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

韓琦終於死了。

在病榻上纏綿了數月,趙頊不停遣使送醫送藥,又以加封來沖喜,但最終還是沒有能挽回這位相三帝、立二主的元老重臣的生命。

這個消息讓朝中的許多人鬆了一口氣,從歐陽修開始,從仁宗朝中葉開始引動天下變局的那一干名臣,終於一個個地退出了這個時代。

先是歐陽修,繼而是呂公弼,現在又有韓琦,接下來,富弼、曾公亮、文彥博、張方平,這一干人都是垂垂已老,什麼時候離開都不會讓人覺得奇怪。

已是新舊交替的時候了。

就算是王安石、韓絳、馮京這樣的宰相,在韓琦他們的面前都是小輩。

已經故世的歐陽修是一代文宗。當代文學之士,無不出自於他的門下。而韓琦則更是持天下名臣牛耳。國有定規,爲官者不得在鄉中任官,只有元老重臣可以衣錦回鄉作爲朝廷的恩寵。而有宋以來,能三次守鄉郡的重臣,就只有韓琦一人。

趙頊卻是很有點傷感,沒有韓琦的扶持,就沒有他父親趙曙登基爲帝,當然就更沒有他現在的位置。

趙曙不過是濮陽郡王家的十三子,沒有得到皇儲職位的時候,他就不過就是個團練使,甚至不敢去想郡公這樣的爵位,一個縣侯就能把他打發了。而作爲郡王家不知多少個孫子中的一員,趙頊更是不敢奢求什麼,他幼年時是在宮外長大,從來沒有享受過皇儲該有的教育和重視。而十四歲之後,能成爲一國的重心,全是韓琦的功勞。

收到韓琦的遺表,兩府重臣們也議定了韓琦的諡號——忠獻,以及他的追贈——尚書令。

“從明日起,輟朝三日,爲尚書令、韓太師哀。”

就在崇政殿上,趙頊吩咐下去,命翰林學士起草詔書,這是元老重臣都能享受到的恩榮。

“藍元震,朕欲於後苑爲太師發哀,你且速去準備。”

藍元震領命後去後院,準備祭奠用的器物。而趙頊提起筆,親自爲韓琦撰寫着碑文。

飽蘸了濃墨的毛筆在展開的紙面上只是稍作停留,便八個字一氣呵成——兩朝顧命定策元勳。

八個字用着篆字書就,趙頊書法上佳,寫出來的時候,也是氣度自蘊。李舜舉在旁邊爲趙頊按紙磨墨,看到天子爲所寫的碑額,暗暗點頭。

這八個字也只有韓琦夠資格收受。仁宗傳爲英宗時他是首相,而英宗傳位今上時,他也是首相。顧命、定策,兩樁功績韓琦都是排在第一。

題下了碑額,趙頊又親撰碑文,不勞翰林學士、中書舍人代爲起草。而是自己親自來寫。

趙頊並無捷才,遠遠比不上在幾百萬名士子中衝殺出來的翰林學士。當章惇已經將詔命用四六駢儷的文字寫好之後,趙頊又用了半日工夫,方纔寫好了幾百字的碑文。

放下手中毛筆,趙頊又仔細地看了一遍,待到紙上墨跡稍幹,他拿起來對李舜舉道:“傳朕諭旨,賜太師家中銀兩千五百兩,絹兩千五百匹,李舜舉,你代朕將這幅碑文連着賜予的銀絹一起送去相州。”

李舜舉連忙走下去,跪倒接了聖旨。

“張茂則。”趙頊又點起另一位內侍中的高官——入內都知張茂則,“太師的葬事由你管勾,不得有任何差錯。”

張茂則叩首領命:“臣遵旨。”

“童貫。”趙頊接着再點起今天在殿上當值的小黃門,“去查一查安陽知縣是誰?”

童貫連忙去查找名單,轉眼就回來報告:“是嘉祐八年的進士呂景陽。”

趙頊對這個名字沒有什麼印象,皺眉想了想:“再去查一查相州觀察是誰?”

“是陳安民,於去歲上任。”

這個名字趙頊就記得了:“是文彥博的妻弟。”他又有點驚訝看看童貫,怎麼這回不用查就能回答了?

童貫慣會察言觀色,連忙道:“奴婢方纔一起查看過了。”

“嗯,挺會辦事。”趙頊滿意地點點頭,沒想到長相完全沒有一般內侍的陰柔的小黃門,心思竟然這般細膩,“過兩日去御藥院聽候使喚。”

童貫立刻跪下來叩頭謝恩,臉上露着謙卑和感激,心中則已是欣喜欲狂。

想要在宮廷中晉升,除了跟對人之外,就是要靠運氣,只要抓到一次機會讓天子滿意了,就能一舉飛昇。過去童貫因爲跟隨李憲,加上又曾經多次擔任傳詔使臣,在天子面前留了名,就進了崇政殿中服侍。但他的運氣就此而止,一年多也沒見動過,但今天終於時來運轉,給他抓到了機會。

