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渡河之戰(四)

楊端和雖然平安上岸了 但在黃河中至少還有超過三百艘各種船隻在爭扎求生而且絕大部份船上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火焰帶個黃河上煙霧迷散嗆人肺腹

而這時聯軍的船隊發動了三批火船進攻之後也終於進入戰船進攻的階段以十艘大船爲主排列成兩行縱列隊形順着水流駛向戰場

這十艘大船都是用可以容納百人的大船爲基礎改造整個船體做成了全封閉結構外層還蒙上生牛皮可以遮蔽箭矢而且船隻的側舷被做成下寬上窄的正梯形這內傾式結構是古代早期戰船的常見結構可以使船隻行駛得更穩定缺點是降低了行船的速度和靈活度另外也容易上浪叧外當兩船接舷時因爲側舷是內傾的因此敵人難以進行跳舷作戰而且在船頭還加裝了鐵椎可以用於撞船作戰

而船內分爲兩層下層爲倉儲和划船艙共計有十二對長槳如果全部槳力開動可以使船速大大提升而上層爲作戰艙可以裝入五十名士兵使用的武器以弓弩爲主並且還裝配了三架牀弩正面左右兩舷各設一架並在左右兩舷各開十四個舷射箭窗口進入戰場之後左右的舷窗打開可以對敵人進行射擊

另外在出戰以前所有的船隻都澆上黃河水這樣就有了一定的防火能力不怕敵人用火攻戰術

雖然在高原看來這樣的船隻改進十分簡單但在這個時代來說這卻是第一種專門用於水戰的戰船使戰船完全成爲水戰的主要武器而不是一個只是用來裝載士兵的載體

因此這十艘專業戰船加入戰場之後剩餘的秦軍戰船在被火燒之後立刻又遭到了新的打擊從箭孔中連續射出箭矢而且牀弩也換上了小型弩槍一次可以發射三支弩槍頓時將剩餘的船隻上的秦兵打得紛紛中箭不斷的掉進黃河裡鮮血開始染紅了河面

雖然也有一些秦軍向戰船展開反擊但聯軍的戰船是全封閉的弓箭根本就無發射入而從戰船中射出的箭矢、弩槍卻可以毫無顧忌的收割秦兵的生命

而在這兩隊大船的後面還各跟着二十艘中型戰船這些戰船基本沒有做太大的修改士兵使用的武器也各有千秋有弓箭有長槍還有短箭而打擊的目標也以落水的秦兵爲主有時也會跟着大船一起向秦軍的船發動進攻

儘管這時在黃河中的秦軍船隻還有三百多艘但面對聯軍戰船的打擊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而且絕大多數的船隻還着火而在聯軍的打擊下顧此失彼根本就沒有餘力救火結果讓火勢越燒越大最終沉沒在黃河中

這一場水戰從上午十時左右一直打到下午四時才基本結束秦軍的船隻只有六十餘艘逃回到黃河北岸另有二十餘艘到達了黃河南岸總共逃生的也不過百艘其他的船隻則全部都沉沒在黃河中而渡河的兩萬五千秦軍逃回黃河北岸的只有三千餘人其餘也都全部葬身黃河其絕大部份都是淹死只有少部份是被聯軍的士兵所殺

而整個戰場連綿達十餘里整個河面盡是燒得焦黑的殘船破碎的船板斷裂的桅杆漂浮的屍體樣孑好不悽慘

聯軍出動的兵力連同船工來內也只有三千多人出動的船隻也不過百餘艘而聯軍後傷亡僅僅只陣亡了四個人另有十幾名士兵受傷可以說聯軍取得了一場空前輝煌的勝利而這也是秦國有史以來敗得最慘的一戰同時經過了這一戰之後聯軍徹底控制了黃河水道而秦軍的船隻損毀大半就是剩下的船隻也不敢在渡河了因此從戰略角度來說聯軍也徹底將秦軍擋在黃河以北取得了圓滿的勝利

