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

區區一府之地,就能達到衣被天下的等級,這絕不是西北各路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絕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依靠棉行內部同進共退而帶來的規模上的優勢,將一個個勢單力薄的對手,擠出局去。

江南富庶,土地膏腴,糧食的畝產量往往三倍四倍於西北,加之江南的田畝數量也遠不是千丘萬壑的隴西可比,若是這樣的田地轉種棉花,天下棉布的產量翻幾倍十幾倍都是可以想見的。

高等級的隴西棉布,如今在京城市場上的地位,大約是寸布寸金的蜀錦那個級別,而普通一點的棉布,也相當與上品的絲絹。

即便如今市面上還有其他地方出產的棉布,不過從規模、品質、種類和口碑等各方面,都遠遠不如隴西棉布。所以隴西棉布才能維持着高高在上的地位。

與品牌優勢帶來的高昂售價相比,棉布遠比絲絹還要低,甚至因爲半手工半機械化生產還低於麻布的生產成本,根本不值一提。

不過一旦江南開始大規模生產棉布,以其土地數量和種植條件,很快就會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簡單的品牌效應,根本抵不過數量上的優勢,當棉布不再成爲數量緊缺的奢侈品,而與麻布規模相當,隴西棉布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就是因爲了解到隴西在生產上的客觀條件的不足,早在棉行成立伊始,一方面就對行會內獨有的織造技術嚴防死守,嚴格防止外泄,並不斷投入巨量資金,對織機、紡機、軋花機等有關棉布生產的機械進行研發和改進,讓外泄出去的技術無法追及,另一方面,便開始對天下各路所有可能種植棉花的地區,展開監視。

將西北的特產運去天下諸路的關西棉商,都會將各地的見聞傳回家鄉,尤其是出現競爭者這等生死攸關的大事,立刻就會引發行會內部的高度關注。

韓岡之所以能夠隨時瞭解到各地棉花的種植情況,乃至於各地的商品價格的變動,正是來自於棉行的通報。

江南早幾年就開始種植棉花,但棉花生產開始上規模還是去年的事,當去年年末,江南自產的棉布打到了十萬匹的規模後,韓岡這裡就不斷收到來自棉行內部的請求。

很多人都希望韓岡能將敵人扼殺在搖籃中,但韓岡自己最清楚。他對江南的棉紡織業,能夠做到的只有拖延,想要扼殺根本不可能。皇帝都做不了快意事,更別說韓岡這個參知政事了。

以韓岡的地位,他想要壓制江南的棉花生產,的確有冠冕堂皇的理由——這也是棉行想要他去做的——那就是糧食。

棉花是從地裡長出來的,又不像是桑樹可以長在不適宜耕種的山坡上,天然地就要與主糧爭奪田地。

來自於東南諸路的綱糧,攸關京師的糧食安全問題。如今每年已經接近七百萬石的綱糧,若有個閃失,京師都要大亂。

如果江南糧食生產不足,綱糧就有可能不足,東南各路的常平倉也會無法補足缺額。一旦遇上大範圍的自然災害,東南各路就會成爲火藥桶。

在京師百萬軍民皆仰食東南的情況下,朝廷當然不會允許東南諸路有太多田地轉產棉花。

在韓岡的眼中,糧食安全自然要比棉花更加重要,但在高額利潤的引誘下,朝廷即使下達禁令,也無法阻止江南田主的向利之心。

更別說那些出身江南的官員,必定會爲自家的利益而拼命阻止禁令頒佈和執行,而地方上執行實務的吏員,也必定會出工不出力。

棉花的種植技術不可能不外流,江南也還有稻棉輪種的可能。只是在耕地上,江南不如西北多牲畜,但完全可以以人力替代。

政治手段,尤其是缺乏執行力的政治手段,根本不是經濟規律的對手。從各種角度來看,江南開始大規模生產棉布,已經成了定局。

現階段只有朝廷的和買手段來威脅,才能夠在幾年內稍稍延緩江南開發棉紡業的腳步。

而對江南發展棉紡業的另一個阻礙,就是棉種問題。如今的棉花品種,對江南當地的氣候能否很快適應,其實還說不準。據前往江南的不少行商探查得知,當地棉花的畝產量,現在普遍比隴西的平均水平還要低一點。

以江南的自然條件,棉花的畝產量尚不及隴西,可見棉種問題沒有解決這個猜測,並非無的放矢——不過既然歷史上江南地區能成爲中國、乃至世界的棉布生產中心,棉種問題不可能困擾江南太久。

