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恭喜薛王,賀喜楚王(6.7k章節,一萬一更新完畢求訂閱)

大梁城,孟嘗君府。

蘇代剛剛走下了馬車,就看到了此地的主人孟嘗君正在堂前等候。

蘇代微微吃了一驚,趕忙上前行禮:“蘇代何德何能,讓君候出迎至此。”

孟嘗君哈哈一笑,還禮道:“使者客氣了,請吧,請。”

蘇代跟隨着孟嘗君朝着大堂走去,心中不由自主的涌起了幾分驕傲神情。

孟嘗君的自負狂傲其實是出了名的,能夠讓孟嘗君出迎自然並不是因爲蘇代本身,而是因爲蘇代這個趙國使者的身份。

趙國,如今已經是整個華夏之中最強大的那個國家了。

想着,蘇代的腳步都變得輕快了幾分。

兩人在大堂之中各自落座,自有侍女送上瓜果等物,然後退下。

孟嘗君笑着對蘇代說道:“不知使者前來,究竟是爲了何事啊?”

蘇代拱了拱手,道:“不瞞君候,蘇代此次前來,乃是爲了送君候一份大禮。”

“大禮?”孟嘗君忍不住笑了起來:“能夠讓蘇代兄親自前來相贈的,想必真的是一份很大的禮物了。”

蘇代正色道:“那是自然。聽說這一次伐齊之戰中,君候的封地擴大了不少?”

孟嘗君摸着鬍鬚,一臉自得的說道:“也沒有多少,就多了區區三座城邑罷了。”

孟嘗君的封地乃是從他的父親、曾經的齊國相邦田嬰手中繼承的,名字叫做薛邑。

和其他國家的封君不同,由於田嬰、孟嘗君父子接連兩代都出任齊相,在齊國之中根基衆多,所以這薛邑名義上是齊國領地,但實際上稅收從來不上繳齊國國庫,而且像官員的任免和當地的軍隊通通都掌控在孟嘗君的手中,堪稱不折不扣的私人王國。

爲了加強對薛邑的控制力,孟嘗君甚至還出資幫助自己門下的遊俠們把家人都遷徙到了薛邑之中,讓薛邑憑空就多了三千多戶人家,但偏偏這些遊俠們一來不事生產二來又喜歡好勇鬥狠,搞得薛邑之中一片烏煙瘴氣,讓原來那些老實本分的薛邑居民憑空遭受了許多折騰。

亂歸亂,但無論是誰都必須要承認,現在的薛邑實際上就等於是薛國了——事實上孟嘗君在叛出齊國之後就是這麼宣佈的,只不過在加入魏國作爲相邦後爲了獲得魏國軍隊法理上的庇護,孟嘗君又將薛邑併入了魏國之中,成爲了名義上的魏國領土。

在這一次的四國伐齊之中,魏國作爲贏家得到了原先宋國土地的三分之二,也就是大宋郡和方與郡。

在這其中方與郡又和薛邑接壤,爲了表彰孟嘗君的功績,魏王也是十分痛快的大手一揮,將方與郡之中的三座城邑划進了孟嘗君的封地之中。

以現在這個的情況而言,就等於是孟嘗君的這個薛國又憑空多了三座城池,也就難怪孟嘗君在提起來的時候如此自得了。

這可是實打實的開疆拓土呢。

蘇代順勢誇了孟嘗君幾句,孟嘗君自然是一臉舒服的坦然笑納,一時間賓主之間的氣氛極爲融洽。

蘇代見狀,心知也該是繼續進行的時候了,當下便笑道:“君候,我也不賣關子了。這一次的大禮其實就是——君候希望薛邑的封地能再擴大一些嗎?”

孟嘗君聞言,臉色頓時就是一動:“此話怎講?”

蘇代道:“孟嘗君應當知道臨淄已經被攻破的消息了。”

孟嘗君的神色稍微有些複雜,但還是點了點頭。

他畢竟是個齊國人,又在臨淄之中多年執政,若說一點感情都沒有,也是自欺欺人。

蘇代咳嗽一聲,道:“好教君候得知,接下來大趙不會繼續收兵,而是要接着掃蕩齊國諸城。”

孟嘗君下意識的點頭,道:“確實是這麼一個……”

孟嘗君突然頓住了。

短暫的沉默過後,孟嘗君用無比古怪的目光看着蘇代:“你的意思莫非是……趙國想要併吞齊國?”

