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

“望之留步。”

“太師慢行。”

呂嘉問立於階下,目送文彥博登車遠去。

這是文彥博第二次登門造訪,目的還是爲了他曾孫的下落。

文煌仕到底去了哪裡,別人不知道,呂嘉問又如何不知?早就連骨灰都不存在了。

而他今天與文彥博一番對談,從言辭中,呂嘉問發現,文煌仕的死訊,文彥博怕是也已經確認了。

只是問題就來了,到底是誰殺了文煌仕?他們殺文煌仕又是爲了何事?

文彥博不會不去想這兩個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只要深入思考下去,都堂、呂嘉問都脫不開干係。

文彥博會否爲子孫報仇雪恨?如果他有那個能力,相信一定會的。即使沒有文煌仕的事,如果文彥博能夠掌權秉政,他所敵視的都堂,尤其是韓岡、章惇兩位宰相,哪一個都不會有好結果。

呂嘉問往院中走,回憶着方纔以及前兩天前的交流,試圖確認其中有沒有會暴露太多信息的內容。

他本不當理會文彥博。呂嘉問想。

狐狸若是活到他這個年紀,已經可以成精了。

文彥博的年紀,即使他沒有一個官身,也足以博得大衆的尊重了。何況他還是一個宰相。

只是文彥博沒有享受到他的年齡給他帶來的巨大好處,反而多了許多流言蜚語。

比如採戰之法,比如精怪化人,比如千年獾精。

最後一條,就是傳說文彥博是千年獾精投胎。

這個消息傳出來時,呂嘉問聽說,老頭兒被氣了個倒仰,緩過氣來後就大罵道,就算是千年精怪,那獾精也該是王安石纔對。

世間傳言,王安石出生時,家人曾見一狗獾竄入產房後了無蹤跡,故而王安石小名便被起做獾郎。故事真僞難知,但王安石小字獾郎卻是千真萬確。

真要說起來,千年獾精的名號,的確是王安石比文彥博更加合適。

但誰讓文彥博如今不得勢呢?

他幼時灌水取球的故事,傳到如今,已經變成了文母產房待產,其時文家院中有巨樹,樹下有洞,獾入洞中,文家家人在院中灌水入洞捕獾,獾從洞中出,竄入產房中,文彥博由此而誕。

這等於是將文彥博灌水取球的故事,與王安石乳名的由來糅合在了一起。

民間傳說也多半如此,二郎神的故事,紫姑神的故事,碧霞元君的故事,都是許多傳說糅合一處,甚至彼此的事蹟相互借鑑。

仁宗年間名揚荊湖的何仙姑,能知生死、斷休咎,逆知禍福,多有士人造訪,甚至知州滕宗諒也曾拜訪過他。

歐陽修曾說何仙姑晚年羸瘦,麪皮皴黑,第一衰媼,其死後,衡州奏雲,“仙姑死矣,都無神異”。

可今日傳說的何仙姑,則是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卻是把《洛神賦》給抄上了。

不論傳說的源流何來,一旦傳播開去,在民衆心目中先行留下一個烙印,之後再怎麼辯駁都無用了。

王安石的乳名在民間並不知名,而文彥博千年獾精的名號卻是散佈到天下四百軍州去了,被栽上之後,就再難挽回。

獾性躁,怒時縱虎豹亦敢觸之,這脾性跟屢屢與都堂爲難的文彥博實在是太像,兩相對照,相信傳言的越發多了起來。

普通百姓只是知道,文彥博總是與都堂過不去,卻絲毫不知文彥博到了後期其實是被逼無奈,甚至在家裡做縮頭烏龜,還是要被朝廷敲打。

文彥博這一回實在是沒有半點機會,都堂可以給他這位老宰相留下一點餘地和情面,但是文彥博還想興風作浪,就完全不可能了。

呂嘉問是真正的孤家寡人,韓岡和章惇將他從都堂裡面派出來,明面上給予了極大的權力,可以在京師之中,隨便搜捕任何人,即使是貴爲翰林學士,也同樣得在規定時間去規定地點交代問題。

但實際上呂嘉問的職權範圍已經被瓜分殆盡,回去後能不能拿回來都是兩說,更不必提能不能回去了。

與一個孤家寡人比起來的話,更加可憐的是兩個孤家寡人。對外他們依然是無人管照的孤老,對內兩人絕無合作的可能。

文彥博脾氣太硬了,呂嘉問也差不多,至少不會比文彥博更軟。真要合作起來,還不知是誰吞誰。

“樞密。此老必包藏禍心,要謹慎纔是。”呂嘉問的副手在旁提醒着。

從呂嘉問決定接受文彥博拜見的時候,他的副手的臉上明明白白地就寫着不贊同。

但是決定權還是在呂嘉問的手中。

“我知道。”呂嘉問道。

文彥博本來就是居心叵則,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呂嘉問現在是破罐子破摔,故而見了他兩面。

