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圃田之衆

鄭安平一語雙關地說出“大事”,小四臉更紅了,道:“成何大事?”

鄭安平道:“汝其言之,或可相助。奈何相隱?”

粟兄道:”休得隱瞞,速言其誰?“

小四紅着臉道:”酒肆之女,年方及笄。幼則常見,今則迴避,心常悽悽。“

粟兄道:”兄既有意,可央媒者登門求之,奈何獨自悽惶。“

小四道:”納采之禮,父氏爲之。今無根之萍,焉得納采?“

粟兄道:”兄既而立,獨立門戶,焉用父氏。但得媒氏,上門求取即可。敝鄉頗有媒氏,或可求之?“

小四道:”納采之後,復有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當父氏……“

粟兄打斷道:”焉有其理!問名者,媒氏爲之。納吉者,卜於祖廟;無者,卜於社亦可,不卜亦可。納徵者,吾等兄弟爲之可也。當與請期……“

鄭安平道:”四兄但聽吾一言:兄其入管,以管司之禮禮騁之,得無高尚其志乎?何汲汲於大梁耶?“

小四道:”其父言,幼女情深,不堪遠嫁,定要居於大梁。“

鄭安平皺眉道:”若必居於大梁,兄其宅於大梁耶!“

小四又嚅囁道:”吾見諸兄皆宅於管,甚欲與兄等相近,故耳!“

鄭安平道:”汝其言於其父耶?“

小四道:”偶爾聞及,未得其詳也。“

鄭安平很有些恨恨道:”未得其實,即失魂魄,奈何?“

粟兄道:”情深之時,常難自禁,鄭兄共得乎?“

鄭安平道:”不及兄之情深也。“

粟兄道:”兄得信陵君賜婚,一應禮儀皆比上門,自不及此。吾思兄之禮也,與四兄之禮,正好同時操辦。一杵二響,豈不美哉!“

鄭安平道:”吾之婚,非比四兄。君上所賜,想管邑小奴也。彼非君上之親,實妾也。以妾賜人,與婚禮正儀不同。無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諸事,君上但擇定其日,於途迎之即可。四兄則不然,必六儀齊備,明媒伐柯,乃成其禮。非弟所能及也。“

粟兄道:”鄭兄曾不必親迎於闈門乎?“

鄭安平道:”魏公子之門,豈吾等區區士人所可輕入!“

粟兄道:”兄其再娶否?“

鄭安平道:”君上賜吉,固妾也;若有正妻,自不可令下堂;若無者,亦無再娶之理,而失禮於君上。“

粟兄頗有些同情地望向鄭安平道:”吾等皆慕鄭兄得君上之賜,焉知其中,實有難能也。“

小四道:”鄭兄得君上之賜,乃絕婚姻也。鄭兄何不辭之?“

鄭安平道:”君上之賜,焉得辭!況君上非好色之徒,蓄以小奴,賜以臣下,必有深意。若輕辭之,寧不誤君上之策!是故不得辭也。“

小四道:”兄忠於君,重於泰山。“

鄭安平道:”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大丈夫得明君而事之,以求富貴,道也。舜之居深山之中,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況與明君行大道乎!敢不竭誠盡節,繼之以死!“

小四道:”兄得大義,非庶人所能爲也。庶人之爲樂也,日得一飽,夜得一眠,妻兒環繞,無病延年。“

鄭安平道:”兄寧不求富貴耶?“

小四道:”小富小貴,事少而功倍,自當求之。若捨生忘死,勞心費力,其抱膝而長嘯乎!“

鄭安平感到十分無奈,也十分無力,道:”四兄之志,吾且志之。管邑粗創,人力爲艱,願四兄暫勉其力而助焉。“

小四道:”鄭兄所言差矣。吾雖無心功名,非無義之人。鄭兄以命搏富貴,既得其跡,自當相扶,以成兄之美。心雖鬱積,定不敢廢兄之事。“

鄭安平道:”吾兄弟五人,相依於樑西驛,經年矣,素稱和睦。今值不幸,麻兄先逝,餘衆皆傷。幸得戰勝成功,復得君上加惠,連晉三爵,世所少有。弟僥天幸,竟得五爵。魏王封疆,君上加恩,復任吾兄弟於管,輔弼賢君,開疆擴土,再建不世之業。若得天祐,吾兄弟並超士行,入大夫之列,高尚門庭,重修宗祠,列祖列宗,復得血食,思之得無沛然!“

這一次,粟兄竟也冷靜道:”吾兄弟既爲走卒,出生入死,分也,不敢辭也。今僥天幸,重創而不死,得享厚福,於願已足。今隨兄入四戰之地,九死一生,非敢於死地求富貴也,實酬兄之情,而報君上相知之恩。君上不以臣等微庶,拔擢於行伍之中,顯耀於下卒之列,門庭高尚,非敢望也。今君有事,自當以身許之,有死而已。至於再廣門楣,則非所願也。“

鄭安平道:“諸兄視吾爲汲汲功名者乎?子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吾以魏公子,有道明君也,乃輔其建功立業,且爲富貴也。諸兄之志,弟亦深體。粟兄要以管尉致仕,四兄願一生無恙,而得妻兒。弟必竭誠以成兄願。惟願諸兄,體君上之志,察吾之疏,俾得日進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粟兄道:“鄭兄之志,固非吾等所能成也。但惟兄命是從而已。四兄之志,猶或成之!”

鄭安平道:“吾之拙見,但央媒氏,前往提親,成與不成,其在天乎?吾兄三爵之士,實司管邑,富雖不敵,身貴商賈,亦相匹也。其父焉得不允。至若不忍相離,必居大梁一節,或但言耳。況兄離大梁不過百里,若驅其乘,旦夕可至。且管邑之宅,門庭廣大,位居顯位,寧大梁一商賈可匹耶!”