蘇代用力的點了點頭。

孟嘗君先是一愣,隨後放聲大笑,小鬍子一顫一顫的,好像聽到了什麼了不得的笑話一樣。

蘇代含笑而坐,臉上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

足足過了好一會之後孟嘗君才收住了笑聲。

“趙國真要吞併齊國?”

蘇代依舊點頭。

孟嘗君長出了一口氣:“你們的主父和大王都瘋了,真的。”

蘇代正色道:“臣前莫言君非,君候。”

孟嘗君的心情有些難以平復,好一會才道:“是本侯失態了。”

孟嘗君有些不爽的說道:“所以,你們趙王既想要吞併齊國,又擔心大魏出來反對,就讓你來出使大魏了?”

蘇代點頭道:“是這麼一個道理。”

孟嘗君似笑非笑的看着蘇代:“然後,你不先去見大王卻來見本侯,想必是希望用好處來打動本侯,讓本侯在大王面前爲你和趙國說話了。”

蘇代讚道:“君候果然算無遺策。”

“算無遺策?”孟嘗君冷笑一聲:“本侯可沒有算過有人居然敢大膽到想要用一戰而鯨吞齊國。”

蘇代道:“齊國的覆滅,無論是對魏國還是君候都是有好處的。”

孟嘗君道:“你說的那是高唐之戰。現在的齊國若是滅亡,除了讓趙國變得更加強大之外,對大魏和本侯又有什麼好處?別忘了,邯鄲可是距離大梁最近的他國都城。”

蘇代道:“這麼說吧君候,薛邑可是和齊國淮北地接壤的,若是能夠從淮北地之中再多得幾座城池的話,薛國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薛國了。”

孟嘗君沉默了一會,道:“究竟能多得幾座?”

蘇代不急不忙的從懷中掏出一份帛制的地圖,在地圖上指指點點:“君候請看,倪、休、武城、費縣這四座城邑都可以劃入到將來的薛國之中。”

孟嘗君眯着眼睛,注視着面前的地圖。

如果蘇代說的確實成真的話,那麼魏王那邊在趙國的壓力下是肯定會答應的,這時候誰敢不給趙國面子?

而這四座城邑一旦劃入到孟嘗君的封地之中,那他的領土可就相當驚人了。

幾乎和現在的魯國差不多大小。

雖然說魯國現在也就是一個小國,但畢竟它也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啊。

別的不說,就天下這麼多國家的相邦,誰能夠擁有像魯國這麼大的一片封地?而且還是獨立的,完全屬於自己的那種,相當於一個小國的國君了都。

真正的國中之國啊。

強國相邦和小國國君哪個更好?這個問題其實還真說不好。

看着沉默不語的孟嘗君,蘇代再次拋出了一個炸彈:“吾王有言在先,只要君候能夠說動魏王在這一次大戰之中不站在大趙的對立面,那麼將來即便君候和魏國鬧翻,大趙會立刻承認薛國,以及……君候這個薛王。只要君候在世一日,任何國家對薛國的征伐都將被視爲對大趙的挑釁,而大趙也必定會出兵保衛薛國。”

孟嘗君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趙國的這些條件,不可謂不大手筆了。

這等於是直接武力支持孟嘗君建國啊。

孟嘗君頗爲意動。

雞頭還是鳳尾,這個問題的答案孟嘗君早就已經有了。

即便是貴爲霸主齊國的相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又如何?只要一朝和齊王翻臉,那麼自己還不是隻能夠狼狽逃出齊國,坐視自己的諸多親信朋友被齊王屠戮一空?

雖然從現在的局面而言,孟嘗君確實是復仇成功了,但那些死去的人終究是不可能再死而復生,也是孟嘗君心中的一大遺憾。

這讓孟嘗君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自己的力量纔是真正的力量,才能夠真正保護自己和自己想要保護的人,那些依託於國君信任所獲得的力量,終究只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

有了這個結論,接下來的決定就很好辦了。

孟嘗君看着蘇代,沉聲道:“趙王的條件就僅僅是魏國不插手嗎?”

蘇代笑了笑,道:“如果魏國能夠出兵相助的話,自然更好不過。”

孟嘗君道:“趙國吞併了齊國之後就是天下最強之國,誰能夠保證趙國接下來不繼續進攻魏國?”