在朝廷和買的威懾下,棉種的問題解決之前,來自西北的棉商們還有幾年的時間可以供他們準備。

在韓岡看來,想要與江南棉產業相競爭,必須做到兩件事,一件事是降低成本,另一樁則是擴大規模。然後纔可以做到與江南一較高下。

擴大規模,首先就是擴大棉花的種植面積。

由於棉布通行於世,棉行這個區域性的行會,影響力早已擴大到全國。

而以棉行爲核心的雍秦商會在襄州,以及襄州至京城這一線的商業圈中,有着很重的分量,尤其是倉儲轉運,在襄州是獨家買賣。這兩年,從京城和襄州這兩個中樞節點,同樣將勢力探伸到全國。

但棉花產地,依然侷限在西北。其中熙河路發展得最好,秦鳳次之,甘涼、寧夏則是剛剛起步,而在天山南北,適宜種植棉花的地方甚至更多,在種植規模上,西北還有很大的開發餘地。只是由於地域廣大,棉花和棉布的運輸,要佔去大量的成本空間。

這就使得棉行必須同時推進先進的織造工藝,在製造成本上壓倒競爭對手。

新式的棉紡織技術,各色機器,甚至還包括蒸汽機在內,韓岡將每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研發之中,而在他的引領下,同時也因爲嚐到了甜頭,棉行的成員也都沒有吝嗇通過棉布賺取的收入。

有了機器,現在在棉紡工場中,織造的效率能夠做到幾十倍、近百倍的提升。

棉花的軋製,棉紗的紡成,棉布的織造,在西北都已經在使用機器,減少了大量的人工,適應了西北缺乏人口的狀況,同時也降低了大量的成本和時間。

這些紡織機器,以鞏州爲中心,從外到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鞏州的幾家棉紡織工場中所使用的機器,已經不是間諜看上一陣就能將技術給偷走的水平了。

就是拿到原型機,想要一模一樣地模仿出來,都不是江南的一家一戶能夠做到的。至於江南的田主會不會聯合起來,這並不是需要擔心的事。大戶開辦織機工場,小民則種棉紡紗,這樣的分工合作,符合江南田地零碎、地主家的田地都是東一塊、西一塊的特點,但與一家一戶都能有上百畝連片田地,大戶更是阡陌相連的熙河路相比,缺乏工業化的源動力。

只要將這些機器繼續改進,西北地區的棉布產業,只會遙遙領先於天下各路的競爭者。

現在困擾織機進一步發展的就是動力的問題,水力、畜力是機器動力的主力。而蒸汽機,韓岡都不指望能夠在十年內看到成果。

另外在織造機械的研發和修改之外,棉行內部還在集資實驗種植各種棉花,試圖從其中培育出更好的良種來。而在事前的約定中,出產的種子只供給所有行會內部的成員。

這也是西北棉紡織業的優勢之一。

不過對手不僅僅是江南,河北方向上也會有問題。

河北種植棉花有着很大的希望,尤其是滄州。

滄州靠海,面積廣大,基本上都是平原。只因爲土地偏鹽鹼,纔沒有多少人來落足。

而且在河北,不僅僅是滄州,河北東路臨海諸州都有很大一片荒地,那是因爲水患和近海雙重因素造成的結果。

但棉花耐得住鹽鹼,正是種植在當地最好的作物。

有了各地同時推廣棉布,其取代絲絹,成爲國內的主流織物,韓岡的想法也許在十年內成爲現實。

……

京城的風中帶着暖意,完全是春天的氣候了。

韓岡在殿上的提議,已經得到了太后的應允。而猜到他本意的也有好幾個,章惇在出來後,就衝着韓岡搖頭了好一陣。王安石也是投來冷淡的一瞥。

道路上,在頭上帶着花的人也多了起來。京師之中,無論男女老少,都有拿着花做頭上飾物的習慣。

對京城中這樣的風俗,韓岡並不喜歡,看着不順眼,想起自己曾經不得不簪花,越發地心中有牴觸。

但新科進士簪花是從唐時便開始的習俗,探花郎之名,也是此中而來。有世所稱羨的進士引領,想要改掉簪花的風俗,可是難得很。

韓岡自己都帶過花,又怎麼去幹涉多年的習慣。?

騎着高頭大馬,韓岡從大街上招搖而過,往家的方向過去。

一路上,韓岡看到了不少士子避讓道旁。

已經接近禮部試發榜的時候了。

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上)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上)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七)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七)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二)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三)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
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上)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上)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七)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七)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二)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三)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