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

bookmark

“諸立,你可知現在白馬縣的糧價。”白馬縣衙的花廳中,韓岡問着垂手站在廳中央的衙中押司。

諸立腰更彎了一點,謙卑地答道:“小人知道。”

“眼下都已經是臘月十九,糧價卻還是一百三十五文一斗。再這樣下去,縣中百姓的年節可就沒法兒過了。”

諸立保持着沉默,並不接口,等着韓岡繼續。

“想必你也聽說了,如今南面的綱糧已經運抵東京城,不但在京中發賣,也會散給京畿諸縣。白馬縣這邊有一天三百石的定額。綱糧從東京運過來,也就接下來一兩天的事情,可以說糧價很快就要跌下去了。”

“聽說是多虧了正言的發明。”

“糧價既然要降,就不能讓其再漲上來。本縣有意發文,將白馬縣中的米價定爲八十文一斗。爲防有人爲奸,一人一次只能購買一斗。諸立你是縣中最大的一家米行東主,不知你能不能當先做出個表率?”韓岡頓了一頓,又道,“……本官也不佔你便宜,只要你願意打這個頭,本官可以在你家明年的稅賦加以減免。而且賣出多少,等綱糧抵達後,我就補還給你多少。”

諸立低下頭去,掩起臉上的冷笑,不讓韓岡和他的三位幕僚看到。

白馬縣離着東京城有一百多裡地,但諸立他與行會聯絡得勤力的很,消息日日傳遞往來。東京城眼下是什麼樣的情況,他心裡都有數。

韓岡擔心縣中百姓過不好年,幾乎是強逼着自己給糧食降價。但諸立覺得這位年輕的白馬知縣,現在更要操心的應是他的岳父纔是。

發運司辛苦從南邊運來的糧食,大部分都給官戶買走了。幾處市易務賣糧的地方,都是排起了一里長的長隊。排上一天,就只能買上一斗糧,百姓原本的期待都化成了怨氣,可是眼見着就要爆發了。

不過就是因爲王安石現在已經陷入絕境,諸立纔不會蠢到跟韓岡硬頂。別看此時韓岡和顏悅色,好言好語。如果自己不點頭,保不準王相公的好女婿就會用上強硬的手段,以維護自家的威信。要是在快成功的時候,被當成殺給猴子看的雞,那未免就太冤了一點。

低頭彎腰,拱手行禮,諸立畢恭畢敬、老老實實地說道:“正言說什麼,小人就做什麼。正言讓小人將糧價降下來,小人回去後就將水牌全改了,一陌一斗。”

一陌是七十八文,比起韓岡的要求還低了兩文。諸立此舉可謂是老實聽話。

但將店裡的存糧低價賣光又如何?諸立根本就不在意!

他早就將手頭上的大多數糧食都存放在鄉下的莊子上,以待明年開春——基本上糧商們都是將糧倉放在城外,要是全囤於城中,別的不說,這租地存糧的地皮錢就要吞吃很大的一部分利潤——老實聽命的賣光了店中的幾百石米麪,不信韓岡還能有藉口去他莊子上抄家去!至於補還什麼的,有最好,若是沒有,看看韓岡還有臉再對自己要求什麼。

而韓岡似乎沒有看出來諸立的小心思,對他的回答很是滿意:“如此最好,還望你儘快施行。”

諸立恭聲答諾,告辭退了下去。

看着諸立離開的背影,方興立刻轉過身來:“正言,諸立答應得如此爽快,其中必然有詐!”

韓岡嘴角扯動了一下,像是在笑,但眼神冷得如同廳外池塘中的寒冰:“這一點我當然知道。”

陽奉陰違的事誰不會做,就算不違背自己的命令,韓岡也能爲諸立想出許多變通的辦法。

“看正言的樣子已經是胸有成竹,想必對此局面早有所料,也做好了應對了吧?”魏平真微微一笑,問着韓岡,方興和遊醇都望了過來。

韓岡點頭:“是有些措施,日前王元澤過來的時候,就已經就此商議過。”

現在京城糧價的問題很麻煩。在糧商們賣力地做着絆腳石的時候,想要趕在年節前將糧價降下去,就必須一口氣放出大量存糧。

大災還在延續,加上一直以來的徘徊在高位的糧價,哪家哪戶不擔心日後斷糧,都想多買一些存在家裡。雖然一天一萬五千石的數額,用來供給百萬軍民其實勉強也夠了,但架不住人人都想多買一點。

韓岡爲此估算過——也讓魏平真算過——想要用賣糧來平抑糧價,少說也要一下散出百萬石儲備糧,甚至兩百萬石,這樣才能將高高在上的糧價一下打垮。如現在這般細水長流式的零賣,根本無濟於事。東京軍民百萬,官戶買一點、富戶買一點,貧戶再買一點,一天一兩萬石轉眼就瓜分乾淨了。

