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

太后的詢問充滿了偏見,甚至惡意。

這時候沒人會認爲太后現在的問話,是源自於她的體貼。

看起來新黨的存在,已經讓太后感到不耐煩了。

這樣的苗頭卻沒有讓章惇一絲一毫的畏懼,一口咬定:“蒲宗孟正是知貢舉的人選!”

決定知貢舉的人選,論理並非是樞密使應該涉足的領域。不過但凡由天子決定的位置,無論東西兩府都有建言的權力。

“不過蒲宗孟一人知貢舉恐有疏失,臣再舉河北都轉運使李承之,與蒲宗孟並權知貢舉。”章惇繼續道。

不是權同知貢舉,而是並權知貢舉,也就是地位相當,不分高下。否則以李承之的身份,不可能屈居蒲宗孟之下,去就任地位整整低上一大級的權同知貢舉。

不過李承之的情況,在場的都清楚;兩天前他將手中的選票投給了誰,也沒人會忘記。

王安石頓時成了衆人注目的焦點,對章惇的提議沒有任何表示反對的意思,站在那裡,絲毫不見有說話的意思。

李承之在文學上沒有足夠的名聲,而且又是投靠了韓岡的叛徒。正常的情況下,王安石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同意讓一名並非新黨的成員拿到知貢舉這樣關鍵性的位置。但相對於人數多達數百的進士,兩府的一個位置更爲關鍵。而且李承之還有蒲宗孟牽制,而下面的考官更不可能找到新黨以外的色彩,知道該如何選擇。

只要能再幹掉韓黨的一票,樞密副使這個位置,就脫不了新黨之手。

這是太過明顯的兌子,尤其還是在太后否決了張璪的提議之後,向太后不可能看不明白。

只是章惇有恃無恐,韓岡手上沒有人,但就算他苦於無人可用,也絕不敢將舊黨拉回來。

那些老傢伙,別看現在一個個委曲求全的模樣,將韓岡當成了救命稻草來重視,等他們重新得志,能把他和他的氣學,連皮帶骨頭一起都吃掉。

韓岡是藉助新黨當權的形勢,纔會讓舊黨來投。一旦沒有了新黨,他根本壓制不住那羣老傢伙。章惇確信,爲了避免鳩佔鵲巢,在許多安排上,韓岡必須配合,乃至忍讓。

“韓……相公,”太后的聲音打了個磕絆,“王平章,還有諸位卿家,可有意見?”

“此議甚佳。”王安石當先表示同意。

韓絳沒有立刻開口,停了一下,而後問道:“兩人並知貢舉,此事可有先例?”

“近年來絕無。”張璪搖頭。

不過這是助攻,章惇隨即便說道:“臣曾記得太祖太宗時,曾多有詔令,以多人知貢舉、權知貢舉。”

這是當然的。

當年制度未定,連狀元都可以是武英殿上靠相撲奪來,詔書上沒有分清知貢舉、同知貢舉的區別,沒有寫明初考官、覆考官、編排官之類的各項負責人,只是籠統的提一下某官等幾人知貢舉,這樣的情況是有的。但究竟是誰爲首,只要看哪一位在詔書上排名最高就可以了。

不過韓岡倒是初次聽章惇親口說,要以太祖太宗時舊例爲法。這變法來變法去,說是要上追三代,卻又倒回去了。

韓岡盯着章惇,“太祖、太宗之時,國家初定,制度多有闕陋,安可以之爲法?殿試,太祖設之。考官即受命,便赴貢院鎖院,太宗時新制。編排官、彌封官,真宗時方設。不知樞密今日以太祖太宗時故事爲法,薦舉二人並知貢舉,禮部試中諸多制度,是否也是恢復到太祖太宗時?”

只聽韓岡和章惇的對話,都無法確定哪個纔是新黨。

一種怪異感從王安石的胸口中騰起。這就是黨爭。

儘管他一向否認有黨,但章惇和韓岡現在的表現,卻分明昭示了黨爭的存在。

黨爭之中,並不講究什麼道理、原則,是非對錯全都丟到一邊,一切都只看勝負。王安石當年與舊黨相對抗,因爲舊黨衆人惡毒的攻擊,許多原本都看不順眼的人和事,他也不得不堅持下來。

“參政的意思是……?”

