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

五月二十八日,太極宮。

前來參加早朝的大臣們驚訝的發現,李世民一進大殿臉上笑容就沒停過。即使聽長孫無忌稟報了幾起貪贓枉法的案件,也只是皺了下眉頭,只是讓先抓起來,並沒有馬上下旨嚴辦。

大臣們都知道,李世民最痛恨的就是貪腐,歷來大赦天下的時候,從來不赦免貪腐的官吏。看來今天皇上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好,衆人紛紛猜測,難道是西域又傳來了好消息?

果然,商議彎幾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之後,李世民笑着道:“衆位愛卿,西域那邊又傳來好消息了!”

“又有好消息?真是令人高興!”

“皇上,敢問是什麼好消息?可是又有大勝?”

“上次連續兩次伏擊,突厥人十餘萬大軍灰飛煙滅,這次不會是抓到乙毗咄陸了吧?”

聽見李世民親口說有好消息,大臣們紛紛出言詢問。

“哈哈,衆位愛卿猜得沒錯!”李世民得意的一捋鬍鬚點點頭,“西征大軍圍困碎葉城之後,大食人派了四萬騎兵前來援救,再次被張煥設計伏擊,四萬人全軍覆沒!”

“啊!又是張煥立了大功?”

“果然不愧是衛國公的嫡系傳人啊!”

“哈哈,衛國公後繼有人,皇上又得一員良將啊!大唐幸甚!”

“還不止如此!”李世民笑着擺擺手,阻止大家繼續議論,“伏擊了大食騎兵之後,張煥率領一萬輕騎奔襲怛羅斯城,成功抄了乙毗咄陸的老窩,俘虜近十萬,繳獲無數,還焚燬了怛羅斯城!回師碎葉城之後,城中的突厥人不戰而降,乙毗咄陸困獸猶鬥,已經中箭身死!此次西征,已經徹底大獲全勝了!哈哈,突厥人,徹底完了!”

對於突厥人,李世民可謂是視爲心頭之痛!當初李世民剛剛即位,頡利可汗就時常犯邊,燒殺擄掠無所不爲。後來更是率領十幾萬大軍逼近渭水,李世民不得已只好兵行險招,設下疑兵之計,又許給頡利可汗無數財物,簽訂了渭水之約,頡利可汗才率兵退去。對於這個盟約,李世民深以爲恥,發誓一定要徹底滅掉突厥人,洗刷這一奇恥大辱!後來頡利可汗敗亡之後,殘部大都逃去了西域,又成了大唐心腹之患。如今乙毗咄陸兵敗身死,突厥人幾乎被一網打盡,李世民如何不欣喜若狂!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大臣們又驚又喜,趕緊向李世民賀喜。要說最高興的人,除了李世民,就是房玄齡和李治了。

“哈哈,同喜同喜!諸位愛卿,稍後朕在西內苑設下酒宴,大家都要來啊!”

“謝皇上……”

“春浩,你馬上去衛國公和張煥家中通報一下,再請衛國公前來西內苑赴宴。”

“遵旨!”

“等等,你先去楊妃那裡,讓她挑幾件禮物給張煥家中送去。對了,讓她把《蘭亭集序》也送去給雯兒把玩,等她產下麟兒之後朕再收回來。”春浩走到門口時,李世民又叫住他吩咐一句。

“喏!”

大臣們聽了都羨慕不已,皇上得到《蘭亭集序》之後極少示人,就連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也僅僅見過幾次而已。如今皇上竟然會將它送給高陽公主把玩幾個月,固然有疼愛公主的原因,同樣也表明皇上對張煥的是何等看重。大臣們心中嘆息,張煥回京之後,只怕又會升官了,縱觀歷朝歷代,像他這樣迅速崛起的少之又少,大唐建國以來,更是絕無僅有!張煥的崛起,當真可以說是有如神助!

等到大家安靜下來,李世民朗聲道:“諸位愛卿,現在來談談設立西域都護府的事情。誰先說說看?”

西征之前,朝會的時候就曾經討論過這件事。不過當時誰都沒想到,西征不但很快就結束了,而且戰果比預期的大了許多,西域都護府的規模也就會隨之擴大。大家都很清楚,這次出兵最大的原因就是爲了打通西去的商道。都護府設立之後,皇上肯定會派駐大軍,加大對西邊貨物的輸出,西域都護府的大都督,那可是一個極大的美差!