不水面上的戰鬥是結束了但在黃河南岸還有先期上岸的五千秦軍另外還有幾百名僥倖逃上岸來的秦軍也加入到秦軍的陣列中來

而且這時代軍的騎兵也終於出現在了黃河岸秦軍也立刻握緊了武器準備作戰剛纔這些秦軍在岸上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後續船隊被聯軍的戰船擊敗自己的船隻被燒毀自已的同袍落入河水中被淹死被敵軍肆意的砍殺而自己卻無能爲力但現在卻是在岸上因此在每一個秦兵心裡都攢足了力量握緊了武器準備和敵軍大戰一場爲死在黃河中的同伴報仇

趕到岸邊來的騎軍一共有兩千人都是蕃勇軍的騎軍是由阿燃史乞沫帶隊因爲今天秦軍對滎口的進攻很兇猛姜桓武要留在滎口隨時準備出擊協備守軍做戰

不過這支騎軍趕到黃河岸邊之後並沒有馬上像秦軍發動進攻而是在距離秦軍陣列約二百左右的距離停了下來同時分出了一千騎軍繞到秦軍的東面

而秦軍也久經戰陣一見蕃勇軍分兵就知道對方是打算對自己進行前後夾擊因此也迅速的調速陣形結成了一個圓陣應對蕃勇軍的前後夾擊

圓陣是防禦力最勻衡的陣形因此最適合應對這種前後夾擊的戰場秦軍訓練有素變陣的迅速極快就在蕃勇軍的騎軍到位之後秦軍也己布好了圓陣最外側是由盾牌手和長槍手組成每支長槍都略向上擡起斜指向前方而弓箭手、弓弩手在他們身後箭矢搭在弓弦上弩弓也都己經張開只等着蕃勇軍的騎軍衝上來將對騎軍展開無情的打擊

但結果卻出忽秦軍的預料蕃勇軍在東西兩面到位之後並沒有急於向秦軍發動進攻而是停了下來和秦軍對持起來

蕃勇軍不進攻秦軍自然也不敢亂動因爲秦軍全靠陣列禦敵一但陣列亂了就會給敵軍以可趁之機

這支秦軍就在清晨渡河和蕃勇軍一直對持到了下午秦兵們己經在河岸邊列陣了三四個時辰也不禁是又累又餓好在是這支秦軍還帶着少量的糧食因爲輪流從陣列中退下了吃些東西總算是免強裏腹

秦軍不敢亂動但蕃勇軍可不在乎左右兩路的軍隊都可以輪流後撤出一段距離然後下馬休息吃飯喝水並且將戰馬的繮繩鞍轡解下讓戰馬在河岸邊啃草而士兵們或坐或臥到是十分放鬆也讓秦軍羨慕不己

而就在雙方的對持中時間漸漸的流失河面的戰鬥基本結束剩餘的秦軍己經沒有能力再次渡河也就是說黃河南岸的這五千秦軍己經成了一支孤軍不可能再得到任何的支援了

秦軍也終於明白敵軍根本就不會主動來進攻自己而是打算把自己耗死在河岸邊明白了這一點之後秦軍自然不甘心就這樣束手待斃因此也派出五百軍隊殺出陣列試探着向蕃勇軍發動進攻看一看蕃勇軍怎樣應對

見秦軍殺出了陣列蕃勇軍可就不客氣了立刻分派出三個百人隊分從三個方向殺出一輪衝殺頓時將秦軍殺得大亂結果還不到十分鐘這場戰鬥就己經結束了五百秦軍逃回到秦軍陣列中去的還不到一百人

而見到對方的騎軍如此厲害秦軍也大爲震驚這才知道一但失去了陣列的掩護雙方拉開了打自己根本就不是對方的對手因此明知這樣耗下去也是死路一條但也還是不敢再向對方主動進攻當然秦軍也覺得多耗一點時間說不定會有轉機而且到了天黑以後也許能夠趁黑想一點辦法擺脫代軍

