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shè完了第二個弩弓之後, 立刻掛好了弩弓,右手從馬鞍後抽出了長槍,左手也套上了圓盾,這時距離秦軍的騎軍己不足十米的距離。高原也將長槍平舉,向朝自己迎面衝過來的一名秦軍的騎士刺去。而對方也同樣手持長槍,刺向高原。
但高原的身體一側,就躲過對方的長槍,而自己手裡的長槍也順勢刺出,將那一名騎士刺落在馬下。
而隨後趕上來的第二名秦軍的騎士和高原大約有二三米的距離,兩人都不約而同的將手中的長槍向對手橫掃,但高原在馬背上一仰身,用出了一個金剛鐵板橋的姿式,把整個身體都平躺在戰馬的後臀上,結果對方的長槍從高原的上空橫掃而過,而高原手裡的長槍卻結結實實的抽打在對方的胸肩上。那名騎士頓時坐不穩馬鞍,一個仰身,從馬背上摔倒下來。
隨後高原一個翻身,剛在馬背坐直了身體,但在另一側又有一名士兵,揮動長戈,向高原當頭擊了下來。高原舉盾招架,右手的長槍從馬首揮過,向對手的面門刺去。那名秦軍的頭一側,躲過了高原刺來的長槍。但高原順勢改刺爲拍,槍頭向棍棒一樣砸下,擊中對手的肩頭,那名秦兵也在馬背上坐不穩當,晃了兩晃,一頭裁下馬去。
幾乎就是在一瞬間的功夫,高原就己經擊倒了三名秦兵,其實只有一個被高原刺下馬的,而其他兩個,其實都是被高原打下馬去,而這時趙軍的其他騎軍也紛紛和秦軍接戰上,但雙方交鋒的結果,十有**都是秦軍的士兵被打下戰馬去,而在這種全騎軍的作戰當中,一但落下戰馬基本是九死一生,想要躲過其他戰馬的踐踏,只能看自己平時的人品好不好了。
在這方面,擁有雙橋馬鞍和馬蹬的趙軍一方就要佔有明顯的優勢,因爲在馬背上的穩定度大大的増加了,同時還可以做出種種大難度的動作。向高原整個人都躺在馬後臀上的躲避動作,在秦軍的騎軍士兵看來,是根本不可能做得出來的。如果秦軍也是裝配的雙高橋馬鞍和馬蹬,高原就未必能輕易的將他們打下馬去了。
這時高原的長槍又刺向第四名秦兵,這一次刺了個正中,而且藉助戰馬的衝擊力,長槍從對手的前胸刺入,槍尖從背後冒了出來。但在這名秦兵摔下戰馬的時候,高原一時也無法拔出長槍,只好鬆手棄槍。
其實被迫棄槍,在騎戰中是常有的事情,因此每名趙軍的騎兵都配有二支長槍,一長一短,長的四米有餘,而短的大約在二米五左右。平時都是使用長柄槍,而短柄槍備用,插在馬鞍的後部,另外也是用於馬下作戰。
不過失去了長柄槍的高原,並沒有使用短柄槍,而是拔出了佩刀,順勢砍向一名與自己錯馬而過的秦兵,那名秦兵慘叫了一聲,胸甲被砍開,鮮血噴涌出,一頭栽倒下戰馬去。
現在長刀己經鑄好了二批一共四百柄,但基本都裝配給了步兵,騎軍中只有佰長一級的軍官才能裝配戰刀,當然高原這一級的將領每人可以配備兩柄。
其實戰刀在騎戰中使用的威力更大,因爲刀本身的特性有利於劈砍,而且可以藉助戰馬的速度衝力,也不必使用太大的力量揮砍,就可以十分輕易的砍開甲冑,殺傷對手。不像劍槍那樣,以刺擊爲主,不僅容易拆斷,而且刺入敵兵的身體也不易拔出,唯一的不足就是戰刀的長度不夠,只能用來做近身的劈砍作戰。
但這個不足點的影響並不大,遠的敵人大不了就不打,因此高原拔出了戰刀之後,左揮右砍,一連又砍死了四五名秦軍的騎兵。而其他的趙兵也同樣勢不可擋,紛紛揮動長槍短劍,或刺或砍,只殺得秦軍紛紛落馬,儘管秦軍的人數衆多,但整個戰局完全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來。
這個結果也讓在秦軍陣中督戰的兩名主將章邯、董翳大爲不解,秦兵趙兵的單兵素質一向都是旗鼓相當的,這一點在過去的戰場上己經得到了正識,而且這一次兩人帶出來的,都是秦軍中的精銳士兵,怎麼這一次和趙軍交手,竟然完全不堪一擊呢?如果趙軍的騎軍真的遠勝過秦軍的騎軍,那麼這一次戰爭,秦軍想要取勝,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當然在這個時候,兩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支趙軍騎軍是使用了新式的馬俱。
