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

關西大戰在即,而京城中卻被爭風吃醋的緋聞鬧得沸反盈天。韓岡、周南還有自己弟弟之間的糾葛,趙頊本是當作趣聞軼事在聽。但這兩天事情鬧得越來越大,士大夫中甚至開始有了指責趙顥的聲音——要知道,趙顥無事去逛教坊司,之前都是被朝官們視而不見的。

這讓趙頊心中有些煩悶。因爲他很清楚,再過不久,御史臺就要蹦出來說話了,然後朝堂就是一片亂,各派藉機攻擊政敵——要引經據典地將毫無關係的兩件事拉扯在一起,正是文人的特長。而趙頊真正在意的橫山戰事,反而沒人去在意了。

從御桌桌面堆得老高的文山頂上,趙頊拿過一本奏章。先看了看姓名,是中書章惇的文字。王安石手下的得力之人,趙頊想着,這人該是能說些正事。可他展開了只看了兩眼,臉上怒容頓起,甩手就把章惇的奏章丟飛了出去。忙得今日輪值而隨侍在殿上的王中正,躡手躡腳地跑過去把奏章撿回來。

“亂來!”趙頊很少發火罵人,現在的語氣已經夠重了。

章惇竟是奏請他下旨將周南賜給韓岡,以息衆論。“還嫌不夠亂嗎?!”趙頊也不笨,一旦他照着章惇的話來做,可就是變成他親自出面,證實韓岡和趙顥的爭風吃醋是確有其事。

姑且不論這樣做,必然會讓朝臣對趙顥羣起而攻,根本做不到息事寧人。那章惇他可是中書五房檢正公事,正事不理,反而在這等事上做文章,政事堂中的公事有這麼清閒嗎?

但氣了一陣,趙頊忽然覺得有哪裡不對,他平素裡見章惇的時候雖少,其少年時的無行之舉也聽說過,但不論從他自己的觀察,還是他人的評論中,章惇都絕不是如此愚蠢之輩。

趙頊衝王中正伸手示意,讓他把章惇的奏章再拿過來。重新從頭到尾細細一讀,頓時恍然。章惇寫得實在有些隱晦,但分明是攛掇着趙頊,趁着如今的大好時機,把他的兩個弟弟請出宮中。

章惇的提議,讓趙頊心中五味雜陳。他對自己的弟妹還是很有感情的。他出生時,父親趙曙也不過是個郡王家的第十三個兒子,不能繼承親王的封爵,而繼承皇位更是遙不可及。因而他趙頊也只是普通的宗室子弟,一母同胞的幾個兄妹,一起讀書、遊戲,與普通的平民沒有兩樣。直到趙頊過了十歲之後,纔開始漸漸有傳言說,仁宗皇帝要立他的爹爹爲皇儲,從那時起,他才被人看重起來。

如今趙頊由偏遠宗室成爲了天子,情況已不同於以往。幼年時的情誼仍在,兄弟姊妹之間關係還是不差。可是作爲皇帝,趙頊對自己皇位的看重,也是天然存在。

趙頊到現在還沒有兒子,而兩個弟弟就住在宮中。從好處想,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空出來的位子立馬就有人能填補上,不會壞了國事。但往壞處想呢?未必沒有人惦記他現在統御億兆萬民的權柄。

兩個弟弟,就在背後緊緊逼着,讓趙頊有時候都覺得背心發涼。尤其是最得母親疼愛的二弟,趙頊更是心中暗帶了幾分提防。

當初章闢光上書說,兩名皇弟已經成年,理應建邸出宮。當這番話傳入宮中後,四弟趙覠當即就請求離宮,但二弟趙顥卻沒有說過半句。而接下來就是母親大怒,逼着他將章闢光貶到偏遠小郡去做官。

二弟的心思,趙頊隱隱地有些察覺。趙顥處在現在的位置上,離九五尊位只有一步之遙,有這個心思也不足爲奇。

但趙頊現在拿着章惇的奏疏,想了又想,終於還是嘆了口氣,再次丟到了一邊去。再怎麼說都是自己的親弟弟,趙頊還是不想做得太過分。

“官家!”王中正叫了趙頊一聲,“陳衍求見。”

趙頊放棄了拿取新的奏章,道:“……讓他進來。”

高太后身邊的親信內侍陳衍聞聲便進了殿中。

等陳衍行過禮後,趙頊便問道:“太后有何吩咐?”

