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

太谷城的南北兩門處,焰上雲天。太谷縣外以繁華著稱河東的南北集市,全都陷入了火海之中,天空中都因此泛起了一片血光。

而煙火不及的黑暗裡,正有數以千計的遼國戰士潛伏。

蕭十三並不在營地中或是附近,在開戰之前,他便已經悄無聲息地帶着一小隊親兵潛至了城牆近處。他要親眼見證他麾下的兒郎攻上太谷縣城的城頭,直至將韓岡擒拿到他面前的一幕幕。

但戰局的發展讓他出乎預料,宋人並沒有爲南北兩處先行開始的進攻吸引去所有的注意力,當出戰的其餘各部剛剛潛近城下,便立刻受到了城上的攻擊。

“城裡的南蠻子發現了?!”

“箭聲好急!”

隨行蕭十三的將校和幕僚中有了一絲慌亂,任誰看到原本黑暗如墨的城下,轉眼間便被火光照亮,都會感到一陣心悸。那數千精銳豈不是都成了跑到太陽底下的老鼠,馬前的兔子——自尋死路?

“南人有句話叫做驟雨不終朝,長不了。”蕭十三不見慌亂,氣定神閒的風範讓許多人羞愧不已。

但半刻鐘後,絃聲依然。

一刻鐘後,仍不見停歇。

兩刻鐘後,絃聲終於稍稍緩了一點,但也變得更加擁有節奏。甚至詭異起來,長長的一段停頓之後,又在剎那間突然變得激昂猛烈。

蕭十三變了臉色,只要熟悉戰陣的,都能從其中聽到陷阱的痕跡。

“城裡的宋軍到底有多少人?!”

“誰派的攔子馬?!”

不止一人狂怒出聲,那樣密度的箭矢,絕不是三五千人就能做到的。在這樣的箭雨下,出擊的兒郎究竟傷亡了多少,很多人甚至不敢去想。

“宋人肯定是將平民都徵發了上來。”

“不可能,平民百姓哪有這麼快就進入角色的?要真是這樣,以南朝的人口,誰還敢招惹他們?!”

兵貴精不貴多,民兵鄉勇很多都是上了戰陣就會腿軟,再多也派不上大用場!但只聽那急促卻穩定的絃聲,又怎麼可能是平民百姓能做到的。

蕭十三雙手緊緊握着拳頭,眼中尤閃着堅定地光芒。

他手上還有一支真正的精銳,也是他打算用來破城的依仗。大約兩千人的精兵,主力身穿重甲,手持硬弩,與城頭對射,前面還有人拿櫓盾來抵擋破甲重弩。等到了城下,隨行的未着甲的勇士就可以援梯而上,用最快的速度奪佔一截城牆。

在蕭十三最初的計劃中,當第一批攻城的隊伍找出了宋軍城防上的弱點,第二批攻城部隊將會立刻投入進去,不給宋人以喘息的機會。

他相信自己的人,他也確信自己的判斷。宋軍密集如狂風驟雨的射擊不可能持久,士兵們的體力遲早會消耗殆盡,只要在合適的時機投入一批生力軍,便能攻下太谷,擒下韓岡!

夜色下,一切都給模糊了。

兩丈三丈的城牆是永遠不會看不見的,但在城頭上,卻分不清城下的士兵誰更加精銳。

只要有人配合,宋人很難分辨得出主攻的方向,直到精兵登城的最後一刻,纔會明白過來。

人,已經出發了。蕭十三靜靜地等待着。

可能是發現了新一批的攻城軍來了,城上箭矢的弦鳴再次急促起來。

蕭十三一直用千里鏡追逐着他最信任的兒郎,縱然在夜色下只是一片蠕動的黑影,但也看得清楚他們正在穩定地向着城牆接近。

“箭矢並不總是管用!”蕭十三欣喜地想着,也更加熱烈地盼望着。

只是突然間咚的一聲響,像是遠處有重物墜落,隨風而來,並不響亮,卻使得蕭十三一陣心慌。

那是牀子弩的射擊聲!

至少是雙弓合一的牀子弩。

代州和幾處軍寨的牀子弩的試射,蕭十三和他手下的將領們都見識過了。就算沒有舊年喪生在澶州的蕭達凜,宋軍至寶的威力也讓他們心驚肉跳。

那三十多架大小牀子弩和形如長槍的鐵箭,都被各部給瓜分。但也讓蕭十三等人牢牢記住了牀子弩發射的聲音。

咚的一聲接着一聲響,在蕭十三胸腔中帶起了一記記重音。

爲何宋軍最可怕的利器會在這時候投入使用?!