所以有着宗室撐腰的糧商們,能穩如泰山地將糧價保持在高位上,就是在逼着王安石開常平倉。常平倉一旦敞開,他們立刻就會降價。

不過對於眼前的窘境,王安石、王雱、韓岡,還有新黨一衆,都不是沒有預計過。相應的應對招數,皆有所準備。

官與商之間的爭鬥延續了幾千年。官員遇上的並不一定都是沒有後臺背景的商人,官商纔是最爲普遍的情況。怎麼化解有着宗室背景的商人們的攻擊,新黨自然有着未雨綢繆的計劃。韓岡對諸立的一番話,也不過是計劃中的一環罷了。

對上三對好奇的目光,韓岡笑了一笑,“這時候也不用瞞着你們了。辦法很簡單,就是將所有運抵京城的綱糧都平價賣給糧商,由他們轉售。”

……好讓絆腳石不再成爲絆腳石。

……

“賣給糧商?!”

呂惠卿此言一出,頓時滿堂大譁。雖然有朝規在上,許多官員都忍不住發出低低的驚訝。

御史中丞鄧綰霍然起立,從他位於殿門後的小交椅上站起來,惡狠狠地一掃殿中,“君前何敢喧譁!?當知失儀之罪!”

也只有繩糾百官的御史可以在朝會上大聲插話,彈壓衆官。

御史臺長一怒之威,殿上頓時安靜了下來。但人們心中的疑惑卻難以消弭。

只聽呂惠卿繼續說道:“如今百姓欲購官糧,只有幾處可去,往往要自朝至晚,方能買到一斗。如此糧價如何能降。所以以微臣之見,不如命市易務將新近上運的綱糧以七十文一斗賣與糧商。而將東京內外的米價一律定爲八十文一斗。此十文的差別,便是給付糧商的代售之費。”

這是妥協!這是退讓!

聽到呂惠卿的一番建議之後,每一位大臣都是如此在想。看到沒辦法將糧價打壓下去,王安石爲保權位,便去賣好那些奸商!

一斗讓利十文,一石就讓利百文,每天的一萬五千石那就是一千五百貫,如果持續兩個月差不多接近十萬貫。王安石授意呂惠卿將十萬貫全送給糧商,拿着朝廷的錢財來買下這一干與宗室勾結的奸商不再發難!

立刻就有人站出來,“坐視奸商盤剝百姓而不制,反與其同流合污。此乃奸邪之舉!”

就連馮京一時間也疑惑起來,“王安石這是要跟糧商們媾和?!”

“此乃與虎謀皮!”吳充暗自搖頭,不意王安石如此不智。十萬貫爭如百萬貫?恐怕糧食落到那些奸商手中,就由不得王安石來做主了。

但他們將視線投往站在最前面的王安石身上,嚴肅沉重得一如既往。原本的判斷卻漸漸動搖,這根本不符合王安石的爲人!

忽然他們心中閃過一絲明悟:“難道……”

……

聽韓岡說完,一陣靜默之後,魏平真突然嘆道:“王相公和正言的這一番謀劃,甚有深意啊!”

遊醇和方興都點着頭,完全同意魏平真的說法。幾個月的相處,使得三人已經瞭解韓岡的脾性,知道他絕不會向糧商們低頭服輸。具體會怎麼做,他們其實已經可以猜測得出來了。

韓岡笑道:“如此作爲,也只是爲了四個字而已。”

遊醇立刻問道:“可是仁至義盡?”

“是欲取先與吧?”方興說道。

魏平真沉聲道:“乃是驕兵之計。”

韓岡呵呵笑了兩聲,卻不正面回答誰對誰錯,“很快答案就會揭曉,三位還是拭目以待吧!不管怎麼說,既然那一干糧商挑起了戰爭,就只有你死我活一個結果。”

韓岡雖然語帶笑意,但說得內容卻讓魏平真三人彷彿有一陣寒流來襲。

——韓岡竟然將糧價之爭定義爲戰爭!

韓岡在這次反擊的計劃中,所起的作用絕對不小。他說的話,基本上就可以說是王安石的意思。既然是戰爭,那就如韓岡方纔所言,結果只有你死我活!這代表着王安石,絕不會對糧商們寬縱半分。

天色將晚,韓岡送了魏平真三人離開,又回到花廳中坐下。他們的回答其實都沾邊,但只是對所用手段的評價,並沒有說到本質。

寧靜的花廳中,火盆內的木炭燃着幽藍的火光。偶爾有木炭在火中噼啪一聲,除此之外再無雜音,只有韓岡的聲音低低:“其實裹挾民意更恰當一點啊!”

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二十三章 虛實(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八)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一百零五章 微雨(十二)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三)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
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二十三章 虛實(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八)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一百零五章 微雨(十二)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三)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