韓岡搖頭:“先例是先例,可以依循則依循,不能依循則另創新制,以順應時勢,所以先帝當年變易祖宗之法。章惇推薦李承之與蒲宗孟並知貢舉,臣無異議。但李承之現爲河北都轉運使,其知貢舉,河北漕司卻需人主持。”

李承之在政見上與韓岡相似,本人也是才具卓異,韓岡希望他能夠留在朝中幫助自己。本來韓岡就準備爲其謀取朝中適合他的位置,現在經過知貢舉中轉一下,就更加容易了一點。

搶在所有人發言之前,韓岡又道:“寶文閣待制、右司郎中李常本是進京待選,卻因病滯留京師。近日終於痊可,已能上殿。其人才幹久已聞名朝中,河北漕司若由其主持,當可無憂。”

韓岡話音悠悠而落,可一時間無人能有所反應。

他將握有一票在手的李常推薦到河北都轉運使的位置上,加上李承之就任知貢舉,一下損失了兩票,這等於是向天下昭告,放棄了下一次的推舉。

向太后一時間也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如果換一個形勢下,韓岡這麼做,就可以說是引用私人、培植黨羽。但現如今,一干重臣都沒人願意離開京師,韓岡此舉可謂是公忠體國的表現了。

之前章惇等人臉皮都不要了,就是爲了要削減支持韓岡的票數——這一點,她如何看不出來。可現在韓岡卻很乾脆地將自己的支持者安排出京,一點也不爲樞密副使這個位置,爲王、章黨徒侵佔而感到擔憂,也避免朝堂因爭執而陷入動盪。

十餘年前,剛剛開始變法的時候,新舊兩黨黨爭激烈,儘管丈夫始終堅持着推行新法,可回到寢宮後,每天每夜都長吁短嘆,爲朝臣不能體諒國勢艱難而夙夜嘆息。這些舊事,當年向太后便記憶深刻,現如今在腦海中仍歷久彌新。

當確認知貢舉不能擁有推舉宰輔的權力,章惇便立刻設法將李承之推入貢院之中。而韓岡不但答應下來,還更加乾脆地將李常都打發了出去。

在太后的眼中,這就是爲臣之道上的差距。

既然韓岡爲朝廷着想而舉薦李常,她沒有理由不支持。

“既然有參政推薦,想必李常定能勝任河北轉運一職。”

太后點頭,那麼只要李承之和李常同意,十餘日後的廷推就不會再有波折。

章惇對於韓岡的決定,並不感到驚訝。

若是將舊黨中人放入朝中,做出有悖於方今國是的舉動,韓岡也不免受其牽累,歸根到底,在所謂的韓黨變成氣黨之前,韓岡身邊的人,都是各具異心,與他並非同心同德的同志,重用不得。

只是韓岡能如此拉下臉來過河拆橋,倒是讓人有些吃驚。

近午時分,開寶寺附近,急促的馬蹄聲一路傳來,穿過開寶寺正門,在貢院之前猝然消失。

百來名班直護衛,前後護送着一羣官員下馬走進了貢院。

待最後一人沒進門中,貢院的大門立刻被合上,門後隨即一聲響,門閂被放下了,而門前的兩支銅環也扣上了一隻巨型的銅鎖,被牢牢鎖緊。來自宮中的禁衛,以及開封府派來的士卒,又團團圍定了貢院的門戶。

這一刻,來自天下各路、參加禮部試的五千餘名士子,全都明白了,今科考官的名單拖到今天,總算是出臺了。

“玉昆,十幾天後的廷推,當真什麼都不想了?”

“選誰上來做樞密副使?真的沒人能選上啊。”

韓岡輕搖着頭。

他與蘇頌正在回公廨的路上,與其他宰執相隔甚遠,可以放心談論。

“但也沒必要將李常也推出京城去,留在京師也可以吧?”

“不行的。之前殿上廷推時,韓岡多蒙範、李、孫三位推舉。但與其說他們是支持韓岡,不如說是反對家嶽。若留其在朝中,必定會干擾國是。於國何益?於民何益?”

給韓岡投票的三名舊黨成員,範純仁是加急入京,李常稱病,硬拖着不走,只有孫覺是按時回京。雖然是時間上有些參差,但基本上可以說是同時。

三位舊黨全是在外就任州郡,一方面,能看得出新黨完全控制了朝堂,另一方面,便是舊黨還有很強的底蘊,否則不會隨便回來幾位侍制,裡面就有三位是舊黨。

不過外任的官員,在京城中不可能逗留太久。正常來說,半個月之內,包括在河北擔任都轉運使的李承之,四人全都得離開京師。但要是他們各自告病,辭不就任,完全可以拖到推舉之後。

知廣州的陳繹,已經上表稱病。之前李常就是聽說了要廷推,所以才稱病不肯接受朝廷的安排,所以之後朝廷就算要敲打誰,棒子也不會先打到他頭上。

如果幾位外任的支持者都留在京師,以韓岡升任參知政事後所握有的權力,再從近處招一名舊黨重臣進京就能拿到足夠的票數,推舉一名同黨進入樞密院。

不過韓岡根本就沒有打算去爲這三位求取官職的打算,最多是將他們安排得離京城更近一點,職位更高一點。

並不是韓岡忘恩負義,而是現在需要確認的是究竟誰求誰?

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百二十四章 反擊(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八)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
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百二十四章 反擊(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八)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