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對內整治

真的,這年頭,世家和世家之間,也是有差距的。

有些目光長遠的世家,比如琅琊王氏,清河崔氏,不管他們做出的決策到底是不是對朝廷有利,但起碼對自己的家族,肯定是有利的。

但有些世家的決策真的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比如這些北地秦州世家們,他們這次就真的失算了。

這次羌人的叛亂,雖然不是他們煽動的,但坐視不管,引發秦州三郡陷落,導致他們也不得不退守天水郡賺是肯定沒得賺了,沒賠太多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

張溪聽完了姜敘的講述,明白了這次羌人叛亂的前因後果後,對這幫世家們的遭遇,還真的又樂又恨。

樂,就是純粹的幸災樂禍!

本來張溪就看不上這年代的大部分世家們,如今看到他們自找倒黴,當然得幸災樂禍。

恨,是對這些世家們只顧私利的做派表達憤恨。

這幫世家,就爲了一點錢糧,可以置三郡百姓的生死存亡於不顧,讓三郡陷於戰火.特麼但凡他們早點出手幫忙,三郡百姓也不至於被羌人劫掠,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因此,當諸葛亮帶領主力大軍,也同樣進入冀縣後,張溪的第一件事,就是攛掇諸葛亮,藉此機會,收拾一下這些秦州世家們。

當初爲了北伐順利進行,對本地世家採取了安撫的策略,如今看來,是不妥當的。

這幫世家就是一羣白眼狼,不趁機除掉一批,以後這種事情還可能再發生。

真的,張溪不是不允許世家的存在,但這些世家得有個底線。

自己內部怎麼鬥都行,面對外族入侵的時候還存小心思,殺多少都不嫌多。

自己內部怎麼玩也行,但不能牽扯到一州百姓,如果百姓活不下去了,那麼這些世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這就是張溪對世家的態度。

非要舉例說明的話,同是東晉時期琅琊王氏的傑出子弟,張溪可能更加欣賞王導,而討厭王敦。

雖然王導的私心也不少,但他至少知道個內外,也有些底線,寧可衣冠南渡也不與異族同流合污。

可王敦不同,雖然也有匡扶社稷之功,但他爲了權利鬥爭,可以輕易的發動內部叛亂,把百姓牽連入戰火。

其實這倆嚴格說來,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但這個時代下,世家已經是很難在短期內消除掉他們影響力的存在了,張溪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多一些王導,少一些王敦。

張溪的愛恨,就是那麼簡單直接,因此當諸葛亮進駐冀縣後,張溪直接一狀告到諸葛亮面前,讓諸葛亮藉機收拾一下這些所謂的“世家大族”們。

可諸葛亮不能跟張溪那樣,想的太過簡單。

政治這個東西,它就是個妥協的藝術雖然諸葛亮不知道這句話,但不代表諸葛亮不懂這裡面的道理。

嚴格說來,秦州世家們這次的做法,確實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但他們的做事方式,多少還是有點底線的。

他們沒有親自下場煽動羌人造反,已經算是有節操的表現了。

這年頭世家是什麼德行,諸葛亮太清楚了,但問題是,這年頭世家依然有效的掌握着輿論權,知識解釋權。

在這兩項權利沒有徹底剝離前,想要徹底解決世家的問題,根本不可能。

諸葛亮只能是私下婉言寬慰張溪,告知張溪這裡面的難處.你要樹立個把典型懲治一下,那沒問題,這次羌人作亂鬧得這麼大,諸葛亮也必須找只雞殺一下,不然不足以震懾這些世家們。

但你要把他們都幹掉.這太難了,對地方穩定也沒有任何好處。

經過諸葛亮的再三勸說,張溪也是在沒轍了.諸葛亮說的,他都懂,但他就是覺得憋屈。

可這又能怎麼辦呢,比張溪更憋屈的,是這個時代的百姓,可如果張溪真的把事情鬧大,把這些世家們全都剷除了,信不信第一個罵張溪的,還是這些百姓。

時代的侷限性就在這裡,張溪沒有辦法改變的。

既然如此那就商量一下吧,抓哪隻雞出來宰一下!!!

