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政治交易

從大理寺出來之後,張煥發現差不多已經到了申時了。外面圍觀的百姓早就散了,只有王玄策和曹巖等相熟的還在等候,見他出來了都圍了上來祝賀。小癡見這麼多人陪着他,也不打招呼自顧回宮去了。

寒暄一陣之後,張煥將這幫人都邀請到了家中,擺下宴席痛飲了一番。人都離去之後,張煥纔將李鐵三人叫來,詢問具體的情況。李鐵只是大略說了一下,具體如何操作的並沒告訴他。張煥心中好奇,就追問起來。

李鐵皺皺眉道:“有些事情公子還是不要知道的好,都是些暗地手段,上不得檯面的。”

張煥笑道:“既然如此,我就不問了。此番多虧了你三人,否則的話豈能輕易讓崔康三人服罪。”

李銅笑道:“公子客氣了,這是小人等應該做的。衛國公派遣我兄弟前來時說了,公子府中得力人手太少,讓我三兄弟完事之後就留在公子府上以供差遣。”

張煥大喜,趕緊叫來妙玉讓她重新給李鐵三人安排住處,以後就是一家人了。妙玉知道這三人是李靖派來的,因此一直對其態度很好。此時得知要留在家中幫忙,也是十分高興,親自去安排了住處。

“起先以爲張煥公子是衛公的兄弟,又是大名士,想必心高氣傲得很,沒想到卻如此平和。”妙玉離去後,李銅笑着說起了張煥。

李鐵沉聲道:“既然聽命來了這裡,以後張公子就是我等主人,以後不可隨意評論!”

“是,大哥!劉魁兒和崔力那裡,要不要去通個氣?”

“劉魁兒就算了,崔力那裡找個機會去說一下吧,讓他別爲兒子擔心。老二,你跟我去老周那裡,向他道個謝!”

李銀李銅答應一聲,跟着李鐵出門之後。分別而去。

當日李鐵從張煥那裡得到了不少信息,知道了崔力就是去找賀蘭楚石的那個人,接着就着手摸清崔力的底細。李鐵久在長安市井廝混,很快就將崔力底細摸了個清楚。

原來崔力久居長安,就悄悄納了房小妾,如今已經有了一個四歲兒子。因清河老家的妻子只生了三個女兒,崔力對這個兒子是視若珍寶。

可惜崔力嗜賭成性,不但將積蓄輸光,還欠下了賭場一千多貫,每天單單是利息就不下十貫。可巧的是那家賭場的老闆週二虎,正是李鐵在戰場結識的生死兄弟。

週二虎得知李鐵的想法之後,二話不說將崔力找來,當着他的面,由李鐵出手將一個欠債的賭徒左手斬斷。當時崔力就嚇傻了,一個勁的求饒。

這時週二虎就提出,只要他按照李鐵所說的去做一件事,欠債就一筆購銷。否則的話,就等着給兒子收屍。崔力大駭之下,也顧不得崔氏家法嚴厲,只好答應下來。

週二虎當然不會輕易相信他,吩咐手下將崔力的小妾和兒子悄悄藏了起來,答應他事成之後絕對完好的歸還給他。而今日在公堂之上,崔力猶豫不決時,劉魁兒取出的那隻玉環,正是崔力兒子的。所以崔力見到玉環,才趕緊開口作證。

李鐵兄弟出門的時候,長孫無忌也正好前往太極宮覲見。李世民聽說他來了,趕緊請了進去。長孫無忌進去之後,將一疊卷宗呈送給李世民。

“崔氏兄弟流放遼東?”李世民看了一眼之後,淡淡的詢問。

“崔氏兄弟無足輕重,不妨給他們留一線生機。”

李世民笑道:“你啊你啊,這是做給崔伯顏看的吧?”

“呵呵,皇上聖明。”

“雖然崔伯顏都認爲,那份名單是崔康所寫,不過朕卻有些不信,那是你的手筆吧?”

長孫無忌微笑道:“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崔康陷害張煥的時候,就是模仿了張煥的字跡。微臣手下,善於模仿的人也有幾個,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再說了,那份名單事實存在,微臣也並未冤枉崔康,還望皇上不要見怪。”

“朕豈會爲這事責怪於你?整件事還有沒有新的發現?”

“皇上,閱卷開始前幾天,禮部東大院忽然換了幾個僕役。而其中一個恰好在閱卷當天和崔康說過幾句話,據諜報司查證,都是經由李安儼安排進去的。”

“李安儼?嘿!承乾真的把禮部當做東宮了吧!”

“皇上,沒有證據表明是太子指使的。”

李世民嘆口氣:“輔機,怎麼你在朕面前也言不由衷起來了!朕這次沒有把賀蘭楚石牽扯進去,難道你真不知道是爲了什麼?”

“臣斗膽猜測,皇上是想再給太子一次機會。”

李世民臉色有些悲傷:“輔機,朕未曾登基之時,你對朕推心置腹無話不敢說。皇后去世之後,你越來越謹慎,很多時候都將朕當做外人了吧?在朕心目中,你永遠都是朕最信任之人啊!可否對朕還是暢所欲言?”

