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

bookmark

在獲得南郡後,劉備便開始籌謀入蜀之策,但和周瑜一樣,面對益州易守難攻的地利,連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也倍感棘手,最後只能先養民屯兵,以待時機。

在完成秋收冬耕後,魏延立即前往公安,順便將準備好的河道規劃圖帶上,看能不能勸說劉備,讓他調度一支大軍南下,協助自己完成完成開河事宜,打造出一片肥沃的湘江平原。

……

南郡,公安

對於魏延的到來,劉備表現出足夠的重視,不但將駐守江陵的關羽召回來,還將在秭歸屯兵的張飛一併叫了回來,只爲將魏延介紹給他們認識,而劉備這樣做,無異是於告訴魏延,他已經進入蜀漢集團的核心圈子。

當然,也許是他自作多情,萬一劉備只是心血來潮,想盤點一下這些年的發展情況呢,看着議事堂內文臣武將,魏延覺得十有八九是這麼回事。

小小的議事堂內,中間有歌姬舞女在獻唱獻舞,左右兩側則擺滿案几,而案几之後,一名名文臣武將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在人羣中,魏延看到了關羽、張飛、趙雲、陳到、糜芳,和一些沒見過的武將。

在另一側,諸葛亮、簡雍、孫幹、糜竺、前上司伊籍,和一個面容奇特的文士,想來此人就是有鳳雛之稱的龐統了。

至於缺席的馬良、馬謖兩兄弟倆,他們被魏延留在了長沙,一個繼續在邊界修築關隘,一個則幹回老本行,繼續在堆肥廠內,苦思增產之法。

不久之後,劉備將堂內閒雜人等驅散,只留文臣與武將,在諸葛亮的主持下,開展年終總結。

從彙報開始,魏延就和張飛一樣,就變得昏昏欲睡起來,關羽、趙雲等人還好說,大家都是武人出身,說話直來直去,讓魏延這個半灌水都能聽懂。

可當孫幹、糜竺等人開口彙報時,滿嘴的之乎者也,不出三句話必引經據典,彷彿在賣弄自己的學識一般,不知道張飛聽懂沒,反正他是沒聽懂。

當糜竺話音一落,劉備就瞥見昏昏欲睡的魏延,隨即揮手示意簡雍稍等,便開口詢問起魏延屯田之事。

“文長,旬月前傳來的公文,我等皆已翻閱,不曾想文長以長沙之軍民,僅屯田一年,竟能獲糧秣二十餘萬石,實乃大才也!”

劉備由衷的說道,要不是諸葛亮曾親眼見過小麥的收穫,任誰看到這樣的數據,第一時間都會產生懷疑,認爲魏延在謊報收穫。

爲了不引起曹操、孫權等人的忌憚,劉備已下令將公文焚燬,並嚴令關羽、趙雲、龐統三人,禁止同別人談論此事,同時,劉備將功勞安在長沙全體軍民身上,來淡化革新鎮的存在。

劉備話音一落,就引起了滿堂驚呼,他們不是驚訝糧秣之多,而是驚訝魏延僅憑一年的時間,就能有如此收穫。

所以在看向魏延的目光中,滿是好奇之色,特別是魏延對面的伊籍,眼中燃燒的求知慾,簡直呼之欲出。

“主公謬讚了,主公不介意在下一介降臣,將屯田之事交於臣,臣理應夙興夜寐,以報知遇之恩,些許微末功勞,豈敢居功自傲”

魏延不知道說啥,只能自謙起來,反正自謙永遠不會錯。

魏延的謙虛,讓堂內衆人神色各異,劉備和諸葛亮相識一笑,關羽則撫着美髯一臉讚賞,至於對面的伊籍,眼中滿是驚歎之色。

反正魏延有點怕伊籍,這人怕不是有大病吧,用這種眼光盯着自己看。

難道說……

咦~!!!

“主公,臣還有一事,還請主公決斷”

魏延不敢再想下去,趁着衆人驚歎之餘,從懷裡掏出竹簡遞了上去,而竹簡上,正是魏延領着工匠們跋山涉水,耗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規劃出開挖兩條河道的詳細方案,以及開挖河道後,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哦,那我可要好好看看,看文長又有何良策了”

劉備站起身,走到魏延身前將竹簡接過,對於魏延獻的策論,他還是很上心的。

特別是在秋收後,魏延的地位在劉備心中急劇上升,目前僅此次於諸葛亮,排在第二位,當然關二爺和張三爺除外。

當劉備打開後,一眼就被開篇的一句話吸引,[開掘河道,引湘江之水,灌溉長沙百萬畝良田,厲兵秣馬,可爲復興之基也]

看看這開篇,短短几句話,就直擊劉備的痛點,讓他不由得心馳神往。

逐字逐句的閱讀,劉備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被魏延的大手筆所震撼,開挖總計近五十里的河道,對於現在的劉備來講, 是何等的浩大工程。

可看到開挖帶來的好處後,劉備也坐不住了,百萬畝良田啊,全部都屬於軍墾,到時候只要調集民力,再配合新法耕種,只需屯田兩年,可得糧秣千餘萬石,而這麼多的糧秣,幾乎可以讓劉備做任何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開河一事事關重大,對取蜀大計也會產生影響,所以劉備並未立刻回覆魏延,而是打算同所有文武一同協商,只是看着逐漸放浪形骸的文武,劉備一臉黑線的說道:

“諸位可先行回府,將儀容稍做整理後,便可來此議事,文長所獻之策乃軍國大事,備需與諸位良才一同協商才能決斷”

“我等遵命”

堂中的文武們互相看了看,見對方衣衫上滿是酒漬,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只能先拜別劉備,各自返回府中,更換衣衫,在沐浴一番後,再匆匆返回議事。

趁着這段時間,劉備則拿上竹簡,將諸葛亮、龐統叫到身前,仔細閱讀魏延的開河之策,同時討論開河的可行性。

而魏延則湊到關羽身前,一臉崇拜的和關羽閒談起來,去年關羽在取得長沙後,因爲江陵有變,關羽走得十分匆忙,兩人只又一面之緣,連招呼都沒來得及打,爲此魏延深表惋惜。

如今好不容易抓到機會,他當然要趁機好好同關羽聊聊,這可是武聖關羽哎,活的!!

對於自來熟的魏延,關羽也放下酒杯,沒有盛氣凌人的樣子,反而一臉和善同魏延閒聊起來,互相稱讚各自的武功。

看來關羽也挺欣賞魏延的。

第二章 入獄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一章 魏延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十章 安排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機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三十七章 囑託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五十章 成都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五章 革新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七章 釘子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五十六 綿竹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二章 入獄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九十章 鬥將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七章 釘子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機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
第二章 入獄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一章 魏延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十章 安排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六十八章 糧價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機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三十七章 囑託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五十章 成都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五章 革新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七章 釘子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五十六 綿竹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二章 入獄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九十章 鬥將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九十六章 張魯放權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七章 釘子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機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