蘇代道:“齊國國土如此遼闊,人口如此衆多,吞併了齊國之後沒有個十年八年的時間,君候覺得大趙有那個餘力出征嗎?”

孟嘗君追問道:“十年八年之後呢?”

蘇代看了孟嘗君一眼,意味深長的說道:“十年八年之後的事情,那就是薛王應該考慮的事了,比如說——連趙伐魏,或者連趙伐楚?”

“薛王”這兩個字,蘇代刻意咬得很重。

孟嘗君雙手拇指搭在一起,兩根食指輕輕的相互敲擊着,過了好一會才道:“你說的這些理由,並不足以讓本侯去說服大王。”

蘇代笑道:“其實是夠的。請薛王想想,若是趙國休養生息十年,那麼剩下來的國家之中,哪一個國家會最爲激進的發動戰爭呢?”

這個薛王的稱呼讓孟嘗君的臉色再度一動,但是卻並未說什麼,而是想了一下,道:“應當是秦國。”

蘇代點頭道:“正是。秦國若是發動戰爭的話,要麼就是魏國河東,要麼韓國新鄭,是趙國上郡,要麼是楚國郢都,薛王覺得秦國會選擇哪一個呢?”

孟嘗君道:“韓魏兩國。但新鄭畢竟是韓國首都,韓國人必定會舉國之力而防守,所以……”

蘇代道:“所以魏國河東郡就是那個最合適的目標。因此,魏國之患看似是趙國,但實際上在過後的幾年之中,真正能夠對魏國造成重大威脅的,其實是秦國。如果魏國願意支持大趙的話,那麼秦國在進攻河東的時候,大趙也不會袖手旁觀的。”

孟嘗君看了一眼蘇代,道:“秦國是趙國最大的對手,所以趙國也不希望秦國衝出中原,是嗎?”

蘇代笑道:“正是如此,而且大趙還可以承諾,將來若是魏秦之間開戰,那麼魏國大可以直接奪走秦國的陶郡,大趙絕對支持。”

陶郡畢竟只是秦國孤懸在中原東部的一座孤島,體量不足以支撐一支大軍,所以魏國如果真的去進攻的話,確實是可以攻下的。

孟嘗君道:“那些都是將來的好處,寡……本侯還需要現在的好處去說服吾王。”

蘇代點了點頭,道:“齊國五都之中的平陸城以及附近的九座城邑可以轉交給魏國。”

孟嘗君又道:“楚軍已經進入了淮北地,名義上是保護盟友齊國,實際上卻是趁火打劫。你如何保證給我的那些城邑不被楚國所侵佔?”

蘇代道:“大趙大行人仇液已經前往郢都面見楚王了,若是沒有什麼意外的話,薛王想必很快就能夠得到好消息了。”

孟嘗君輕出了一口氣。

不得不說,趙國人的確是有備而來,所提出來的條件一項項都極爲針對,確實是打動了孟嘗君。

孟嘗君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趙王如何能夠保證他一定會說到做到?”

蘇代先是一愣,然後給出了回答。

“因爲……大趙在這一點上,和薛王有着足夠的共同利益。”

孟嘗君愣了一下,隨後笑了起來:“原本以爲會聽到一些冠冕堂皇,守禮遵信之類的句子,沒想到你這個回答實在是……很有意思。也罷,使者自去便是,明日朝見之時,吾自有分說。”

……

郢都。

趙國大行人仇液恭恭敬敬的朝着楚王行禮:“外臣仇液見過大王。”

楚王眯着眼睛打量着仇液,說話的時候語氣頗爲平淡:“使者請起,坐吧。”

仇液落座。

大殿之中陷入了短暫的安靜之中,楚國的諸位大臣們眼觀鼻鼻觀心,一個個看上去都沒有什麼說話的慾望。

仇液見狀心中也是微微一驚,難道說這楚王已經下定決心,要站在大趙的對立面了?

仇液心中嘀咕不已,但是臉上卻是沒有露出任何的慌亂,十分平穩的說道:“大王,外臣此次前來,乃是爲了給大王報喜的。”

“喜訊?”仇液的話語說下,楚國君臣的臉色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

楚王看了一旁的令尹熊子蘭一眼。

熊子蘭問道:“敢問使者,這喜訊從何而來?”

