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

曾孝寬看着韓岡,一時無言。

曾孝寬的反應,讓韓岡疑雲頓起,“令綽,可有何不妥?”

曾孝寬搖頭嘆道,“難怪子厚不說,反而推給我。”

韓岡心中一凜:“爲何?”

曾孝寬又仔細地看了看韓岡的神色,確認了他的確是不知道,方說道:“玉昆可知《竹書》?”

韓岡想一下,從記憶中找到了相近的書名,“《汲冢竹書》?”

《汲冢竹書》又名《竹書紀年》,簡稱《竹書》。

曾孝寬緩緩點頭,“正是此《竹書紀年》。”

韓岡訝異道:“不是說已經散佚了嗎?”

《竹書紀年》記載了三代之史,有自黃帝至魏安釐王近兩千年的記錄。當年西晉是於墓冢中初現,就已經引起了轟動,由朝廷遣派名儒去整理。

但自西晉至今,凡八百年,當年整理出來的文字,完全散佚無蹤。韓岡這些年來讀書讀史,當然聽說過《竹書紀年》的名頭,也見過一些僞造的版本,卻一直無緣得見真本。

“的確是散佚了。”曾孝寬點頭,“但現在又出現了。”

韓岡疑惑道:“以前也是出現過,可都是僞作啊。”

“是啊。”曾孝寬道,“之前世間所傳《竹書》,皆被考訂爲僞作,故而《總目》不載。”

景佑元年,仁宗初親政,爲了強化自己的聲望,體現其文治之功,故而仿效太宗、真宗,召集文臣,爲崇文館中藏書編纂了一大型書目,名爲《崇文總目》,總計編入文獻三千部,三萬餘卷。

在這《崇文總目》中,並沒有《竹書紀年》。倒是《崇文總目》出現太早,並沒有涉及到如今流行於世的書籍,又收錄佛道的經文,如今越來越讓儒生們詬病,尤其是如今掌握朝廷的宰相對佛道並不感冒,又見到如今因對儒家經典的新註釋,而風起雲涌的新著作越來越多,一直都有心重新編纂一部書目出來。

韓岡明白過來,冷笑道:“所以現在又有了一部新的?”

借古非今,這是常有的事,僞造一本古書,杜撰一則典故,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前有被時人認定爲王肅僞作的《孔子家語》,後有蘇軾在禮部試時杜撰的帝堯典故。重編《竹書紀年》,來非毀朝廷,韓岡都不覺得奇怪。

曾孝寬正色道:“最近一個月才問世,在江南剛剛流傳開來。我已經看過,能說得上是有根有據,可以確定絕非僞作。”

“爲何如此肯定?”韓岡沉聲問道。

任何一部古書,在散佚後重新問世,肯定會帶來是否是僞作的爭議,絕不應該像曾孝寬這樣,說得這般絕對。

曾孝寬緩緩道:“《竹書紀年》早已散佚無存,只有在一干文獻中能找到隻言片語。”

韓岡隨即打斷了曾孝寬的話,問道:“是有人將這些文獻中的隻言片語給整理出來了?”

“的確是。”曾孝寬點頭。

韓岡追問:“誰?”

“呂升卿。”

韓岡臉色陡然一變。

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呂家兄弟的名字了。

自從圈禁了天子,太后又退居宮中之後,兩府徹徹底底地控制了朝廷。

呂惠卿在新黨中的名望雖高,但只要兩府不想讓他上來,他就絕沒有機會出頭。

故而呂惠卿也只能沉寂下去,而原本攀附他的新黨人衆,也在看不到前途之後,紛紛散去。

呂升卿才名雖不如乃兄,其實學問根底很深,新學的三經新義裡面,有他很大一部分功勞。

即使是章惇、韓岡,都不會覺得呂惠卿還能有什麼危險了。

可如今呂惠卿雖給兩府死死壓在京外,呂升卿卻突然間把《竹書紀年》搬出來。即使用腳趾頭來想,韓岡都不會認爲這是呂升卿閒極無聊,開始準備將餘生放在學術上了。

韓岡皺起眉,按他的記憶,《竹書》上對共和的記載,的確是與《史記》不同。

這是他過去曾經做過的事,從本質上基本沒有區別。

用一個可以證明的確鑿無疑的證據,去打倒爲世人認定的事實,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權威。

從瓊林苑華觜崖上的伽利略實驗,到之後用腐草化螢、螟蛉義子等古人的認知錯誤,來爭奪經典的詮釋權,再到直接掘出了甲骨文,將拿着《字說》,興沖沖地要確立新學地位的王安石給砸得暈頭轉向,都是韓岡使用這等手段的結果。

只不過,這種手段,看起來已經被人給學去了。

“呂升卿怎麼說?”韓岡冷靜下來,帶着笑問道,“是說周召共和並非是周公召公並立,而是共伯和幹王位?”

共和一直都有兩個說法,按史記記載,是“周厲王殘暴,爲國人推翻,其時天下無主,故而周公、召公共同秉政,號爲共和”。但另有一個說法,是周厲王死,天下無主,共伯和爲諸侯推舉,暫攝王位——所以名爲幹王位——其中共伯和是周王室所封諸侯,封於共國,名和,故而稱爲共和。

韓岡對史料上下的功夫並不算多,但堅持了二十年的學習,至少《史記索隱》和《呂氏春秋》都是精讀過的。

如果只是這點事,還不至於讓韓岡難做。他笑道:“是以史遷的《史記》爲準,還是以今人的《竹書》爲準?”

