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

魏延信誓旦旦的保證,讓諸葛亮心中的疑慮頓消大半,畢竟這事的真假,只需幾個月便能知曉,根本做不了假。

看着半跪在地的魏延,諸葛亮趕緊上前,將其扶起說道:

“文長莫要怪亮,此事太過驚世駭俗,也對主公復興漢室的大業太過重要,不得不讓亮慎重以待。

來來來,與我同坐,將農耕之事細細道來”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魏延順勢起身,在諸葛亮的拉扯下,坐在他的身旁,開始爲他解釋不明之處。

“文長,不知生產隊爲何物?”

諸葛亮果然不是凡人,既不問曲轅犁,也不問耕種方法,也不問產量爲何如此之高,反而問起只提起過過一次的生產隊。

“軍師,可還記得一年前,聚集在臨湘城的百姓?”

“當然記得,此事乃亮與主公之過也,如若不是我等催促,韓玄也不至於將府庫糧草盡數運走,險些讓流民們葬身荒野。

所幸有文長在,才能讓流民得以存活,主公在得知此事後,常常提起文長的義舉,早就將你引爲知己了。

所以,亮在給主公去信時,主公聽聞文長要來臨蒸,立即將督造公安事務交給關將軍,此時正領着親隨南下,算算日子,明天就能抵達”

對於魏延仗義疏財,甚至不惜將府邸出售,也要去購買糧秣來安置流民的舉動,不止是他和劉備,其他蜀漢的核心大臣們,都對魏延讚賞有加。

“在下豈敢居功自傲,身爲長沙官吏,安置百姓乃本職,當不得軍師稱讚”

魏延理所當然的說道,他始終認爲,居其位,安其職,本該你做的事,你做了,得到外人稱讚,不自謙,反而引以爲榮,這樣的行爲起豈能爲君子?。

言歸正傳

對於生產隊,魏延瞭解的也不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沒辦法,魏延只能總結這段時間的經歷,來應付諸葛亮。

“本次逃難而來的流民,多婦孺而少青壯,如果只顧安頓,而不爲其解決生計,無異於置人於死地。

所以,在下就想起吃飯時,無意中折斷的筷子,一根筷子輕鬆被折斷,但一把筷子,可耗費了在下不小的力氣,纔將其全部折斷。

既然一戶難以獨活,那十戶合在一起呢,如果不行那百戶呢,還不行甚至可以千戶,當所有人團結在一起時,什麼困難都不是困難。

如此一來,失去青壯依靠的老弱婦孺們,在集體的幫襯下,就能得以存活。

再加之輕型曲轅犁的使用,不但青壯可以使用,連老弱婦孺都能輕鬆駕馭,人均耕種十畝地不在話下。

……

經過在下多次實驗,以革新鎮爲模板,生產隊應以百戶成隊,少則難以相互維持,共克時艱;多則會產生糾紛,甚至於大打出手。

同時,不再設立鄉老,每個生產隊只需設立一隊長,負責日常任務的分發,同時處理百姓之間的糾紛。

十隊設大隊,設鎮長一位,在民事上,負責處理不同生產隊之間的糾紛,以及轄區內的惡性案件。

在兵事上,可在農閒時,組織青壯進行簡略的軍事訓練,在面對流竄入境的山賊匪寇時,也不至於沒有反抗的能力。

……

生產隊長的人選,理應不從本地人中選取,防止裙帶關係,破壞生產隊的基石——公平。

所以,在下直接遴選軍中勇猛之士,因作戰時落下殘疾者,添爲隊長一職。

一來可安軍心,讓軍士作戰在無後顧之憂;

二來也可杜絕親疏遠近,維持公平;

三來也能防止匪盜,可謂一舉多得”

魏延噼裡啪啦說了一堆,從建立的原因,到建立的方法,以及建立的好處,統統說了一遍,連口水都說幹了,也不管案几上的清茶是誰的,端起來直接一口悶。

前半段還好,他按照之前所作所爲說的,但到後半段,魏延幾乎全靠現編,要不是諸葛亮一直在提筆記錄着,要再讓他在說一次,他都不一定能複述出來。

魏延豪飲一番後,擡頭看向諸葛亮的臉色,心中頓時一緊,因爲諸葛亮臉上並未有任何喜色,反而一直沉着臉,看不出喜怒。

諸葛亮沉默半晌後,嘆了口氣說道:“文長乃大才,亮不如矣,此策乃是國本,如果放在高祖開國之時,則可爲大漢奠定千年之基。

但它太過於優秀,並不適合現在的大漢,或許待山河重整,日月已定時,方可施行此策,讓大漢重新煥發生機”

諸葛亮的語氣中,無不充滿遺憾之色,儘管魏延口中的生產隊漏洞甚多,但仍掩蓋不了它的過人之處。

“爲什麼!?”

魏延一聽就不幹了,革新鎮的試點已走上正途,產出成果就在眼前,就這樣否定了,是個人也不願意啊。

諸葛亮提起筆,默默的在案上寫下四個字:世家和慾望。

“主公能傳繳定荊南,皆賴四郡世家出力相助,他們拿出錢糧,派出子弟資助主公,才能讓主公短短兩年迅速崛起,同曹操,孫權二人成鼎立之勢。

而文長口中之策,無異於在刨世家之基,就算亮與主公支持,並推動此策施行,輕則會讓荊州世家離心離德,以致盜匪四起,民不聊生;重則天下世家羣起而攻之,驅使曹操、孫權大軍攻滅主公,則漢室復興無望。

二來,只要是人就有慾望,再好的治民之策,皆由人來施行,而一旦生產隊的公平被破壞,百姓之間將蠅營狗苟,毫無信義可言,如此一來,天下將傾覆”

魏延聞言大悟恍然,慾望還可以想方法解決,比如高薪養廉,設定任職年限,成立監察組織等,但世家,纔是讓人棘手的。

其實生產隊還好,只要看到誇張的糧食產量,世家說不定還會推動施行,畢竟他們也能從中受益。

反而讓魏延擔心的,是改良造紙術,和配套的雕版印刷術,以及爲世家敲響喪鐘的科舉制,這些只要魏延敢拿出來,他敢保證,自己絕對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甚至連諸葛亮都有可能反對。

別忘了,諸葛亮他也是世家的一員。

“多謝軍師解惑,在下不甚感激”

要想掀翻世家,讓普通百姓活出人樣,難啊!!!

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四章 歸劉第一章 魏延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九十三章 奪下辯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一章 魏延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七十章 殺雞駭猴第九十八章 漢中臣服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二章 入獄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九十章 鬥將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七章 釘子第十章 安排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十章 安排第七章 釘子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四章 歸劉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五章 革新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
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四章 歸劉第一章 魏延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九十三章 奪下辯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一章 魏延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七十章 殺雞駭猴第九十八章 漢中臣服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二章 入獄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九十章 鬥將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七章 釘子第十章 安排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十章 安排第七章 釘子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四章 歸劉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五章 革新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