仇液笑道:“楚國開疆拓土,自然是喜訊。”

熊子蘭道:“在何處開疆,哪地拓土?”

仇液道:“淮北。”

熊子蘭嗤笑一聲,道:“淮北?”

仇液點頭道:“自垂沙之戰後,楚國淮北地便爲宋、齊兩國所侵佔,如今宋國已亡,齊國敗亡在即,楚國在大趙的幫助下奪回淮北地,此非喜訊乎?”

熊子蘭忍不住笑了起來:“在趙國的幫助下奪回了淮北地?”

仇液正色道:“難道不是?”

熊子蘭搖了搖頭,不再開口說話。

在場的楚國大臣們也多露出了不以爲然的表情。

我們大楚能夠奪回淮北地,那都是憑本事來的,和你趙國有一毛錢的關係嗎?

面對着如此明顯的冷遇,仇液倒也沒有生氣,而是極爲有涵養的笑着,道:“若是如此,其實倒也不算什麼,今日外臣前來賀喜,其實一共有三喜。這收復淮北之喜,其實也不過便是其中一喜罷了。”

仇液這麼一說,楚國的君臣們又再次有所意動,這一次則是莫敖屈原開口了:“敢問使者,剩下的兩喜又是什麼?”

仇液將目光轉向了屈原,道:“剩下的兩喜,首先是恭喜楚國不但奪回淮北地,而且能夠更進一步,拿下齊國五都之中的莒城以及周圍諸多城邑。”

“莒城?”這下子,楚國的君臣們是真的動容了。

衆所周知,齊國一直以來實行的是“五都制”,一共設立五座首都,每一座首都各自統領一方,而臨淄則爲五都之中最爲重要跟核心的一座。

除了臨淄之外,其他的四都其實並非一直固定不變,在這場大戰以前,四座首都分別是位於西邊的高唐,西南邊的平陸,東邊的即墨和東南邊的莒。

從淮北地北上進入到齊長城之後,就是齊國五都之中的莒城(又稱莒都)了。

這座城池曾經是齊國用來和楚、越等國爭霸周旋的最前線重鎮,也是多年以來楚國國君夢寐以求的一個地方,只要拿下了這座城池,那麼楚軍就能夠再無阻礙的一路北上直搗齊國半島腹地了。

只可惜楚國這些年實在不給力,不但沒有打進齊長城攻克莒城,反而被齊國垂沙之戰一波反推拿下了原本是楚國領土的淮北地,甚至宋國都趁火打劫了一番。

也就是現在齊國大敗虧輸自身難保,不然別說是莒城了,淮北地都沒有楚國什麼事呢。

但不管怎麼說,莒城的重要性,楚國君臣當然是心知肚明的。

屈原愣了一下,追問道:“莒城?趙國願意將莒城拿出來?”

仇液笑道:“莫敖這句話就不對了,如今的莒城尚在齊國手中,若是楚國想要的話,自然是要從齊國手中奪來纔是。當然,大趙可以做出承諾,只要楚國拿下了莒城,那麼莒城就一定是楚國的。”

這句話聽起來多少有些繞,但是楚國的君臣卻都還是明白了仇液的意思。

楚王咳嗽一聲,第一次開口說話:“如此看來,趙國想要一舉併吞齊國的傳言是真的了?”

仇液搖了搖頭,道:“大王此言差矣。齊國的土地如今分別被秦、魏、楚、趙四國所得,大趙雖然能夠得到其中最多的一部分,但是其餘三國也同樣是收穫滿滿,又何來的大趙獨力併吞之說呢?”

楚王哼了一聲,道:“趙王倒是打得好算盤,可是齊國乃是寡人盟友,寡人爲什麼不幫助齊國,反而要坐視齊國被你趙國所吞併?”

仇液笑道:“因爲齊國滅亡,楚國能夠安安穩穩的獲得淮北地和莒城,獲得數千裡的土地和數十萬人口。但若是齊國不滅的話,這些都和楚國沒有任何關係。”

一旁的莫敖屈原突然插嘴道:“雖然大楚眼前卻是能夠得到這些利好,但是焉知將來不是養虎爲患?趙國終究得到了最多的好處,而且也必然會成爲將來天下諸侯最大的威脅,這一點使者總不能夠否認了吧?”

