能有這麼一檔子爛事兒.曹文烈未免也太膽大包天了吧?!

有一說一,陳羣跟曹休的關係,其實還挺不錯的。

不好在天子面前說曹休的壞話,陳羣自然只能就此閉嘴,不再提從其他地方調兵的事情。

而曹叡,再次命令夏侯尚率領禁衛出征。

並且,曹叡也說道,“卿等皆用命死戰,打退蜀賊,朕縱使身邊無一人護衛,亦可安坐洛陽。若卿等爲賊所破,朕身邊縱有千萬禁衛護持,亦危若累卵.卿且去,勿以朕爲念。”

不得不說,曹叡是真的有魄力,用這樣的方式,逼着夏侯尚領命接詔,去整理禁軍,準備兵發潼關。

事情到了這裡,本來也該告一個段落了,但偏偏,一直沒有說話的劉曄,卻突然插嘴了。

“臣請陛下,調冀州兵入中原,以備不時之需!”劉曄如此說道。

而劉曄這話一說,曹叡還沒啥反應呢,陳羣想把眉頭給皺了起來。

這老小子啥意思,你讓那幫河北佬帶兵來洛陽,是要鬧哪樣?!

一向不站隊的劉子揚,莫非選擇了河北佬那邊,要來跟我們潁川人搶地盤了?!

真不怪陳羣這麼想,主要是潁川派和河北派這些年,在朝中的關係,實在是說不上多麼的融洽。

本來彼此之間就有不小的矛盾,對朝廷話語權的爭奪就沒有停止過,如今劉曄讓冀州兵進入中原,這對於以潁川派爲代表的的中原世家,是很難接受的一件事。

事實上,這是從東漢時期就開始流傳下來的壞風氣,明明大家都是一朝臣子,但有着非常嚴重的內鬥和地域偏見。

中原和河北還好一點,大家彼此都認可對方是詩書傳家的世家大族.你要是換成涼州武夫或者是東南土鱉試試?!

因此,劉曄這麼一建議,陳羣還不等劉曄解釋這麼做的原因,立刻就站了出來,反對着說道,“冀州距離洛陽太遠,貿然調來,遠水亦難解近火。且兵危戰險,以一地兵事調全國之兵,空耗民力,望天子三思。”

陳羣這算是給天子面子,也算是給河北那幫世家大族們面子,否則的話,陳羣就該說“恐重現董賊之亂”了。

當年不就是大將軍何進不聽太祖武皇帝的勸阻,非要調外地郡兵入京,結果釀成了董卓之亂嘛.但這麼說的話,陳羣就太得罪人了,也顯得政治智商太低。

所以,陳羣說的比較委婉,用“兵危戰險”來形容,就妥帖了不少。

這話一說,曹叡也有點遲疑了本來他還覺得,劉曄說的挺有道理的。

其實劉曄的意思,曹叡也明白,調冀州兵來洛陽,是爲了防止再出現這種需要用兵的時候,手頭沒有可用之兵的情況,這是以防萬一的考慮。

別的不說,宛城那邊的戰事就很吃緊,如果司馬懿真的扛不住要求援,如果洛陽這邊派不出援兵,就只能讓許昌的王凌削弱潁川郡的防禦,帶兵去支援了。

這時候如果蜀賊再有餘力去偷襲許昌的話,一樣有可能造成中原門戶大開的局面。

但手頭如果有冀州兵可以調用的話,問題就不大了。

可陳羣這麼一說,曹叡還真的就想到了前車之鑑——董卓之亂。

漢末徹底崩潰,雖然始於黃巾起義,但真正形成,還是董卓之亂和李傕郭汜之亂,這都是外兵進京後,控制了皇帝,釀成的惡果。

雖然曹叡自覺不是漢獻帝之流,河北也是經過曹氏三代經營的地方,不存在一言堂的割據勢力。

但如今夏侯尚把自己最後的禁衛都帶走了,曹叡身邊並沒有兵馬護衛,這要是帶兵入洛陽的冀州郡兵將領有什麼個人野心,那事情也麻煩的很。

因此,曹叡猶豫了再三,最終還是聽從了陳羣的建議,拒絕了劉曄的建議。

而劉曄對此,也沒有說什麼,默默的嘆口氣,退下了。

劉曄也沒辦法,他已經盡職盡責了,但.身爲前朝宗室後裔,隨着信任他的武皇帝和文皇帝相繼駕崩,劉曄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

畢竟,西邊的那個蜀漢,在某些人眼裡,那也是漢啊!!!

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087章 應對第587章 處罰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714章 雪災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831章 議策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638章 身後事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1051章 戰略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984章 聯姻第533章 善後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374章 滇馬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242章 楊儀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933章 魯陽第802章 援兵第871章 滲透戰第613章 進攻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189章 置地第47章 曹仁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1184章 急襲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227章 和談第1043章 升官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744章 掛帥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35章 酒之事第931章 勸說第753章 餿主意第68章 試探第43章 輸了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1180章 衛氏第586章 險計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74章 密謀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546章 糾纏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954章 不對勁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93章 投石機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956章 影響第430章 任免第1030章 另一路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1067章 戰長沙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162章 賣馬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5章 兄長第423章 鏖戰第326章 關興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279章 江東密議
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087章 應對第587章 處罰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714章 雪災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831章 議策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638章 身後事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1051章 戰略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984章 聯姻第533章 善後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374章 滇馬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242章 楊儀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933章 魯陽第802章 援兵第871章 滲透戰第613章 進攻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189章 置地第47章 曹仁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1184章 急襲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227章 和談第1043章 升官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744章 掛帥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35章 酒之事第931章 勸說第753章 餿主意第68章 試探第43章 輸了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1180章 衛氏第586章 險計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74章 密謀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546章 糾纏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954章 不對勁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93章 投石機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956章 影響第430章 任免第1030章 另一路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1067章 戰長沙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162章 賣馬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5章 兄長第423章 鏖戰第326章 關興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279章 江東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