長孫無忌十分感動,趕緊伏地道:“臣惶恐!只因事關東宮,臣不敢妄言。”

李世民將他扶起來道:“去年侯思齊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一些,不過你肯定不知道,朕從張煥那裡得到了一些賬本,一切證據都表明是承乾和世家所爲。”

長孫無忌有些驚訝:“張煥怎麼會得到賬本?”

“朕並沒有詢問具體情況,不過張煥和漕幫關係十分密切。那件事情之後,朕去看望了觀音婢,決定對她食言一次。”

長孫無忌嘆氣道:“當初見皇上褒獎侯君集,又授權太子監國期間自主決斷,包括臣在內很多大臣都清楚,皇上決心已定。”

“朕不能把大好江山交到一個不合格的儲君手上!張煥那篇策問,很合朕的心意!朕準備籌劃西征,這次不動賀蘭楚石,也是不想節外生枝。”

長孫無忌有些遲疑道:“此前陳國公就上表請纓西征,皇上並未准奏,據微臣所知,陳國公十分不滿。皇上,還有件事臣也該稟報了。經過調查,當初命令王礱攻擊張煥的那人,也是侯君集所派遣!”

李世民冷笑道:“竟然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動手腳!侯君集請纓一事,若非侯思齊的事情,朕只怕立刻就準了。此前衛國公就曾經告訴朕,侯君集心思不正,朕當時置若罔聞,此時想想真是愧對衛國公的忠心啊!”

長孫無忌微皺眉頭道:“皇上不會是想讓衛國公出徵吧?衛國公雖然戰無不勝,不過畢竟年事已高。”

李世民道:“這件事情朕準備詢問衛國公之後再作打算,以後再說吧。朕今日令大理寺撤銷對崔伯顏的狀子,還改判崔康絞監候,輔機可知朕的心意?”

長孫無忌笑道:“臣以爲,皇上的心意只可意會!只怕崔伯顏很快就會來見皇上。”

“哈哈,輔機深知朕的心思啊!”李世民捻捻鬍鬚,放聲大笑起來。

果然不出長孫無忌所說,君臣二人商談了不久之後,內侍就來報說崔伯顏求見。君臣二人相視一笑,李世民就令將崔伯顏傳進來。

“老朽崔伯顏叩見皇上!”

“崔尚書免禮平身,來人,賜座。”

“謝皇上!原來長孫大人也在。”

長孫無忌笑道:“恰好有點事稟報皇上,沒想到崔老尚書剛好也來了。”

李世民淡然道:“崔尚書這麼晚來見朕,不知有何要事?”

“啓稟皇上,清河南運河大堤去年決堤,不少百姓流離失所,老朽準備一力承擔修繕費用,請皇上恩准。”

“輔機,清河縣向戶部申請多少錢糧?”

“回皇上,大概三十萬貫。”

李世民微笑道:“崔尚書一心爲民,朕心甚慰啊!大堤修好之時,朕必當予以表彰。”

崔伯顏試探着問道:“老朽願再爲受災百姓捐出錢五萬貫,不知可否請皇上開恩,免去孽子崔康的罪責?”

李世民道:“輔機,你認爲呢?”

長孫無忌笑道:“崔尚書一心爲民,臣也十分佩服。不過崔康按律當斬,皇上改爲絞監候,已經是莫大的恩典了。故而崔尚書此言,臣不敢苟同。”

崔伯顏悶聲道:“老朽還願出良田三千畝,安置受災百姓。”

李世民淡然笑道:“崔尚書仁心仁德,朕自會下詔表彰。朕聽說一件事,崔尚書將崔玉逐出宗族,朕以爲大可不必。崔玉雖然年少無知做了錯事,不過畢竟是嫡長孫,豈可死後還不得入宗祠?朕會原諒崔玉所犯的錯誤,跟隨崔玉衝擊皇城的人,朕也不會再追究。”

此時雖然已經廢除了九品中正制,不過仍然可以繼承爵位,一般來說都是嫡長子繼承爵位。崔伯顏在武德年間被封爲開國縣伯,這個爵位乃是正四品,也算不低了。崔伯顏的嫡長子,也就是崔玉的父親崔世裕,就可以在崔伯顏死後繼承他的爵位。而能接替崔世裕爵位的,自然就是崔玉了。

有這個原因在裡面,所以李世民雖然明着在說崔玉的事情,其實卻是在暗示崔氏嫡長孫已死,想要崔伯顏自己將爵位交出來。世家門閥倚重的,主要就是土地和祖蔭。清河崔氏並不僅僅只有這一個爵位,不過崔伯顏這個開國縣伯的爵位卻是最顯赫的。

崔伯顏很清楚李世民的意思,因此並未馬上回答,而是思索了起來。本次科考已經很清楚的顯示,以後想要出仕只有科舉纔是正途,祖蔭的作用明顯已經降低了不少。

想到這裡,崔伯顏長嘆一聲道:“皇上所言極是,是老朽沒有考慮周全!既然皇上不罪,老朽就將崔玉屍首運回清河老宅了。犬子崔世裕資質平平,至今並未出仕,實不足以繼承老朽的爵位。故而老朽懇請皇上,將老朽的爵位收回去,以獎賞有功之臣。”

李世民微笑道:“崔尚書的爵位,乃是先帝賜予的,朕豈可收回?”

