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

三月五日未時末,太極殿外。

“皇上,孔大人,崔大人求見。”

“宣!”

孔穎達整整衣襟,捧着試卷和名單先進入了太極殿,崔康也整整衣襟緊跟在後面走了進去。李世民正和長孫無忌在說話,見他倆進來立刻停住了話頭。

“臣孔穎達(崔康)參見皇上。”

李世民和顏悅色道:“倆位愛卿幸苦了,名單出來了嗎?”

“皇上,名單在此。”

李世民接過名單,一邊看一邊對照此前那份名單,不等看完就心頭大怒。等到看見張煥僅僅是第十名時,更是怒不可遏。

“二位愛卿,這份名單朕看過了,卻有些不解之處。”

李世民語氣略帶沉悶,崔康心頭一跳,微微低下頭去。

孔穎達道:“請皇上明示。”

“江都張煥素有才名,爲何僅僅名列第十?”

“回皇上,張煥的策問中,頗多犯忌之處,而且大肆鼓吹霸王之道,與我儒家宗旨大相違背。”

“文章是何內容?”

孔穎達雖然上了年紀,記性卻很好,當下一字不漏的將那篇文章背誦了下來。李世民聽完後眉頭緊皺,對於向離心離德的異族行霸道之事,李世民倒是無所謂。不過這張煥難道真的不懂避諱不成?李世民想到這裡暗暗搖搖頭,從多方渠道已經證明張煥心細如髮,豈會犯這種錯誤!

“本來有這些犯忌之處,張煥是不能入選的。不過在崔侍郎力主之下,微臣也意識到張煥如今身爲寒門領袖,一舉一動都牽動天下寒門士子之心,所以微臣破格將張煥也名列其中。至於如何取捨,請皇上乾綱獨斷。”

李世民並未理會孔穎達,而是對崔康問道:“崔侍郎,聽聞你家中侄子曾經和張煥多有不和,爲何卻堅持讓張煥入選?”

崔康滿臉正氣道:“啓稟皇上,臣的子侄輩和張煥的事情乃是私事,這爲國取士乃是公事,張煥學識名聲都有,因而微臣不敢因私而廢公!”

李世民心中怒極,卻微微一笑道:“好個‘不敢因私而廢公’!崔侍郎一心爲朝廷,朕心甚慰。”

孔穎達笑道:“崔大人勤於王事,給微臣減輕了不少負擔,確實是一員能吏。”

“朕心中有數。其他試卷怎麼處理的?”

“回皇上,都暫時放在禮部南院,皇上有何吩咐?”

“崔愛卿,朕交給你個任務,你去把那些試卷好生封存起來,以後送去國子監讓學子們借鑑一下。孔愛卿,你先留一下,朕還有事和你說。”

崔康見李世民對名單並無異議,心頭大定,躬身告辭退了出去。

孔穎達道:“敢問皇上有何事吩咐?”

李世民嘆口氣道:“孔愛卿啊,君子可欺之以方!這話果真不錯!”

孔穎達一愣:“皇上此言何意?”

“輔機!”

長孫無忌從袖子取出一份名單遞給孔穎達,孔穎達接過名單大惑不解,一個個看下去時忽然醒悟過來。自己剛纔呈報的名單還在李世民手中,而長孫無忌這份名單中,大多數人都赫然在自己呈報的名單裡面!自己的名單今天才出來,而長孫無忌這份名單,看墨跡絕非今日!

孔穎達明白過來後,雙手忍不住微微顫抖起來。

李世民再次嘆口氣,示意長孫無忌說出原委。長孫無忌一五一十,從頭將這件事情講了出來,孔穎達越聽越是憤怒。

臨了,長孫無忌道:“據我所知,今天早上崔康曾經和葉子銘,韓無際,趙百源三人私下密語過。而在篩選試卷的時候,恰好也是這三人受了崔康的指示,對孔大人稟報說張煥的試卷有問題。因此老夫認爲,張煥的試卷說不定也被人動了手腳!”

孔穎達噗通一聲跪倒在地:“皇上,老臣識人不明,有負皇上的期待,請皇上治罪!”

李世民趕緊上前將他扶起來道:“孔愛卿何罪之有?愛卿乃是至誠君子,故而一時失察被小人所惑罷了。朕正因爲完全信任愛卿,纔將你留下來告知此事。”

孔穎達感激萬分道:“多謝皇上信任!只是出了這檔事,老臣責無旁貸。即使皇上不罪,老臣也無顏再居於朝堂之上!”