仇液搖頭,道:“不瞞大王和莫敖,大趙雖然得到了諸多好處,但是想要消化掉齊國如此多的領土和人口,沒有個十年八年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此長久的時間之中,任何的變數都有可能發生,強大如齊國尚且會一夕而亡,誰又能夠保證十年八年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到時候若是楚國復強爲諸侯之首,同樣也是不會讓任何人意外的時間。”

屈原冷笑一聲,道:“巧舌如簧,無非是想要爲你趙國謀利罷了!吾王聖明,豈會被你這些言語所蠱惑!”

仇液看了看屈原,又看了一旁沉默不語的楚王,心中突然有些明悟。

看來這個屈原,應當就是楚國之中反對和趙國聯合的主要人物,至少也是主要人物之一了。

仇液不慌不忙,反駁道:“莫敖此言差矣,要知道此乃趙楚兩國互惠互利之舉,趙國在伐齊之戰中出力最多,獲益最多也是理所當然之事。楚國不發一兵一卒,靜觀其變至今就能夠輕而易舉的獲得淮北地和莒城,難道莫敖對此還有不滿不成?不瞞莫敖說,若是事先能夠得知如今之事的話,讓大趙和楚國易地而處,大趙必然是無比樂意的。”

屈原還待繼續說話,這個時候楚王卻已經開口了:“好了,莫敖不必多說了。使者,寡人問你,你方纔說有三喜,那麼剩下的最後一喜呢?”

仇液道:“最後一喜,乃是恭喜大王能夠重獲南陽郡。”

楚王頓時動容,道:“此話又是怎講?”

所謂的南陽郡,就是楚國之前失去的方城地區,以宛城、鄧城兩座大城爲主,原先是被韓國和魏國瓜分,在前兩年的大戰之中又被秦國奪取。

這個地方是楚國的北部門戶,失去了南陽郡之後楚國郢都和鄢都就都直接暴露在了秦軍的兵鋒之下,這讓楚國在面對秦國的時候處於一個極爲不利的地理位置。

而且南陽郡還是楚國最爲重要的鐵礦產地,南陽郡的郡治宛城是楚國最大的鍊鐵基地,失去這個地方對於楚國的兵器冶煉也是一個極爲沉重的打擊。

所以,也就難怪楚王動容了。

仇液道:“方纔已經說過,大趙一旦滅了齊國,必定會休養生息,然而秦國卻不會。秦人殘暴而嗜好擴張,此乃衆所周知之事,三晉之間相互結盟,秦人東出的唯一方向便只有征伐楚國了,敢問大王……楚國能夠獨力應對秦國嗎?”

楚王臉色一變,重重的哼了一聲,道:“有何不可!”

這當然是場面話,其實都經過了這麼多年打了這麼多仗,楚國君臣之中早就已經明白楚國對上秦國已經是非常非常難贏了,說是“恐秦症”也不爲過。

仇液道:“大王所言極是,楚國乃是當世強國,對上秦國確實並非毫無勝算,但若是想要從秦國手中奪回南陽,想必還是頗爲困難的。可是,只要大王願意和大趙共同進退,屆時趙楚聯手,不但奪回南陽易如反掌,甚至攻入關中平分秦國之地也非難事。如此,淮北、莒城、南陽三地,便是外臣給大王所帶來的三喜,不知大王對這三喜可還滿意?”

楚王沉默良久,擡頭看了一眼令尹熊子蘭,道:“令尹覺得如何?”

熊子蘭顯然已經想好,當下十分乾脆的說道:“臣弟以爲,趙使之提議,頗有可行之處。”

屈原急了,道:“大王,趙國此舉不過是爲了自身之擴張,齊國滅亡對大楚長遠而言完全是有害無益,還請大王三思!”

“莫敖不要再說了!”楚王打斷了屈原的話,沉聲道:“寡人已經下定決心,就依照使者所言吧。來人,上盟約三牲,寡人今日就在此和使者定盟!”

仇液大喜過望,朝着楚王深施一禮:“大王英明!”