這話說得的,諸葛亮都無語了.趕緊打發走張溪,讓他別摻和這裡面的事兒。

抓哪隻雞也是有講究的,不是你張元長看誰不順眼就能直接宰了的.這事兒啊,還是諸葛亮自己來吧,讓張溪參與進來,那纔是真的容易壞事呢。

再一個,諸葛亮也沒那麼簡單的就打算放過這些世家們,在那隻雞的剩餘價值壓榨完之前,還不會那麼輕易的下手。

因此,隔天,冀縣城內就有消息靈通人事傳言,此次平定羌亂後,諸葛丞相有意追究秦州各級官吏的失察之罪。

這不是什麼讓人意外的事情,如今羌人叛亂鬧的那麼大,總該有個人出來背鍋負責.只是這人到底是誰,可就不好說了。

誰都不想這種鍋落到自家的頭上,可四大世家們也都知道,這事兒,多半最後還是會落到自家子弟的頭上。

誰讓秦州地區,四大世家的勢力最大,族中子弟擔任州郡官職最多呢。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在這場叛亂中,表現出自己站在朝廷的一面,幫助朝廷儘快的結束這場叛亂,那麼在戰後,諸葛亮要追究,他也沒有足夠的藉口和理由。

是的,世家們也不蠢,他們都知道這個倒黴催的流言就是諸葛亮本人放出來的,但你要是真的把他當成一個流言來處理,那纔是真正的自找倒黴呢。

羌人作亂,你丟失的可能只是財物錢糧,但不把諸葛亮當回事,那你全家都可能直接丟失掉,而且還沒人同情你!

諸葛亮在這方面的手段,蜀地世家是早就領教過了,也早有傳言流傳到了西北北地世家可不願意用全家前途,去驗證一下這個流言的真僞。

因此,當諸葛亮進入冀縣後,天水郡各縣的世家們,也紛紛開始了自己的“自救”行爲。

在冀縣的世家,主動找到諸葛亮,願意提供一些錢糧,甚至是羌人的情報,而分佈各縣的世家們,也都紛紛找到各縣主官,願意出錢出力的幫助守城,甚至有些羌人圍城較弱的縣城內,世家都派出族內子弟,冒險出城,前往冀縣傳遞情報求援。

短短的幾天時間裡,諸葛亮就收穫了不少的羌人情報,從羌人士兵的分佈情況,到羌人內部之間的關係矛盾,諸葛亮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真的,這一刻,諸葛亮都有了跟張溪一樣的心思。

錢糧也就算了,這些世家有的是,不在乎這個。

但特麼這麼多,這麼詳細,這麼精準的情報,要說你們這幫世家跟城外的羌人之間沒有勾連,鬼都不信吶。

還真的不如聽張溪的勸諫,索性勸藉故幹掉得了好吧,諸葛亮也就這麼想想,實際上,還是不能這麼做的。

忍住氣,耐住性子,找來了張溪,龐統,龐德,馬岱四人,開始商議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張溪,龐統,龐德可以理解,但最後一個參與會議的人,諸葛亮選擇了馬岱而不是姜敘。

這也是有理由的。

一方面,姜敘身爲秦州刺史,這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撫民心,出面去應對秦州世家的“示好”,穩定冀縣城內的秩序。

另一方面,姜敘到底是有丟失州郡的罪過的,在叛亂沒有徹底平定前,姜敘還是有罪之身,不能不做出相應的懲罰。

而馬岱作爲武將,跟隨其兄馬超久在西北,論起作戰,馬岱比姜敘更加適合。

如今已經是十一月的下旬,轉眼就到十二月了,秦州的雪倒是下過兩場了,但每次都下不到半天就停.諸葛亮的想法,是不是可以趁着今年冬雪不大的機會,主動出擊,正面擊破這些作亂的羌人,收復州郡。