小四道:“其女雖居酒肆,其性甚佳,聞大梁巨賈亦欲爲媒。吾深恐不及也。”

鄭安平道:“待犬兄與曹先生至,皆與謀之,必得其策。”

被二人連哄帶勸,小四的情緒稍稍平穩。三人見天色不早,一起回城。歸途中,特意回廢城看了看,刑徒已經離開,幾塊河卵石已經被夯入房基中,隱隱顯露出柱礎的模樣。

三人繞到城南,接了五旺,一起回城。城主府已經炊得粥熟,三人乃共坐進餐,直喝得汗流浹背,小四也精神似乎也更爽快了,小聲道:“若得其女,必與兄等效全力。”其他二人都各啐他一口,嘲笑他的那點出息。

犬兄第二天也到了。幫助犬兄安了家,大家先聚到堂上,議論了設立驛站的事,犬兄道:“此計甚妙。武卒只吾四人,緩急難以濟之;若復得五人,三五盜賊,必難侵也。”談到驛卒來源,犬兄道:“此驛何所節制?”

鄭安平道:“既管邑之驛,自歸粟兄節制。”

犬兄道:“粟兄得與圃田尉有舊乎?若得圃田尉之卒,緩急猶有圃田之救,是兼善也。”

粟兄道:“驛卒多出武卒。圃田之卒,非武卒也。奈何出之?”

犬兄道:“武卒率居大梁,其宅亦左近。往來管邑甚不便。且管邑有賊,豈望大梁之救哉?圃田則不然。其卒雖出民軍,實屬王家。圃田尉可直入王宮,面見魏王。圃田之民,皆王臣也。兼有長城之兵。若以圃田卒爲驛吏,一則近其所居,往來便宜;二則久居其地,形勢悉備;三則一旦遇賊,圃田必救。得勿勝武卒多矣!”

鄭安平道:“何人教兄獻此計也?”

犬兄道:“非他人所教也,吾自得之也。”

鄭安平道:“兄亦常思設驛於管邑乎?”

犬兄道:“吾等皆驛卒也,掌司一地,其所長者,不過驛也。故當先備驛站,乃言其他。遂旦夕思之,忽悟得於武卒,不若得於民軍也。”

粟兄道:“民軍皆當力田,焉得長駐驛站,以爲驛卒?”

犬兄道:“兄以圃田之兵爲何?圃田之兵,雖出於民,其實募也。圃田之民,其有地不足,力有餘者,乃從其軍而得其糧。今吾募兵,但得份田百畝,豈曰五卒?五十亦辦。”

鄭安平道:“犬兄何知圃田之深也?”

犬兄道:“吾幼居圃田,及長,書社而無田,乃備武卒,近廿年矣。是以知圃田之事也。”

鄭安平道:“兄既幼居圃田,當知圃田可募幾人?”

犬兄道:“圃田之設也,戶一丁,田百畝。至今近百年,一丁之戶,散之爲十百,而田不加多。故以上士力田,中士爲業,下士爲兵。或城或田,皆圃田子弟也。若以百畝募其民,恐將萬人。”

鄭安平擊節而讚道:“誠若是,則何愁大事不成!兄其詳言圃田之狀,及其富庶之情。管邑雖小邑,四戰之地,必得其民,乃保其境。若得與圃田相保,事必諧矣!“

犬兄道:”兄其欲募圃田之民,而耕管邑之畝乎?圃田之民非不欲也,然圃田之令甚嚴,一民一卒,不得出長城。是故長城之外,雖沃野千里,皆良田也,惟能觀而不能及也。兄若募其民,恐幹王命。“

犬兄的介紹,讓鄭安平沸騰的熱血又冷卻下去。”一民一卒,不得出長城?奈何其令也?“鄭安平困惑不解。

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78章 驚訊第63章 商賈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37章 圖秦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285章 見陳公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38章 議兵第173章 夜議第56章 計謀第75章 陳留司士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13章 贈劍第303章 韓襲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44章 神蹟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94章 陰謀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7章 奸細第29章 降服(三)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15 歃血爲誓第228章 戰臨第67章 交酒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297章 會魏齊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36章 宴前第372章 巴姊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45章 入韓第89章 壯行第334章 訪友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62章 傷營第17章 奸細第366章 寧治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113章 計糧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55章 共其利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6章 謀定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13章 贈劍第240章 蓋聶第56章 計謀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89章 壯行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62章 傷營第133章 呂太公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83章 俠士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36章 定奪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91章 美酒美姬第92章 整軍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20章 俠士第83章 俠士第138章 席次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二章 戰警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85章 軍市第144章 訪老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65章 破臉第275章 和議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7章 圃田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75章 陳留司士
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78章 驚訊第63章 商賈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37章 圖秦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285章 見陳公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38章 議兵第173章 夜議第56章 計謀第75章 陳留司士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13章 贈劍第303章 韓襲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44章 神蹟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94章 陰謀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7章 奸細第29章 降服(三)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15 歃血爲誓第228章 戰臨第67章 交酒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297章 會魏齊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36章 宴前第372章 巴姊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45章 入韓第89章 壯行第334章 訪友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62章 傷營第17章 奸細第366章 寧治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113章 計糧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55章 共其利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6章 謀定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13章 贈劍第240章 蓋聶第56章 計謀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89章 壯行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262章 傷營第133章 呂太公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83章 俠士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36章 定奪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91章 美酒美姬第92章 整軍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20章 俠士第83章 俠士第138章 席次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二章 戰警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85章 軍市第144章 訪老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65章 破臉第275章 和議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7章 圃田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75章 陳留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