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

遠隔數十里之外,張守約還在用力敲着戰鼓。戰鬥打響到現在,年近六旬的老將呼吸已變得很急促,汗水在褐色的肌膚上流成小河。刺骨的寒風中,赤裸的肩膊上熱騰騰的白氣冉冉而起。可雙臂灌注在鼓槌上的力量依然能撼動山嶽,敲擊出來的鼓聲仍舊驚天動地。

“給我殺!”

鼓聲下,張守約興發如狂。四十載從軍,無數次上陣,張守約不知多少次的在鼓聲中穩步上前。一名名西賊倒在他的槍下,一面面戰旗落在他的腳邊,震盪的軍鼓就是張守約的另一顆心臟,在戰場上,鼓聲一響,便能讓他的血脈沸騰如煙。

谷地中,兩軍激戰正酣。一陣陣的箭雨猶未停歇,時時刻刻都有戰士們中箭後的悶叫。一隊隊鐵鷂子不斷輪換着從兩翼衝殺上前,向宋軍陣地拋射出一陣箭雨之後,又轉身退回出發點。而帶甲步兵的步跋子則在正面整列上前,與宋軍的弩弓對射着,以保護騎兵在迴轉的途中不受攻擊。

弩箭從弦上勁射而出,一連串的慘叫隨即在目標處響起。党項人的戰術,在宋軍箭陣之前,卻並無太大意義,步跋子和鐵鷂子的隊列中,被箭矢鑿出了一個個缺口。宋人恃之爲金城湯池的箭陣,只要陣列成型,便能讓任何敵軍飲恨。論起射術,關西男兒不在党項之下,論起兵械,宋軍的硬弩全無敵手。

不過交戰至今,弩箭的發射速度已經漸漸慢了下來。縱然張守約率領的兩千兵皆是秦鳳路上有數的精銳,也吃不住連續不斷地射擊所消耗的大量體力。

宋軍所用硬弩,力道往往有三石之多,而戰弓也是在一石上下。給弓弩上弦,消耗的體力極大,普通的士兵往往張滿弓射出十幾二十箭後,便手足痠軟,無力再起,這也是爲什麼一壺箭矢只有二十支上下的原因。如果戰弓只拉開一半幅度,的確能多射幾箭,但這樣射出的長箭都是綿軟無力,除非擁有極其精準的射術,能直接貫穿敵人的要害,否則就只能在敵軍的盔甲上聽個響。至於硬弩,卻只有拉滿一個選擇,每次用上三百斤的力道上弦,即便是用的腰腿全身之力,也沒有幾人的體力經得起這樣的消耗。

張守約很清楚,參戰的每一位宋軍將校都很清楚,這樣的相持持續下去,輸得肯定是兵力匱乏的一方。兩千對一萬,意味着党項人可以輪換上陣,而宋軍只能咬牙堅持下去。

張守約苦惱地考慮着,在他面前的選擇很多,可卻沒有一個穩妥可靠、能讓他將手下的兒郎們順順利利帶回甘谷城選擇。

退無可退,進無可進,如何破局?!

……

勝利彷彿唾手可得,禹臧榮利強忍住心中的激盪。

身爲鎮守西夏西南邊陲,依附党項的頭號吐蕃大族——禹臧家下一任族長的有力競爭者,禹臧榮利一直暗中對自少年時起便光芒四射的兄長禹臧花麻,有着很強的競爭心理。同爲新一代中的佼佼者,禹臧花麻卻始終牢牢地壓在禹臧榮利之上,更得族中長老和族人們的喜愛。也因此禹臧榮利對軍功的渴求,對壓倒兄長的期望根深蒂固,願爲之付出任何代價。

今次是禹臧榮利第一次統領大軍,本想着從甘谷城中騙出幾個指揮爲自己添些軍功,卻出乎意料的釣出了張守約這尾大魚。

兩百多步外地紅色大旗上,黑字金邊的“張”字,炫花了禹臧榮利的雙眼。老將張守約在秦鳳路上威名顯赫,即是秦鳳路都監,又是甘谷城的中流砥柱,若能將其一戰擊殺,提着他的首級趨往甘谷,那座雄城亦當不攻自破。潑天地軍功近在咫尺,讓禹臧榮利興奮莫名。

一切都近在咫尺。

張守約近在咫尺,勝利也近在咫尺,而禹臧家的家主之位,也同樣的近在咫尺。

只是宋軍的抵抗還在繼續,上前衝擊宋軍箭陣的馬步兩軍,都在不停地承受着巨大的傷亡。

“讓撞令郎再上去衝一下。”禹臧榮利清楚,沒有一個將領會反對這個命令,漢人不是講究着以夷制夷嗎,撞令郎就是以漢制漢的產物,“只要能衝破了宋人的箭陣,入了甘谷之後,任其快活三日。”

撞令郎聽命衝了上去,這些漢人中敗類,沒有氣節,沒有尊嚴,在党項人手下連性命都不能自主,但讓他們劫掠同胞,卻是個個都爭先恐後。

望着前方重新激烈起來的戰線,禹臧榮利輕提繮繩,馭馬前行。

“少將軍!”親衛不知道禹臧榮利的想法,直以爲他打算親自去衝擊敵陣。

“擊鼓!”禹臧榮利的命令隨即下達,他在戰鼓聲中放聲大喝:“拔旗!中軍前進五十步!全軍給我聽好了!斬下張守約的首級,入甘谷之後,十日不封刀!”