“太后請官家不要太過操勞,保重御體。另外,若是官家有閒,還請至保慈宮一行。”

陳衍的轉述,當不是自己母親的原話,天下重孝,母親對兒子也用不着說請,再生疏也是一樣。

趙頊的確是與他的生母有些疏離,反倒是跟他的名義上的祖母感情不差。當初過繼來的英宗皇帝爲了追贈生父濮王,而跟要維護仁宗地位的曹太皇針鋒相對,朝堂上分裂成兩派互相攻擊,幾乎鬧到要廢立天子的地步。那時就是時任穎王的趙頊到曹太皇面前晨昏定省,彌合兩邊的關係。

而趙頊登基後,曾經有一次身穿金甲,跑到曹太皇那裡,問自己穿這套甲冑好不好。只看他去問太皇太后,而不是到自己母親那裡去展示,就可見趙頊心中的親疏關係。

不過一點疏離感,並沒有影響到趙頊對母親的孝心。隨即放下手上國事,由陳衍、王中正一起陪同,前往高太后所居的保慈宮。

不同於趙頊理事的崇政殿的老舊,去年剛剛修起的保慈宮,無論外牆內壁,上瓦下樑,皆是簇新光鮮。趙頊自登基以來,只爲曹太皇、高太后兩人分別修造了慶壽宮和保慈宮,而自奉甚簡,並沒有整修自己所使用的宮室。

進了殿中,趙頊就看見他的二弟趙顥,陪在自己的母親身邊。兄弟兩人相貌有五六分相似,都可算是俊秀。就是趙頊稍顯瘦弱,而趙顥則是身體強健了的一點。而兩兄弟在輪廓和五官上,也都能看到高太后的影子。

對高太后行過禮,趙頊起身問道:“娘娘,喚臣過來,可有甚事?”

對兒子,高太后沒必要繞着圈子說話,就是算兒子是皇帝也一樣。“聽說最近外面有些傳言涉及天家,是不是有此事?”

趙頊有些不快地瞥了趙顥一眼,“已經告了狀了嗎?”

隨即點了點頭,“是有此事。不過是市井謠言而已,日久自散。”

高太后不讓兒子這麼容易脫身:“聽說已有人。王安石多用新進,禍亂朝綱。想那韓岡才做官沒多久,僅僅是個選人,便沉溺女色之中,還鬧得京城內外亂起。”

高太后說得幾乎沒一句對,趙頊也知道,宮中的傳言要有三分準頭就了不得了。但她對韓岡的不滿卻清楚明白地傳遞出來。

趙頊對韓岡本就覺得有些虧欠,又看重他的才能,卻是要保着他:“韓岡實有大功於國,周南節烈也甚得人敬,如今並非二人之過,難以論罪。士論也盡數偏向兩人,若是將之懲辦,反而會傷了二哥的名聲。”

“那就任由外面傳言敗壞二哥的名聲?!”

“親王而已,在乎什麼名聲?換作別人,自污還來不及。”趙頊腹誹不已。但他知道自己母親的脾氣。硬起來的時候,連親手將她撫養長大的太皇太后都不搭理。自己若是不能讓其滿意,可是有得頭疼。光是爲了堅持新法,就已經鬧得母子不快,現在再駁了她的面子,日後肯定會更麻煩。

趙頊又看了看自己的弟弟,“不知二哥想要如何處置韓岡、周南?”

趙顥低頭:“全憑大哥處斷!”

嘆了口氣,趙頊眼神冷了下來。真要全憑他的處斷,偏偏到這邊來告御狀,難道他的崇政殿會不見客。“既然娘娘要保住二哥的名聲,臣便下旨將周南賜予韓岡。安撫下士論,好還二哥清白。二哥,你的看法如何?”

“……”趙顥沉默了一陣,無奈地點了點頭。趙頊的處理結果不能讓人滿意,但趙顥的名聲是第一重要的。就算不甘心,也只能相信趙頊的處理結果。

而半日後,趙頊的處斷傳到了慶壽宮中。大宋朝的太皇太后聽了後,卻讓人摸不着頭腦地念了一句佛:“阿彌陀佛,也該出去了。”

……

口舌之過,算不得大罪,最重也不過杖二十。而且甘穆也不是污衊宗親,說的都是實話。正常時候,一般人都會一笑了之,不過遇到現在的情況,卻會讓人不由得注意了起來。

眼下,蘇軾在明知前面錯判了周南申狀的情況下,並沒有窮治甘穆之罪,好用這等手段來表示自己並不是畏懼雍王的權勢。僅僅是斥責了兩句,便將甘穆放了出來。

從周南口中聽說了此事,蘇軾能秉公直斷,不受他事幹擾,倒讓韓岡更正了一點對他的初步印象。但士林中對蘇軾的評判越來越嚴苛。韓岡也終於知道什麼叫文人相輕。蘇軾雖然名聲廣佈,但得罪的人可真是不少!

“韓官人!韓官人!”一迭聲地叫喊和奔跑聲由遠及近,一名驛卒氣喘吁吁地衝進韓岡的小院,“天使……宮中派天使來了,說是傳天子口諭,要官人你快點去接旨!”

“果然來了!”韓岡微笑。

而周南則緊張得攥緊了拳頭,問着韓岡,“官人,他們真的是爲了脫籍而來?”

“放心!”韓岡大步出門,向前院走去。

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八)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箭(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
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八)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箭(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