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

劉仲武也看到了五丈河,他晃晃悠悠地走到河邊,推開李小六,鬆開褲帶,自顧自地解起手來。一陣嘩嘩的水聲後,他整理着衣服,走回來,反手指着下水道的洞口:“喂,路學究,那就是鬼樊樓吧?”

“沒錯,就是鬼樊樓。”路明伸着脖子看了一下,點頭說着,“也叫無憂洞。多少賊子犯了事後在裡面躲過。京師裡這些溝渠四通八達,加起來有數百里長,鑽進去便沒人能找到,多少好人家的小娘子被拖進洞裡禍害了!當年的包侍制知開封府的時候,對藏在裡面的賊子也沒轍。”

“還有這事啊?真的假的?”韓岡倒是給上了一課,來京師前,他從沒想到,東京城的下水道設施能有這般完備,甚至可以稱爲罪犯的基地。

“當然千真萬確!”路明以爲韓岡不信,分辯道:“不說別的,哪個月京師裡沒有幾戶人家的女兒被劫走?有幾次,那些賊子失了風,被人撞上,便一溜煙的竄進了溝裡。還有傳言說,他們就是用這些無憂洞來安置劫來的小娘子,等找到買家就賣出去,從此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那些被劫的女子難道不會跑?即便在溝渠裡跑不出來,等到被賣出去,那時總能跑吧?跑去告官,怎麼回不了家?”

“高宅深院裡一關,誰能逃得出來!”路明笑了一聲,“尚記得仁宗朝有個生性好殺人的宗室,家裡的僕婢犯點小錯就給他殺了,埋進家宅的地下。多少人家的女兒送進去,就沒再出來過,除了死了的,剩下就被關着。她們被一丈多高的圍牆圍着,消息傳不出來。若不是一場暴雨沖塌了圍牆,誰知道里面死了近百人?!”

“那最後怎麼樣了!?”韓岡半信半疑,追問着最後的結果。

路明瞥了韓岡一眼,拖長了聲音:“仁宗嘛……”

“居然沒殺他?!”韓岡難以置信。

“這算什麼?!仁宗朝的宰相陳執中不也是親手鞭死了一個小丫鬟,緊接着又逼死了兩個,到最後,也不過是外放而已……”路明冷哼一聲,“要不是當時朝堂上鬧得正歡,這件事還扯不出來,陳相公說不得照樣做他的相公。死幾個下人,朝堂諸公真在乎過?!”

說話間,四人走上了橋頭。京城內外,橋樑無數,形制也是五花八門,但其中數量最多的,還是韓岡他們腳下的這種被通稱爲虹橋的木質拱橋。虹橋既然以虹爲名,橋面便是彩虹般的半圓形,這樣符合力學原理的外形。使得橋身堅固異常,四五年前,英宗治平年間的一場大洪水,席捲了京師,衝進了宮城和上四軍軍營,卻沒有沖垮哪怕一座虹橋。

虹橋的橋面無一例外都很寬闊,基本上都是四丈上下,韓岡他們走上去時,就只佔了一條邊。不過在白天時,韓岡卻是沒發覺這一點。那時橋上兩側都給攤販們佔據,近四丈寬的橋面就只在中間留了一條道,供來往的車馬行人穿行。

“喂!韓官人,路學究,”劉仲武拍着欄杆,指着橋下的下水道,大笑着:“你們看看,那無憂洞裡一點水都沒有,也是旱道啊。”

“走旱道好啊,水不溼腳。”

劉仲武在橋上說着胡話,路明也忘了剛纔的憤世嫉俗,與他一搭一唱,全然沒了形象。看着他們的樣子,韓岡打定主意,以後儘量少喝酒。他搖着頭,就聽着他們東拉西扯的,一路走回到了驛館中。自明天起,他既不用去流內銓報到,也不用去王安石府守門,可以安安心心地逛一逛東京城。這麼想着,韓岡躺到了牀上,便呼呼大睡。

但韓岡並沒想到,他逛東京城的願望並沒能實現。次日日上三竿,他一覺醒來。剛剛起牀洗漱完畢,正準備吃飯,就有人上門來拜訪。驛卒在門外通報了,他出廳一看,卻見是一個胖乎乎的老頭,後面跟着個油頭粉面的隨從。

“章老員外?”韓岡吃了一驚。昨天他不是請劉仲武和路明喝了一晚上的酒嗎?現在大清早就又趕過來,這未免也太殷勤了吧!