長孫無忌率先道:“皇上,此前準備將伊州、鄯善、高昌合併爲西域都護府,不過如今碎葉、疏勒都已經回到了大唐手中,那麼西域都護府也要重新設定纔是。臣以爲,可以把碎葉、疏勒也囊括進來。”

“長孫大人所言極是。”房玄齡接着贊同,“爲了政令統一,有必要將整個西域設立爲一個大的都護府。不過臣認爲,因爲西域地形十分複雜,應該劃分一下區域。比如將伊州、鄯善、高昌劃爲一塊,焉耆,龜茲劃爲一塊,碎葉和疏勒以及周邊地方又是一塊。”

李世民點頭道:“房愛卿言之有理,朕也是這個意思。突厥人雖然完了,西域還有其他勢力不容小視,所以朕準備在西域都護府駐軍五萬,以備不時之需。輔機,你是吏部尚書,你先說說誰可爲首任大都督?”

李承乾謀逆案之後,如今的朝堂之上,除了不黨不羣的房玄齡、魏徵、李績等重臣之外,就數以長孫無忌爲首的關隴貴族勢力最大。很多大臣都以爲,長孫無忌肯定會推舉自己人了。

不料長孫無忌道:“皇上,臣以爲,契苾何力將軍可爲首任大都督!契苾何力乃是鐵勒人,由他擔任大都督,歸降的突厥人以及其他小國也容易接受一些。”

“世績,你是兵部尚書,你認爲呢?”

李績躬身道:“皇上,臣附議!”

“其他人有沒有意見?”

“臣等無異議……”

“那就讓契苾何力做這個首任大都督吧。諸位,朕會聽聽程知節的意見,再做最後的決定。現在,大家和朕去西內苑慶功吧,哈哈!”

“謝皇上……”

大臣們前去西內苑的時候,春浩也來到了張煥府上。雖然是李世民身前最受信任的內侍,在宮中頗受人敬畏,然而來到張煥家中時,春浩不敢有絲毫大意之處,嚴格按照禮數求見。

“哦?春浩?請他進來說話。”高陽正和小癡、媚娘一起,坐在院子裡觀看在涼蓆上到處亂爬的翩翩,不時發出一陣笑聲。聽說父皇派人前來,趕緊讓人請進來。

“奴婢春浩,見過高陽公主和二位夫人。”

“免禮!春浩,父皇有什麼事嗎?”

“啓稟公主,張煥將軍又立下大功了!”

“哦?快說來聽聽!”三女臉色一喜,同時出言詢問。

“是這樣的……”春浩費了很多口舌,纔將事情說了個清楚明白。

高陽聽完笑道:“原來是這樣!如此說來,駙馬快回來了吧?”

“這個奴婢不知!公主,皇上口諭,讓小人將這個帶給你,等你產下麟兒之後再歸還。”春浩從懷中取出一個匣子,捧給了高陽。

“《蘭亭集序》!”高陽打開一看就驚呼出聲。

媚娘聞言趕緊湊過來觀看,她雖然也在宮裡待過,對這件寶物僅僅是隻聞其名罷了。

春浩躬身笑道:“公主,二位夫人,奴婢還要去衛國公府上報信,就先告退了。”

高陽點點頭:“那就不留你了!梅,去取一百貫打賞給春浩公公。”

“謝公主打賞!”

春浩退下後,高陽將匣子合上,微微嘆了口氣。

媚娘有些不解:“姐姐爲何嘆氣?”

“你有所不知,依我看來,相公只怕短期內回不來了!”

“爲什麼?”媚娘一愣。

高陽掂掂手中的匣子笑道:“就從父皇把《蘭亭集序》送我玩就可以推斷!這本字帖我以前要了很多次,父皇都不給我。這次忽然送給我把玩,我可以斷定,絕對不是因爲相公立了大功,而是父皇想要讓相公在西域多留一陣子,心中內疚纔會這樣!”

“果真會如此?”媚娘臉色一黯。

“按理說我不會猜錯!”高陽點點頭,將匣子遞給小癡,轉頭吩咐道:“備車,我進宮去問問父皇。”

高陽進宮之後,卻被告知皇上在西內苑宴請百官,無奈之下只好回到毓秀宮中等待宴會結束。兕子聽說姐姐回宮了,馬上過來找她玩耍。聽到高陽說張煥可能會晚些回來,兕子嘟着嘴很不樂意,馬上就要去找李世民詢問,高陽趕緊一把拉住。

西內苑的宴會結束之後,李世民留下了李靖、李績、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四人,將幾份卷宗分別給他們看了一遍。幾人看完後,都十分驚訝。

“四位愛卿怎麼看?”

“原來皇上有這麼絕妙的計劃!”李績率先讚歎,“如此一來,不但西域會完全融入我大唐,還會同時消除世家門閥的隱患,此乃一石二鳥之計啊!”