曾孝寬搖頭,“如果只是這麼點事,還不至於要讓呂升卿掛個名字。呂惠卿又不會未卜先知。”

“還有什麼……”曾孝寬幾番提點,韓岡終是警醒過來,“放太甲於桐宮?!”

曾孝寬點了點頭。

只能是這個!

兩府能夠圈禁天子,其行動的理論根基,就是來自於伊尹放太甲於桐宮的故事。

如果有人證明伊尹方放太甲於桐宮,並非如史記所說一般,那麼失去了大義的名分,被壓制的官僚中,肯定會有人要趁機反彈。

即使兩府掌握了天下軍力,但其執政根基斷了,就等於是缺了腿,會有大麻煩。

文攻武衛,豈可偏廢!

如果只是說伊尹放太甲於桐宮這件事的真僞,之前其實也不是沒有異議。但那些只是從歷代文獻中翻出來的隻言片語,根本不算個事。

但現在是呂升卿整理出了一部《竹書紀年》來,整部書和零散記錄對人們說服力,有着天壤之別。

“還有《史記》!”韓岡道。

韓岡根本不在意哪個是對的。世人引用史料,絕大多數只是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確,而不會去在意史書的正確。

要是以《竹書》爲準,伊尹放太甲於桐宮這個在《史記》中溫情脈脈的故事,可就要變成一出王子復仇記了【注1】。

幸好,《竹書紀年》是新出之書,日後會拿着書中的記載,來攻擊兩府的行爲,在世人眼中,肯定是些唱反調的文人。世間共通的認識,還是以《史記》爲準。

“是,還有《史記》。”曾孝寬道,“我等行事在前,呂惠卿出書在後,所以即使爲人指摘,猶有辯駁之辭。可若是再用共和之語,那世人看了又會作何想法?”

有些事是可一不可再。

前面“放太甲於桐宮”的事撞上,可以說是呂氏兄弟刻意針對——實情也的確如此。但現在“共和”撞上,可就等於是聰明的捕盜拿住了蠢偷兒,被呂惠卿、呂升卿兩人守株待兔的兩府,還有韓岡,肯定是要大丟其臉。

“不能用共和?”韓岡嘆息,這可這是好詞。

“絕不能用。”曾孝寬肯定地說道,“甚至以黃帝爲紀年也不能。”

西方二教,是以其發軔爲紀元,但中國想要仿效卻不可行。不說會被人攻擊是蠻夷猾夏,只是《竹書紀年》自黃帝始這一事,就不免爲人聯想。

“不過年號只能算是末節了。”曾孝寬又道,“從《竹書紀年》事上看,呂惠卿心仍未死,還望玉昆你要小心。”

“多謝令綽你提點,我會注意的。”韓岡點點頭,苦笑道,“想不到呂惠卿真是心如鐵石,難以改易了。”

“他心裡有怨氣嘛。”曾孝寬笑道,“不過現在也只能寫寫書,陰裡刺一刺,做不得大事。”

韓岡道,“可不一定。給他一個機會,他肯定是要興風作浪的。”

“只要京師穩定,他也翻不起大浪。”曾孝寬想着,說,“最好能早些犒賞衆軍,免得爲人所趁。”

朝廷大典,依故事當犒賞百官、三軍。天子大婚,自然是該大賞特賞。但兩府決定,不給天子收買人心的機會,將會在近期,以大議會的名義來犒賞。

按照之前擬定的計劃,半個月後,大議會的第一次籌備會議就要召開,朝廷將會提前幾日以此名義發下賞賜,免得三軍山呼萬歲,爲皇帝慶壽讓人頭疼。

“再早,多半會讓人誤會,是皇帝給他們的賞賜。”

兩府要在軍中提高影響力,要安定軍心,還要避免沉渣復起。這是兩府想要做的。原本計劃得很好,現在卻得改變計劃。

韓岡思忖着:“只是一個呂惠卿,沒必要這般戒備。賞賜差一天兩天,他也做不了什麼。”韓岡衝曾孝寬笑道,“要相信禁軍,相信禁衛。”

曾孝寬又看了看韓岡,覺定不再糾纏此事了,依呂惠卿手中的實力,即使後發制人,政事堂也有足夠多的手段獲取勝利。

“還有。玉昆,”曾孝寬換到了另一個話題上,“你們的那個自然學會的第一次大會也要開了吧?”

韓岡笑得更加開懷,呂惠卿還是不脫舊窠臼,卻不想世界已經變了,能帶來些麻煩,卻影響不了大局,“嗯,與第一次籌備會議差不多同時。”

注1:《竹書》,是晉代於墓中發現一部編年體史書,因爲是竹編而成,故而稱爲竹書,一般的說法是戰國時魏國的史書,從黃帝開始,一直記錄到魏安釐王爲止。

如今《竹書》的西晉初釋本和考正本都先後失傳,流傳於世有今本,古本兩個版本,今本一般認爲是後人僞作,而古本是清代朱右曾蒐集西晉以來所有引用《竹書》內容的書籍,最後編纂而成。

伊尹放太甲於桐宮一事,根據《史記》記載,伊尹囚禁太甲三年後,見其已改過自新,便迎其重回王位。太甲復辟後,勵精圖治,成爲不下其父的明君。但按照《竹書紀年》的記載,伊尹放逐太甲後是自立爲王,七年後,太甲舉兵復仇,殺掉篡位的伊尹。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三)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五章 流水(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七)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三)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五章 流水(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七)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