第139章 樓緩信期,宴無好宴第43章 大王,還是太年輕啊第485章 龍驤軍顯威,機會到了(第三更)第511章 單單滅掉秦國好像沒有什麼挑戰性(第二更)第441章 少年荀況的掙扎(第二更)第273章 魏冉怒於前(今天就一更了)第191章 何謂知己知彼(第二更)第137章 太后,蘇秦,藺相如第246章 齊國亡了(第二更)第429章 甲榜第一(第四更)第35章 大王,有主父之風啊第114章 再見孟嘗君第374章 殺田文,振薛國(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第84章 矛與盾,鐵甲與鋼甲第30章 安陽君來下跪道歉了第310章 宜陽見韓王(第二更)第272章 暴鳶細無聲(第二更)第148章 齊國滅宋,秦王索玉第458章 傀儡政府,趙丹的應對(第二更)第481章 宛城之戰揭幕(第一更)第69章 敵駐我擾第97章 齊王:趙國,今非昔比了第515章 開戰(第二更)第149章 誰爲大趙往咸陽一行?第336章 破函谷(第二更)第207章 四國同盟分道揚鑣(4.5K章節,第二更)第54章 趙何的兩個計策第263章 魏冉竭盡全力,趙何未雨綢繆(第一更)第470章 圍住宛城,看他秦王這一次怎麼跑(第二更)第103章 激戰陽周,廉頗發威第128章 秦王門下一忠僕第19章 寡父欲分封二子於趙、代第333章 楚軍換將,暴鳶震驚(第一更)第236章 定亂,提拔(第三更,一萬三更新完畢,求訂閱)第235章 叛變(第二更)第505章 白起亡(第二更)第128章 秦王門下一忠僕第494章 巨陽城裡的項氏(第一章)第196章 蘇秦應知我意(第一更)第73章 孟嘗君來趙國爲相?第125章 大王,主父打義渠,行不行啊第298章 水淹鄢都(第一更)第323章 屈原立威,韓魏心計第411章 白起動怒(第三更)第273章 魏冉怒於前(今天就一更了)第530章 戰月氏(第一更)今天的第二更會晚一些。第408章 魏亡(第四更)第181章 趙國出兵(第三更)第40章 懟主父第460章 出漢中,下南洋(第二更)第415章 月氏侵趙(第四更)第98章 勾心鬥角的秦國政壇第131章 信期誤我第516章 破匈奴(第一更)第416章 繼續打趙國!(第五更,求訂閱)第279章 新舊更替,蘇秦使趙(第一更)第63章 孟嘗君的怒火,趙何的糾結第397章 見韓文,天下驚(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第441章 少年荀況的掙扎(第二更)第79章 秦齊各有心思第272章 暴鳶細無聲(第二更)第18章 韓魏兩國必敗無疑第127章 主父歡喜魏冉愁第52章 正統和叛逆,兩代人的交接第190章 可飛馬躍城(第一更)第48章 伊闕之戰第153章 果然是天下第一寶玉第42章 收尾第320章 廉頗要搞事?(第一更)第275章 秦軍敗,燕人驚(第一更)第9章 臣,敢不爲大王效死!第429章 甲榜第一(第四更)第271章 相如夜入營(第一更)第127章 主父歡喜魏冉愁第60章 主父出兵,蘇秦到訪第67章 齊國撤軍第373章 薛國亂(第二更)第395章 決定勝負的一刻鐘(第一更)第213章 密謀破城(4.5K章節,第一更)第59章 主父被震天雷給驚到了第520章 箕子朝鮮(第一更)第165章 孟嘗君求見(第三更)第163章 且讓王兒去澠池走一遭(第一更)第78章 爲人君者,可無情而不可絕情第393章 白起之謀,趙軍渡河(第一更)第184章 主父南下,白起攻陶(第二更)第181章 趙國出兵(第三更)第503章 廉頗退兵,樂毅進攻(第二更)第254章 首戰(第二更)第92章 樂毅,不過如此第515章 開戰(第二更)第75章 主父破上黨,秦使至邯鄲第168章 韓王的最終決定(第六更,求訂閱!)第474章 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高興上一個時辰(第四更)第226章 即墨,重中之重(萬更完畢,求訂閱)第377章 寡人正愁找不到牌坊(第二更)第428章 荀況趕考記(第三更)第53章 如何應對秦國的勝利第345章 各有選擇,無分對錯(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