趙頊豈會在意一名小黃門的心思,提聲對着另外一名翰林學士道:“命相州觀察判官陳安民、安陽知縣呂景陽及入內都知張茂則同管勾太師葬事,許即墳造酒,以備支用,”頓了一下,“再命同知太常禮院李清臣,往相州即其喪祭奠。”

回頭再看看韓琦的遺表,趙頊又提起硃筆來批覆。重臣死前都有資格上遺表,推薦族中的子弟任官。按照官職高低,推薦的人數也就不同。不論韓琦在遺表中推薦了誰人,趙頊都是毫不猶豫地寫了一個“可”字。

慈壽宮中,曹氏也聽到了這個噩耗——不過對她來說,韓琦的死也不算是噩耗了。

當初英宗即位後,曾因重病而讓曹氏垂簾聽政了一段時間,但趙曙病好之後,韓琦便以十分無禮的手段逼着她撤簾歸政。而更重要的,還有濮議之爭,到底要不要給趙曙的生父濮陽郡王追贈帝位,曹氏與趙曙對立嚴重,而朝堂上也吵成了一團,而在這番爭執中,韓琦是站在趙曙的一邊的。

因爲這些事,曹氏對韓琦的感官一直都不怎麼好,但他終究是大宋的忠臣。

“呂公弼死了,韓琦也死了。文彥博、富弼也都垂垂待老,沒了元老重臣坐鎮,日後這朝廷真不知會變得怎麼樣。”高太后就在慈壽宮中,對着她的姨母嘆息不已。

“官家自有分寸。”

曹氏也自知時日不多了,已經沒有多餘精力去扭轉她做着皇帝的孫子的想法。再說,如今的天子雖然一門心思地想着開疆拓土,但行事也隨着年紀漸長而有了分寸,不會再偏聽偏信,也懂得了該如何鈞衡朝堂,作爲皇帝,能做到這一件事也就夠了。王安石雖然現今看似權傾朝野,但他對朝堂,再不會有熙寧初年那樣的影響力。

韓琦死了。

一個時代結束了?韓岡覺得還不能這麼說。

雖然韓琦在這個時代舉足輕重,回溯數十年間的朝堂變局,都不能將韓琦排除在外。只不過韓岡畢竟沒有在他淺薄的歷史知識中,找到韓琦這個名字。論起對後世的影響,韓琦應該還遠遠及不上歐陽修。

他對韓琦的死沒有什麼看法,從別人的嘴裡聽到的傳說總是隔了一層。雖然韓琦幾十年前曾經擔任過秦州知州,不過離着他的記憶實在太遠,所以韓岡就不可能像王雱那樣,連着幾天都是喜氣洋洋,雖然竭力裝出悲痛遺憾的樣子,卻怎麼也裝不像,只是平平常常地度日而已。

輟朝三日,乃是朝會不用舉行,並不代表天子和臣子不用做事。

王安石有他的事要做,王雱有他的事要做,韓岡當然也要操心着他軍器監的工作。

這一段時間來,西方式風車的試作品斷斷續續地運行了一個月,終於確定了有效的結構。接下來就是打造更大的實用化風車,與中式的風車做對比,如果能成功的話,可以拿去抽水、磨面,當然,也可以用來驅動鍛錘。

風車要想成功,還有一段路要走。但靠着軍器監內外一起運作,軌道和有軌馬車已經驗證得差不多了。韓岡又上奏天子,在礦場推廣使用軌道。節省下來的大量人力,可以投入到礦井開採中,也可以投入到生鐵冶煉裡,效率高上不止一倍。

剩下的且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是焦炭。韓岡對煉焦的手段,只能讓人用燒木炭的方法來燒焦炭。其間幾個窯爆了好幾次,最終確認了爆炸的原因,對窯口進行了改進,用竹筒釋出煤氣,並改動地面結構,用來收集煤焦油。不過要得到讓人滿意的成果,還要在進行一段時間的確認實驗。

另外,韓岡也沒有忘掉,在給天子的報告中,對自己倍加稱讚的那名走馬承受。

他的身份已經確定了,是個內侍,而不是武臣,名喚馬緘。在宮中混跡的閹人,不可能連話都不會說,至少有五六成嫌疑——對韓岡來說嫌疑的比例已經夠高了——恐怕王安石和王雱心裡也有點疑惑,所以沒有說明是內侍還是武臣。

馬緘受了誰的指派,韓岡一時還沒有查出來,但根子不會脫離兩府。高階內侍過了內常侍這一級之後,都會轉爲武職。到時候他們的晉升,就免不了要受到宰執們的影響。這也就是爲什麼宋代的宦官們鬧不出事來的緣故,有文臣將他們當賊一樣的防着,前途又被人攥在手裡,在宰執們面前,再受寵的內侍也硬氣不起來。

默唸了兩遍,韓岡記下了這個名字。從今以後,只要留意此人的動向,要找出幕後黑手,也不會有多少難度。

韓岡有時候會很健忘,但有的時候,記性可是會變得十分好……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二百一十六章 變故(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九)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八)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三)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七)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二百一十六章 變故(十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九)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八)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三)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