再往章俞的身後看去,他的伴當的確像劉仲武所說,是個半男不女的人物,不用說,跟章俞肯定有些曖昧關係。兔子、相公、零號這些都是後世的稱呼,韓岡不知道這個時代對斷袖分桃的愛好有什麼別稱,當然,他也不想知道。

章俞對着韓岡拱手行禮:“恩公貴人事忙,小老兒總是錯過,今天便特意來得早一點。”

“老員外這話就讓韓岡無地自容了。小子即不貴,也不忙。昨日詮試已過,現在只等官誥,卻是清閒得緊。”韓岡把章俞往驛館外廳的樓上請,那裡比較清靜,回頭又對李小六道:“快去把劉官人和路學究請來。”

“昨日小兒回家,也問起恩公……”

韓岡忙打斷章俞的話,“恩公二字還請老員外不要再提,韓岡舉手之勞,微末之功,實不必如此。老員外喚韓岡本名也就是了。”

章俞連連搖頭,喚人本名在此時可是訓斥或辱罵時才用的,韓岡的一點自謙之言,他卻不能聽從:“這樣吧,小老兒託大,便喚你一聲玉昆。不過玉昆於小老兒有救命之恩,這‘老員外’三個字,小老兒也是擔當不起。小老兒行四,玉昆你直稱章四便可。”

韓岡哪能這般不知禮,反正如今的習慣都是在姓和排行之後加個“丈”字,比如范仲淹、司馬光排行都是十二,便人稱範十二丈,司馬十二丈,也有省去排行的,像王安石就直稱王丈,“小子還是稱老員外爲章四丈吧。”

一通關於名諱稱呼的謙讓彷彿是廢話,韓岡心中也是不耐,但古時稱呼禮節是人際來往中甚爲要緊的一樁事。名正言順四個字,可不僅僅指的是做事。

章俞與韓岡走到二樓,在窗邊相讓着坐下。

章俞當先笑道:“聽說玉昆昨日已過銓選,只等官誥發下。由布衣得薦入官,一年也沒幾人,比進士還金貴些,該好生慶祝一番。昨日賀過劉官人,今天就爲玉昆賀。”

韓岡推辭着:“在下昨日去王大參府上,大參和編修【章惇】他們有要事相商,在下不敢打擾,等了一陣便回來了,今天說不得還要再去一趟。”

“那也沒關係!就改在中午去樊樓好了。雖然比不上夜中熱鬧,但點花魁時,也不用你爭我奪了。”

“去樊樓?!”劉仲武和路明被李小六找上樓來,正好給他聽到章俞的話。昨天他喝得太多太猛,今天起牀後頭疼得厲害。但一聽到樊樓二字,劉仲武便立刻感覺不到疼痛了,“昨日韓官人也說今天要去樊樓慶賀一番,正好章老員外來了,那就一同去好了!”

“那真是太巧了。”章俞大笑着站起身,拉起韓岡的手:“事不宜遲,那就一起去。”

被章俞拉着手,雖然是此時的習俗,更親近的把臂同遊也是常見,可韓岡心中還是一陣惡寒。只是看着章俞身後那位伴當,韓岡暗自慶幸他跟自己的形象差得很遠,應該不用擔心章俞會有什麼別的心思。

樊樓春色,天下聞名。即便是韓岡、劉仲武這樣來此西北邊區的土包子,都是覺得如雷貫耳。樊樓本名爲礬樓,又叫白礬樓,已有近百年曆史,本是礬業行會的會所。就像同爲七十二家正店、位於牛行街的看牛樓酒店,本也是牛販行會的會所,後來才改爲酒樓。礬樓之名在百年間以訛傳訛,變成了樊樓。如今聽着章俞說,樊樓的新近換主,卻有着將其改名的意思。

章俞拉着韓岡一衆從城南驛出來,不移時便到了內城東華門外的樊樓前。京師第一樓,或許也是天下第一樓的門面,當然要比秦州的強出百倍。迎客綵棚——京師裡稱作綵樓歡門的門樓,門樓高寬皆三丈,比城門也差不離了。被七色彩絹結成的絹花所纏繞,花頭畫竿,醉仙錦旆。

歡門內,是一個橫闊三十步的天井,天井周圍,便名震天下的樊樓。樊樓建築由五座兩層樓閣組成【注1】,每座樓閣之間,還有拱橋相連,橋面彎彎如虹,就跟汴河上的座座虹橋一般形制。而每座樓閣面朝天井的地方,都有一條走廊。

聽章俞介紹,每到夜中,拱橋、走廊上皆是彩燈高懸。樓中的數百妓女,都是濃妝豔抹,站在橋廊之上,以待酒客呼喚。

“自然,那些都是普通妓女,若是紅牌便不需如此做作,如是花魁行首,便是達官顯貴也要求着來。”章俞笑着,與韓岡一衆進了當面的正樓中。

注1:按照《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宋徽宗的宣和年間,樊樓還有一次改建,由兩層改爲三層,比皇城城牆還要高出些許,站在西樓的三樓上,可以俯視皇城之中,後來西樓便被禁止對外開放。

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下)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八)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變故(二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第三百章 不悖(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八)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七十三章 塵囂(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七)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
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下)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八)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變故(二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第三百章 不悖(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八)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七十三章 塵囂(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七)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