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吳子之道

張輒聽到信陵君想與陳筮見面,道:“嗟嘆無益,必也退秦,乃其要也。勿負陳公苦心。”

信陵君忽然問道:“陳公密遣曾兄告以秦人攻華陽,意欲何爲?”

張輒道:“是欲君上有所備而無患也。”

信陵君道:“陳公不欲秦勝魏敗?”

張輒一時語塞。信陵君道:“陳公力主連衡,而魏懷二心。若一戰而破我,王必無他議而和秦也。若秦不勝……”

張輒道:“王與啓封已開和議,是無疑也,故大梁無防。所爭者,在割地耳!若秦勝則多割地,秦不勝則少割地……”

信陵君道:“若秦敗則自退。是陳公欲魏少割地而和於秦。若得陳公相助,事必偕矣!”

張輒道:“唯陳公難覓,奈何?”

信陵君道:“前者,先生往鄭,欲訪陳公。曾兄於道而引薦之。若先生再入於鄭,稍露風聲,陳公寧見乎?”

張輒和郭先生被這一瘋狂的想法嚇得呆了,張輒道:“一者,入鄭訪誰?二者,相見何處?”

郭先生道:“先生前入鄭,訪於中人,而陳公知。今者,先生亦訪於中人,陳公或知。”

張輒道:“聊盡人事耳!”

信陵君道:“須賈大夫或與陳公有暗事。稍泄於大夫,亦或有助。”

張輒道:“容臣思之。”

信陵君道:“若得其便,必再三拜上,並致殷切之情。”

張輒道:“臣當三歌《關雎》,以表君意。”三人都大笑起來。

三司和樑尉公子處理完各自的事情,來向信陵君彙報軍事會議的情況。樑尉公子比較有條理,但比較淺顯地做了主彙報,其他三人就比較專業的問題做了說明。信陵君半懂不懂,只得勉勵道:“衆卿勞苦,其勉力哉!”然後就到了晚餐時間,信陵君留樑尉公子和三司在府中進餐。

由於有客,信陵君和客人的席位被安排到階上堂前,陪客的有張輒和仲嶽先生二人,其他門客都在階下。經過席間一番禮儀,大家分別坐下。晚餐還是一碗粟粥加些鹽梅,並無別物。

信陵君略啜兩口,開口問道:“大夫之策,吾當奉行。唯行之若何?現無他人,卿等可盡言其心。”

樑尉公子道:“吳子曰,秦陳散而自鬥,擊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貪於得而離其將,乘乖獵散,設伏投機,其將可取。大夫之意,蓋在此也。何者?先以輕兵挑之,依次而退;復以民軍鬥之,以誘其貪;後以大軍臨之,以取其將。此吳子之法也。”

信陵君道:“孤猶未明,願聞其詳。”

樑尉公子道:“秦人好戰,賞罰分明,其人皆有鬥心,爭欲向前。故以輕軍挑之,民軍誘之,必勇者先懦者後,其陣散矣。臨之以大力,擒將必也。”

司莽進一步解釋道:“輕軍挑之,其心必動。躁而動之,勇怯一分也。臨以民軍,民軍衆而少力,見之必潰,潰則必追,追則勇怯二分也。方此之時,以武卒擊其怯尾,必能勝也。”

信陵君好像是懂了些,道:“果妙策也。吳子之策,諒無虛設。文侯時,吳子以武卒五萬,擊秦人五十萬;惠王時,武卒一出,天下莫能與爭鋒,而今安在哉!是時世異歟,人事異歟?”

樑尉公子道:“吳子之法有六,曰圖國,曰料敵,曰治兵,曰論將,曰應變,曰勵士。武卒者,勵士也,六法之一也。武卒雖一,而五者乖,雖有武卒,何能爲也?”

司勝道:“雖然,武卒亦非一也。何者?吳子之時,民無恆產,但聞得百畝之田,莫不欣勝,故人皆踊躍,所得皆上士。李悝變法,一夫百畝率爲定製,武卒之利,僅少賦焉;況日久地少,百畝猶不可得,人棄之如敝帚,故今之所得皆下士也。樑尉公子以十錢庸之,應者雲集,欲令以一當十,何能爲也?”

司空道:“吳子有五卒,曰膽勇氣力者,曰樂以進戰效力以顯其忠勇者,曰能逾高超遠輕足善走者,曰王臣失位而欲見功於上者,曰棄城去守欲除其醜者。今者,輕足善走或得六七,膽勇氣力或得二三,餘者安在哉?”

信陵君喟然而嘆道:“失啓封者,其欲除其醜乎?三五言之而不知其恥!卿言是也。”

司莽道:“吳子曰:賢者上,不肖者下,則陣已定;民安其田宅,親其有司,則守已固。百姓是吾而非彼,則戰已勝。今者不然,親者上而疏者下,民失其田而遠其有司,百姓何分彼吾?是陣不定,守不固,而戰不勝也。”

信陵君道:“衆卿之言,皆出肺腑,非忠義之士不能道也。其弊若此,當以何策救之?”

樑尉公子道:“吳子之法,圖國則曰綏之以道,撫之以仁,教之以禮,勵之以義。治兵則曰四輕二重一信。論將則曰理、備、果、戒、約。勵士則歸之於人主。誠能行之,兵必強而戰必勝也。”

信陵君道:“吳子之道大矣哉!願求其次。”

樑尉公子道:“國之治、將之道,此不可論也。複次者,其在治兵乎。治兵之道,在糧秣不缺,器械完足,賞罰分明,信義達於衆也。是則爲將之道,可以行之。”

司勝道:“用兵之法,教戒爲先。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以次而成三軍。三軍能戰而便鬥,方圓、起坐、行止、左右、前後、分合,一一習之,用戰則勝。”

司莽道:“用兵之道,在察敵知我。故當明背向,遠斥侯,知遠近,察險易,以之戰則勝。”

司空道:“臣以爲,用兵之道,首在於將,將之道,其在知機。所謂機者,明衆寡之用,險易之用,多方以誤敵,嚴備以完力。雖有大敵,何足道哉!”

