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引而不發

bookmark

昭陵位於長安城外一百四十餘里的九嵕山上,陵墓依山而建,是由將作監大匠閻立德和胞弟閻立本一起設計建造的。按照李世民的意思,昭陵完全按照長安城建造的,長孫皇后去世後,就葬於此地。李世民準備大行之後,和皇后合葬於一起。

此時日落西山,涼風陣陣吹來,竟然使人感到一絲絲寒意。李世民緊緊衣襟,默然站在長孫皇后墓前,臉上竟然神色悲涼,眼角也已經溼潤。許久之後,李世民才長嘆一聲,嘆聲中滿含着失望和遺憾。

“觀音婢啊,你帶着未了心願離去之時,最擔心的就是子女們,再三囑託朕善待子女,更不可輕易廢黜承乾。只是這孩子,近幾年和朕離心離德啊!”

“那孩子患了足疾之後性情大變,時常鞭笞宮人,就連朕派給他的老師也被他屢屢頂撞。更有甚者,竟然學朕最痛恨的突厥人的作風,將東宮弄得烏煙瘴氣。”

wωω⊕TTKΛN⊕c○

“其實這些朕都能忍耐寬容。朕暗示岑文本和劉洎去幫青雀,其實是想給承乾壓力,讓他有上進心,沒想到如今倆兄弟鬥得水火不容。觀音婢,朕是不是做錯了?”

“這次承乾捲入漕運舞弊一事,朕不想讓事情擴大,特意給了承乾主動交代的機會。可是朕失望了!一個儲君,做出這樣的事,卻沒有勇氣向朕坦白,這個儲君還能留嗎?觀音婢,你能告訴朕怎麼做嗎?”

李世民在墓前喃喃自語,恍惚間見到長孫皇后正站在身前,對着自己微笑,李世民忍不住伸出手去,收回手時已經是滿臉清淚。

獨自一人在皇后墓前待到了天黑,李世民才悄然回宮。這次出宮,除了宮中侍衛頭目趙胡纓,再無人得知。可是就連趙胡纓也不知道,在皇后墓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回宮之後,李世民即刻書寫了幾道詔書,並且在次日的早朝頒佈。

其一:漕運使侯思齊素日忠君愛民,不幸積勞成疾而病逝,朕於心不忍,特進爵一級,長子襲其爵位,重加撫卹。

其二:將漕運司駐地由洛口倉遷於長安,駙馬都尉,宗正少卿長孫衝,繼任漕運使一職。

其三:陳國公侯君集,去年擊退吐蕃進犯,今又有舉薦侯思齊之功,特賜金五百兩,西域良馬一匹。

其四:此後朕離京時,京中大小適宜,均由太子酌情而定。

昨日李承乾一時爲親情感動,幾欲對李世民坦白。話即將出口的剎那,想起了合作的那些人勢力龐大,又是李世民最痛恨的一羣人。若是坦白了,那些人勢必反戈,同時李世民也一定會痛恨自己,只怕儲君之位轉眼間就沒了。再者李泰近來步步緊逼,也少不了李世民的支持。承乾瞬間心思三轉,最終害怕和委屈讓他放棄了坦白。李世民當時的臉色很難看,李承乾回到東宮之後,心裡仍舊擔心不已。

今天這幾道聖旨一下,李承乾和侯君集等人頓時被巨大的喜悅衝昏了頭腦,渾然不覺李世民的真意。要知道在此前李世民離京時,李承乾僅僅只是監國罷了,忽然有了決斷權,李承乾等人如何不欣喜若狂。

唯一不滿意的,就是漕運司遷於長安,還由長孫衝接任漕運使。長孫衝乃是長孫無忌長子,尚長樂公主麗質,此人才華雖然一般,對李世民卻是忠心耿耿。以後再想在漕運上做手腳,只怕是難上加難。不過李承乾並不在乎,他參與漕運舞弊的目的,只是和某些人達成交易,取得對方支持罷了。

侯思齊的死,朝中並非無人知道真相。只是能得知真相的,如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大都在冷眼旁觀。皇上這幾道聖旨一出,這幾人心裡頓時明鏡一般,太子殿下只怕是完了!