這並不意味着他要給文彥博留下情面,從他與文彥博的會談中,呂嘉問確認了文彥博並非與他族中結交的匪類沆瀣一氣,但文彥博明裡暗裡地對他進行招攬。

呂嘉問當然是不屑一顧,即使文彥博一轉眼拿出各種好處,但常年離開京師,文彥博能拿出來的好處,其實只是一張空頭的匯票。如何會放在呂嘉問的眼裡。無論如何,沒有一個進士頭銜的他,在文彥博想要恢復的陳年舊規上,永遠也不可能做到宰相的位置上。

相反地,呂嘉問作爲樞密副使,積年的都堂成員,能夠做到的事就多了。而且是很多很多。根本不需要投效文彥博——前提是,他還能繼續得到章惇與韓岡的信任,而這一點,偏偏是最難的。

“去準備一下。”呂嘉問對副手道,“這一次陪文老太師先攻上京,他還以爲找一干學生來幫忙,文維申身上不會很乾淨。”

沒認會懷疑文維申能做到什麼,但文維申會做到什麼,就是另外的一件事了。

不過就像呂嘉問不在乎文彥博到底是轉着什麼樣的心思,他也同樣不去在乎文維申內心的謀劃和打算。

“只要把人抓到就好,不要驚擾到文太師。”呂嘉問吩咐道,“等抓到後,問一問文煌仕下落,問一問他的父親現在到底在想些什麼。”

御史臺獄都快要給呂嘉問填滿了。

呂嘉問這段時間,順藤摸瓜,一口氣抓了七八戶。前一個才供出來,立刻就跟着下一步將人拿獲。

好幾位宗親貴胄在獄中打熬不過,招了。最後其本人被判斬首,以天家骨肉的身份減輕兩等刑罰,允其服毒自盡。其妻兒親眷,則是被髮配邊疆,遇赦不得歸。

從審結到處刑,滿打滿算不超過三天,對比起一般的刑案來,呂嘉問所負責的案件,即使有人在外想要爭取一下,設法搭救,時間上也來不及。

這就是速度。

呂嘉問用他最快的速度,在京師中建立一個態度和手段同樣強硬的刑法官爲主的羣體。

臺獄中的空位,出現一個,就會被填上一個,就像是京師裡的從屬於太醫局的醫院,那裡的門診也常常排隊。

不過兩邊的排隊,一個向死,一個則是求生,彷彿一個啞鈴的兩頭。卻有一種因果循環的味道。

“鶴頂紅快要用完了。”回來坐下,副手對呂嘉問道。

呂嘉問驚訝道,“我怎麼記得,之前還有不少。”

鶴頂紅是毒,也是藥。但不論是用作藥物,還是用在反對派身上,都是極少量,哪裡可能好幾兩的藥物一轉眼就不用了個精光?

爲了避免毒藥爲人所竊,拿去害人。每次取用藥物,都要登記稱重,從上到下一絲不苟。用得稍多了,立刻就會引起關注。

“之前淮陽的那一位一直威勢不減,總是需求太多,不得已,讓他吃了二兩。”

好吧,這就是吃藥量太少,藥性太差,使得不得不加量。不過這個量,也未免太讓人哭笑不得了。

“二兩?”呂嘉問冷笑,“莫說鶴頂紅,就是吃鹽,一口氣吃二兩也是要死人的。”

呂嘉問曾經在都堂閒聊中從韓岡那裡得知,所謂鶴頂紅,不過是不純的砒霜,要說效果,的確是有,但終究還是比不上經過提煉的砒霜。

雖然他與韓岡關係不睦,但相關的知識,呂嘉問不會排斥。

“乾脆你們以後給人喂鹽好了。直接灌下去半斤,什麼人都活不長。”

副手訕訕的,這件事的確是他沒辦好,走了藥性的鶴頂紅,就應該儘早換新,而不是勉強使用。

“快去抓人。”呂嘉問不耐煩地趕人,“動動腦筋,想想,怎麼才能在文彥博面前把他的兒子給抓走。”

這一天,一個消息驚動了小半個京師。

老太師文彥博帶上京師的兒子文維申被抓了。

文彥博一氣之下,臥牀不起,而他的兒子,則進了近日來,人人聞之色變的御史臺獄。

有人驚訝,有人稱快,有人等待着後續。

“文煌仕到底去了哪裡?”呂嘉問站在文維申身前問道。

“你們到底知道了多少?”這是呂嘉問想問的。

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下)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九)第二章 鞏州(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八章 君臣(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三)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
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下)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九)第二章 鞏州(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八章 君臣(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三)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