信陵君道:“善哉斯言也。理切事機,近而可行。現敵倍軍向我,生死一線,願熟籌其策,以爲戰勝之計。”

樑尉公子道:“臣巡各營,士卒食常不足,器械不完,牛馬羸弱。若能完足之,則必與戰陣也。”

信陵君轉向仲嶽先生道:“何軍中睏乏若此哉?”

仲嶽先生道:“倉城二十囷,囷萬石,實有糧十五萬石,秣五萬石。以率,吏日斗食,卒半之,十萬之衆,日食五千石,華陽之糧得支一月也。牛馬日半石,營得牛馬以十數,日秣千石,亦支一月也。然則秋收方至,倉囷不盈,加以損耗,故以半率給之,人得不餒,畜得驅使,以故不得完足。”

樑尉公子道:“雖半給之,而吏得斗食如故,卒日只升粟,是故飢也。”

信陵君道:“如孤之食,得幾何?”

仲嶽先生道:“君上之食,日一斗。諸先生六百,日六十石。”

信陵君道:“日二粥,乃得一斗乎?”

仲嶽先生指着粥碗道:“粥有稠淡。如君上之粥,立箸不倒;半食之粥,粟水各半矣。”

信陵君看了自己碗,緩緩點頭,道:“孤減其半,可乎?”

仲嶽先生道:“不可。君上入營,肉醬不備,若食不足,奈何!況諸先生棄家從君,櫛風沐雨,風餐露宿,寧日不得一飽乎?況君上之分,分之於婦孺,又何可減耶?”

信陵君向東閣看了看,也覺得如果減了小奴娘倆的分例,十分不忍,也就住口不提。只得道:“近與秦接戰,可倍之以饗士卒。”

仲嶽先生只得含糊地答應下來。

信陵君對司勝道:“卒只半食,可得教戒否?”

司勝道:“可矣,在與卒同耳。現之武卒與舊之有異,非上士也,實下士也,十錢而可庸之,日得半食,亦無怨也,但上下同耳!”

信陵君道:“司何以同之?”

司勝道:“臣無別竈,隨士卒之夥而食之。非獨臣也,卒伯什伍亦然。能與士卒最下者同,然後可以與之生,與之死。”

信陵君道:“是則良有以也!左營之士,動靜起坐,均異他營,卿之功也。”

司莽道:“皆聞司勝治軍之嚴,不意其實在此而不在彼也。律己方得律人,臣得其教也。”

司空道:“吳子吮瘡,而卒鬥不旋踵,良有以也。”

信陵君道:“是何典也,願聞其詳!”

司空道:“族內傳言,曏者,卒有病疽者,吳子親爲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他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爲?’母曰:‘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信陵君道:“吳子之道,其可窮耶?今之人得其一二可也!孤恨不能起吳子於地下而問之道也。”

樑尉公子道:“吳子,衛人也,起於魯,得展於文侯。今天下寧無遊仕不遂,遂破其家,爲鄉黨笑者?寧無母死不歸,爲名爲不孝者?寧無殺妻求將,而爲不義者?文侯置之河西,遂克秦軍,闢土四面,拓地千里。後入於楚,終不得善終。公子仁義,佈於天下,義士歸之,願得吳子置之西河如文侯也,不願如吳子也。”

信陵君避席而拜道:“謹領公子之教!”

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43章 等待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97章 月下清談第32章 陷城(三)第113章 計糧第11章 離城第137章 軍市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24章 華陽城第222章 善後第37章 點兵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82章 疑雲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81章 換防第260章 議連衡第64章 布衣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6章 謀定第155章 共其利第152章 賈匏第22章 俠客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0章 行刺第261章 秦箭第29章 降服(三)第83章 俠士第260章 議連衡第275章 和議第70章 蔡澤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93章 將相和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302章 報喪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15 歃血爲誓第122章 豕三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74章 將相和第144章 訪老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28章 降服(二)第54章 賣王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51章 匯合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55章 共其利第74章 將相和第365章 執帚第5章 夜行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63章 商賈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61章 席議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80章 司馬堂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33章 積竹柲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93章 故地重遊第372章 巴姊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4章 定計第164章 失散第1章 鄭安平第27章 降服第50章 防民第33章 出城第62章 兵符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48章 管仲明125章 洛陽白氏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70章 遠迎第56章 計謀
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43章 等待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97章 月下清談第32章 陷城(三)第113章 計糧第11章 離城第137章 軍市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24章 華陽城第222章 善後第37章 點兵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82章 疑雲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81章 換防第260章 議連衡第64章 布衣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6章 謀定第155章 共其利第152章 賈匏第22章 俠客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0章 行刺第261章 秦箭第29章 降服(三)第83章 俠士第260章 議連衡第275章 和議第70章 蔡澤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93章 將相和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302章 報喪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15 歃血爲誓第122章 豕三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74章 將相和第144章 訪老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28章 降服(二)第54章 賣王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51章 匯合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55章 共其利第74章 將相和第365章 執帚第5章 夜行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63章 商賈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61章 席議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80章 司馬堂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33章 積竹柲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93章 故地重遊第372章 巴姊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4章 定計第164章 失散第1章 鄭安平第27章 降服第50章 防民第33章 出城第62章 兵符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48章 管仲明125章 洛陽白氏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70章 遠迎第56章 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