李世民笑道:“這國子監祭酒之位,非愛卿莫屬,還望愛卿再爲朝廷幸苦幾年纔是。”

孔穎達嘆息道:“敢請皇上再給老臣一個補過的機會,老臣即使累死,也會將那些試卷全部過目。”

“孔愛卿嚴重了!至於這件事,朕自有打算。輔機,還是你來說吧。”

長孫無忌答應一聲,將前日議定的計劃詳細的告訴了孔穎達。

孔穎達聽完後心頭震撼,曲阜孔氏乃是孔子嫡系後裔,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無人能比,算是隱性的第一世家。近百年以來,隨着五姓七家等大家族的崛起,孔氏難免和這些世家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繫。

如今李世民此舉,實質還是藉着科舉舞弊向世家開刀,對於這點孔穎達心知肚明。李世民乃是雄才大略的明主,世家雖然勢力龐大,不一定就能鬥得過李世民,因而孔穎達十分擔心最後會牽連到孔氏一族。

“皇上,老臣家族一向安分守己,請皇上明鑑!”孔穎達雖然擔心,不過並不害怕,畢竟孔氏的地位擺在那裡的,再者自己家族也確實沒做什麼不該做的事情。

李世民笑道:“孔愛卿多慮了!記得貞觀二年,朕封孔聖人爲‘先聖’,貞觀十一年又封爲‘宣父’,朕對孔聖人那是萬般敬仰的。朕有意在合適的時機改封聖人爲‘文宣王’,(注)不知孔愛卿以爲如何?”

自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歷朝歷代皇帝爲了達到政治目的,都會提出‘尊孔’。自從漢平帝追封孔子爲“褒成宣尼公”開始,各朝代也都開始追封孔子,不過追封爲王的到目前一個都沒有。

孔穎達雖然擔心因這次事件而名聲受損,不過和祖宗的榮耀比起來也就微不足道了,因而激動地連連點頭謝恩。

李世民道:“朕知道孔氏家族忠君愛國,和其他世家大爲不同,因而追封孔聖人爲我李唐的異性王,還望孔氏家族繼續以百姓朝廷爲重。”

孔穎達雖然正直嚴明,不過畢竟在朝堂多年,一聽就明白李世民是在拉攏孔氏家族。雖然孔氏家族地位超然,不過若想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必然要緊緊依附於皇室,特別是還遇見一個雄才偉略的皇帝,自然別無選擇。

“老臣謹遵皇上旨意,我孔氏一族必當以百姓和朝廷爲重!”孔穎達唯一思考,就做出了決定。

李世民大笑道:“孔愛卿一心爲國爲民,朕心甚慰!朕決定今年親赴曲阜拜祭文宣王,孔大人,到時候還要請你儘儘地主之誼啊。”

長孫無忌笑道:“皇上親赴曲阜祭拜,同時追封孔聖人爲王,孔氏一族真是集千萬榮耀於一身啊!”

李世民深知尊孔就會拉攏孔氏家族,進而讓天下士子更加歸心。同時也是分化拉攏之策,如今世家門閥幾乎鐵板一塊,能接着這次機會讓孔氏家族歸心,也是一件大成就。

孔穎達見李世民竟然要親赴曲阜祭拜,心頭實在激動無比,拜倒在地道:“多謝皇上隆恩,老臣一族感激涕零!”

李世民扶起他道:“這次的科考了結之後,朕會將此事原委昭告天下,到時候自會說明孔愛卿乃是受人所惑。”

“臣感激涕零,多謝皇上隆恩!”

“愛卿無須多禮,回去後不可走漏風聲,一切按照計劃行事就是。這些試卷就留下吧,孔愛卿忙了一天,想必也累了。”

“臣告退!”