……

張守約還在苦思一個出路,但党項人並沒有等他想出個眉目。對面鼓聲已經響起,擊鼓進兵同樣也是党項人的習慣。原本位於一百五十多步之外的西夏將旗,這時開始緩緩推進,在西賊的歡呼聲中,前行了五十步後,又定了下來。

老將軍死死地盯着百多步外的那幅白色將旗,旗幟之下的身着全副甲冑的將領,必是西賊主將無疑。將旗的前移,意味着中軍本陣的移動,代表下一次攻擊即將展開,同時也證明接下來的攻擊將更加猛烈。

一萬党項精兵隨着鼓聲開始怒吼,他們的吼聲在河谷中迴盪,攻勢一如張守約所料,突然猛烈起來。前面的撞令郎已經讓守在戰線上的將士手忙腳亂,而現在,一隊隊鐵鷂子又開始不顧傷亡,不斷上前衝擊着宋軍弩手們的陣地。體力消耗大半的弩手已經跟不上鐵鷂子突擊的節奏,兵力上的劣勢逐漸的暴露出來。防線正在崩解,如同抵禦着洪水的長堤,在千軍萬馬掀起的狂濤中一段段的崩塌瓦解。

“都監!”王君萬大步上前請命,“讓末將去取那賊將的首級!”

張守約低頭看看王君萬,年輕英俊的騎兵指揮使的眼神堅毅中透着悲壯。張守約又擡頭看看一百一十步外的敵軍將旗,他慢慢搖頭,在鼓聲中突地哈哈狂笑,大笑聲中透着解脫般的輕鬆自在:“用不着你啦!……”

張守約甩手將鼓槌丟給就站在一邊的鼓手,讓他保持節奏,繼續擊鼓。自己在得力部下的滿頭霧水中橫裡走了幾步,左手向後一伸,甘谷城的張老將軍沉聲道:“拿神臂弓來!”

一張形制有些奇異的硬弩,隨即被親兵用雙手遞到張守約掌中。

“以檿爲身,檀爲弰,鐵爲登子槍頭,銅爲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爲弦”,雖形爲弩,卻名爲弓——神臂弓!

比起過去的弩弓,神臂弓的前端多了個圓形鐵環做成的腳蹬。有着這腳蹬,就用不着踩着弩臂上弦,自不用再擔心踩壞弩弓,所以弩弓的力道可以造得更大、更強,普遍達到了四石到五石。這是去年,由蕃人李定獻入朝廷。天子趙頊試射過後,親自取名做神臂弓,並下令軍器監加急督造,以期能儘速下發部隊。現在張守約手中的這柄神臂弓,正是新近下發到關西諸路的第一批。

一百一十步,這個距離對於長箭來說,除非是順風,而且是颱風,纔可能飛到那個距離。對舊式的弩弓來說,也是處在失去了殺傷力的極限射程上。可如果用的是神臂弓,一百一十步卻是已經進入了有效的殺傷半徑——神臂弓的最大射程,可是達到了三百步!【注1】

神臂弓被遞到手中時,已經提前被上好了弦。搭上了木羽箭,張守約舉起了硬弩,跟着張守約一起,一個都的神臂弓手齊齊上前,也同時將目標對準了敵將。超過一百具的神臂弓,這是張守約現在最大的依仗。

對準敵將瞄了又瞄,張守約一聲令下,自己也隨之扣下了牙發扳機。

百十弦響和爲一聲,百餘短矢同時射出,一片飛蝗直撲敵軍將旗之下。

勝利就在眼前,但禹臧榮利的眼中只剩下一片血紅。與他同站在大旗下的親兵,和禹臧榮利一起,被百十支利矢,紮成了一隻只刺蝟。已經仰天躺倒,臉上插着七八根短矢的禹臧家新生代的右手,仍不甘心地高高舉着,可轉眼就落了下來,連同他的野心,一起砸到了地上。

神臂弓在秦鳳戰場上的第一戰,便是以斬將破敵拉開了序幕。

隔着一百一十步,根本看不分明對面的情況。但轉眼間敵軍大旗下已是一片慌亂,那名身穿一身硬甲的敵將不見了蹤影,張守約眼定定盯着看了半刻,終於確信自己或是其他神臂弓手的確射中了目標。

“當真是神兵利器!”張老將軍撫摸着還有些毛刺沒有磨去的弩身,對這張神臂弓愛到了極點。

敵陣中傳來的號角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萬餘西賊,便隨之向北潮水般地退去。張守約整個人都放鬆下來,終於是贏了。但當他看到騎兵指揮的傷亡數目,心情就又變得很糟。

四百騎兵戰死有八十多,剩下的幾乎是人人帶傷,其中重傷的超過一百。張守約很清楚軍營中醫官的治療水平,今次受了重傷的一百多名精銳騎兵中,能有一半活下來就不錯了。

張守約咬着下脣,最後嘆道:“都是些好漢子啊!”

注1:宋代的一步長爲五尺,相當於現在的一米五。在《武經總要》的記載中,神臂弓的射程能達到三百步,也就是四百五十米,這點值得商榷,很可能是特例。不過在《宋史·張若水傳》中,有七十步連續洞穿鐵甲的記載。從這個數據來推算,在一百一十步的距離上,神臂弓應該還能保持一定的殺傷力。

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一)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四)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箭(七)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三)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七)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八)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
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一)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四)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箭(七)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三)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七)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八)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