其實趙軍能夠佔據絕對的優勢,使用了新式馬俱只是一個方面,而釆用錐形陣形,進行鑿穿戰術,也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戰術加武器的配合。秦軍的騎軍還是釆用步兵式的橫向陣列,但縱深達到了二十餘排,但在趙軍的鑿穿戰術面前,就向是用一把燒紅的餐刀插入一片黃油一樣,並沒有廢多少力氣,就十分輕易的殺入了秦軍的陣列中。
而在新式騎軍的後面,另外兩千同樣排列成橫向陣式的趙軍騎兵也趕了上來,和秦軍展開了全面的交戰。其實這一批騎軍纔是和秦軍大體相當,但因爲有前面十幾個錐形箭頭殺入秦軍的陣列,大大挫動了秦軍的士氣,因此雙方全面接戰之後,秦軍仍然不敵趙軍,傷亡也大量的増加。
但秦軍的陣列縱深併不併算厚,高原又砍倒了兩名秦軍的騎兵之後,就率領着趙軍衝破了秦軍的陣列,而在高原的左右,其他的各支趙軍也都陸續的衝開了秦軍的陣列,殺了出來。
高原也吐了一口氣,知道這一戰的勝負,己經大局己定了。隨後一揮戰刀,拔轉馬頭,轉向秦軍的背後殺去,一連兩刀,將兩名背對自己的秦兵砍下馬去,而其他的各路趙軍也都紛紛調轉戰馬,並且迅速的由錐形陣列展開,又變成了橫列隊形,再向秦軍衝殺過去。有不少秦兵都來及轉身,就被轉過身來的趙軍騎兵刺下馬去。
這也是高原對騎軍平時訓練成果,在作戰時首先以錐形陣列鑿穿對手的陣形,然後在敵軍的背後橫向展開,回殺,力求一舉擊亂對方。
果然,這時秦軍腹背受敵,有的士兵拔馬轉頭迎戰,有的士兵則策馬前衝,頓時大亂了起來,而趙軍的士氣大增,前後夾擊,還有一部份士兵甚致在中心開花,把秦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儘管秦軍的軍紀嚴明,但到了這個時候,誰都知道這一戰己是必敗無疑了,因此也顧不得許多,紛紛從戰場上敗逃,連章邯、董翳也喝止不住,在轉眼之間,就成了全軍的潰敗,而章邯、董翳這時也身不由己,跟隨着敗軍,一起敗逃了回去。
擊敗了秦軍之後,趙軍的軍心大振,又隨後追殺了一陣,一直追出了十餘里,纔在高原的制止下,停下了追擊,收兵返回原戰場。
經過了簡單的清點,這一戰一共斬殺了秦軍兩千三百餘人,還俘虜了一百七十餘人,而趙軍自身僅僅只有二百三十七人陣亡,另有三百餘人受傷。而新騎軍只陣亡了五十二人,傷一百二十六人。另外還繳獲了秦軍的七百餘匹戰馬,劍槍戟等武器千餘件。
只是戰陣離仇由實在太近了,秦軍隨時都還可能再派出軍隊追擊上來,因此高原不敢在原地久留,於是只是把陣亡的趙兵屍體收好,然後帶上了收繳的戰利品,還有俘虜,就迅速的撤離了戰場,向井陘撤退。連死亡秦兵的衣甲都來不及收走,更顧不上掩埋,反正秦軍也會來收拾的。
但就是這樣,這一戰取得的戰果,也可以算是十分輝煌,因爲無論是對秦軍造成的傷亡,還是收繳的戰利品,都要遠遠超過了突襲秦軍營寨的那一戰,也算是一個無心栽花的結果,而且這是雙方列好陣式,面對面的正式對戰中取得的勝果,秦軍敗得無話可說,因此這一戰儘管不能改變大局,但也確實是給了秦軍一個下馬威,大大挫動了秦軍的銳氣。
不過如果沒有高原突襲秦軍的計劃,也就不能取得這一戰的勝利,因此這兩場勝利其實也是緊密相關的。
果然就在高原率軍撤離了不久,秦軍果然又回到了戰場上。原來章邯和董翳敗走之後,一氣逃出了近二十里,遇到了蒙武派來接應他們的司馬欣的人馬,衆人合兵之後,商議了一下,決定再回到戰場上,至少也要把陣亡秦軍士兵的屍體給帶回去,當然如果趙軍還留在戰場沒有撤走,那麼就和他們再戰一場。
但等秦軍重新回到戰場的時候,留給他們的,只有遍地的秦兵和戰馬屍體,還有就是幾匹趙軍來不及牽走的戰馬,趙軍己經全部撤走了。
一來是趙軍是全騎軍,秦軍想追也追不上,二來經過了這一戰之後,秦軍也確實沒有膽量再追趕趙軍,因此衆人只是把陣亡秦兵的屍體收走,又把戰場清理了一番,把死馬卻掩埋,然後秦軍也退回到仇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