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

黃裳理清了雲南路的頭緒,回到京師的時候,已經是新的一年了。

雲南十州,在政事上,屬於成都府路。但在軍事上,則屬於雲南路。

依照當年章惇、韓岡出兵滅交趾的舊例,主帥熊本回京,而副手黃裳則成了雲南路的第一任經略安撫使,同時也是理州——原大理府——的第一任知州。

滇池畔的善闡府復唐時故名,爲昆州,而洱海畔的大理府則是理州,兩州府爲朝廷控制,更是移民的重點。其餘諸州,都是以羈縻爲主,一州之中,除了控制大路的附廓縣,其他全都是一個個羈縻州。

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西南蕃部,朝廷用鮮亮的官袍代替了賞賜,大理國最好的土地給漢人佔了,剩下的土地,就分配給了他們。

黃裳就是因爲要主持分割土地,而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與那些蕃人首領扯皮上。其間還因爲一些大理烏蠻、白蠻的部族不甘降順,黃裳還組織了兩次討伐,要不是有着合格的幕僚團隊,以及擔任兵馬副總管的趙隆相助,他連照看理州本州事務的時間都沒有。

對於得到好處的各家蕃部,黃裳並沒有就此讓他們自生自滅,而是秉承了朝廷的命令,派了人教導他們種植藥材,放牧馬匹,砍伐木料,用來與漢人進行交換,同時還傳授了來自中原的耕作方式,將他們從刀耕火種中解放出來。

有了從大理國俘獲的生口,很多繁重的農活就能從本部男丁手中轉嫁到新人身上。而漢人,除了加強對核心地域的控制和發展,便是通過無可替代的貿易,將西南夷從農奴身上剝削而來的利益,再盤剝過來。

這個做法,就像當年韓岡在交趾做的那樣,讓四夷在經濟上離不開中國,最後逐步融合在一起。只要日後商貿往來緊密,那麼就不用擔心蠻部反叛的問題。

交州的發展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商業,尤其是海上貿易的大發展。

不過漢人幾乎都集中在交州的州治海門縣附近。海門縣之外的廣大土地,基本上被成百上千座種植園給分割,讓原本窮困潦倒的左右江七十二洞洞蠻,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由於韓岡的建議,交州免徵丁稅,人口數量上沒有太多隱瞞的,而田地數量隱藏較多。不過只要交州產出的糧食足夠多,保證國中的糧價穩定,田賦的收入多寡,朝廷絕不會計較太多。而且交州的稅賦,絕大多數來自於商稅,收繳起來非是費力的田賦,衙門裡的官吏上上下都嫌麻煩。

收買上層,拉攏中層,共同剝削下層,中國更能坐享其利,這樣的交州,就是治理四夷之地的典範。

黃裳覺得,只要能好好仿效交州,將理州、昆州這兩個膏腴之地經營好,再教導蕃人怎麼經營他們的土地,後任的官員也不自己作孽,雲南路可以就此安定下來,成爲朝廷的下一個交州。

黃裳在雲南路的半年多,都是在設法將施行在交州的政策,運用在他的理州和雲南路上。

等到他回到京城,熊本都已經做了好幾個月的參知政事了。

因爲滅亡大理的功勞,熊本順利通過了廷推。而且他還是近年來,難得地高票當選。不論是哪一黨,都沒有人跳出來反對他這個功臣進入兩府。

但熊本最後並沒有進入樞密院,有太后欽點,讓他進了政事堂。

“是不是太后想要……”

黃裳輕聲問着,一根手指在杯口晃了一晃。

“並非如此。”韓岡搖頭,“熊本的任命是我建議的。”

“爲何?”

“章子厚在密院太久了。”

黃裳眼睛在驚訝中一瞬間睜大了,但轉瞬間又明白了一切,“這樣啊。”

現任的參知政事是鄧潤甫與熊本,庶務由他們負責。

而宰相,大部分的公事還是在韓岡身上,蘇頌雖說不稱病了,但政事處理,基本上還是交給韓岡,只有重要的人事安排,或是軍國大事,他纔會開了金口。

“太皇太后近來不豫,這幾日都要輟朝,勉仲你就安心地多歇兩日,等幾日後再上殿。”

“是,黃裳明白。”

交代了黃裳一句,韓岡起身趕往宮中。

上一次輟朝,就說沒有幾天了,但不知怎麼硬是給撐了過來。過了一個冬天,本來以爲還能堅持一陣,但現在病情又忽然加重,讓太后下令輟朝五日,並命人祈福於大相國寺。

不過輟朝並不代表太后不理政事,照樣在內東門小殿召集宰執。

第一個五年規劃即將宣告結束。

近五年的時間裡,大宋的財賦、戶口、建設,還有軍事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第二屆政治協商會議下半年就要召開,下一個五年的國是制定,就不會像上一次般那麼順順當當。