散朝之後,李泰十分不滿,前去拜見了李世民。不過還沒說幾句話,李泰就被李世民趕了出去。聽到這個消息,李承乾等人更是喜不自勝。

支持承乾的,並不是只有侯君集這樣的武夫,也有魏徵這樣的聰明人。雖然這些年不被承乾待見,甚至被承乾刻意冷淡疏遠,但是魏徵作爲李承乾的老師,自然不會,也不能袖手旁觀。

因此魏徵也隨後進了宮,和李世民密談許久。談話內容無人可知,不過魏徵回府後大醉一場,魏夫人聽見他醉夢中還在念叨‘皇后娘娘,臣有負所託’之類的話。醒來後詢問,魏徵只是苦笑不語。

而在千里之外的揚州,來躍接到李世民的密旨之後,迅速調集揚州府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漕幫總壇。隨後以‘危害地方,意圖謀逆’的罪名,將忠於苗奎的死黨一網打盡,盡皆斬首。

漕幫大清洗之後,計無智黑風等人護送着苗影回到了久違的揚州。再次見到揚州那熟悉的城門,還有張煥溫和的笑臉,苗影只覺得心中的陰霾一掃而光,一路飛奔着撲進了張煥的懷抱。

張煥帶着苗影去了刺史府,令計無智等人先回去總壇準備一番,然後等待苗影接手漕幫幫主之位。

刺史府中,來躍仔細打量了一番苗影,笑着對張煥道:“這位苗姑娘容貌秀麗,而且一看就是心地善良之人,叔珩倒是好福氣啊。”

苗影欠身道了謝,張煥也笑道:“多謝師兄吉言。我帶影兒過來,是想和師兄說一聲,她即將接手漕幫幫主之位。”

來躍肅然道:“皇上聖旨中明確說了,漕運事關朝廷大計,不可再出岔子。苗奎的事情,不能再發生第二次!否則的話,漕幫怕是有滅頂之災!”

苗影聽了這話,一臉擔心的看看張煥。

張煥正色道:“師兄不要擔心,對於漕幫,小弟已經有了法子,不會再成爲朝廷和百姓之害。”

來躍對苗影說道:“苗姑娘,你年紀尚幼,遇事不妨多和叔珩商量。”

苗影點頭道:“刺史大人放心,我一切都聽相公的。”

來躍笑道:“如此甚好!你們的喜酒,老夫可是一定要喝的。”

苗影小臉一紅,站到張煥身後低了頭不語。

張煥和苗影趕到漕幫總壇時,計無智率領着漕幫新老兄弟,大禮參拜了苗影。經過這次大清洗,苗奎在總壇的勢力被一掃而空。各地分舵即使還有苗奎的人,也翻不起大風浪了。

李世民信守諾言,留了苗奎的四兒子苗彤一命。苗彤爲人忠厚老實,平時和苗影關係也不錯,因此苗影並沒難爲他,還挽留他留在漕幫。只是苗彤經此大難之後,膽戰心驚,一心只想去鄉下隱居。苗影贈了一筆銀子,令他自去。見到苗影沒有秋後算賬的意思,那些曾經忠於苗奎,或者曾經搖擺不定的幫衆,也都逐漸放下心來。

三日之後,在漕幫總壇舉行了苗影的接位典禮。因剛剛遭受鉅變,這次接位大典一切從簡,前來參加典禮的僅僅數百人而已。

苗影接位之後,就是一番論功行賞了。計無智提升爲副幫主,黑風則成爲了漕幫總護法。許子由調回了漕幫總壇,接替了黑風的位置掌管護衛。許老八等老兄弟們,也都各有封賞。曹霸順理成章,成爲了江都分舵的舵主。

張煥心裡,對於漕幫的未來,已經有了具體的想法。只是漕幫剛剛經歷鉅變,目前不適合大動干戈,只好等過一段時間再說。

事情忙完之後,張煥纔想起來,張世乾讓他去見見大哥張烽。因準備近日就回江都去,苗影接位後的第二天一早,張煥和苗影帶着錢蘭兒,就準備按張世乾給的地址,去尋找張烽。計無智不放心,特意令許子由帶了十幾人遠遠跟着。

張世乾給的地址是幾年前的,害的張煥屢經周折才找到一家叫做‘劉氏絲綢’的店鋪。看見這個招牌上是‘劉氏’而非‘張氏’,張煥似乎明白了張烽的處境。

店鋪並不大,裡面只有一個夥計在忙活着,見到張煥三人進來,笑着迎接上來詢問。

張煥搖搖頭道:“我們不買東西,來找你家老闆張烽的。”

那夥計聽了,對裡面喊道:“老闆娘,有人來找老闆。”

“是誰找那死鬼?不知道老孃在忙着呢!”裡面簾子一掀,走出來一個胖胖的婦人。

張煥抱拳道:“在下張煥,敢問可是嫂嫂當面?”

那胖婦人上下打量他一番,見他一身白布衣衫,全身上下無一飾物,眼中頓時閃過一絲輕蔑,揚着頭道:“你就是那死鬼的弟弟張煥?”