李世民笑道:“這份計劃是張煥最早提出來的,朕只是加以完善罷了。”

“張煥提出的?”不知情的李績吃了一驚。

李靖則捻鬚微笑,臉色十分欣慰歡喜。

“哈哈,當初朕見到這份計劃的時候,也是大吃了一驚呢!若非張煥資歷過淺,這西域都護府大都督非他莫屬,朕會讓張煥在西域多留幾個月,將事情安排妥當之後再回長安。世績,以後凡是西域都護府的請求,兵部都要儘快滿足!”

“臣明白!”

“輔機,朕安排的那些整合計劃,完成的怎麼樣了?”

“皇上,已經接近尾聲了!”

“如此甚好!世家門閥,嘿嘿!”李世民冷笑一聲,轉向房玄齡問道:“玄齡,朕讓你接手活字印刷術和水力紡織機一事,進展如何?”

房玄齡道:“皇上,閻立德大人用泥土燒製活字,成本大大降低,活字印刷術隨時可以使用。不過水力紡織機似乎有些難度,據閻大人說,還要費些時日。”

“水力紡織機這事不着急,江都縣的白疊子,哦對了,張煥叫它棉花,還在培育之中,一旦掌握了技術,纔會從西域開始大幅推廣。”

“臣會督促閻大人加快進度!”

“很好,衛國公留一下,你們三位先回去吧。對了,對於西域都護府的劃分一事,三位都寫份奏章給朕。”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

三人退下後,李世民從袖中取出一份信件,笑着遞給了李靖。

“這個叔珩啊,真是膽大妄爲,竟然和突厥可敦攪和在了一起!”李靖看了之後笑罵一句,臉上卻沒有責備的意思。

“哈哈,朕當時看了也吃了一驚,沒想到那個圖爾坎竟然有那麼複雜的背景!張煥說的沒錯,大食人這次敢援救乙毗咄陸,下次就敢直接和我大唐作對!有了這個圖爾坎,不管現在是安撫突厥人,還是將來對付大食人,都有着莫大的作用。”

“皇上所言極是!不過臣以爲,皇上還是要下旨申斥一番,否則這小子會更加無法無天!”李靖嘴上說申斥,臉上卻帶着一絲笑容。

“朕也有此意,哈哈。衛公,你有個好兄弟啊!對了,朕一直沒問過,你這個兄弟怎麼來的。如今就你我君臣二人,可否告訴朕聽聽?”

對於李靖和張煥的兄弟關係,李世民一直十分好奇,苦於沒有機會詢問。這時見機會難得,李世民再也按捺不住好奇。

“這個……”李靖猶豫了一下,正要開口說話,兕子蹦跳着跑了進來。

“兕子,你來做什麼?”李世民只好按捺下好奇心,笑着抱起了她。

兕子嘟嘟嘴,伸手揪住他的鬍子:“父皇,姐姐都等了你幾個時辰了,你事情忙完了沒有啊?”

“哎呀別揪!父皇忙完了,這就跟你去看你姐姐好了!衛公,那麼……”

李靖將那封信還給李世民,躬身笑道:“皇上,小公主,臣就先告退了。”

“衛公慢走!”

李靖出去之後,兕子馬上就要拉着李世民去見姐姐。李世民拿起那封信苦笑一聲,跟着兕子向毓秀宮而去。

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三百七十章 結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五十章 李靖原來是二哥第一百二十九章 犯險入長安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四)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誘敵深入(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動亂將起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襲怛羅斯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第十章 排戲(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二百一十四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試探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二百二十章 初遇高句麗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三百六十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上)第五十九章 考試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五章 蕉葉練字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三十四章 風口浪尖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會見伊嗣俟三世第四十章 揚州行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四百一十一章 交戰(下)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七)第十章 排戲(下)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九十五章 達阪山口之戰(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八十三章 三司會審(中)第四章 親情脈脈第三百五十三章 驚訊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四十九章 初到長安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三百零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九)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
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三百七十章 結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五十章 李靖原來是二哥第一百二十九章 犯險入長安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四)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誘敵深入(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動亂將起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襲怛羅斯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第十章 排戲(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二百一十四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試探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二百二十章 初遇高句麗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三百六十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上)第五十九章 考試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五章 蕉葉練字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三十四章 風口浪尖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會見伊嗣俟三世第四十章 揚州行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四百一十一章 交戰(下)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七)第十章 排戲(下)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九十五章 達阪山口之戰(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八十三章 三司會審(中)第四章 親情脈脈第三百五十三章 驚訊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四十九章 初到長安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三百零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九)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