這完全不用多想。

“回不來了。”

蕭十三哀嘆着。

……

如同石頭落水的牀弩弦鳴,時不時便響起一聲。每一次響起,很多時候,就是一名或幾名遼國的精兵被串成了肉串。

韓岡之前讓人匆匆修了敵臺,只是用木料草氈和泥土搭起的簡易建築。本是打算將上弦機放在馬面上敵臺中,但經過計算,要保證足夠的射擊速度,給神臂弓上弦的人數就必須相當於弓手的兩倍,這樣一來,敵臺的空間就顯得太小了。

不過對於牀子弩來說,敵臺上的空間並不算小,足夠放下最大號的八牛弩——牀子弩的大小本就是要配合城牆的厚度——依靠城中的工匠,用木條加木輪,用了一天的工夫,就打造出了可以在軌道上旋轉射擊的牀子弩底座。雖然不能用得長久,可支撐三五天也足夠了。

而這樣一來,牀子弩便能輕易攻擊到城牆近處的敵軍,而不僅僅是瞄準遠處的敵人。這也讓太谷城的防禦力又上了一個臺階。

太谷知縣諂笑着讚不絕口:“樞密來太谷不過數日,便把縣城打造成金城湯池一般。有此城池,就是遼賊再來十萬又能如何?”

韓岡搖搖頭,“比之統萬城還差一些。”

韓岡舊年快離開陝西時,曾去參觀過赫連勃勃所修建的統萬城。那座矗立在無定河的古城,雖然被太宗皇帝譭棄,但依然可以從殘跡中看到那統御萬邦的萬千氣象。

統萬城之所以號稱堅不可摧,爲數百年來無定河流域的第一名城,讓趙光義將其視爲另一座太原而乾脆了當地譭棄,不僅僅是因爲修建時曾以鐵錐刺牆來檢驗城牆硬度——鐵錐入牆一寸則殺工匠,入牆不及一寸則殺錐牆的士兵——而是因爲城牆的結構安排合理。

統萬城城牆的馬面密集且向外突出於牆體甚多,攻至城下的敵軍,攻城牆則同時受到兩面馬面的投射,攻馬面,則臨近的馬面則可以支援。這樣的佈置,就算城牆不高不厚,也能使得城防固若金湯,何況統萬城牆光是殘基都有五丈,最高處甚至有八九丈,厚也有七八丈,比之東京城也絲毫不遜色。

太谷縣城的佈置,韓岡有幾處是學習了統萬城,也曾想過太谷縣的城防若是能如統萬城十分之一的水平就好了。

只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見識有限,好些個官員都不知道韓岡所說的統萬城究竟是哪裡的哪一座。不過並不妨礙他們帶着諂媚的笑容,來奉承韓岡的“謙虛”。

韓岡聽得膩味了,揮揮手讓他們住了口。

今夜可以算是過去了。

夜戰無功,想必蕭十三不會再蠢到將腦袋繼續往牆上撞。但韓岡不會這麼說出口,誰也不能保證會不會有意外。甚至必須更加小心纔對。

“傳令下去。令四壁各部加強防備,決不可有絲毫鬆懈。天亮前人心思睡,是危險的時候,不要辛苦了一夜,最後功虧一簣!”

韓岡的吩咐讓所有人悚然而驚,連忙應聲答諾。幾名將領也分頭趕去城池四壁,去檢視和督促守軍不要懈怠下來。

但韓岡的口氣又稍稍緩和了下來,環顧左右:“不過要是今夜無法登城,那遼賊到了明天,也就很難再組織起第二次進攻。”

幕僚們人人點頭,下面的幾個參與過軍議的文官武官們也同樣點頭。

之前制置使司之中,已經對戰局發展的各種可能性進行過了推演。如果不能順利地攻下太谷城,且敗得乾脆利落,那麼遼人決不會蠢到再把腦袋往石頭上撞,肯定會清醒過來,明白自己的攻城水平到底有多差勁!——絕不是依靠時運得了代州、石嶺等軍城要塞就可以自大起來的。

接下來,遼人要麼退回北方,要麼乾脆再南下去攻擊北上的援軍。如果蕭十三信心不墮,又能控制得住他手下的兵將,多半會是後者——接連攻城不克,他肯定是不甘心的。

只要遼人能消滅了北上的援軍,讓河東的宋軍失去了野戰的能力,就是韓岡也絕無回天之力了。只能放任遼軍肆掠河東。

不過韓岡之前一系列的命令,並讓章楶去統領全軍,都是爲了讓他們在與遼人的交戰中保全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能拖住疲憊不堪的遼軍,結果只會更好。

當然,退回去整備攻城器具,以期捲土重來,這同樣是個選擇。但那樣的話,至少要十天以上的時間。這樣的話,可就是讓韓岡稱心如意了。

就韓岡的角度來說,他最希望遼軍能在太谷縣中多留一陣,這樣全殲蕭十三所部當不是幻想。雖然河東一路喪師辱國,吃了大虧,不過大宋的核心力量並沒有受到多少傷害,甚至還沒有動員起真正的力量。

一旦遼國西京道的主力被全數殲滅,如果有朝廷的支持,韓岡他甚至敢直接去進攻大同,直逼奉聖州【張家口】。那可是擊垮遼國的千載良機。就不知道能不能得到這個機會了。

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下)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中)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下)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一)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三)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三)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變故(十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
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下)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中)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下)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一)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三)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三)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變故(十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