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戰局

時間回到兩天前,那天晚上魏延正爲個人問題苦惱時,親衛卻突然來報,說有一名叫王芝的小將求見,且有要事稟報。

一聽王芝的名字,魏延立即來了精神,你說這不巧了麼,白天才想起他,沒想到晚上就回來了。

“快快有請!!”

不多時,親衛便帶着滿頭大汗,衣服破爛不堪的王芝走了進來,簡直和逃難的流民沒啥兩樣。

“屬下王芝,見過軍師”

“無需多禮,來,先喝口水,我們再慢慢說”

本來魏延想直接問的,可看着王芝乾裂的嘴脣,知道這是缺水所導致,遂趕緊倒了一罐清水,讓王芝先解解渴。

“多謝軍師”

王芝接過清水,一仰而盡,爽得差點沒叫出聲來。

“王芝,城內莫非有什麼變故不成?”

“軍師,屬下幸不辱命,綿竹守將吳懿,已經答應投降了,並且還讓屬下帶來密信一封”

王芝先快速簡述了一遍綿竹城內的情近況,包括兵馬的數量,大致的佈防情況,以及吳懿與張任的衝突,最後從懷裡掏出吳懿寫給魏延的密信。

“哈哈哈,真乃天意也,益州定矣,王芝你真乃福將,益州之戰你當爲首功。

來人,帶王將軍下去休息,待我明日秉明主公後,在對你另行安排”

魏延看完信後,激動得雙手顫抖,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諾”

……

翌日

魏延頂着黑眼圈,拿着昨晚通宵制定好的策略,將劉備、法正從牀上拖了起來。

首先,魏延先將吳懿投降的好消息告訴他們,讓劉備和法正驚歎不已,直誇魏延的動作快,特別是劉備,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沒想到娶吳覓的作用這麼大,早知道~。

然後,魏延又將劉循爲了圍攻成都,調走雒縣一萬大軍,雒縣只剩五千兵馬的消息說了出來,讓法正直呼有其父,必有其子。

最後,魏延以治蜀爲由,希望劉備同意他的計策,儘可能多的俘虜敵人,不要多生殺戮,殺戮就意味着仇恨,恐對以後治蜀不利。

劉備再躊躇片刻後,便同意了魏延的計策,左右大局已定,多留存些青壯,總歸是好的,所以便同意魏延的計策。

……

魏延先讓劉備、法正二人,前往東、北兩處大營,指揮將士們整理行裝,除了衣甲、兵戈,以及五天的口糧外,其餘任何東西都不準攜帶,違者軍法從事。

其次找到王芝,通過秘密通道聯繫吳懿,將計劃的一部分告知於他,並讓他在張任離開綿竹後,向成都發一密信。

然後,魏延爲王芝親自向劉備請功,再得知王芝的事蹟後,直言天降良才。

而正好自劉備入益州以來,收編太多益州兵,正缺少有勇有謀又忠心的將校,便直接任命王芝爲隨軍校尉,在魏延帳下聽令。

是夜

魏延命劉封,王芝二人,合領三千兵馬,在嚮導的帶領下,踏入山林中消失不見。

然後親自領兵三千,前去與斷絕雒縣、綿竹聯繫的輔匡匯合,並在匯合後,開展傳統藝能,多樹旌旗,多造火把,以爲疑兵。

第二天

劉備讓法正領兵兩千,埋伏在北大營,即魏延的營寨內,並囑咐法正,除非敵人殺入營中,否則不得出擊。

最後,再帶領剩下的兵馬,趕往預定好的地方埋伏。

同時,張任派出的信使、吳懿派出信使,

都在快馬加鞭的向雒縣趕去。

……

十月初,江州仍在雙方的激烈爭奪中。

張飛、龐統領兵六千,加上一路收編、招募而來的新兵,再加上從墊水而下,連續攻破閬中、安漢的張南、馮習大軍,合計一萬五千人,圍攻江州一月有餘。

面對劉備軍的攻伐,巴郡太守嚴顏也不是吃素的,雖然被劉備帶走一萬五千人,讓巴郡的兵力捉襟見肘,但他依舊能在江州,死死擋住張飛軍的攻伐。

甚至嚴顏還有餘力,調集巴南之兵,以及讓龐羲,去偷襲臨江和安漢兩地,試圖斷絕墊水、長江上的補給線。

但所幸有龐統在,他在久攻江州不下後,立馬就猜到嚴顏會派兵偷襲後路,所以,龐統立即調整策略,佈下疑兵之計迷惑嚴顏。

分派張南領兵三千,日夜潛行至安漢城外,一旦有人偷襲,可在其攻城時殺出,方可大破敵軍,一旦擊破敵軍之後,立即向巴西一帶進軍,牽制龐羲軍,使其不能襲擾劉備軍後路。

然後遣馮習,領步軍一千、水軍一千進駐臨江城,再加上從秭歸、奉節而來的援軍,可保證臨江無憂,爲了穩固起見,龐統令臨江守軍不得出城作戰,只需保衛臨江城不失,保衛長江水道暢通即可。

龐統這樣佈置,也是基於巴郡抵抗意志頑強,又有嚴顏、龐羲等指揮,再加上江州地勢險要,非旦夕可破而制定的。

龐統認爲,如果江州戰場沒有意外的話,估計要等綿竹或者成都被攻破後,江州之戰纔會結束。

……

和江州戰場不同,在張飛軍的掩護下,突破防線進入犍爲郡的趙雲軍,卻迎來了簡單模式,只要走到哪裡,那裡的城池大多會直接投降,或者閉門不出權當做沒看見。

至於原因嘛,當然是東洲派的緣故。

犍爲郡,作爲被東洲派侵蝕最深的一個郡,當東洲派老大李嚴投降的消息傳來時,讓犍爲郡上至一郡太守,下至鄉間小吏,都變得人心浮動。

在趙雲突破江州前,紛紛譴責劉備背信棄義,表示要派遣族中子弟,與其抗爭到底,保衛益州,保衛健爲郡。

在趙雲突破江州後,犍爲郡動作出其的一致,大肆歌頌劉備的仁義,攻伐益州,完全是爲百姓謀福利,反抗劉璋的暴政等等,和之前判若兩人。

十月中,趙雲軍一路北上,同時收編降卒,行至武陽時,已經有兵近萬,鑑於犍爲太守王宗不肯投降,趙雲二話不說,直接開啓武陽之戰,

只要拿下武陽,就可對蜀郡形成包夾之勢,屆時劉循縱有萬般之能,也逃不過他們的手掌心。

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九十三章 奪下辯第八十九章 入關計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五十七章 陽謀第二十一 臨蒸策4第四章 歸劉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二章 入獄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二章 入獄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機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五章 革新第五十章 成都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九十章 鬥將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一章 魏延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八十九章 入關計第五十章 成都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五十六 綿竹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五十二章 吳夫人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十章 安排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五十六 綿竹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九十八章 漢中臣服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六章 農耕神器
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九十三章 奪下辯第八十九章 入關計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五十七章 陽謀第二十一 臨蒸策4第四章 歸劉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二章 入獄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二章 入獄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機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五章 革新第五十章 成都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九十章 鬥將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一章 魏延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八十九章 入關計第五十章 成都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五十六 綿竹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五十二章 吳夫人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十章 安排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五十六 綿竹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九十八章 漢中臣服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六章 農耕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