孔穎達退去後,李世民低聲和長孫無忌交談一會,長孫無忌也告辭離去。李世民拿起張煥的試卷,看了許久卻沒發現什麼端倪,思索一會後令人去將李治找來。

“父皇找兒臣有什麼吩咐?”不一會兒,內侍就帶着李治來了太極殿。

“雉奴,你去張煥家裡,讓他把所作的策問再寫一遍,你給朕帶回來。”

“兒臣領命。”李治有些莫名其妙,答應下來就出宮趕往平康坊。

張煥這倆天跟着小癡練習長兵器,天天累得半死不活。小癡絲毫都不通融,一招一式都嚴格要求。李治趕到時,正好再次看見張煥被擊倒在地。見到李治來了,張煥彷彿見到了救星,也不顧李治的取笑,敷衍小癡幾句後趕緊帶着李治離開。

“哼!今天便宜你了,讓你敢隱瞞我!”小癡看着張煥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驛館事件時,張煥說過要告訴小癡事情真相,不料最近事情多竟然忘記了。他忘記了小癡可沒忘記,還以爲他刻意隱瞞,因此這幾天操練起來下手毫不留情。可憐張煥懵懂不知,還以爲是紅拂的要求,絲毫沒想過抗議。

進入書房坐下後,張煥笑道:“殿下,今日此來可有要事?莫非又是來打秋風的?”

李治臉一黑:“這叫什麼話?上次是三哥的主意好不好?”

張煥笑道:“我記得是殿下先提出要去淘寶的吧。”

“咳咳……閒話少說,說正事啊!你把考試時所做的策問再寫一遍,交給本王。”

張煥一愣,見李治不像是在說笑,也就不再打趣,走到書桌前稍稍回憶了一下,提起筆將那篇策問寫了下來。

墨跡剛乾,李治就將文章放在袖中告辭而去。

張煥將他送出門外,見他馬不停蹄離去,心中若有所思。

李治匆匆趕回皇宮,剛拐到太極殿外面,卻和高陽碰了個正着。

“雉奴,你做什麼這麼慌張?”

李治陪笑道:“父皇差遣小弟去辦事,這不剛回來覆命。”

“你能辦什麼事?鬥雞走狗還差不多!”高陽一臉不屑。

李治挺挺腰桿:“姐姐總是小看我!這次真的是辦正事。”

“什麼正事?”

李治三言兩語將事情說了一下,藉口父皇還等着的,拔腿就進了太極殿。高陽沉吟一會搖搖頭,並沒有跟着進去,轉身向自己寢宮走去。

“雉奴,沒你的事了,你下去吧。”

李治出去後,李世民從桌上拿起張煥的試卷,對比着張煥剛纔書寫的那份,仔細地看了起來。

(注:文宣王本是唐玄宗給孔子的封號。)

第八十五章 政治交易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三百五十三章 驚訊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克遼東城(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二百二十章 初遇高句麗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轉型的雛形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八十八章 被推遲的婚禮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倭國的提前佈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至九成宮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六十章 奴隸市場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三百九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八十六章 花稱心之死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叔易商隊迴歸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三百七十章 結盟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八十五章 政治交易第八十一章 節節敗退的崔伯顏第三十五章 舌戰世家子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絕對不可和親!第四百章 波斯人的反攻(中)第四十八章 造訪船廠第六十五章 賀蘭楚石的勸說第三十四章 風口浪尖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四百一十八章 志大才疏的內賈德第二百七十章 求和,你們沒這個資格!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食軍隊的底細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九)第六章 找工作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三百七十六章 靺鞨人的奔襲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三百六十九章 會見伊嗣俟三世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十章 排戲(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臨卑沙城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二百零六章 吐谷渾的歸屬(中)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兄妹再聚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臨安市城
第八十五章 政治交易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三百五十三章 驚訊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克遼東城(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二百二十章 初遇高句麗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轉型的雛形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八十八章 被推遲的婚禮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倭國的提前佈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至九成宮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六十章 奴隸市場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三百九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八十六章 花稱心之死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叔易商隊迴歸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三百七十章 結盟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八十五章 政治交易第八十一章 節節敗退的崔伯顏第三十五章 舌戰世家子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絕對不可和親!第四百章 波斯人的反攻(中)第四十八章 造訪船廠第六十五章 賀蘭楚石的勸說第三十四章 風口浪尖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四百一十八章 志大才疏的內賈德第二百七十章 求和,你們沒這個資格!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食軍隊的底細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九)第六章 找工作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三百七十六章 靺鞨人的奔襲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三百六十九章 會見伊嗣俟三世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十章 排戲(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臨卑沙城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二百零六章 吐谷渾的歸屬(中)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兄妹再聚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臨安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