有着亮眼的成績,韓岡便希望將國是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中。

拿着政事堂總結出來的報告,紙面上的數字,便是韓岡所擁有的控制下一次國是制定的底氣。

“戶兩千零四十萬又四千一百七十三戶,口四千五百二十六萬又一千六百零九,比起五年前,戶數增長了百分之七點九,丁口增加了百分之八點二。”

大宋的人口統計只計算丁口,也就是繳稅的男丁,而不計算老弱和婦人。不過以壯年男子的人數來推定總人口,已經確定無疑地超過了一億。

“純以戶口來計,歷史上所有朝代,無論漢唐,文景也好,貞觀也好,都遠遠不如今日。”

韓岡的總結,讓太后欣喜地點頭。有什麼能夠證明統治,一曰武功,一曰治政,而戶口和人丁的增長,就是治政最好的證明。丁口和戶數的增長,只能代表成年男子數量的增加,而因爲死亡率的下降,而帶來的自然增長率的狂潮,現在還遠遠沒有到來。

韓岡道:“而近五年中,經過厚生司統計,種痘幼子總數量是三千八百萬,平均下來每年七百六十萬。”

七百六十萬這個數字,遠比丁口的增加更重要。

“這麼多!”太后很驚訝。

宰輔們也很驚訝,太后是不是沒看厚生司的奏章,全國上下每年生育數量,這可是極重要的內容。

儘管這個數字實際上根本無法統計,但從小不能接受種痘的孩子,日後能被計入丁口簿的可能性也不大——這跟有錢沒錢無關,就是五等戶或是客戶之子,甚至是乞丐,也有一堆富戶和寺廟想要積陰德,幫他們付賬,而是是否被歸入了朝廷的統治範圍的問題——所以只要計算種痘數,差不多就能等同於生育數量。

“也就是說,天下每年都要增加七百六十萬人?”

“還要減去死亡人數,纔是人口的增長。不過十餘年後,每年的確至少有三百萬男子,三百萬女子成年。”

七百六十萬人中六百萬成年,百分之二十的夭折率,在衛生意識業已推廣到全國,種痘法等防疫知識深入人心的時候,韓岡已經將這個夭折率計算得很寬鬆了。

但一年三百萬丁口,也是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數量。二十成丁,六十爲老,四十年乘三百萬,四十年後那就是一億兩千萬,總人口則是一倍還要拐個彎,少說三億人。這還是沒有計入增長的人口導致的人口增長——這其實是驢打滾的複利問題,這筆賬,在場的宰輔們也都會算。那是比三億還要多幾倍的數字。

“每年三百萬丁……”向太后忽然發現自己不會做算術了,這個數字乘以四十年後,實在太龐大了一點。

“三百萬男丁,三百萬女子,也並非全然是好事。每年丁口的死亡數量,也只有百餘萬,算上女子也不會超過三百萬。一旦朝廷應對失措,就是每年要多上三百萬乃至四百萬食不果腹的男女饑民。這是下一個五年和再下一個五年,乃至百年之後,都必須要考慮的一件事。”

其實韓岡說的就是失業人口。在沒有福利的時代,失業率超過五個百分點,就可以讓皇帝睡不着覺了。

“吾明白了。”向太后點點頭,又對熊本道,“如果每一仗都能與熊卿打下大理那麼容易,吾日後也不用操心了。”

“不敢,”熊本連忙道,“這是陛下的庇佑,也是諸公在朝中一力襄助的結果。”

向太后對韓岡道:“相公之言,不可不慮。日後國是,這一條必須加以注重。”

儘管不知道什麼叫做失業人口,但向太后還是明白,幾百萬百姓吃不上飯會是什麼結果。

韓岡很早就公開計算過,當天下的出產不能養活天下的人口的時候,那麼就是大亂的開始。向外拓張,這必須是百年以內絕不動搖的國是。

不論是在名義上,還是實質上,中國南方的國境線,基本上已經達到甚至越過了千年後的位置,西北也基本如此。而自河湟開邊之後,西南的吐蕃諸部,以邏些城【今拉薩】爲首的諸多部族、寺院,都逐漸派人入京,先後得到了朝廷的封賜,在名義上,臣服於中原王朝。

現在在軍事上,唯一還在阻撓韓岡實現自己目標的對手,就是北方的遼國。那是最後,同時也是最強的外敵。但在開疆拓土上,攻打遼國卻不是筆好買賣。

比如南洋周邊的小國,打下來再容易不過了,只要能夠克服疫病,就是上佳的開拓之地。就是克服不了,也能解決了中國本土大量出現的剩餘人口。

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四)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七)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
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四)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七)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