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皇太極的野望

就在明軍準備重築大淩河城的時候,瀋陽建奴老巢。

後金汗皇太極正帶着貝勒大臣們巡視火炮坊,檢閱紅衣大炮鑄造進度。

年前遠征大明成功,俘獲的大量人口財富,使得後金國力大增,也使得皇太極在後金朝野地位升到了極點。

遠征明國之前,大貝勒代善和三貝勒莽古爾泰都極力反對這種冒險之舉,而冒險的成功證明了皇太極的英明,皇太極便趁機以爲兄長分憂的名義,取消了代善參政的權力,而莽古爾泰經歷了金州大敗,被皇太極取消了大貝勒的身份,並削減了五個牛錄。

八貝勒參政的格局已經徹底消亡,皇太極仿造明朝制度設立六部,六部官員皆有年輕皆由崇拜擁護他的貝勒宗室擔任。現在的後金朝中,皇太極一言九鼎,掌控所有的權力,朝野上下已經沒人敢公然和他作對。

權力的變大,也滋生了皇太極的野心,特別是此次入關征明,讓他看到了大明的虛弱,四萬軍隊繞着明國都城北京轉了一圈,竟如入無人之地,除了遼西關寧軍可堪一戰外,對大明其他軍隊,皇太極根本不放在眼裡。

現在的他已經不滿足偏安於遼東苦寒之地,有了消滅大明問鼎天下之雄心。

可要攻滅大明,就不得不面對遼西那數十座城池組成的堡壘羣,畢竟從遼西入關是攻取大明最便捷的路徑,而從蒙古繞到攻明路途太遠,有後路被切斷的危險。但是以建州女真的單薄的人力,想攻打堅城實在太難,寧遠之戰的失敗便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必須要掌握攻破城牆的手段,而以紅衣大炮攻城是最方便的方法,不需要有多大傷亡便能轟塌城牆。

可八旗兵打仗在行,可要造大炮完全是門外漢了,根本沒有造銃造炮那個智商。於是在攻入大明之後,皇太極一直注意俘虜明國的工匠,特別是會造銃造炮的工匠,終於攻破的數個城池後,被他抓捕到工匠數百人,全部帶到了關外。

皇太極以熟悉漢人的佟養性爲漢軍旗都統,全面負責造紅衣大炮事宜,現在時間過去了半年,到了檢閱成果的時候。

“大汗您請。”佟養性弓腰塌背,一臉諂媚的奴才相,把皇太極以及隨行衆貝勒引入了火炮坊,親自介紹鑄炮情形。

“在大汗的英明領導下,奴才殫精竭慮,指揮衆工匠日夜工作,終於成功鑄造了紅衣大炮四十門,每門都經過嚴格的檢驗,絕對質量良好性能優越。每門大炮上都烙有造炮工匠名字,哪門大炮除了問題,相應工匠一律問罪,所以質量絕無問題。”

在佟養性的介紹下,皇太極看着面前一門門擺放整齊的紅衣大炮,心中滿是興奮。

“大汗要不要試放一次?”佟養性諂媚道,見皇太極點頭答應,便親自檢查了一門紅衣大炮後,親手給大炮裝填好火藥彈丸,然後把一根頭部燒的通紅的鐵釺遞了過去。

皇太極興致勃勃的把鐵釺捅在紅衣大炮火門,頓時“滋滋”的火藥點燃聲響起。

“大汗請捂住耳朵!”佟養性連忙提醒。

皇太極卻擺擺手:“朕是大汗,豈能畏懼區區炮聲?”

話音未落,“轟”的一聲巨響,彷彿雷聲在耳邊響起,皇太極只覺得耳朵嗡的一下,再也聽不到任何東西,眼睛往前看去,就看到七八里處的一個山坡,突然地崩山裂塵土飛揚。

“好厲害的火炮!”半響後,耳鳴徹底消失,聽覺重新恢復後,皇太極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讚道:“一炮下去,糜爛十里,以之用於戰陣,當無往而不利也!以之攻城,轟破城牆絕無問題。有了紅衣大炮,我八旗勇士從此當如虎添翼!”

“大汗英明,恭喜大汗,天佑大金!”諸貝勒大臣紛紛獻上馬屁。

巡視完火炮坊,皇太極心滿意足的回到了瀋陽城中,卻得到報告,有細作從錦州回來,帶回了明人要重新修築大淩河城的詳細情報,爲首的將領,出兵的規模,以及築城的日期,盡在其中。

大淩河城?皇太極臉上露出凝重之色,大淩河城位於遼西出入遼中的河谷要道,是後金進入遼西攻打錦州的必經之地,一旦明軍築城成功,則意味着明軍陣線向大金這邊推進了三十里,敵漲我消,萬萬不能允許這種事發生!

“大汗,奴才打聽到祖大壽會用一種名叫水泥的材料築城,據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縮短築城時間。”細作又道。

“水泥?”皇太極臉上露出疑問之色。

“據聞水泥乃是遼南所產,那王業泰築金州城便是用的水泥,二十天時間從無到有修築了數里長的城牆,把三貝勒大軍牢牢擋在了金州以北。”細作把打探到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

“有水泥如何,築城快又如何,能擋住我數十門紅衣大炮的轟擊嗎?”皇太極臉上頓時露出不屑之色,“再說,我何必非要攻破大淩河城?”