第139章 樓緩信期,宴無好宴第43章 大王,還是太年輕啊第485章 龍驤軍顯威,機會到了(第三更)第511章 單單滅掉秦國好像沒有什麼挑戰性(第二更)第441章 少年荀況的掙扎(第二更)第273章 魏冉怒於前(今天就一更了)第191章 何謂知己知彼(第二更)第137章 太后,蘇秦,藺相如第246章 齊國亡了(第二更)第429章 甲榜第一(第四更)第35章 大王,有主父之風啊第114章 再見孟嘗君第374章 殺田文,振薛國(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第84章 矛與盾,鐵甲與鋼甲第30章 安陽君來下跪道歉了第310章 宜陽見韓王(第二更)第272章 暴鳶細無聲(第二更)第148章 齊國滅宋,秦王索玉第458章 傀儡政府,趙丹的應對(第二更)第481章 宛城之戰揭幕(第一更)第69章 敵駐我擾第97章 齊王:趙國,今非昔比了第515章 開戰(第二更)第149章 誰爲大趙往咸陽一行?第336章 破函谷(第二更)第207章 四國同盟分道揚鑣(4.5K章節,第二更)第54章 趙何的兩個計策第263章 魏冉竭盡全力,趙何未雨綢繆(第一更)第470章 圍住宛城,看他秦王這一次怎麼跑(第二更)第103章 激戰陽周,廉頗發威第128章 秦王門下一忠僕第19章 寡父欲分封二子於趙、代第333章 楚軍換將,暴鳶震驚(第一更)第236章 定亂,提拔(第三更,一萬三更新完畢,求訂閱)第235章 叛變(第二更)第505章 白起亡(第二更)第128章 秦王門下一忠僕第494章 巨陽城裡的項氏(第一章)第196章 蘇秦應知我意(第一更)第73章 孟嘗君來趙國爲相?第125章 大王,主父打義渠,行不行啊第298章 水淹鄢都(第一更)第323章 屈原立威,韓魏心計第411章 白起動怒(第三更)第273章 魏冉怒於前(今天就一更了)第530章 戰月氏(第一更)今天的第二更會晚一些。第408章 魏亡(第四更)第181章 趙國出兵(第三更)第40章 懟主父第460章 出漢中,下南洋(第二更)第415章 月氏侵趙(第四更)第98章 勾心鬥角的秦國政壇第131章 信期誤我第516章 破匈奴(第一更)第416章 繼續打趙國!(第五更,求訂閱)第279章 新舊更替,蘇秦使趙(第一更)第63章 孟嘗君的怒火,趙何的糾結第397章 見韓文,天下驚(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第441章 少年荀況的掙扎(第二更)第79章 秦齊各有心思第272章 暴鳶細無聲(第二更)第18章 韓魏兩國必敗無疑第127章 主父歡喜魏冉愁第52章 正統和叛逆,兩代人的交接第190章 可飛馬躍城(第一更)第48章 伊闕之戰第153章 果然是天下第一寶玉第42章 收尾第320章 廉頗要搞事?(第一更)第275章 秦軍敗,燕人驚(第一更)第9章 臣,敢不爲大王效死!第429章 甲榜第一(第四更)第271章 相如夜入營(第一更)第127章 主父歡喜魏冉愁第60章 主父出兵,蘇秦到訪第67章 齊國撤軍第373章 薛國亂(第二更)第395章 決定勝負的一刻鐘(第一更)第213章 密謀破城(4.5K章節,第一更)第59章 主父被震天雷給驚到了第520章 箕子朝鮮(第一更)第165章 孟嘗君求見(第三更)第163章 且讓王兒去澠池走一遭(第一更)第78章 爲人君者,可無情而不可絕情第393章 白起之謀,趙軍渡河(第一更)第184章 主父南下,白起攻陶(第二更)第181章 趙國出兵(第三更)第503章 廉頗退兵,樂毅進攻(第二更)第254章 首戰(第二更)第92章 樂毅,不過如此第515章 開戰(第二更)第75章 主父破上黨,秦使至邯鄲第168章 韓王的最終決定(第六更,求訂閱!)第474章 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高興上一個時辰(第四更)第226章 即墨,重中之重(萬更完畢,求訂閱)第377章 寡人正愁找不到牌坊(第二更)第428章 荀況趕考記(第三更)第53章 如何應對秦國的勝利第345章 各有選擇,無分對錯(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