但結果卻讓秦軍大失所望因爲到了晚上蕃勇軍在四周點燃了十幾個火堆雖然不說是照得亮如白晝但秦軍敢靠摸黑來擺脫代軍也是不可能的

最後雙方耗了一夜代軍可以輪流休息睡覺而秦軍只能熬夜雖然秦軍也能輪換休息但構成圓陣的人數佔到七成以上能夠輪換的士兵極少而且攜帶的乾糧都吃完了因此到了天亮的時候秦軍又累又餓又困已經不堪一擊了

這時代軍纔派出一個人向秦軍喊話要求秦軍投降但秦軍不理後來每隔一個時辰代軍就派人去向秦軍喊話要求秦軍投降一連三次到了中午的時候秦軍終於抗不住了只好放下武器向代軍投降結果代軍不費一兵一卒就將這五千餘秦軍全部俘虜了

而這一天秦軍向滎口強攻了一天陣亡了七千餘秦兵但也並沒有取得多少戰果而到了晚上王剪得知楊端和渡河慘敗之後陣亡達兩萬餘人也不禁大吃了一驚想不到渡河不成還敗得如此之慘第二天自然不敢再向滎口進攻只好退守到營地中和滎口對持

戰鬥進到這個時候秦軍己經共計陣亡了六萬餘人而滎口、大梁依舊固若金湯令秦軍覺得無懈可擊現在渡河夾擊大梁的策略也徹底失敗因此王剪也覺得束手無策只好選擇和對手拼清耗看誰耗得過誰

第四章 閱軍四第316章 滿城風雨第756章 迴歸(四)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376章 接受相印(二)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28章 災民(上)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408章 修定計劃(四)第92章 密謀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599章 突襲薊京(二)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43章 新府邸(下)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701章 水心月的秘密(下)第593章 攻與防(十二)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59章 鑄劍(上)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423章 渡過鴻溝(上)第196章 連盟第917章 無衣之曲(六)第221章 迴歸後的施政(下)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532章 辭行(下)第245章 雲瑤的選擇下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457章 穎川叛亂第167章 攻取代郡(五)第620章 退軍(二)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620章 退軍(二)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830章 秦軍來襲(四)第14章 ,招降(上)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471章 撤離大梁(五)第153章 迴歸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685章 意外的結局(下)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30章 文清夫人(上)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628章 迴歸代郡(上)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138章 護身符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第68章 辯論(中)第754章 迴歸(二)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579章 機關術(下)第26章 天命(上)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719章 匈奴大軍逼近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552章 燕國的希望(一)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373章 入城(下)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895章 長街之戰(四)第196章 連盟第767章 靈壽(一)第623章 退軍(五)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59章 鑄劍(上)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566章 會戰(八)第569章 猶豫(下)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238章 迎戰匈奴軍四第106章 總結第334章 襲擊(下)第152章 匈奴(下)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
第四章 閱軍四第316章 滿城風雨第756章 迴歸(四)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376章 接受相印(二)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28章 災民(上)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408章 修定計劃(四)第92章 密謀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599章 突襲薊京(二)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43章 新府邸(下)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701章 水心月的秘密(下)第593章 攻與防(十二)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59章 鑄劍(上)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423章 渡過鴻溝(上)第196章 連盟第917章 無衣之曲(六)第221章 迴歸後的施政(下)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532章 辭行(下)第245章 雲瑤的選擇下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457章 穎川叛亂第167章 攻取代郡(五)第620章 退軍(二)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620章 退軍(二)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830章 秦軍來襲(四)第14章 ,招降(上)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471章 撤離大梁(五)第153章 迴歸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685章 意外的結局(下)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30章 文清夫人(上)第371章 錯宗複雜第628章 迴歸代郡(上)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138章 護身符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第68章 辯論(中)第754章 迴歸(二)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579章 機關術(下)第26章 天命(上)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719章 匈奴大軍逼近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552章 燕國的希望(一)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373章 入城(下)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895章 長街之戰(四)第196章 連盟第767章 靈壽(一)第623章 退軍(五)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59章 鑄劍(上)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566章 會戰(八)第569章 猶豫(下)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238章 迎戰匈奴軍四第106章 總結第334章 襲擊(下)第152章 匈奴(下)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