兵者詭道也,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在皇太極看來,強行攻城是最下等的戰術。就在剛剛聽到明軍重築大淩河城的瞬間,皇太極心中一動,想出了一個計策,一個能夠消滅大部分遼西明軍,甚至能夠把遼南的王業泰一起殲滅的計策。

皇太極決定圍繞着大淩河城下一盤大棋,把明國在遼西甚至是遼南的軍隊悉數調動,然後在野戰中一舉殲滅之。

“就讓祖大壽築好大淩河城又如何,本汗圍城不攻,專門攻打明國援軍。大淩河被圍,本汗就不信明國朝廷會無動於衷,到時別說遼西的明軍,便是遼南的王業泰部也會被派出增援,這是一舉殲滅明國兩大軍鎮的天賜良機!”皇太極心中想道。

雖然王業泰兩次擊敗了八旗兵,可都是堅守城池取得的勝利,而真論野戰皇太極根本沒有把遼南的東江鎮放在眼裡。

PS:週五可能會上架

第91章 佯攻第8章 坑人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156章第138章 尾聲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166章 分工第25章 漢陽造步槍初展威第46章 東江詳情第51章 平定叛亂第115章 中計第155章 大封賞第152章 沒糧去找棒子國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131章 王業泰決定增援大淩河第154章 募兵和封侯第9章 賭資第10章 賺大了第117章 諜戰第25章 漢陽造步槍初展威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45章 登萊巡撫第158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93章 建奴退了第55章 種田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79章 定東江第105章 鑽牀(第一更)第87章 奇怪的石頭城第126章 海州之戰第158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56章第94章 戰後第82章 凌遲處死第49章 暗地裡的陰謀第14章 選拔第150章 建奴愛咋滴咋滴第144章 監軍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9章 賭資第49章 暗地裡的陰謀第79章 定東江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68章 嫌隙第98章 廣鹿島第59章 鼓舞士氣(新書求收藏)第141章 徹底肅清第22章 滿桂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101章 忙逃離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156章第97章 冬日第151章 日子過得難啊第33章 張之極的訓斥第23章 王業泰好樣的第179章 誰都指望不上第167章 旅順第29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88章 建奴的反應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153章 王業泰很有錢第170章 平定登萊第56章 建奴攻來第105章 鑽牀(第一更)第126章 海州之戰第157章 入京第3章 崇禎的期待第2章 破家爲國王業泰第116章 表演的時刻到了第137章 絕望的鏖戰第140章 哲哲和大玉兒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91章 佯攻第135章 滿桂輸了纔好第9章 賭資第62章 各懷心思第116章 表演的時刻到了第100章 人心亂第77章 皮島上的女真人第11章 一百家丁第33章 張之極的訓斥第135章 滿桂輸了纔好第127章 代善的突擊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54章 建制第38章 王先通回家第63章 落入陷阱第52章 宋家父子(新書求收藏!)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37章 請鎮東江第62章 各懷心思第165章 李邦華的要求第113章 祖大壽的憂慮(第三更)第99章 真正的手段
第91章 佯攻第8章 坑人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156章第138章 尾聲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166章 分工第25章 漢陽造步槍初展威第46章 東江詳情第51章 平定叛亂第115章 中計第155章 大封賞第152章 沒糧去找棒子國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131章 王業泰決定增援大淩河第154章 募兵和封侯第9章 賭資第10章 賺大了第117章 諜戰第25章 漢陽造步槍初展威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45章 登萊巡撫第158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93章 建奴退了第55章 種田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79章 定東江第105章 鑽牀(第一更)第87章 奇怪的石頭城第126章 海州之戰第158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56章第94章 戰後第82章 凌遲處死第49章 暗地裡的陰謀第14章 選拔第150章 建奴愛咋滴咋滴第144章 監軍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9章 賭資第49章 暗地裡的陰謀第79章 定東江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68章 嫌隙第98章 廣鹿島第59章 鼓舞士氣(新書求收藏)第141章 徹底肅清第22章 滿桂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101章 忙逃離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156章第97章 冬日第151章 日子過得難啊第33章 張之極的訓斥第23章 王業泰好樣的第179章 誰都指望不上第167章 旅順第29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88章 建奴的反應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153章 王業泰很有錢第170章 平定登萊第56章 建奴攻來第105章 鑽牀(第一更)第126章 海州之戰第157章 入京第3章 崇禎的期待第2章 破家爲國王業泰第116章 表演的時刻到了第137章 絕望的鏖戰第140章 哲哲和大玉兒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91章 佯攻第135章 滿桂輸了纔好第9章 賭資第62章 各懷心思第116章 表演的時刻到了第100章 人心亂第77章 皮島上的女真人第11章 一百家丁第33章 張之極的訓斥第135章 滿桂輸了纔好第127章 代善的突擊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54章 建制第38章 王先通回家第63章 落入陷阱第52章 宋家父子(新書求收藏!)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37章 請鎮東江第62章 各懷心思第165章 李邦華的要求第113章 祖大壽的憂慮(第三更)第99章 真正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