這個事兒吧,其實在座的諸位,都不是很吃的準。

這幾年,西北地區的氣候很奇怪的。

有時候吧,從十月下旬開始就下雪,能斷斷續續的下一個月,到了十二月份反而天天放晴,甚至還有可能有提前回春的跡象。

但你要真信了這個天氣,出去播種莊稼,那麼一場氣溫突降下來,種什麼都得凍死。

有時候呢,到了十二月都不會下雪,但也可能一夜過後,連着下個十幾天的鵝毛大雪,一直下到連門都被堵上的程度。

所以啊,誰也不敢保證,這個時候沒怎麼下雪,之後的作戰期間,就也同樣不會下雪。

這要是出兵索敵沒多久就還是下雪,大軍鋪開了出去,一時間收不回來的話那倒黴的可就不僅僅是羌人了,自己人一樣受不了。

所以啊,穩妥期間的做法,還是暫時屯兵冀縣不動,又或者只驅散天水郡內的羌人部隊,守住天水郡邊境,等到開春,再做打算。

可這麼一來,也有個問題——這幫羌人要是趁着冬日降雪,劫掠之後往草原上一躲,躲到開春.那怎麼辦?!

劫掠的羌人身上也沒帶着印記,這些人撤回草原後,誰也找不到他們。

等到開春後,漢軍主力收復失地,兵臨草原先不說在草原上尋找這些羌人部落作戰多不容易,就算真的找到了,漢軍總不能跟羌人似的,見人就殺吧?!

諸葛亮還沒有鐵石心腸到這個地步,更別說諸葛亮還打算順勢收攏羌人之心,更加不能濫殺無辜了。

如今出兵,擊破羌兵,不僅能示之以威,還能爲將來“服之以德”做準備。

但開春後出兵,最多就是收復失地,安定漢人百姓之心,對羌人,連示之以威都不一定能做到,更別說什麼“服之以德”了。

思來想去,諸葛亮還是決定採納龐統的建議,冒險出城索敵,尋找到羌兵主力,一戰以定勝負。

雖然有些冒險,但,成功後的收穫也是最大的。

就在諸葛亮準備下達軍令,讓全軍出城開拔的時候,姜敘突然來報。

隴西諸郡的羌人在南安郡完成了集結,人數約有十五六萬,全軍正朝着天水郡西縣的方向逼來。

諸葛亮和龐統都傻眼了還能有這樣的好事兒,自己送上門來找死?!

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68章 試探第498章 原因第813章 撤軍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702章 託孤第874章 杜約第38章 《隆中對》第1135章 接應第884章 戰後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256章 鍊鐵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43章 輸了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874章 杜約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882章 破城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055章 水戰(三)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321章 石苞第418章 疲兵計第1056章 水戰(四)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030章 另一路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302章 于禁第8章 年底酒宴第12章 秘方第1159章 分工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619章 誤判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68章 試探第1035章 攪混水第73章 調令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363章 議策第1253章 拖時間第518章 二將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533章 善後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13章 吹牛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487章 佔便宜第945章 撤軍第871章 滲透戰第1058章 過江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25章 借將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519章 攻略西營
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68章 試探第498章 原因第813章 撤軍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702章 託孤第874章 杜約第38章 《隆中對》第1135章 接應第884章 戰後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256章 鍊鐵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43章 輸了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874章 杜約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882章 破城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055章 水戰(三)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321章 石苞第418章 疲兵計第1056章 水戰(四)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030章 另一路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302章 于禁第8章 年底酒宴第12章 秘方第1159章 分工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619章 誤判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68章 試探第1035章 攪混水第73章 調令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363章 議策第1253章 拖時間第518章 二將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533章 善後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13章 吹牛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487章 佔便宜第945章 撤軍第871章 滲透戰第1058章 過江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25章 借將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519章 攻略西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