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

直到魏延起身回到座位,帳內衆人都想不明白,他魏延憑什麼能獲此重任,帳內那個人不比他更有資格。

劉備不管他人怎樣想,拿起一卷竹簡,就向魏延問道:“文長,此事真如你所說?”

說實話,知道此事的劉備心裡也挺忐忑的,益州的超級鐵礦,交州一年兩熟的水稻,怎麼看怎麼離譜。

但諸葛亮對魏延評價很高,讓他不由的信了三分,現在只要魏延點頭,他才能放下心來。

“主公,在下所言非虛,交州與益州確有其事,在下曾……”

“咳咳~”

魏延還沒說完,諸葛亮便直接將其打斷,並對衆人說道:“諸位遠道而來,舟車勞頓,不如先下去歇息片刻,待養足精神後,我等還要前往長沙”

“謹遵軍師命”

大帳內都是聰明人,如此簡單的逐客令,他們還是聽得出來,隨後便向劉備辭別,退出大帳下去休息。

“叔至,驅散帳外十步之內的軍士,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能靠近,違者殺無赦”

劉備也反應了過來,一旦益州和交州的事傳了出去,就算光武在世,也休想踏入這兩地一步。

“諾!”

陳到領命後退去,偌大的軍帳內,就只剩下他們三人。

“文長,現左右無人,可將兩地之事細細與我等道來”

“諾”

“主公,軍師,益州的超級鐵礦確實存在,雖我未曾親至,但我叔父曾爲益州越嶲郡從事,後被奸人誣陷,被朝廷罷官時,曾在越嶲郡以南的地方,攜帶一些奇石帶回來留做紀念。

後來,在下無意間發現此乃優質的鐵礦石,叔父曾言,此石在越嶲郡以南的山林中遍地皆是,其質地堅硬無比,常被山民們用作切割的工具。

所以,在下由此斷定,越嶲郡以南地區,不但存在大型鐵礦,而且是露天鐵礦。

只可惜,我那叔父早早過世,幾塊奇石也被我驗證猜想時,被全部熔鍊,不然定要拿出來,讓主公與軍師一觀”

魏延侃侃而談,絲毫沒有因爲撒謊而臉紅,但嚴格來講,魏延也不算騙人,他雖然杜撰了叔父的這人物,但後世的攀枝花,也就是現在的越嶲郡,的確有鐵礦存在,而且有一處露天鐵礦。

“如果主公和軍師有疑慮,大可指派親信,從武陵郡入蜀,在越嶲郡以南的山林中,去尋找一種灰黑色的礦石”

臨了,魏延怕劉備和諸葛亮有顧慮,還補充了一句,雖然不一定找得到。

畢竟在後世,四川等地人口稠密,攀枝花鐵礦被發現的時間,也是在二十世紀中晚期,所以,僅派小隊去搜索,很難會有所發現。

他這樣說,只是告訴劉備,他沒有撒謊,只要拿下益州,一定會得到鐵礦的。

魏延的話,讓劉備和諸葛亮臉上露出笑容,以魏延的爲人,相信他不會無的放矢。

“至於交州的水稻,軍師,其實這只是一個科學猜想,還尚未得到實驗的驗證,所以最後的結果,會有所出入”

魏延作爲一個四川人,對於兩季稻,也只聞其名,未見其容,能不能將其搞出來,他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所以先給諸葛亮打打預防針。

“無妨,科學的精神,亮還是知道的,只要文長所言合理,我等可以花費時間來驗證”

對於魏延的誠實,諸葛亮顯然很滿意。

“主公,軍師,經過在下多年的研究,發現水稻的生長,

和溫度息息相關。

越往北,冬天溫度越低,所以水稻難以在北方存活,越往南冬天溫度越高,所以水稻能在南方茁壯生長。

而經過在下的反覆研究,適宜水稻生長的時間,在春分到立秋之間,因爲在這一段時間,溫度剛好適合水稻生長,而荊南等地入秋之後,溫度驟降,氣候不再適宜水稻生長,所以在荊南,水稻只能春耕秋收,每年只能耕種一季。

如果一年四季的溫度,都像春分到立秋時,那一年裡,可不可以耕種兩季水稻呢。

帶着探究的想法,在下初至長沙後,便四處打聽南方的情況,皇天不負有心人,不久之後,我便在一商人那裡,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在交州以南、珠崖郡、交趾等靠近大海的地方,那裡四季如春,溫度常年維持在10度以上,溫度並不會隨季節的變化,而發生劇烈波動。

在幾年前,商人甚至見過有人播種兩季稻,在交趾一帶,水稻成熟比長沙這邊更早一些,在收割完以後,就會有人立即播種,大約在秋末之時,就可以收割。

雖然第二次收割所得,相比第一次略有不足,但兩次相加,仍能達到畝產5—10石左右,是我們的兩倍有餘。

假如我們能將交州、珠崖郡等地收入囊中,在遷北地之民於南方屯田,不出三五年,我們將在無糧草之憂”

魏延說道這裡,突然起身,走到懸掛的地圖旁,指着祁山一帶說道:

“以益州冶煉的鐵礦,再輔以荊南、交州二地的糧秣,足以編練精兵十數萬。

屆時,一路由軍師率領,從祁山出益州,直取曹魏雍涼二地,威脅西都長安;

然後,再遣一大將,從南郡出兵,直取襄樊之地,威逼曹操的核心地區,南陽、潁川一帶;

最後,再遣一善辯之士,出使孫權,讓其從揚州出兵,攻打戰略要地合肥,威逼豫州等地。

如此一來,雍涼二地有我益州大軍,荊州之地有我荊州大軍,揚豫二地,有孫權大軍。

屆時曹操三面臨敵,首尾定難以相顧,縱使他有軍神之能,也必會壯士斷腕,選擇棄一救二。

如果我是曹操,我必舍雍涼二地,救襄樊以及合肥。

因爲我等缺少騎兵,在三輔平原上作戰,面對曹軍的騎兵,我等定不能勝,所以曹操只需派騎兵屯駐長安,來自雍涼的威脅自解。

然後再集結十萬大軍南下,救援襄樊以及合肥,相比於貧瘠的雍涼二地,富饒的中原地區,曹操斷然不會放棄。

在荊州,一旦曹操攻來,主公可退至江陵、公安防守,以兩城之堅,曹操斷然不會攻城,只能班師撤退。

如此一來,主公便據雍、涼、荊、益、交五州之地,大漢半壁江山盡數光復,只需再蟄伏五年,練就精兵百萬,屆時大軍齊出,橫掃叛逆,光復大漢則指日可待!!”

很明顯魏延說嗨了,雖然此策全是漏洞,但從劉備的表情看,也不是沒人認同嘛。

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五十六 綿竹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一章 魏延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十章 安排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五十六 綿竹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十章 安排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十章 安排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五十二章 吳夫人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七章 釘子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九十章 鬥將
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五十六 綿竹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一章 魏延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十章 安排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五十六 綿竹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十章 安排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十章 安排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五十二章 吳夫人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七章 釘子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九十章 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