崔伯顏恍然道:“是老朽言辭有誤,老朽明日就上表辭去爵位。”

李世民淡淡的挽留幾句,崔伯顏一味的表示要辭去爵位,最終李世民當然答應了下來。

長孫無忌笑道:“老尚書一心爲朝廷着想,真是令人欽佩!”

崔伯顏內心幾欲滴血,卻不得不陪笑謙遜幾句。

李世民點頭道:“崔尚書的長子,似乎並未出仕吧?朕明日就下詔,封他爲朝散大夫。除此之外,今秋朕會大赦天下。”

李世民雖然沒明說會赦免崔康,不過已經暗示了秋季會把他放出去。君無戲言,崔伯顏聽見這句話才放下心來。

張煥的老師曹憲就是朝散大夫,是虛得不能再虛的虛職。崔伯顏用三十五萬貫錢、良田三千畝以及一個正四品的爵位,換回了崔康的性命以及一個虛職,看起來是大虧特虧,其實也不盡然。

崔伯顏共有四子,除了崔世裕和過繼給四房的小兒子崔康,其他倆個兒子都是紈絝習氣,不堪大用。本來將希望寄託在崔玉身上,哪想到崔玉意外被殺。如今能撐起門面的,也只有崔世裕和崔康了。

而且崔伯顏最疼愛崔康,所以纔將他過繼給四房,只是想讓他繼承四房的資源罷了。能用錢財換回愛子性命,崔伯顏並不怎麼心疼。唯一心痛的,也只有那個正四品的爵位了。

事情談完之後,崔伯顏一刻不多呆的告退而去。出宮之後,徑直去了東宮。李承乾聽說他來了,趕緊親自迎接了進去。

崔伯顏並未說話,先將一封信遞給了李承乾。原來這封信是今日午後李泰寫給崔伯顏的,李泰信中滿是拉攏之意,此外還暗暗譏諷李承乾無能,竟然連親近的手下都保不住云云。

李承乾看完後勃然大怒,總算是明白了岑文本和劉洎今日爲何沒唱反調。

“崔伯老給孤王看這封信,乃是何意啊?”李承乾壓住火氣,詢問崔伯顏。

崔伯顏沉聲道:“想必殿下也看清楚了,魏王想要拉攏我清河崔氏,進而拉攏其他家族。老夫尚未回信,是想先和殿下說一件事情。”

李承乾趕緊道:“崔伯老請說,孤王一定照辦!”

“半年之內,老夫希望聽見張煥的死訊!”

“崔伯老放心!孤王向你保證,一定按你的意思去辦!”

“如此,老夫就坐等殿下的消息了。老夫明日將崔玉靈柩送回清河老宅之後,就會閉門謝客!殿下保重,老夫就先告辭了。”

李承乾將崔伯顏送出門外之後,越想越是煩躁。此前還準備拉攏張煥,哪想到正是因爲此人,竟然害得自己和崔伯顏起了嫌隙。爲今之計,只有依照崔伯顏所說去辦,纔不至於失去崔氏的支持。

李承乾正準備派人去請侯君集來商議一下,花稱心卻嬉笑着走了過來,在他耳邊悄悄說了幾句話。李承乾眼睛一亮,將張煥的事情暫時拋到了腦後,跟着花稱心向密室走去。

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峽谷之戰(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五十章 李靖原來是二哥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二百零四章 甦醒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三百七十九章 抵達大宛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二十三章 搬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驚訊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三百五十六章 前往碎葉城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二百二十二章 渡河查探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九章 排戲(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一百五十九章 兵圍碎葉城第三十一章 信鴿飛翔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二章 學友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取玄菟城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三百一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七)第二百二十九章 輾轉回歸(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一百五十章 峽谷之戰(下)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六十四章 侯君集的建議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九十五章 達阪山口之戰(一)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四十五章 引而不發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十章 排戲(下)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八十九章 孩子王的悠閒生活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克遼東城(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二百零九章 籌劃征伐高句麗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五十四章 紅拂的激將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一百零二章 伏俟城(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臨卑沙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八十三章 三司會審(中)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弟會面
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峽谷之戰(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五十章 李靖原來是二哥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二百零四章 甦醒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三百七十九章 抵達大宛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二十三章 搬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驚訊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三百五十六章 前往碎葉城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二百二十二章 渡河查探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九章 排戲(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一百五十九章 兵圍碎葉城第三十一章 信鴿飛翔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二章 學友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取玄菟城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三百一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七)第二百二十九章 輾轉回歸(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一百五十章 峽谷之戰(下)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六十四章 侯君集的建議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九十五章 達阪山口之戰(一)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四十五章 引而不發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十章 排戲(下)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八十九章 孩子王的悠閒生活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克遼東城(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二百零九章 籌劃征伐高句麗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五十四章 紅拂的激將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一百零二章 伏俟城(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臨卑沙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八十三章 三司會審(中)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弟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