張煥點頭道:“大哥可在?”

那婦人一臉不屑道:“最近生意不好做,我們家日子也過得緊。你來找你大哥,恐怕要白跑一趟了。”

張煥愣了一下,才明白她這話什麼意思,當下就有些惱怒道:“我奉家父之命,來見大哥,並非是爲了貪圖你家錢財。還請相告,大哥去了何處?”

苗影也插言道:“這位大嫂似乎過分了點,相公來找他大哥,大嫂似乎沒有必要阻攔吧?”

那婦人傲然道:“你是什麼東西,也敢教訓我?”

這時裡面一個少年的聲音問道:“娘,是誰來了?怎麼吵吵鬧鬧的?”隨着聲音,出來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這少年見到張煥和苗影,頓時瞠目結舌,訥訥道:“幫……幫……”

那婦人大怒:“幫你孃的頭!俺家自己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怎麼幫別人!還不進去。”

那少年咽口唾沫,好容易才說道:“娘,這位姑娘是我們漕幫的幫主!”

那婦人還有些不信道:“你不會看錯吧?”

少年先走到苗影和張煥身前行了一禮,這才道:“見過幫主,見過張公子。我娘有眼不識泰山,幫主不要見怪。”

原來這少年是張烽的長子張瀾,如今在許老八手下討生活。昨日苗影的接位典禮,他跟在許老八身後也參加了,自然認識苗影。

苗影微微一笑道:“你也是我漕幫之人?”

張瀾點頭道:“小的是許八爺手下的。”

苗影道:“原來是許八叔手下的。你父親哪裡去了?”

張瀾有些疑惑道:“幫主找家父有何事?小的這就去找他回來。”

苗影笑道:“不是我找他,是你小叔叔找他!”指指張煥道:“這位就是你從沒見過的小叔叔。”

張瀾只知道張煥是幫主的夫婿,卻沒想到竟然是自家的小叔叔。一時之間驚喜交加,竟然說不出話來。

那婦人已經聽呆了,這時趕緊堆着笑臉道:“唉喲,老婆子一時眼花,還望小叔子不要見怪。苗幫主,還請多多照顧下小兒。”

苗影不忿她對張煥的態度,淡淡道:“只要我家相公答應,一切都好說。”

那婦人這才反應過來,剛纔苗影可是稱呼張煥相公的!沒想到這個從沒見過面的小叔子,竟然是漕幫幫主的女婿!偏偏又一身寒酸打扮,倒是看錯眼了。當下趕緊走到張煥身前,畢恭畢敬的行了一禮。

張煥也不理會她,對張瀾道:“見到你父親,讓他去漕幫總壇,我在那裡等着他。”

張瀾趕緊點頭答應,恭送着張煥三人出了店鋪。

那婦人見張煥不理會她,只急的捶胸跺腳,滿心都是懊惱悔恨。

第三百五十一章 火焚山林(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三十四章 風口浪尖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六十七章 科考舞弊的名單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九十九章 達阪山口之戰(五)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二百八十一章 逃跑(下)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二)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一百三十八章 易儲(下)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八十八章 被推遲的婚禮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易儲(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峰迴路轉?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二百章 伏俟城驚變(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襲怛羅斯城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克遼東城(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襲怛羅斯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易儲(下)第一百零三章 伏俟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四十九章 初到長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勝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五十六章 過年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九十章 送親西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五十三章 崔氏兄弟的陰招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四十七章 撤離遼水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迴轉九成宮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臨麥加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計渡河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二百七十三章 輕取白巖城(下)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二百零五章 吐谷渾的歸屬(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犬養毅剩回國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二百八十章 逃跑(中)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第一百零二章 伏俟城(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弟會面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襲怛羅斯城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十六章 花魁之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
第三百五十一章 火焚山林(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三十四章 風口浪尖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六十七章 科考舞弊的名單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九十九章 達阪山口之戰(五)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二百八十一章 逃跑(下)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二)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一百三十八章 易儲(下)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八十八章 被推遲的婚禮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易儲(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峰迴路轉?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二百章 伏俟城驚變(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襲怛羅斯城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克遼東城(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襲怛羅斯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易儲(下)第一百零三章 伏俟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四十九章 初到長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勝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五十六章 過年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九十章 送親西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五十三章 崔氏兄弟的陰招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四十七章 撤離遼水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迴轉九成宮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臨麥加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計渡河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二百七十三章 輕取白巖城(下)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二百零五章 吐谷渾的歸屬(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犬養毅剩回國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二百八十章 逃跑(中)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第一百零二章 伏俟城(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弟會面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襲怛羅斯城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十六章 花魁之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